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治水史诗(上)
1948200000149

第149章 长江卷(82)

青梅煮酒已成定论,丝绸织锦难下尺寸。起源于远古的南充蚕丝,现在已经成为闪烁在嘉陵江上一颗耀眼的珠宝。远在夏周时期已经发展日盛的南充丝绸,据《华阳国志》记载,周初,南充、西充、南部、阆中等地,桑、蚕、麻已成奉献周天子的贡品。秦汉时期,蚕丝业已为南充社会经济的支柱。延至南北朝及隋朝,南充各县实行均田制,每人给20亩永业田作桑田,种桑50,蚕丝之月,女皆事蚕。唐宋的650多年中是鼎盛时期。各县以百户为里,设里正以课植农桑,一时形成了家家养蚕,户户缫丝的景象。唐开元中,南充已有绸、绫、绵、绢、丝等10多种产品被定为朝廷常贡。南充蚕丝在古代的几千年历史中,经历了发源于远古、兴起于秦汉,徘徊于晋隋,鼎盛于唐宋,停滞于元,欣荣于明清的曲折过程。清末西充县令高培谷的《蚕事备要》,既是集几千年蚕丝生产之大成,也是南充蚕丝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的刻线。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南充当地很流行的一个民谣:“四面都是嘉陵江,绕山绕城绕故乡。千曲百折回头望,还是那条嘉陵江。”就艺术而言,这个民谣写得不是很好,但毫无疑问,它唱出了终究是这条江孕育了这座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千年绸都。实不相瞒,我现在的床上就用的是南充生产的天然蚕丝棉被,这是南充一个朋友专程送过来的,而且告诉我这是好东西,一定要自己享用。我正在美美地享用,甚至觉得不管你身在何处,只要盖上这样的被子,就能很清晰地听到嘉陵江的涛声,而且那种松软、细腻的质地依附在你的身上,你的每一个梦都会是香甜的。

嘉陵江离开南充以后,有点一步一回头依依不舍的味道,直到进入武胜似乎才被重新点燃了激情。这个激情缘于自古以来就盛行于此的龙舟大赛。武胜三面环水,流经武胜的117公里的水路,从每年的三月就开始忙乎,岸上水中都在为五月的龙舟大赛精心筹备。远的已经无从考证了,清末民初情景却在老人们的记忆里如此鲜活的保留下来。那时的龙舟赛由行会发起,龙船分配到码头,分行会具体办理;民国年间,由袍哥出面,掌旗大爷负责,红旗管事具体操办,龙船以码头、行会摊派落实。旧时的县城中心镇以及沿口镇,各行业有自己的行会。每逢行会的祖师爷生辰或重大节日,都有聚餐,而这杯盘碗盏中,正是商议公益事宜的最佳场合。端午节龙舟赛就是这些行会例行的大事。

每年三月,参加龙舟赛的行会、商号和富豪之家,择选吉日,会集在行会的铺店门前,张挂龙旗。旗上书某某行会、商号,某家、某龙船、某某负责等等,燃放鞭炮,正式公布参加今年龙舟赛。这个仪式性的活动叫做挂旗。非常有趣的是,每年都有一些行会对是否参加真假难辨地迟疑不决。有真的是觉得今年经济状况不好打算放弃,也有故意半推半就以便在这个时候考验一下本行会年轻人的上进精神。无论出于什么考虑,那些行会的青年人都会挺身而出,精心策划一个瞒着会首偷旗的方法。虽说是偷,但实际上都是与龙旗保管人串通一气,或者保管人借故离家,或以其它方式明偷暗取,只要龙旗到手,急忙赶去挂旗的地方挂上,燃放鞭炮,宣告偷旗大功告成。龙旗一经挂出,就是向外宣称本行会要参加今年的龙舟赛,谁也不能再反对,即使会首不论真假与否,都不得不表示赞同,否则下届就职位难保了。还有一偷,偷龙船上最重要的一个部件,就是龙脊椎骨。这个东西木质要求高,长六丈,最好是笔直轻巧的紫杉树条杆。龙脊椎骨顺放在龙船的中间,把龙船分为两等分,起到固定龙头龙尾的作用。这样长的圆木一般都价格昂贵成本高,加上时间急,最捷径的办法就是偷嘉陵江上停泊武胜的船只的桅杆。这个季节,这个风俗一直沿袭下来,即使外地过路的船只的桅杆被偷了也不得去索要,还得一起庆贺。所以所有船只从三月开始就全力守护自己船上的桅杆,以免成了别人龙船上的龙脊椎骨。曾经有外地来的一只商船,停靠在武胜沿口镇码头。船老板知道这个规矩,很慎重地叮嘱水手捆好桅杆,将水手分两班轮流值班看守。就在第二天中午,烈日当空,岸上来了两个卖香烟、瓜子和卖炒米糖开水的小贩,他们提着东西先后上船,边喊边把香烟和炒米糖开水送到水手手上,天南海北与水手神侃。这时的江中一只打渔船掩护下的人靠近商船,只十几分钟的时间,就顺利地把桅杆弄到了手。而且上岸以后立即宰红公鸡鲜血祭龙椎骨,鞭炮一响,宣告偷龙脊椎骨胜利。船老板知道了也不生气,还特地赶来参加了庆贺,说偷龙筋,越偷越兴旺;偷龙脊越偷越吉祥。

