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治水史诗(下)
1948300000055

第55章 松辽卷(24)

在这本《我从龙河走来》的书中,作者的初衷是辽河经济带,所以中途被辽河文化吸引了一大圈,备述了历史以及文化内容之后,阐明主旨,其所关注者依然是辽河断水不断流【人流、商流、物流】,是辽河两岸稻花香,是草原鸭、澳洲羊、麦饭石,是辽河油田的稠油开采以及营口港向2010年吞吐量达到亿吨的迈进。

九、治水也包括节水?

2007年,有一个新概念让我们耳熟能详——极端天气气候灾害。2007年以来,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气象灾害多灾并发,点多面广,多项气象纪录被打破,淮河流域、川渝地区暴雨成灾,北方多省局部地区遭遇罕见的、突发的强降水,北方和南方同时出现长时间、大范围高温干旱。其中,辽宁受到老天爷的格外“眷顾”——春季遭受特大旱灾,降水量之少为建国以来的第四,而入汛以来又频遭特大暴雨袭击。但在极端天气的交替光顾之下,辽宁人似乎并没有觉得生产生活受到同样极端的影响——城市供水井然有序、企业生产未受干扰,更可喜的是辽宁省粮食产量要冲击历史纪录!辽宁何以有如此强大的防御水旱灾害能力?省水利厅的总结报告说明,经过多年以来、尤其是“十五”以来的快速建设,辽宁的水战略已经基本完成布阵,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跨越,日趋强大的水资源管理能力,将在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保障作用。

要解决辽宁省的缺水问题,除首先通过建设水资源配置工程来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外,就是大抓节水问题。

加强节约用水工作,首先要特别抓好重点领域节水工程建设。农业领域继续抓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2010年前完成11个大型灌区和5个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全省节水灌溉率达到45%以上。工业领域要结合“节能减排”,重点抓好钢铁、火力发电、化工等高耗水行业节水改造,到2010年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要比2005年降低30%,达到44立方米以下。城市生活领域要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全面推广生活节水器具。进一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逐步扩大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项目实施范围,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全面强化节水考核管理,建立全省用水效率和效益评价与考核指标体系。大力开展全方位的节水宣传……

一分水发挥两分作用,向节水型社会发展。

作为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省份,为了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辽宁省在开发水资源的同时,逐步加大了节水力度,开始了节水型社会的建设。辽宁省相继建立了各级节水机构,开展节水宣传,逐渐提高了人们的节水意识,制定并实施了计量收费、计划管理、超计划加价收费等节水政策措施,初步实现了用水定额管理,启动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试点。

在农业节水方面,辽宁早已开展了节水灌溉技术研究,由深水灌溉逐渐发展为浅水灌溉,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广泛推广低压管道输水和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目前全省已经开展了38个国家节水灌溉示范项目。

在工业节水方面,废污水处理回用、汽化冷却、空气冷却系统、用水设备改造等节水技术和措施在工业生产用水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朝阳电厂冷却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0%,年节水达400多万吨!

而在城市节水方面,大连、沈阳等严重缺水城市率先开始对城市生活用水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全省实行了计划用水,居民生活用水逐步取消包费制,节水器具得到推广,加强了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和节水示范区建设。部分城市则开始在10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中建设中水回用处理设施。

节水让辽宁尝到了甜头。节水降低了用水定额,提高了用水效率;节水减少了无效需求,延缓了用水量的增长势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全省的用水量不断增加,而由于逐渐加强了节约用水工作,自1980年以后用水量增长趋缓。节水对于减缓农业用水增长的作用最明显,1990年以后,辽宁农田灌溉用水量平缓波动,基本没有增长。而工业用水量也受益于节水,1999年以后,全省经济增长较快,工业用水量基本没有增长。

更重要的是,节水减轻了缺水的压力,保持了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基本稳定。据统计分析,辽宁缺水量呈减少趋势,除水源工程建设增加供水量外,节约用水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外,节水还减少了污水的排放、减轻了水环境压力。

目前大连市已经成为首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而鞍山市也被列入第二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

十、从“有水喝”到“喝好水”

