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治水史诗(下)
1948300000155

第155章 东南卷及其他(56)

地下水的缺少并非海水倒灌的唯一原因。过去我们经常讲“条条江河通大海”,如今,由于地球变暖等种种原因,江河有时暴涨,有时断流,也就是说通向大海的脉络出现了问题,江河断流时的枯竭和江河的水平面下降,海水高于河水,也会产生海水倒灌现象。坦率地说,我们已经出现了一些相当严重的海水倒灌现象。我们北方环渤海地区,海水倒灌现象很令人担忧,例如辽宁近海的城市兴城,近年来降水量一直偏低,加之地表水资源贫乏,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710立方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部分乡镇农民群众饮用水及牲畜用水紧张。由于近海和工业生产等原因,部分地区出现的海水倒灌和个别地区出现的水质性缺水,使一些群众正常生活用水都成了难题。海滨乡李金村史树林屯由于海水倒灌现象严重,致使这个屯的村民铁管井中的水呈现棕红色,且有悬浮物,口感苦涩,老百姓只好到外地买水喝。笔者所在的大连市的海水倒灌程度,就可以看出海水倒灌对城市生存带来严重危害。21世纪初,大连四大海水倒灌区【营城子、泉水河、周水子河和夏家河】已危及到城市上亿立方米的地下库存水,治理海水倒灌迫在眉睫。营城子倒灌面积41平方公里;夏家河倒灌面积为4平方公里;泉水河流域倒灌面积25平方公里;周水子河流域倒灌面积8平方公里。专家警告说,周水子河流域海水倒灌已入侵到辛寨子镇政府和前革村,也就是说,海水已经在地表之下持续渗透,入侵到百姓家里了!一旦苦咸的海水贯通地下水库,将污染上亿立方米库存水,“灾难性地逆转水资源生态平衡,使受灾面积加速扩展”。盐碱化的土地使良田变成赤地,庄稼根枯叶黄,粮食颗粒不收。一些地方,老百姓已经不能直接喝从井里打上来的水,而必须泡上茶或有甜味的添加剂,才能减轻那种苦涩的味道。

也许我们的祖辈永远想不到,黄河近20年来竟会频繁断流。情况最严重的是上个世纪末的1997年,全年断流时间高达7个多月,断流河段从沿海河口一度回延至河南开封,山东境内黄河全线干涸。被称作“中华民族摇篮”的大河,5000年来一直桀骜不驯的大河,就这样叹息一声蜷缩进了内陆。老百姓甚至把绿豆种到了河道里,“风动飞沙扬,十种九不收”的局面,在黄河河道里再次上演!然而,黄河断流更大的问题是导致海水倒灌,含盐的海水乘虚而入,使地下淡水全都融进了盐分而变得苦涩。一些沿河村庄几十口井只能有一口井打出淡水。河口断流后,黄河刀鱼消失了。一起消失的还有许多洄游鱼类、浮游生物。不仅如此,断流还使两岸土地迅速盐碱化,优质的“黄河大米”产量锐减。一些记者在采访中甚至产生恐慌,因为很多农民叹息着说:“黄河水没了,我们怎么能活下去呀!”一篇报道上写:垦利镇南十字井村农民说,黄河断流后,全村只有一个地方能挖出甜水,每天只出10多担水。村民胡明秀感叹:“喝不上水比生活困难更厉害。”

黄河三角洲有许多植物耐盐碱,但上世纪90年代,黄河三角洲数万亩耐盐碱的柽柳林因淡水断流、海水倒灌浸泡而死,三角洲里还有8万亩刺槐林干梢,接近枯死。

黄河三角洲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黄河泥沙在这里“填海造陆”。上世纪80年代前,黄河下游水急沙多,每年送入河口10多亿吨泥沙,三角洲面积持续扩展。但近20年来,黄河来水骤减,海水蚀退陆地,黄河三角洲不仅停止扩展而且出现萎缩,1997年断流最严重的一年,三角洲萎缩了七八千亩!

