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治水史诗(上)
1948200000160

第160章 珠江卷(4)

2006年贵港到梧州整治工程全线开工,总投资5.5亿元,三年完成,包括航道整治、护岸工程、航标设立等。

2006年西江下游整治工程全部完成,总投资10亿多元。

航道整治是与防洪、固堤、疏浚等等工程综合进行的,分不开的,这里不再赘述。

珠江航运经历过木船橹楫的时代,经历了民族航运企业强劲发展同时受到外国势力排挤的时代,最后航运这艘大船到达海上,看初升旭日从东方海面升起,光照万丈,光焰满海,云飞霞蔚,气象万千。

建国60年改革开放30年,珠江航运业翻天覆地,乘风破浪,现代的港口建设、现代化的船舶建设、现代化的航道建设,使人们眼睛为之一亮,心头为之一振。

抗咸补淡战斗

上面讲防洪多,讲抗旱少。珠江三角洲是丰水区域,如从上空俯视下面,阳光照耀下的大小河流、水道,就像金线织成的网,罩在三角洲这块土地上。许多农村河涌围绕,开门见水,出门用橹,这样的地方也有抗旱吗?!

有。

历史上出现旱灾次数还不少,有些枯水年份很是折磨了三角洲一下的。珠江上中下游雨量偏少或大减时,从头到尾就会喊“渴”,不但影响航运、工农业生产,而且还会影响供水;三角洲地区如果上面来水骤减,因为地势很低,海水就会倒灌,咸潮就会肆虐。这在全国各条大江大河中情况很是突出的。

三角洲居住着全省四分之一的人口,许多统计数字说是1500万人。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三角洲得风气之先,工业、商业等各业都在腾飞,外来工高位拥入,说人口1500万,那是用户籍人口统计,要是加上非户籍人口恐怕要加倍!比如东莞、宝安的许多镇,原本居民几万人,如今几十万人,何止10倍!

淡水来少,咸潮上溯,几千万人的供水就很头疼。

咸水甚至上溯到广州水厂的取水口。广州人有喝早茶之习惯,当茶客喝出茶味中带有咸味,就会嚷嚷。

咸水不也是水吗,只不过有点咸而已。非也!海水是不能饮用的,因其含氯量过高,不但是咸的问题,还有影响身体的健康问题。如果海水可以饮用的话,那么覆盖地球表面70%的、占地球总水量97.5%【淡水只占2.5%】的海水,就不会使地球上许多国家成为贫水国了。用人口去平均拥有的淡水,我国也属于贫水国。从太空看地球,那么绚丽,那么蔚蓝,那么美丽,大概都是海水呈现的水彩吧!可是海水在咸潮倒灌上,就没有光彩的光环了。

咸潮倒灌过去也是常有的事,只是那时的三角洲工农业没有那么耀眼夺目、人口没有那么摩肩接踵,更重要的是过去历代统治者不会重视这样的民生问题。

但是,我们的人民政府却把它当做重大事件来处理。因为我们的理念是“以人为本”的理念。

我们就2004年的那次抗咸补淡战斗作为剖示。

2003年暮秋之后,因为雨少天旱,珠江上中游来水少,咸潮入侵三角洲,自来水就喝出一点咸味来了。“咸”,它不像水中的其它杂质,容易过滤;真正要去“咸”,那是海水淡化技术,自来水厂没法把“咸”过滤掉。

广东是多水的地方,平均年降雨量在1700毫米以上,但是此时中山、珠海、澳门等许多地方,城乡人民饮用水的含盐量竟高出一倍。

到了2004年11月,广州的新闻媒体都报道咸潮再次袭击的消息:

西江、北江、东江上游,来水量偏少,沿途水文站测得极低水位,流量跌破了历史同期最低值。珠江流域枯水形势日趋严峻,珠江三角洲地区今冬明春的咸潮袭击,将超过去冬今春的20年一遇的量级,澳门、珠海、广州、中山等地的供水安全备受威胁。

2003年冬咸潮严重性已经是20年一遇的级别了,2004年冬的形势更糟,远远超过以前。那是多少年一遇级别了?没说。预计2004年全年降水量还要比干旱的2003年少20%。

这是严重灾情了。责任心和使命感震动了珠江水利委员会、水利部的领导。2004年11月,珠江水利委员会提出了《今冬明春珠江三角洲咸潮和供水形势分析和预警报告》:

“2004年4到9月的汛期,珠江流域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在700毫米到1000毫米之间,比常年同期水平偏少二成;10月份降雨仅为8.5毫米,比常年偏少八成。

“据气象部门预测,华南地区天气稳定,仍无降雨迹象,枯水季降雨偏少状况已成定局,出现最不利来水情况可能性增大。”

如此这般,老天作对,唯一办法是从上中游水库调水,但是上中游水库的蓄水量也都偏低,而且如从天生桥调水到广州,路途1300公里,沿路山峰连绵、深谷幽幽、千河百汊,那水能调得到三角洲吗?水是活东西,一路的旱象还不把它吸干了!

做出“应急调水,压咸补淡”的决定,需要勇气和睿智,需要大胆和谨慎。到底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如前人做过,有前车之鉴也好“鉴”一“鉴”,有个参照啊!没有,前人没做过,前人也不可能做!