这只是嘉陵江武胜龙舟赛的预热。四月底请龙下水,掀起龙舟赛的第一个高潮。参加龙舟赛的各路人马在江边搭好龙船棚,择其良辰吉日,各路水手汇集到王爷庙参拜,拜请龙头龙尾出庙到各自的龙棚中就位。所经之路道,前面敲锣打鼓,中间八人大轿抬着龙头龙尾,后面燃放鞭炮,沿途店铺、茶楼酒肆都要燃放鞭炮以示朝拜。进入龙棚,龙头龙尾各就其位,宰杀公鸡,点放火炮,道士为龙头开光点相,供奉香烛、果品、神灯、隆重祭奠。龙船下水,在江上绕三圈后,集资最多、贡献最大的老板作为彩头,登上自己的龙船以示表彰。然后,各帮口行会的会首聚齐码头,等候龙舟下水给龙头挂红、发彩礼、放鞭炮。水手上岸,会首办酒席招待,每人送红布三尺。

五月初五,龙舟赛的正日,嘉陵江沸腾。周围几十里的百姓赶到嘉陵江两岸,选择最佳位置观看,人山人海,震耳欲聋。沿口镇到中心镇这四十里河段,历来是龙舟赛最激情的选择。龙舟赛时,江面上除了有竞赛的龙舟,还有花船,花船又称彩船。花船是根据自己的实力,可以一个行会一只彩船,也可几个行会共扎一只彩船。花船各式各样,彩旗猎猎,花团锦簇,环江四游。一般说来,江面彩船比龙舟还多,游荡在河面上成为一大风景。龙舟赛最主打项目是划船竞技,谁的龙舟第一个到达终点谁就是赢家。整个比赛过程你争我赶,热闹非凡,岸上水中人声鼎沸。比赛中江面还放有气球、鸭子等让水手们抢夺,一方面要有速度,另一方面还要看一路下来能够抢到多少气球或者鸭子,然后分项目根据成绩好坏分别奖励。所以排列整齐的龙舟听到一声令下,速度的冲刺,气球的争抢,鸭子的扑腾,一波接一波的刺激,让整个比赛处于一片尖叫声中,不绝于耳。这样的场景在武胜自古以来一直保留到现在,实在是一大奇迹。即使现在的主办方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或者每年还增加了不少现代性和时尚元素,但是程序大同小异,沸点不变。“陇秦清溪汇嘉陵,千里风情百媚生”。我相信,绵长千里的嘉陵江上纵然一千年以后,这117公里的武胜段,依然是一阕绝美的华章。

