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真篇外集
性地頌
一
佛性非同異。千燈共一光。增之寧解益。減著且無傷。取舍俱無過。焚漂總不妨。見聞知覺法。無一可猜量。
二
如來妙體遍河沙。萬象森羅無障遮。會得圓通真法眼。始知三界是吾家。
三
視之不可見其形。及至呼之又却應。莫道此聲如谷響。若還無谷有何聲。
四
一物含聞見覺知。蓋諸塵境顯其機。靈常一物尚非有。四者憑何作所依。
五
不移一步到西天。端坐諸方在目前。頂後有光猶是幻。雲生足下未為仙。
六
求生本自無生。畏滅何曾暫滅。眼見不如耳見。口說爭如鼻說。
無罪福
終日行不曾行。終日坐不曾坐。修善不成功德。造惡原無罪過。
時人若未明心。莫執此言亂做。死後須見閻王。難免鑊湯碓磨。
三界惟心
三界惟心妙理。萬物非此非彼。無一物非我心。無一物是我己。
見物便見心
見物便見心。無物心不現。十方通塞中。真心無不遍。若生知識解。却成顛倒見。覩境能無心。始見菩提面。
圓通
見了真空空不空。圓明何處不圓通。根塵心法都無物。妙用方知與物同。
隨他
萬物縱橫在目前。看他動靜任他權。圓明定慧終無染。似水生蓮蓮自蓮。
寶月
一輪明月當虗空。萬國清光無障礙。收之不聚撥不開。前之不進後不退。
彼非遠兮此非近。表非外兮裏非內。同中有異異中同。問你傀儡會不會。
心經頌
蘊諦根塵空色。都無一法堪言。顛倒之見已盡。寂靜之體翛然。
人我(又名齊物)
我不異人。人心自異。人有親疏。我無彼此。
水陸飛行。等觀一體。貴賤尊卑。首足同己。
我尚非我。何甞有你。彼此俱無。眾泡歸水。
讀雪竇禪師祖英集
曹溪一水分千派。照古澄今無滯礙。近來學者不窮源。妄指蹄窪為大海。雪竇老師達真趣。大震雷音椎法鼓。獅王哮吼出窟來。百獸千邪皆恐懼。或歌詩兮或語句。叮嚀指引迷人路。言詞磊落義高深。擊玉敲金響千古。爭柰迷人逐境留。却將言相尋名數。真如實相本無言。無下無高無有邊。非色非空非二體。十方塵剎一輪圓。正定何曾分語默。取不得兮捨不得。但於諸相不留心。即是如來真軌則。為除妄想將真對。妄若不生真亦晦。能知真妄兩俱非。方得真心無罣礙。無罣礙兮能自在。一悟頓消窮劫罪。不施功力證菩提。從此永離生死海。吾師近而言語暢。留在世間為榜樣。昨宵被我喚將來。把鼻孔穿放杖上。問他第一義何如。却道有言皆是謗。
戒定慧解
夫戒定慧者。乃法中之妙用也。佛祖雖嘗有言。而未達者有所執。今略而言之。庶資開悟。然其心境兩忘。一念不動。曰戒。覺性圓明。內外瑩徹。曰定。隨緣應物。妙用無窮。曰慧。此三者相須而成。互為體用。或戒之為體者。則定慧為其用。定之為體者。則戒慧為其用。慧之為體者。則戒定為其用。三者未嘗斯須相離也。猶如日假光而能照。光假照以能明。非光則不能照。非照則不能明。原其戒定慧者。本乎一性。光照明者。本乎一日。一尚非一。三復何三。三一俱忘。湛然清淨。
即心是佛頌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從來皆妄物。若知無佛復無心。始是真如法身佛。法身佛。沒模樣。一顆圓光含萬象。無體之體即真體。無相之相即實相。非色非空非不空。不動不靜不來往。無異無同無有無。難取難捨難聽望。內外圓通到處通。一佛國在一沙中。一粒沙含大千界。一箇身心萬箇同。知之須會無心法。不染不滯為淨業。善惡千端無所為。便是如來及迦葉。
採珠歌
貧子衣中珠。本自圓明好。不會自尋求。却數他人寶。數他寶。終無益。只是教君空費力。爭如認取自家珍。價值黃金千萬億。此寶珠。光最大。遍照三千大千界。從來不解少分毫。剛被浮雲無障礙。自從認得此摩尼。泡體空花誰更愛。佛珠還與我珠同。我性即歸佛性海。珠非珠。海非海。坦然心量包法界。任你塵囂滿眼前。定慧圓明常自在。不是空。不是色。內外皎然無壅塞。六通神明妙無窮。自利利他寧解極。見即了。萬事畢。絕學無為度終日。怕兮如未兆嬰兒。動止隨緣無固必。不斷妄。不修真。真妄之心總屬塵。從來萬法皆無相。無相之中有法身。法身即是天真佛。亦非人兮亦非物。浩然充塞天地間。只是希夷并恍惚。垢不染。光自明。無法不從心裏生。心若不生法自滅。即知罪福本無形。無佛形。無法說。丈夫智見自然別。出言便作獅子鳴。不似野狐論生滅。
