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治水史诗(下)
1948300000050

第50章 松辽卷(19)

百名警嫂写家信。杜甫有两句著名的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8月14日,正在嫩江大堤上抢险的武警总队二支队的全体官兵就收到了103名家属联名写来的家信:“亲爱的丈夫并转全体官兵:你们亲苦了!为了保护大堤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你们在前线已经苦干半个多月了,得知你们取得了初步胜利,保住了大堤,我们真心为你们骄傲和自豪,你们不愧为最可爱的人。请放心,家里的一切有我们哪,不管负担多重,困难多大,我们都能顶住,把家和孩子管好,以此做你们的坚强后盾。请记住,你们的身后有100多双眼睛正在日夜注视着你们,希望你们取得最后胜利,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不辜负全体家属的期望。前方很苦,千万保重身体,切

切……”这些硬骨铮铮的男子汉,半个多月来不离大堤,用生命铸起森严的壁垒,铁石心肠,无悔无怨,但读了妻子们的来信,都禁不住热泪盈眶。许多指战员还把信小心翼翼地揣在贴身衣服的口袋里。他们知道,这是一种力量的源泉。

孙中山先生的远见与梦想

15 .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概览

这年头,庆典多。无论你走在都市的通衢大道,还是徜徉在山乡的阡陌,偶尔都会听到鼓乐喧天,礼炮作响。也许是某个工程竣工了,也许是某个店铺开张了,也许是某家乔迁了,也许是某户迎娶了……

2009年6月10日上午,在松原市东南20公里处的第二松花江干流旁,随着吉林省委书记王珉的一声宣布,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奠基。顿时,礼炮作响,欢声雷动。

省长韩长赋的讲话,引起了一阵兴奋骚动。他兴致勃勃地说,这项工程标志着我省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批关系到全局的水利、交通、能源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将为我省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标志着我省增产百亿斤粮食工程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省级老领导杨庆才当即填词一首,更让人们欣喜惊叹。《水调歌头》:

五地飞金凤,两江落彩虹。哈达根深松水,福祉舞东风。承继中山宏愿,昭显吉人风采,智勇展奇能。新潮澎湃处,得水万事兴。

富民路,黄金梦,化工城。松原绣锦,万千精英开新程。涌流乌金滚滚,塑造林茂粮丰,水利第一功。淼淼东逝波,无处不青葱。

在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楔子里,常常有“一首《西江月》罢,引出一段故事来”的语言或模式。杨庆才的一首《水调歌头》,引出一段历史来。

早在清朝初期,康熙大帝就曾雄心勃勃地打算从松原附近开始修一条人工运河,把松花江水引到辽宁,运送粮食和木材。可惜不久,擒鳌拜、平三藩、抗沙俄,让这位清圣祖忙得不亦乐乎,无暇他顾,最后修运河的梦想就搁浅了。

到了1919年,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慧眼洞见,在《建国方略》中对水利事业就有具体的构想,其中有两项具体工程,一是在三峡建立电站,二是在嫩江与松花江汇流处建一座枢纽城市,并开运河以用水利。且看孙中山先生第二项工程的具体设计:

满洲平原可称为世界供给大豆产地……此平原并产各种谷类极多,就麦一类言之,已足供西伯利亚东部需用,至于满洲之山岭、森林、矿产素称最富,金矿之发现于各地者亦称最旺。

孙中山先生不但要在这里设立重镇,而且连城市的名字也已起好了,“吾且名此铁路中枢区曰东镇”,中山先生所构想的东镇市,“当设立于嫩江与松花江合流处之西南,约距哈尔滨之西南偏一百英里,将来必成为一最有利益之位置,此之东镇,不独可为铁路系统之中心,至当辽河、松花江之运河成立后,且可成为交通之要地。”

历史和现实竟能越过时空这样神奇地重合,不能不令人惊叹。

现在看松原建市的位置,恰在孙中山先生的设计蓝图上,只可惜松原市建治之初大家都没有认真查阅中山先生的著作,否则何以起了个平淡无奇的松原来冠名呢。如叫东镇,应了革命先行者的预言,岂不声名大噪!当年中山先生拟在三峡建立电站,这梦已经由后来者圆了,东镇的运河水利之梦何时能圆?

