书城公版永乐大典残卷
19496400000506

第506章

凡果实不牢者,宜社日春其根。

杨梅皂荚有雌雄,雄者无实。

种邑蕉欲长茂,以汁渠中泥沃之。

栗采实时,要得批残其枝,明年益茂。梅结实最迟,谚曰:桃三李四梅子十二。言桃三年,李四年皆实,惟梅十二年也。

桃实自干不落者,乐桃枭。

种木取根子劈破,畦中种,上粪下水一年后即稠苗,亦可为菜。若作剪宜多种之。

采木二月三月八月九月,采根暴干。陶隐居云:十一月十二月正月二月采好,多脂膏而甘。种决,明春取畦,种同葵法,叶生便食,直至秋间,有子若嫌老作番,种亦得。若入药,不如种为蹄。正月二十日下土,谓之天穿日,宜种荆芥。

菖蒲初种在圆石之上,一再移于好石之上,乃细而不粗。石菖蒲须用石泉及天雨水,不可用河井水,如无油腻尘垢,不必频易。夜移置露天,旦起见日收入则可久也。或云:须用缸贮雨水三五日,一次用杓爬过别缸,去其滓涕,如是三五次,其水清方可。频频换浸,井水山泉皆不如也。

石菖蒲喜洗根,频洗则叶细而极秀。发不可近烟,烟熏则烂死。

种水芭蕉法:取大邑蕉根,平切作两片,先用粪、硫黄酵土,须十分细,却以芭蕉所切处向下覆以细土,当年便于根上生小芭蕉。才长二三寸许,取起作头子块切,逐根种于石上,用棕榈细缠定根下,着小土置水中,候其土渐去,其根已附石矣。

凡冬月收石上菖蒲,须是先用大物贮沙,沙布满,然后置菖蒲根于沙中,不大没其苗,顷于向阳处,收之三五日,间亦须以净水灌溉,但勿令冻,冻则损根,其苗则槁矣。

木瓜种子及栽皆得压枝,亦生栽种与桃李同,须经霜方可收子。

茱萸二三月栽之,宜栽故城堤冢高燥之处,重阳日收子,阴干甚妙。

移椒,二三月先作熟穰泥出,即和根泥却行百里犹生,若冬移则复草裹,或先生阴岩映日之地者,少禀寒气,凡须裹之木,尚以性成朱篮争不易质,故知观邻识士见友知人也。

凡花木有根一条,谓之命根。趁小栽时便盘了,或以砖瓦承之勿令生下,则他易移。凡花皆宜春种,唯牡丹宜秋社前后接种。

牡丹每一朵十二片,闰月则十三片。

牡丹于芍药根上接易发,无失一二年牡丹自生本根,则旋割去芍药根,成真牡丹矣。

饼中牡丹芍药花为者,剪去下节烂处,用竹签架于缸上,尽浸枝梗,一夕色鲜而。故牡丹欲开时,用鸭子壳三分去一,笼之赏则去壳。牡丹前史无说,唯《谢康乐集》中言竹间水际多牡丹。开元末,裴士淹奉使至汾州众香寺,得白牡丹一窠植于私第。当时名公有诗云:本安年少惜春残,争认慈恩紫牡丹。别有玉盘乘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元和初尤少,今与戎葵角多少矣。

宋单父字仲孺,能种艺术,牡丹变易千种,上皇召至骊山,植花万本,色样各不同,内人呼为花师。

牡丹将开不可多灌,土寒则开,若剪花欲急,急则花床无伤。

牡丹着蕊如弹子大时,谨捻之十朵之中必有三两朵不实者,去之则不夺其他花力也。

几种好花木,其傍须种萄薤之类,庶辟麝香之类也。

种花药处栽数株蒜,遇麝则不损。

种蕙兰忌用水洒,楷杷以粪浇,则叶不茂而多死。

凡种花欲得花,多须用肥土,秋冬间壅根,逢春着花自盛。以猪粪和泥令发热过为肥土。

木犀叶有齿如锯,其纹亦粗者,乃香有一等。叶光泽者殊无香也。又有一种花极白者,亦无香,兰亦如之。

种莲以麦门冬子夹种茂盛。或用腊糟少许裹藕根,来年盛。

种莲须先以羊粪壤于立夏前三两日种,当年便着花。又法:五月二十日移深种,莲柄长者,以竹枝子夹之,无不活者。

莲荷极畏桐油,就池以手掏去叶中间心,滴数点桐油入其中,虽顷链,荷亦死。

种莲子法:八九月取坚黑子瓦上磨尖,直令皮薄,取坟土作熟泥封,三指大长,使带头兼重,令磨须尖,泥欲种时掷至池中,重头向下,自能周正。薄皮上易生,数日即出,不磨不出。

初春掘取藕根节头着泥中,种之当年着花。

饼肉养荷花:先将花到之,灌水、令满,急插瓶中,则久而不为。或先以花入瓶,然后注水,其花亦开。

莲花未开者,先将针十字扦之,白汁出,然后插瓶中便开。或削斜去柄簪于瓶中。冬间花瓶多冻破,以炉灰置瓶底下,则不冻。或用硫黄置瓶内亦得。

芍药:牡丹摘下烧其柄,先置瓶中,后入水,夜则以水洒地,铺芦席又用水洒之,铺花于其上,次日再入瓶,如此可数日。

半开茉莉花头可熏佩带。

凡接牡丹,须令人看视。如一接便活者,逐岁有花,若初接不活,削去再接者,只当年有花。

海棠欲鲜而盛,于冬至日,早以糟水烧根下,立春如是子日于茄根上接牡丹花,不出一月即烂熳。

蜀葵花插瓶中即萎,以百沸汤浸之复苏,亦烧其根。

海棠候花谢结子即剪去,来年花盛而无叶。

种水仙花须是沃壤,日以水浇,则花盛。地瘦则无花,其名水仙不可缺水。

移红花,二三月初雨后速种,地欲良熟如种麻法。锄陪种者省子而科、又易断,治花开日,日乘凉摘,必须净尽,留余即随合去,五月子熟,收干打取,不得令花开日,日乘凉摘,必须净尽,留余即随合去,五月子熟,收干打取,不得令。五月种晚花,还用春子。七月摘之,其子可为油极美。