禪定指迷歌
如來禪性如水。體靜風波自止。興居湛湛常清。不獨坐時方是。今人靜坐取證。不道全在見性。性於見裏若明。見向性中自定。定成慧用無窮。是名諸佛神通。幾欲究其體用。但見十方虗空。空中杳無一物。亦無希夷恍惚。希恍既不可尋。尋之却成乖失。只此乖失兩字。不可執為憑據。本心尚乃如空。豈有得失能所。但將萬法遣除。遣令淨盡無餘。豁然圓明自現。便與諸佛無殊。色身為我桎梏。且恁和光混俗。舉動一切無心。爭甚是非榮辱。生身只是寄居。逆旅主號毗盧。毗盧不來不去。乃知生滅無餘。或問毗盧何似。只為有相不是。眼前葉葉塵塵。塵葉非同非異。況此塵塵葉葉。箇箇釋迦迦葉。異則萬籟皆鳴。同則一風都攝。若要認得摩尼。莫道得法方知。有病用他藥療。病差藥更何施。心迷須假法照。心悟法更不要。又如昏鏡得磨。痕垢自然滅了。本為心法皆妄。故令離盡諸相。諸相離了何如。是名至真無上。若欲莊嚴佛土。平等行慈救苦。菩提本願雖深。切莫相中有取。此為福慧雙圓。當來授記居先。斷常纖塵有染。却於諸佛無緣。翻念凡夫迷執。盡被情愛染習。只為貪著情多。常生胎卵化濕。學道須教猛烈。無情心剛似鐵。直饒父母妻兒。又與他人何別。常守一顆圓光。不見可欲思量。萬法一時無著。說甚地獄天堂。然後我命在我。空中無聲無墮。出沒諸佛土中。不離菩提本坐。觀音三十二應。我當亦從中證。化現不可思議。盡出逍遙之性。我是無心禪客。凡事不會揀擇。昔時一箇黑牛。今日渾身總白。有時自歌自笑。傍人道我神少。爭知被褐之形。內懷無價之寶。更若見我談空。恰似渾圇吞棗。此法惟佛能知。凡愚豈解相表。兼有修禪上人。只學鬥口合唇。誇我問答敏急。却元不識主人。盡是尋枝摘葉。不解窮究本根。得根枝葉自茂。無根枝葉難存。便逞己握靈珠。轉於人我難除。與我靈源妙覺。遠隔千里之殊。此輩可傷可笑。空說積年學道。心高不肯問人。枉使一生虗老。乃是愚迷鈍根。邪見業重為因。若向此生不悟。後世爭免沈淪。
無心頌
堪笑我心。如頑如鄙。兀兀騰騰。任物安委。不解修行。亦不造罪。不曾利人。亦不私己。不持戒律。不徇忌諱。不知禮樂。不行仁義。人間所能。百無一會。飢來喫飯。渴來飲水。困則打睡。覺則行履。熱則單衣。寒則葢被。無思無慮。何憂何喜。不悔不謀。無念無意。凡生榮辱。逆旅而已。林木棲鳥。亦可為比。來且不禁。去亦不止。不避不求。無讚無毀。不厭醜惡。不羨善美。不趨靜室。不遠閙市。不說人非。不誇己是。不厚尊崇。不薄賤稚。親愛冤讎。大小內外。哀樂得喪。欽侮險易。心無兩覩。坦然一揆。不為福先。不為禍始。感而後應。迫而後起。不畏鋒刃。焉怕虎兕。隨物稱呼。豈拘名字。眼不就色。聲不來耳。凡所有相。皆屬妄偽。男女形聲。悉非定體。體相無心。不染不礙。自在逍遙。物莫能累。妙覺光圓。映徹表裏。包裹六極。無有遐邇。光兮非光。如月在水。取捨既難。復何比擬。了茲妙用。迥然超彼。或問所宗。此而已矣。
西江月一十二首
一
妄想不復強滅。真如何必希求。本源自性佛齊修。迷悟豈拘前後。
悟即剎那成佛。迷而萬劫輪流。若能一念契真修。滅盡恒沙罪垢。
二
本自無生無滅。強作生滅區分。祇如罪福亦無根。妙體何曾增損。
我有一輪明鏡。從來只為蒙昏。今朝磨瑩照乾坤。萬象昭然難隱。
三
我性入諸佛性。諸方佛性皆然。亭亭寒影照寒泉。一月千潭普現。
小即毫毛莫識。大時徧滿三千。高低不約信方圓。說甚短長深淺。
四
法法法元無法。空空空亦非空。靜喧語默本來同。夢裏何勞說夢。
有用用中無用。無功功裏施功。還如果熟自然紅。莫問如何修種。
五
善惡一時忘念。榮枯都不關心。晦明隱顯任浮沈。隨分飢餐渴飲。
神靜湛然常寂。不妨坐臥歌吟。一池秋水碧仍深。風動莫驚儘恁。
六
對鏡不須強滅。假名權立菩提。色空明暗本來齊。真妄休分兩體。
悟即便名淨土。更無天竺曹溪。誰言極樂在天西。了即彌陀出世。
七
人我眾生壽者。寧分彼此高低。法身通照沒吾伊。念念不須尋覓。