其实,风暴潮也能造成海水倒灌,1997年11号台风伴着百年一遇的天文大潮席卷山东龙口市,造成2万余亩农田、果园被海水淹没,有8000多亩晚稻绝收。

海水倒灌被人们称之为咸潮。通俗简单地说,咸潮就是含氯度高的海水上溯。咸潮的存在和活动规律呈现:枯水期比汛期活跃,干旱年份比丰水年份活跃,天文大潮期比平时活跃。但持续干旱,降水减少,入海口海水就大量倒灌。这就说明陆地水利工程保证江河流通,水源丰富,就是预防海水倒灌的最有力的保证。另外,咸潮一旦来临,城市很多地方无淡水可取,更造成雪上加霜的水灾害。在我们国家,咸潮多发生在珠江三角洲和沿海地区。

国外的海水倒灌现象更是数不胜数,灾情处处可见,外电报道:意大利沙漠化现象正逼近地中海沿岸地区。报道中说,由于海水倒灌,土地盐碱化和沙漠化,撒哈拉沙漠正在扩大规模,并穿过地中海沿岸地区。意大利环境保护组织Legambiente警示:地中海沿岸地区650万人口的生计很可能受到威胁。“沙漠化不再仅存在于非洲了。”Legambiente副主席萨巴斯帝阿诺·维内里说:“如果没有严格的经济和环境方面的政策改变的话,威胁将很可能会被实现且不能挽回。”由Legambiente组织发表的最新一则报告中称,由于过度开采土地和水资源的滥用,导致地中海沿岸的740万英亩肥沃的土地正在沙漠化。Legambiente组织称,意大利南部已遭严重破坏,另外,西西里岛和撒丁岛地区也有约11%的可耕土地已出现干燥化的迹象。“像意大利南部的半干旱的沿海地区,其主要沙漠化影响来自于农业用水,其采水方式不是依靠降水,而是依赖地下水,这样一来,将蓄水层的水消耗殆尽,土地沙漠化的进程也就增快了。”Legambiente发言人吉奥尔吉奥·赞贝提说。依赞贝提所言,抽取了太多的淡水,其用量已大大超过地下水层的再生量,势必会出现漏洞导致海水的倒灌,使地下水层被毒化。

根据一个长时间的例子来看,Legambiente以埃及为例,那里的地下水散发着浓浓的盐味,这样的地下水已威胁到了全国一半的农业耗地。

“意大利南部不是全国唯一有危险的地方,意大利北部的波河三角洲也已经出现了盐水污染的迹象。”专家们称,波河是意大利最长的水路,由于工业用途的大量消耗,已近乎干涸,是意大利沙化气候变化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在欧洲,不只意大利一个国家有肥沃的土壤流失的情况存在。

Legambiente组织估计,沙漠化的影响已超过伊比利亚半岛的五分之一,早期的一些迹象也表明法国的里维埃拉也受到影响。

Legambiente称,围绕着地中海沿岸地区,包括利比亚、突尼斯和摩洛哥在内,每年都会有1000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壤沙漠化。

Legambiente的专家们预测,1997年到2020年间,沙漠化将使超过6000万住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人们离开他们的家,他们中的许多人将濒临死亡。驻意大利罗马的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委员会,将沙漠化定为全世界范围内饥荒的主因。