晒花法:摘得花即熟,令匀入器中,布盖经一宿,明日趁早放席上晒。取苗内干胜作饼,不早干者多喜晒也。

种晚红花,若旧收得子,此月便种,若待新花熟收了则太晚。去七月摘之,其色鲜浓耐久不,胜春种者多,若人并摘一顷,收三百斛。

胭脂法:花不拘多少,净揉洗一二十遍,取黄汁尽,即取灰汁退取浓花汁以醋浆水点染,布一丈依染红法,唯深为上,要作胭脂却取灰汁,退取布上红浓汁,净器中盛取醋石榴子捣破,以少醋水和之,布绞取汁,即泻置浓花三十中,无石榴子用乌梅,即下英粉大如酸枣,看花多少入粉,粉多则白,澄着良久,泻去清汁,至醇处倾绢角袋中,悬令,捻则小瓣如半麻子粒,有干用葛粉作亦得。

月桂花叶常苦虫食,以鱼腥水烧之乃止。

李质《皇花木记》:以海为名者,悉从海外来,如海棠之类是也。

瑞香花恶湿畏日,不得频沃水,宜用小便,可杀蚯蚓。或促花脚浇之,则叶绿。又用梳头垢腻于根上,有日则覆之。

水仙收时用小便浸一宿,取出日煞干,悬之当火处,候种时取出,无不发花者。

以乌贼鱼骨铁花树,花辄死。

洗布衣灰汁浇瑞香,能去蚯蚓。又肥花盖瑞香根甜,得灰水则蚯蚓不食,而衣服垢腻,又自肥也。

邛州有弄色木芙蓉,初日白,明日鹅黄,又明日浅红,又明日深红,比落微紫色,又谓之文官花。鞭蓉隔夜以韵,水调纸蘸蕊上,以纸裹,来日开成碧色花,五色花皆可染。

菊花根倒置水一盏,剪水条一枝湿之,半缠根上,半在盏中,自然引上,盖菊根恶水也。

收菊花至三月,八九月间,菊含蕊时,和根取掘一坑将菊倒垂在内,用竹架起,密铺竹叶片以角屑放根中,四傍却用土埋之,筑紧,于来年取,以水洒暖取根渐开花如初,埋每一二日,以水酒少许养之。菊花大蕊未开,逐药以龙眼壳罩之。至欲开时,隔夜以硫黄水灌之,次早去其罩,则大开。梅雨时,收菊丛边小株分种,俟其茂,则摘去心苗,欲其分义而成小丛也。

黄白二菊,各批去其一边皮,用麻皮扎合,其开花乃半黄半白也。

种鸡冠花,如立撒子,则高株方开花,若坐撒子,则小株低矮,开花如似扇。或妇人群撒子,则花大亦如之。如以手撒子,则花细如手指。种马目目粟花,以两手重叠撒种,则开花重台也。

单叶马目目粟子,于中秋夜种讫,用竹帚扫匀,则成千叶者。

种马目目粟花,九月九日以竹扫帚,或芒扫帚撒,结罂必大,子必满。又云:中秋夜种,则子满罂。

凡种花蕊,须冬至后,立春前,斫直枝鹤膝如大母指者,长二寸许,扎于芋魁中,掘令宽,调泥浆,细切生葱一升,搅于泥中,将芋魁置泥中以细土覆之,勿令实,当年有花,次年实。

【张福种艺必用补遗】

插黄素馨花花,用淋过炭草灰稀泥,先内于花盆内,待其花结而欲开时,截取置泥中,当令灰泥带湿后自生根而茂。或以八九月间截枝插土中,其根亦易生而盛。

踯躅花,《古今注》云:其花色黄,羊食之必死。羊见之则踯躅不敢前进,故曰羊踯躅。今江东多此花,今人呼为牛黄花。

枭桃,《物类相感志》云:桃生子在树不落,杀百鬼魅,服之长生不死。《典术》云:桃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制百鬼,又制符压邪,此仙木也。太清诸卉木方云:酒渍桃花饮之,除百病。凡晚禾最怕秋旱,秋旱则槁枯其根,虽羡得雨,亦且收割薄而甚矣。故谚曰:田怕秋时旱,人怕老时贫。诚哉是言也。

种竹之法:斩去梢,仍为架扶之,使根不摇易活。又法:三两根作一本移,盖其根自相持,尤易活也。或云:不须斩,只作两重架为妙。种竹处当积土,令梢高于旁地二三尺,则雨潦时不浸损。钱唐人谓之竹脚。竹有花辄槁死,花结实如稗,谓之竹米一竿如此,则久久举林皆死。其治之法:于初米时择一竿稍大者,截去近根三尺许,通其节以粪灌而实之则止。

竹林中有树切勿去之,盖竹为木枝所碍。虽风雨雪不复欹侧。

竹根多穿害坎砌,惟聚皂荚刺埋土中,障之根即不过,栽油麻萁亦妙。

凡种竹正月二月,取西南根于东北角种之,其鞭自然行西南,盖竹性向西南行也。谚曰:东家种竹,西家治地。若得死猫其下竹尤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