嘉陵江武胜段和嘉陵江合川段一脉贯穿,有意思的是,因为南宋那场闻名世界的钓鱼城之战,而让武胜和合川成为永远的情感对峙和遥望。在十三世纪的冷兵器战史上,蒙古国的军队是一支震撼世界的疯狂之师,三次西征,铁骑横扫了中亚、西亚以及欧洲四十多个国家,建立起横跨欧亚的蒙古大帝国。罗马教皇曾惊呼这是“上帝的罚罪之鞭”,不可一世,所到之处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在中国战场,时任大汗的蒙哥连续征服川西北大部州县后,亲自率军进至武胜,调兵遣将,囤聚粮草,把武胜作为他攻打南宋的最后堡垒--钓鱼城的前沿,成为一个军事的重要阵地。四川战区的宋将、重庆知府余玠把防御重点的前沿前置,采取守点控面,建立了以重庆为中心,以钓鱼城为屏蔽和支柱的防御措施,在一衣带水的蒙军军事重地前沿的武胜,把钓鱼城作为南宋抗击蒙军的最后防线。

钓鱼城顺嘉陵江而立,山地险峻独特,山下天堑,山上层峦叠障,卵石成堆。南宋晚期,四川重庆知府余玠为抗击蒙军入侵,采纳冉进、冉璞兄弟的建议筑城钓鱼山,并徙合州及石照县治其上,屯兵积粮作为重庆屏障。公元1243年至1279年间,合州【合川】军民在守将王坚、张珏的率领下,凭借钓鱼城天险,婴城因守,浴血奋战,历经大小战斗200余次,创造了守土抗战36年这一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迹。据史书记载,宋开庆元年【1259年】2月2日,蒙哥汗率诸军从鸡爪滩渡过渠江,进至石子山扎营。3日,蒙哥亲督诸军始战钓鱼城下。7日,蒙军攻一字城墙,不克。9日,蒙军攻镇西门,不克。一月有余,蒙军连续攻打钓鱼城及其周围营寨,都屡战屡败。4月,蒙军绕道西北攻外城,虽曾一度登上城头,但仍被立刻击退。由于屡攻不克,加上夏季到来,蜀地炎热,疫症流行,蒙军士气明显低落。另一方面,城内南宋军民在王坚的率领下,白天抵抗蒙军进攻,夜晚则偷袭蒙军营寨,蒙军无计可施。7月,大汗蒙哥在督师攻城时被炮石击中,伤重身亡。于此,征蜀的蒙古大军全线崩溃,迫使蒙古帝国从欧亚战场全面撤军。钓鱼城之战以“延续宋祚、缓解欧亚战祸、阻止蒙古向非洲扩张”的伟绩震惊了世界。对于嘉陵江上的这场经典的战役,我之所以不愿意在武胜的书写中,把他们引以为骄傲的曾经是蒙军的前沿、重要的军事基地写进去,实在是我不能容忍当年蒙古大帝国的那种不可一世的残暴和骄横。我曾经在长诗《重庆书》里写过这场战争:“撕破南宋疆域的蒙古铁骑/在这里,戛然而止/一路浩荡烟尘的10万军帐坍塌了/元宪宗蒙哥最后的一口鲜血/在钓鱼城下/渐渐变黑//黑色浸透了这里的石头/石头开始变冷、变硬/坚不可摧/黑色浸透了这里的土地/土地变得肥沃、松软/插根筷子也能发芽//稳坐钓鱼城上的重庆知府余玠/玩点炮仗、钓竿/支撑起一壁江山/上帝在这里折断了鞭子/风雨飘摇的南宋破船/因钓鱼城而幸免搁浅//钓鱼城被誉为“东方的麦加城”/是以后的事了/蒙哥不知道,余玠也不知道/那一场攻守成为世界史上的战例/成为经典/只是记功碑太小/记录不了这里的重量。”我在想,也许只有默默无语的嘉陵江才知道它的重量。

合川已经进入嘉陵江的下游。在这里,嘉陵江接纳了最大的两条分支流,渠江和涪江。远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初期,这里就是巴人定居之地。春秋末期,楚国犯进,巴国曾迁都于此,故合川有巴国别都之称。其后又有濮人在此休养生息,濮岩、濮湖、濮子墓等地名流传至今。秦灭巴、蜀后置垫江县,南朝宋文帝时改置东宕渠郡。西魏恭帝三年【556】改置为州,因其地三江汇合,起名合州。民国二年【1913】,改为合川县。新中国以后,于1952年设合川市,1958年改为县。旧时的合川城,是在涪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口形成的。沿着两江都建有很长的码头,停靠着几百条趸船和木船。码头附近密集客栈,无例外地在门上挂着红灯笼。沿嘉陵江边南北走向的一条街最长,两公里有多,沿涪江方向街市绵延也有一公里余。城里有街道二三十条,小巷一百多条。现在的合川已经是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可以说,南宋钓鱼城之战以后,这里就安静了,民风淳朴、大俗大雅,老百姓生活得格外恬静和安逸。即使是现在,恐怕最美妙不过的是在夏夜的嘉陵江边,邀约几个好友上一条渔家小船,几两老白干,几斤刚刚从江里打捞上来的各种鲜鱼,让船老板亲手给你做上几道佳肴,杯盏之间,带点微醺对着江风做几次深呼吸,那才一个“爽”字了得。