整个世界都在为海水倒灌敲响警钟,我们更不能等闲视之。因为我国临海的绝大多数城市,都或多或少地出现海水倒灌现象,有些地区已经相当严重。例如北京这样重要的城市,早已出现地下水严重超采引起的自产水量减少。有资料统计:北京地下水累计超采量已超过40亿立方米,其中规划市区超过18亿立方米,形成了面积达2000平方公里的降落漏斗。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各项垂直补给量急剧减少,形成越采地下水其资源量下降的恶性循环,并易于引发多种地质灾害。万幸的是北京离海滨还有一段距离,前方有天津市抵挡,否则,海水倒灌的程度不可想象。我们另一个重要的大城市上海在“文革”时期就发出“城市下沉”的警报,当然其主要原因是地下水的过量抽取导致的。上海面临海水倒灌的危险程度决不可小视。可以这样认为,所有城市地下水的过量抽取,都是对水利工程的挑战。陆地的江河之水与海里的大洋之水,正在进行着殊死的决斗和较量。也就是说,我们陆地的水利工程,与治理大洋之水的海洋工程密不可分,水乳交融。因为没有水库的建设,就不会保证淡水的储量,没有江河的治理,就不会有江河的畅通。更大的水利系统工程还要包括保护森林,才能保证雨水的丰沛,才能减少陆地的干旱,才能更少地去抽取地下水。这样,正常存有地下水的陆地也就保有正常的压力,才能抗击海水倒灌的侵袭。

总之,海水倒灌迫使沿海地区的水利工程不断出现告急,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拉响水利工程的警报。

二、奋勇斗风浪悲壮不悲伤

依顺大自然的原始地理结构,人类又赋予科学智慧的设计,在这3万多公里的海岸线上,建有近百个规模较大的港口和上千个小港口,年年月月,日日夜夜,成千上万的货轮、渔轮和客轮进出港口,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为我们的经济发展而忙碌。从旧中国以前或更遥远的历史记录中,我们往往痛心地看到,那些陈旧的落后的港口,在不断生成的太平洋风暴肆虐下,往往不堪一击,造成诸多船毁人亡的可悲事件。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国家大兴工业建设,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有着迅速的提升,可以说是天翻地覆般地变化。但我们不能不清醒地认识到,近些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等综合因素,大规模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有增无减。而我们有着漫长海岸线中国家,在科技力量和综合国力处于正在发展阶段,所以,承受的压力要远远大于世界各国。

正因为如此,回顾共和国走过来的60年历程,在抗击自然灾害,特别是抗击海洋造成的灾难方面,我们的奋斗精神和搏击力量,是前所未有的,是可歌可泣却更多是可歌的。尽管专家们论述发展中国家在防灾减灾中,仍然处于国际弱势地位。但作为我与共和国同龄的人,尤其我亲历并亲眼目睹过一场自然灾难,更有一种自豪感。那个令我不能忘却的日子,是上个世纪70年代,我们国家当时真正是“一穷二白”的发展中国家,在自然灾难面前确实力量薄弱,但却表现出卓越的抗击勇气。而这种勇气最终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以科学智慧和汗水铸就钢筋铁骨般的堤坝长龙,降服狂暴肆虐的恶龙,将往日频发灾难的地方,变成美妙无比的人间乐园。

在辽东半岛的尖尖上,有一个三面环海的美丽城市大连。从地图上看,大连市以圆锥式的状态切入蓝色板块中间,为此,在城市的任何一条路上朝任何一个方向走,你最终都会走向大海。大连人往往幽默地说,乘出租车只要超过50元钱,就会开进大海里。因为有着海的滋润,城市湿润而空气新鲜。我曾经用优美的笔调写道:我住的城市像一条硕大的鲸鱼,游进渤黄两海之中,家乡北边的渤海是女人般温柔的海,轻风卷动的浪花犹如少女的百褶裙,摩挲着平坦绵软的海滩,谷粒般金色的细沙在清澈的水波里晶莹闪光,连鱼虾也长得细柔苗条,游起来舞姿翩翩。家乡南面则是终日咆哮不止的男子汉般的黄海,滩涂坚实而隆起,岩礁林立,参差错落,像一排排勇士挽臂抱肩,抗击太平洋涌来的万钧之力;这里的鱼虾生长得威武雄壮,钢蓝色的鲅鱼炮弹似的在浪尖上飞蹿,武士蟹挥动长钳,在礁丛里咔嚓作响……