見是何曾見是。聞非未必聞非。從來諸用不相知。生死誰能礙你。
八
住相修行布施。果報不離天人。恰如仰箭射浮雲。墜落只緣力盡。
爭似無為實相。還源返樸歸湻。境忘情盡任天真。以證無生法忍。
九
魚兔若還入手。自然忘却筌罤。渡河筏子上天梯。到彼悉皆遺棄。
未悟須憑言說。悟來言說成非。雖然四句屬無為。此等仍須脫離。
十
悟了莫求寂滅。隨緣且接羣迷。斷常知見及提攜。方識指歸實際。
五眼三身四智。六度萬行修齊。圓光一顆好摩尼。利物兼能自濟。
十一
我見時人談性。只誇口急酬機。及逢境界轉癡迷。又與愚人何異。
說得便須行得。方明言行無虧。能將慧劍斬摩尼。此號如來正智。
十二
欲了無生妙道。惟須自見真心。真身無相亦無音。清淨法身只恁。
此道非無非有。非中有甚求尋。二邊俱遣棄中心。見了名為上品。
御製序
雪竇徧參諸方。機辯無敵。忽遇智門。兩度拂子驀口打。豁然開悟。乃嗣智門。學者於此薦得。當知心不在思維。而普照法界。口不必語言。而遍演恒沙。如雪竇云。直饒乾坤大地草木叢林盡為衲僧。異口同聲。各置百千問難。也不消長老一彈指。便乃高低普應。前後無差也。雖然一彈指中隨緣自結。如三十三天共食寶器。隨其福德而飯色不同。故經云。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一彈指尚且如是。況乃有答有問。有字有文。豈得顢頇渾同。無復選擇。
昔年雪竇眉毛拖地。留此葛藤。今日圓明解髻探珠。蛇足一上。茲編也。皆是第一義諦最上宗乘。學者不假外求。直下自證。則不離此言句。而皆有從凡入聖之機。譬如以火銷冰。冰釋於水。水冰一味。得無所得。火水殊途。有何交涉。然而火力銷冰。其功曷可誣歟。
雍正十一年癸丑七月朔日
御製序
頻呼小玉緣何事。為要檀郎認得聲。圓悟勤禪師因此言下頓徹。斯語也。綺語耶。禪語耶。塗毒鼓邊。豈容側耳。但於綺語禪語一佇思擬議。則劍去遠矣。亙古亙今。亙上亙下。亙東亙西。亙南亙北。皆是微塵。一微塵中。皆建寶剎。一寶剎中。皆作佛事。凡諸佛事。皆具如來正法眼藏。涅槃妙心。
於何開口說得。於何著手揀得。開口說者。即是者個。著手揀者。亦是者個。豈得以者個說者個。以者個揀者個。略一佇思擬議。這邊是地水火風。鐵山岌岌。那邊是見聞知覺。玉海沈沈。何由撒手懸厓。盡是開眼說夢。所以古德云。若欠一法。不成法身。若剩一法。不成法身。若有一法。不成法身。若無一法。不成法身。於此薦取。開口說亦可。著手揀亦可。如或未能。可惜孤負圓悟平生許多絡索。即圓明主人一番選錄。亦復鈍置不少。
雍正十一年癸丑七月望日
御製序
昔黃帝訪道於廣成子。湯問於卞隨。務光。古之聖王。其於高世之士。必資其薰習身心。以為宰制萬事之本。迨於後世。凡入帝王之門者。功業邊事尚難其人。何況心性邊事。從來宗門古德。傳靈山之心燈。其中不少大丈夫而不入帝王之門。其居帝王之位者。悟宗旨主復少。間或浮慕教相。淺識小夫。輒以崇尚異端議之。而其所尊禮之人。多每不足以服世。徒滋疑謗。於是黃帝成湯之美事。不可復見於後世。
我朝之初居東土也。風俗湻古。實忠實孝。直心直行。歷代敬禮佛天。而於僧道。並無不問高下。一概尊敬之事。與蒙古習尚迥殊。我皇祖世祖章皇帝撫有方夏。萬幾餘暇。與玉琳琇。茆溪森父子。究竟心性之學。一時遇合。蓋與黃帝成湯之事。無二無別。非我朝夙有崇僧之習而然也。
朕覽玉琳琇父子之書。闡揚宗乘之妙旨。實能利人濟世。如杲日在空。迷雲頓淨。如清鐘響夜。幻夢旋消。惠當來龍象於無窮。媲從上佛祖而不愧。用是採輯校刊。傳示後世。因念帝王訪道於高世之士。乃古聖之盛軌。而自昔世儒。每於二氏限量區別。朕不忍將來者之終懵。而不為之剖晰也。故敘其說如左。至於萬善殿西苑說法。併奏對機緣。雖載自骨巖侍香紀略。但皆佛法中事。非裝點誇張妄謬之說。亦玉琳琇揚日月之光華。作人天之眼目處。尚足取者。故採編數則。敬昭皇祖當日之恩遇云。
雍正十一年癸丑八月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