但是,水利部部长汪恕诚说:要办好,要快!

珠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岳中明了解珠江不像长江、黄河那样,全流域水利都由国家统管,珠江不是,而是属于各地分管的,要调水肯定会遇到问题。但他相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举全流域之力,必能办好全流域的事。他信心百倍地说:“我负责去直辖市,沟通与各地的关系。”

作出这样的承诺需要勇气。

水是可贵资源,自古以来水在白白流走,然而当今的每滴水都不能轻易放走,要发电,要供水,可生财,每一立方水从上游流下,被十多次地利用,产生2元以上的电价。特别是在枯水时期滴水如油啊!哪一个水站水库能够为你三角洲“压咸补淡”,大手笔地将几亿立方水放闸送走?水能就是电能,要少发多少电啊?

短短的几天内放走几亿立方水,本来干枯的各河道立刻溢满,一路上许多地方要停航、旅游点要休息、渔业要调整、沿途要贴安民露布,等等,损失是不小的。众多水文站工作人员将日以继夜,坚守岗位。

因为是“前不见古人”的创举,还可能有许多没有想到的问题。

然而,毕竟三角洲1500万人在翘首期望。

天生桥水库、岩滩水库等机构,属南方电力公司管理或控股,南方电力总部在广州,岳中明主任首先要和他们协调,南方电力董事长袁懋震明朗表态说:电力是企业管理,企业就要创造利润,但是企业也要以人为本地考虑问题,在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抵牾时,大局为重,服从社会效益。但是,当前是枯水时期,希望尽量降低压咸的流量,也就是尽量节约用水。他非常通情达理,大气磅礴。

随即,岳中明率队赶赴贵、桂两地,去协调调水事宜。

我们国家,“一方有难,八方支持”的传统,已经深入民族精神之中。一次一次的灾难考验过我们,灾情不但软化不了我们,反而把我们锤炼得更坚定更团结。你看,1998年6月中旬到9月上旬,长江、嫩江、松花江同时发生罕见的特大洪灾,国家领导人都到长江边上抗灾,多壮观、多危急的场面,多感人、多难忘的时刻,可是军民一心,万众一心,硬是把洪魔斗得落荒而逃了;你看,2008年的春天,南方诸省出现了罕见的冰雪灾害,车辆冻结在路上,人们冻结在车站,可是团结奋斗的人民也取得了抗灾胜利;你再看,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地震,受害群众达1500余万人,那些伤痛、酸楚的日日夜夜,那些激情燃烧的日日夜夜,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中国人民组成了行动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救灾队伍。那时候,全国的目光凝聚汶川,全国的心扑向汶川。

社会主义制度有一种魅力,一旦有什么灾难,举国一致,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困难反而激励了民族之气。在这个意义上:多难兴邦!

“压咸补淡”这样的困难,自然压不倒我们。

2005年1月17日,回良玉副总理的批示也传来了:“实施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保障珠江三角洲地区供水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国家防办要精心组织,科学调度,沿线各地和有关方面要顾全大局,密切配合,保质保量地完成调水任务。”

2005年1月11日,应急调水的指令下到了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政府,那里马上成立了专门的指挥部,副州长任指挥长。隶属的兴义、安龙、册亨、望谟四个沿江的县市也动员起来。

南盘江、北盘江流域生活着的布依族,淳厚、纯真,他们依江傍山而居,山是高耸陡峭的山,水是湍急奔流的水。他们春夏之季在山上种玉米杂粮,到了秋冬季节枯水了,江边显露出一片一片滩地,他们就在滩地上种庄稼种蔬菜养鸡鸭,这是老天给他们的季节性的生产空间,他们要利用这一个时间差,增加收入。秋冬枯水期的滩地上十分繁忙热闹,这滩地平坦肥沃,比起石山峭岩上缺水缺土缺肥的小地块,不知强几十倍几百倍,产量当然也是丰厚的。滩地上鸡啼鸭叫,羊欢牛叫,孩子们也乐意在这天地里游玩嬉戏,是人们心目中的小“香格里拉”。然而通知说要放水,大水要淹没这一切,广东那边缺水,要支援遥远的、据说富得流油的地方,厚道的布依族汉子女人们,一说就通。他们说:“天下一家人嘛!”“有福共享,有难共当嘛!”“我们这里有不少男子女子在广东打工呢,应当支持那边!”

多么宽阔的胸怀!