感受着大海温润的城市,必然也会感受到大海的威严;收获着鲜美海味的大连人,当然也要承受着惊涛骇浪的轰击。每年太平洋生成的风暴放射着强大的震波,扫荡着辽阔的洋面,从中国大陆最南面的南海开始一直向北至东海、黄海和渤海,所有面临太平洋前沿的地域,广东、福建、江浙及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时刻倾听着大海的呼吸,欣赏着浪花飞腾的美景同时严阵以待暴风的袭击。

大连有许多美丽的景致,在这些美丽景致中最出名的也最使国内外游人青睐的,是更美丽的老虎滩。也许有人会问,如此美丽的景色为什么会有老虎二字呢?是它的形状像老虎吗?是曾经有过老虎吗?当然不是,因为大连是面对太平洋的城市,每年从太平洋深处升腾的风暴,都是从东南方向直扑辽东半岛。而老虎滩是正对东南方向的港口,用打鱼人的话说,这个口子“犯东南风”,只要东南风稍微大一些,老虎滩就会涌起狂风巨浪。要是超过8级以上的风暴,那绝对就是地动山摇,犹如100万只饿虎齐声咆哮。老渔人谈起老虎滩的历史,往往谈虎色变。遥远的历史年代,老虎滩是出了名的风口浪尖之险地,有多少渔船和打鱼人命绝老虎滩,那是个吃人的老虎口呀!于是,这个经常被风暴肆虐的港口就成了老虎滩。解放后,国家出资,在老虎滩外面水流最急湍,风浪最汹涌的海域修筑了一条防波大堤。尽管当时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所限,但大连是东北的门户,而从水产事业上看,当时的老虎滩渔港就是门户上的大门,对刚刚起步的新中国渔业事业举足轻重。为了保护渔业生产,更为了保护渔民的安全,这座防波堤还是以能抗击50年的“波高力”设计的。在很长的一个时期,这座坚固的防波堤还是发挥了威力,挡住每年太平洋季风的侵袭,使老虎滩这个令人恐惧的港口变得温柔而太平,山东地区、江浙地区,全国各沿海城镇的渔船纷纷进出老虎滩渔港。大量才被捕捞出海的鱼虾通过老虎滩渔港运向东北乃至全国。总之,老虎滩渔港一片繁荣景象,人们似乎忘却了这里是风暴经常光顾的险滩危港。

然而,公元1972年的第三号台风,其风浪的速度和力量却是超百年“波高力”,它从广阔的太平洋深处升腾而起,以100多公里的时速,掠过外长山列岛的大小长山岛、海洋岛、獐子岛,直扑辽东半岛,气势汹汹而势不可挡,最后竟然越过大自然造就的堤坝——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进入中国内海,横扫渤海湾里的内长山列岛,连河北的秦皇岛港也遭受巨大的损失。由于当时的气象预报水平也相当落后,所以突袭而来的风暴使数不清的渔船在滔天的巨浪中被扭断桅杆,撕裂甲板,沉没海底。台风过后,从辽东半岛各个海湾漂上来的破碎船体,还有在绝望中将自己捆绑在船体上的渔民尸体,我们可以看到这场风暴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多么惨烈。

从后来我查阅到的气象水文资料中看这次台风的记载:1972年3号台风登陆前,中心向西北方向猛然加速跳跃……移速竟达到每小时74公里左右,在黄海北部、渤海、辽、鲁沿海平均风力10至11级,局部地区12级,为一般台风移速的数倍。大风的海岸辐合效应显著地表现在旅大【大连】地区的大连港和老虎滩两处。时值月半大潮,加上风浪与海岸辐合,在旅大【大连】地区造成海水倒灌和海啸,海水漫进了陆地。这种海岸辐合影响对山东半岛的烟台附近和河北的秦皇岛沿海同样也有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