2009年6月10日,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开工之日,就是孙中山先生的圆梦之时。

早在2008年7月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和《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温家宝总理曾对吉林省的领导敲钟问响,增产100亿斤粮食能不能办到?吉林省的领导挺身禀命,能办到。

增产100亿斤粮食,可不是舌头挽个花随便说说而已。那得需要资金,需要工程,需要水。1972年美国的丹尼斯·米都斯等人发表了《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报告》,在讲到粮食问题时说:“目前,最富饶的大多数可以生产粮食的土地,约占总数的一半,已经耕种。其余土地在准备为生产粮食以前,需要投入大量资本,加以清除、灌溉或者施肥,才能生产粮食。最后,新开垦土地的费用每公顷在215到5275美元不等。在荒无人烟的地区开垦土地,平均费用是1150美元。按照粮农组织的一份报告,即使目前世界上迫切需要粮食,开垦更多的土地进行耕作,在经济上也不是可行的……”【丹尼斯·米都斯等:《增长的极限》。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3页】这份报告,算账是精细的,然而结论是悲观的。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吉林省增产100亿斤粮食,都是迎难而上,因为等于增加20%的产量,富有极大的挑战性。当然,也是一次机遇。

历届省政府都有着修建哈达山水利工程的设想。

1983年水利部松辽委在松辽流域规划中,正式把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列项。

1995年,省委、省政府再次决定修建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1997年成立了吉林省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筹建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2年,水利部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和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完成了正常蓄水位145 .0米方案的项目建议书。可以说,截止到2004年,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几任水利部长、众多水利专家和水利工作者多次到哈达山实地调研、勘查,一直没有停止对该项目的研究论证,但都因淹没损失过大以及其他种种原因,项目建议书搁浅。

2007年8月,新的历史机遇来了。22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翌年6月12日,又批复了《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可研报告》,10月9日国家水利部批复了《初步设计方案》。至此,这项工程有了“准生证”。2009年6月10日的开工奠基礼炮,就是这个“新生婴儿”坠地第一声嘹亮的呱呱之音。

现在,就让我们概览一下这项工程吧。

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城区东南约20公里的第二松花江干流上,距第二松花江与嫩江汇合口约60公里,是第二松花江干流规划中最末一级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

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主要由取水枢纽工程、防护区防护工程和输水干渠工程组成。取水枢纽工程由挡水土坝、溢流坝、河床式电站、重力坝及渠首闸组成;防护区工程由防护堤、强排站和排水沟等组成;输水工程包括输水干渠及其交叉建筑物。该工程供水区输水工程通过泵站和管道、渠道向第二松花江右岸的松原市区、两个采油厂【新民采油厂、扶余采油厂】和东灌区供水;利用哈达山水利枢纽左岸总干渠输水和花道泡调蓄,向前郭灌区、西灌区和乾安、长岭及白城市的通榆县城和3个采油厂【乾安采油厂、前大采油厂、新木采油厂】与氟病区的30个乡镇供水,并相机为湿地补水。

该工程为大I型工程。哈达山水库总库容6 .08亿立方米,最大坝高为13 .6米,坝顶长2450米,总装机容量27 .6兆瓦,多年平均发电量1 .1亿千瓦时。年供水量20 .19亿立方米。总投资为31 .5亿元。

原来我们一听到水利工程,总以为仅是储水发电,放水灌田而已。对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的效益,我们开始也是以偏概全,一枝一叶。听了专家的介绍,才豁然开朗。

到2010年工程建成后,松原市城市和前郭县、乾安县、扶余县、长岭县、通榆县、大安市都将成为受益区。一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使该地区灌溉面积在原来有43万亩的基础上增加到285万亩,其中新增水田面积142万亩、旱田水浇30万亩、草原灌溉78万亩,年增产优质粮食19 .5亿斤。二是可以改善城乡供水条件,促进新农村建设,使氟病区380个村屯的近50万人喝上洁净水。三是可以修复区域内生态环境,向湿地供水2 .04亿立方米,改善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而产生的地下漏斗,利用渠道输水的空闲时间和空闲容量,提高区域内的湿度。四是可以加快松原市工业化、城市化建设步伐,推动地方工业迅速发展。

我们过去常用“一石二鸟”这个词,来比喻做事情事半功倍。现在听完年吉刚的介绍,我们觉得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发挥的作用可达一石四鸟,而且不是一般的鸟,而是四只凤凰。