嘉陵江流经合川一直与奇迹有缘。上面说到的钓鱼城已远,远到至今还迷离得那么刻骨。1893年降生落地在合川肖家乡的卢作孚也是一个人的奇迹。成年以后叱咤风云的卢作孚,年少却因家境贫寒小学毕业就再也没有上过一天课堂。由于他自幼好学,天资聪颖,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自学成才。他在家乡历岁开馆办补习学校,给学生讲授中学数学。边教书边自学,自己编著有中等代数、三角、几何学等最新讲义,青年时期就著《应用数题新解》一书,由重庆中西书局出版发行。1925年,卢作孚先生在合川市创办了自己的民生公司,由一只仅70吨的小客轮“民生”号行驶嘉陵江重庆至合川航线开始,短短几年间,发展为拥有轮船一百多艘、总吨位5万多吨的江海船队。1929年又自己打制了“民用”、“民望”两艘轮船,总吨位230吨,航线从嘉陵江渝—合线扩大到长江渝—涪、渝—沪线。一个卢作孚,几乎是改变了长江上游的航运的历史。抗日战争爆发后,卢作孚全力投身于抗日工作,不计报酬运送军队和物资出川抗日。仅抗战前三年,民生公司共运了各种人员150余万,物资逾100万吨,为了抗战自己损失了16艘船舶,牺牲了员工100余人。战后,卢作孚把长江航线的重点移至上海,并在台湾、广州、香港等地设立民生公司分公司或办事处。创办“太平洋轮船公司”,购入海轮3艘,把航线延伸到越南、泰国、菲律宾、新加坡和日本。到1949年拥有各种船舶150余只,吨位72000吨,职工9000余人。新中国成立后,卢作孚于1950年6月由香港回到北京。毛泽东主席称赞卢作孚是我国“四个不能忘记的实业家之一”。中共中央肯定卢作孚先生“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毫不怀疑,卢作孚的水运情结创造的中国航运史上的奇迹,得益于绵长嘉陵江的滋养和造就。

另一个奇迹就是最近建设渝【重庆】合【合川】高速公路二期工程中,文物勘探在合川唐家坝遗址发现距今8万年前的人类活动痕迹,这是迄今为止在嘉陵江流域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活动痕迹。考古界过去普遍认为嘉陵江流域最早的人类活动痕迹是距今2.5万年的“铜梁文化”。因此这个发现,将改写嘉陵江流域的历史教科书。这些石器主要是原始工具,它们大都选择光滑的砾石打制而成,有的被锤击成斜陡刃,有的打击成弧形刃。我们能够从这些石器中勾勒出远古的合川嘉陵江流域人类社会的基本轮廓,对于深入研究长江上游原始文化,建立长江上游地区的旧石器文化序列,这个意义非同小可。我时常会出现一种幻觉,就是自己能够站在嘉陵上自由行走,因为这样的行走,你可以感受惊心动魄,更可以体验自己满腹经纶。而此刻,面对一泻千里的嘉陵江,我真想问她一句,还有多少奇迹在等待我们呢?

嘉陵江在重庆朝天门码头的落笔,是以自己与生俱来的清秀与长江的雄浑形成鲜明的比照。每值初夏仲秋,嘉陵水绿,长江浊黄,似乎彼此都要刻意展示出自己的性别。两条江有点像一对分别得太久的恩爱恋人长途跋涉而来,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毫不掩饰自己积压的情感,两水尽兴相拥、相交、相融,厮咬翻卷,云雨嬉戏,然后合二为一奔向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