2008年——

在朝阳建昌县大屯镇石门屯,居民拧开水龙头,自来水就会哗哗地流进水池里,洗菜、淘米、洗衣……而原来,“听水响,看水流,吃水贵如油,家家为水愁”是这里的真实写照。不久,县水利部门将此地列入《建昌县2007年农村安全饮水第一批国债工程》,工程投资10万元,很快打出大口井一眼,建阀门井一座,铺主管路1800米,入户管路1960米。工程自建成使用以来,当地29户、107口人,27头大牲畜的用水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石门屯是辽宁省农村饮水【饮用水】安全工程顺利实施的一个例证。5月省政府已宣布,为了解决辽宁,特别是辽西北地区农村居民取水远、用水难等问题,辽宁省继“棚户区改造”后的一个重大民心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启动。

据介绍,由于特殊的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特点和历史的原因,到今年5月我省尚有农村饮水困难人口667万,其中辽西北地区为312万,占全省的46%。饮水困难有多种情况:一是饮水水质不达标。主要是氟、铁、锰、细菌指标超标,苦咸水和水污染物超标等。二是多发水质性地方病。主要是肺吸虫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等,直接危及群众身体健康。三是取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主要在山区,干旱严重缺水时,只能靠远距离拉水、肩挑人背、驴驮或买水等,耗费大量农村有效劳动力。四是水源保证率不达标。主要是由于供水设施简陋或没有供水设施,季节性干旱缺水导致饮用水保证率不足。经过多方努力,目前,辽宁农村饮水安全的重点已经由解决基本饮水提升到高标准供水的层次,特别是要重点解决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饮水型地方病等饮用水不达标及局部地区饮用水供应严重不足等问题。同时,保证工程使用后的水源充足、水质安全、经济实用和永续利用正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我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投资2000万元的农村饮水工程是庄河市2007年十大惠民工程之一,目前已完成了8个乡镇的工程建设,解决了因海水倒灌等原因造成的12万人的人畜饮水困难和饮水卫生安全问题。

种种迹象表明,保证工程后的水源充足、水质安全、经济实用和永续利用问题正受到各方的关注。在对农村生活饮用水水厂的检查中,水厂的供水运行管理、出厂水消毒处理、生产化验、水源卫生防护、设备运行维护、健康体检上岗证、岗位培训上岗证、水质监测检验等情况均在检查之列。目前,辽宁省农村供水运行的水厂有数千座,数百万农村人口饮用这些水厂提供的自来水。农村水厂的管理关系到近千万农村人口的切身利益。随着农村饮水工程的深入推进,必须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对农村饮水设施的长效管理上来。切实用一套科学完整的制度体系,确保农村饮水设施长期稳定运行,把这项民心工程建成群众长期受益的德政工程。

为搞好农村饮水水质监测,辽宁省2004年5月就制定了《辽宁省农村饮水水质卫生监测实施方案》,确定新民、金州、瓦房店、海城、新宾、桓仁、东港、凌海、鲅鱼圈、彰武、灯塔、调兵山、开原、凌源、大洼、盘山、绥中17个县【市、区】为监测网络县【市、区】,覆盖全省14个市的农村区域,并采取措施使农村饮水水质监测网络不断完善。辽宁省还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农村粪便无害化监测和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现状调查,为进一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

作为全国第二个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试点省的辽宁,近两年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实施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乡村工业污染防治、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秸秆气化等】、村屯绿化、乡村清洁等多项环保示范工程,这些均对农村饮用水安全产生了积极影响。

到目前为止,辽宁省共建设农村饮水【饮用水】工程9000多处,累计解决849万农民的饮水难问题,其中供水到户人口达到763万,自来水普及率超过32%。

5年来,辽宁建立并完善了覆盖全省农村地区的水质监测网络,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农村粪便无害化监测和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现状调查,并强化了全省农村水厂的供水管理工作。据悉,“十一五”期间,全省将稳步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优先解决饮用水不达标及局部地区饮用水供应严重不足问题,力争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0%。同时,推进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力保农村的饮用水持续清澈甘甜。

十一、治水不治污,如同治心脑不治血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