工程即将要达到一个美好的境地,我们自然急切地想了解工程的进度。目前重力坝、挡水副厂房、安装间、1—5号机组进出水口闸墩、内墙、板梁达到设计高程146 .00米,上、下游防洪墙、进尾水导墙完成96%,上、下游上坝公路路基完成,坝顶公路桥面铺装完成。溢流坝闸墩全部到顶,16孔堰面全部完成,取水门库、停车场、导墙完成99%,完成溢流坝公路桥的吊装、桥面铺装工作,下游消力戽、护底完成50%,16孔弧门全部安装调试完成。完成土坝一期围堰内基础工作的93%,渠首闸完成进出水口底板护底、进尾水翼墙、闸室段混凝土浇筑的90%。防护区工程:预制梁共56片全部完成,完成一座农道桥的灌注桩及其盖梁的混凝土浇注。哈玛2强排站浇注到1386高程,差7米到顶,哈玛1完成混凝土垫层。累计完成综合工程量171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0 .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7 .55亿元;2009年预计完成综合工程量48 .7万立方米,完成投资4 .11亿元。

当年毛主席在井冈山预见中国革命的胜利曙光时,信心十足地写道:“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66年7月版,第103页】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就是我们即将迎来的“一只航船”、“一轮朝日”和“一个婴儿”。

水是命脉,水利工程是决定人类生存的命脉,任何时代,政府兴修水利都是“为善”,从善如流,也就是大善,吉林的水在新时代为民造福,使我们感受到上善若水的恩惠,是幸事。

【张笑天:中共十六、七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

吉林省文联主席、吉林省作家协会主席】

【韩耀旗:吉林省作家协会理事】

《辽河入海水轻清——辽宁治水散记》

刘兆林

一、治国必治水

水这家伙,既是生命的源泉,也是生命的刽子手,你不治理它,不定何时,便会突然遭它屠戮。

水还是人类的命脉。命之脉若有病,久不治,则会致命,因而,治水便如治病救命。

一个民族不治水怎能兴旺?一个国家不治水怎能发达?一个地区不治水怎能景气?

辽宁是共和国的重工业长子,也是农业大省,但却又是水资源重点短缺的省份之一。而水既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工业的支柱,这个要命的矛盾迫使必须为国家的振兴作出应有贡献的辽宁,也必须格外重视治水。

中国水利史告诉我们,新中国建立以来的60年,国家年年在治水,是历史上最重视水利建设的时期。但是,遍布于960万平方公里辽阔国土的各个省、市、自治区,地理位置和水资源环境的差异,各自的治水经验和特点,也各有不同。

辽宁全省面积14 .59万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一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5 .02万平方公里,即“六山一水三分田”的样子。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92条,其中流域面积不足1000平方公里的有344条;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不足5000平方公里的河流31条;流域面积在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7条。主要有辽河、鸭绿江、大凌河三大水系,和渤海与黄海2920公里海岸线组成。三大水系分别流入黄海和渤海。辽宁地处亚洲东部沿海和太平洋北岸,一年四季温差较大,降雨量极不均匀,独特的自然环境,造成辽宁省水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仅近200多年来,就发生水灾130多次,其中局部大洪水45次,特大洪水16次,平均1 .5年便发生一次。发生旱灾87次,平均2 .3年发生一次,其中较大旱灾16次。所以说辽宁既属水资源重点短缺省份,又属洪旱等自然灾害频发地区,治水抗灾任务就必然重。而以往的辽宁治水,都是治江河之水,并且以治洪治旱为目标,而近些年在科学发展指引下,已发展变成治江河和治海加治污相结合的大治水观了。所以我这篇辽宁治水散记,特意起了“辽河入海水轻清”的标题,题中每个字都是推敲过的:辽河水系约占辽宁水资源的百分之四十,历史一度形成辽河文明即为辽宁的文化符号,所以本文标题中的辽河便象征和代表辽宁的江河水资源。“入”字表示辽河流入大海途中,水道的畅通与坚固情况。海则代表2920公里海岸线水域。近些年,随着全中国改革开放程度的越来越深入,辽宁人民的观念也在发生重大变化。由于曾遭受日本鬼子统治十四年的历史阴影影响,辽宁人太怕再受外来侵略了,抗与防的观念根深蒂固,因而,改革开放的前期很长一段时间,只重视内向发展,而大大忽视了沿海开发的外向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催动,使辽宁来了一个漂亮的大转身,变为背依陆地面向大海,彻底改革开放外向发展了。渤海和黄海的2920公里辽宁段海岸线,连接着的丹东、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六个地区级市,他们在中央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直接指挥下,共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六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其实首先就是对2920水岸的治理,填海筑堤,围海建港,清海防污,也是个新的治水运动。由此,辽宁已选择“辽海”替代原来的“辽河”为自己的文明与文化符号了。为此,我曾写过一篇《辽宁在海边》散文,以昭示辽宁的地理与水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