冬天要人造洪峰,这就打破和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生产习惯,大水来了要禁渡、禁渔、禁许多活动,可是人们开通,愿意作出牺牲。

应急调水通知到了广西,这不寻常的举动影响着沿江沿河人们的一切;通知到了岩滩水电站,起初水电站许多人想不通,因为这对岩滩影响太大,按照调度令,从1月17日到1月24日天生桥以每秒560立方米向下放水,是岩滩蓄水阶段,之后岩滩再以每秒1700立方米的流量向下游放水,少于每秒1700立方米流量就形不成人造洪峰,就不能在几天之后使在1500公里之外的三角洲水涨1.5米以上的效果,就达不到“压咸补淡”的目的,就会功败垂成。每秒1700立方米的流量,每2立方米多的水就能发1千瓦时的电,没有叫它们发够电就流走了,太心痛了。他们说:“白花花的水就是白花花的银子。”“我们地区也长期缺水缺电,自治区首府南宁也要分片轮流供电,一些重要街道,夜里只开一半的路灯。河池那地方,只有一半的人用上自来水,其他的人还要走几小时的路到岩洞里去背水……”

可是他们想到三角洲的兄弟们能喝上甜甜的西江上中游的水,他们是想通了,牢骚没了,大公无私、全局观念成了他们的精神支柱。这白花花的银子一样的水,流到那里也是财富,也是幸福。

西江全流域,心向广东。

调水期间,南盘水、北盘江、红水河沿线共有2000多艘运输船、渔船、旅游船停运,黔西南州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停产,册亨县望谟县数百亩早熟蔬菜被淹,沿途的一些施工工地停止作业……为调水让路。

2005年1月17日上午8时,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一声令下,“应急调水”开始,天生桥一级的大坝缓缓打开闸门,顿时水流从100多米高处,喷薄而下,水雾飞腾,水声隆隆。天生桥一级水库是一座大型水库,总库容量100多亿立方。此时它必须保证每秒560立方米的流量,向岩滩水库放水,连续15天的下泄,将使它的水位下降3米多。

《人民日报》、《中国水利报》、《南方日报》、《贵州日报》、《广西日报》、《澳门日报》,都在第一时间向外报道了这次亘古未有的盛事。

天生桥的水,下泄经过岩滩水库、大化水库、百龙滩水库、乐滩水库,到广东境内又接纳飞来峡水库的水,最后便以每秒2500立方的流量冲向三角洲。

1月31日,番禺、江门达标供水;

2月1日,中山、珠海达标供水;

2月2日,澳门达标供水。

珠海、澳门供水早已告急!从2004年12月至2005年1月27日,已经32天无法正常连续供水了,蓄水水库仅存1500万立方米水,其中700万立方米水含氯度高达每升800毫克【国家标准是每升不超过250毫克】。

2005年1月9日到12日,正值大潮,咸水直迫广州西村水厂取水口,1月11日广州沙湾水道三沙口测得的含氯量高达每升8750毫克,高出国家标准35倍。

这次从海拔1000多米的天生桥调水,经过云贵高原、八桂丘陵,历1500公里的遥遥路途,来到海拔60米的三角洲海口,共调水8亿立方米。等于放空了一座大型水库的库存。完美地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新时代神话。

当上下游同时庆祝历时15天的战斗胜利,三角洲各地紧张地为近乎干涸的各水库补水,珠海有七个水库,连续30多天不能正常取水了,淡水消耗殆尽,此时抢着存储了2000万立方米水。其中南屏水库和竹仙洞水库,是向澳门供水的,这时已经灌满了生命之水。

这次“压咸补淡”,再一次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能够迅速地、团结地举一国或一地之力,破解任何难题,所以能够屡有创举,屡有令西方世界目瞪口呆的、认为不能达到的境界。这次长时间长距离的调水,在世界上属第一次。

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给珠江水利委员会送来了亲笔题词:

“千里送清泉,思源怀祖国。”

回良玉副总理在《关于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初步总结报告》上批示道:

“此事办得很好!”

短短的篇幅是写不尽珠江的苦涩和光辉的,珠江从远古流来,又向永远流去。多少代人在珠江沿岸劳作、奋斗、繁衍、吮吸它的乳汁长大,顺着它的流向远去,而珠江自身总像我们伟大民族一样不知疲倦地前进,大江流日夜,永不停歇。

珠江的历史,也像我们祖国的历史一样,背负过屈辱、苦难,发出过悲鸣、呜咽。但是60年特别是30年来,它面貌大变,使人有沧海桑田之感。如今它更有活力,更有声势。

珠江奔流在阳光下,灿灿发光,它是多么美丽而伟大的大江啊!



【沈仁康:曾任广东文学院副院长】

《涛声如歌--北江治水纪事》

李钟声刘迪生

引子北江大堤:生命的等号

省道248线公路严重塌方。

京广线交通中断。

通讯中断。

广播电视中断。

互联网中断。

供水中断。

供电中断。

……

一只只焦急的手,急促地敲击出一串串揪人心肺的莫尔斯电码。

风在吼。

浪在跳。

北江在咆哮。

2006年7月,受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及低压槽的影响,广东省粤北、粤东和珠三角大部分地区遭受了超百年一遇的暴雨袭击。雷声似乎要震翻整个世界,闪电哧啦啦地劈开天空,雨水像鞭子一样急促地抽打着大地,高大的树木倾侧着身子,与稻禾和小草一样匍匐在地。北江干支流水位急速上涨,浪头一个接一个,跳起来,扑向岸边的房屋、树木、行人、牲畜,然后席卷而去,又再次扑向下一个目标,身后留下一路嚎哭。

北江出现接近50年一遇流量洪水。洪水滔滔,浊浪排空,青山失色,鸟兽匿迹,田野悲歌,村庄呜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