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组织行为学
19472900000032

第32章 领导(1)

【学习目的】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领导的两层含义及对领导方式的划分,同时掌握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等,熟悉领导理论的演变过程,并了解领导理论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关于改革精神的领导理论、领袖魅力的领导理论、变革型领导理论和领导技能理论,最后对领导的艺术进行了探讨。

【学习重点与难点】

●权变领导理论的研究重点;

●生命周期理论;

●管理方格图的理解;

●领导的作用;

●菲德勒模型中的权变因素。

引导案例

某校校长管理教师分三种情况:对青年教师,尤其是新来的教师,他每月交代一次任务,并告诉他们怎样去具体完成。对中年教师,注意关心他们的生活困难,教学工作上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对老教师,除关心他们的身体外,对日常教学工作,校长一概不问。

引导思考题:

你赞成这位校长的做法吗?为什么?

10.1 领导概述

1.领导的含义

传统的观念认为:领导是上级组织赋予领导者一定的职位与权力,领导者通过运用这些法定的权力带领下属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其核心是强调领导者的权力因素。而现代管理理论,特别是组织行为学理论则赋予领导一种全新的概念,即认为领导是指激励、引导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动过程。这一定义包含以下两方面的要素:一是指领导者,二是指领导者的行为。从领导的地位和作用来看,领导是决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角色。从领导的行为来看,领导是组织发展方向的指引者和人际行为的协调者。领导就是要通过其行为的示范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理环境,激发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进而实现组织的目标。从领导的个性特征来看,领导者的行为始终要受到领导者个体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的影响。

领导的有效性是组织成效的关键,在任何类型的组织中,领导者都居于重要的地位,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此,通过研究领导心理与行为及其有效性,提高领导工作的效能,是管理心理与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领导是组织运行与发展的核心和主导因素,领导者决定着组织运行与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对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提高领导的有效性。本节主要讨论领导的概念、作用、权力和方式。

综上所述,可将领导定义为: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领导者是实现领导过程的关键人物。正如彼德·德鲁克所指出的,领导者是任何企业最基本而又最难得的资源。国外研究表明,员工积极性的40%是由领导者诱发出来的。

2.领导与管理

领导与管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而领导者和管理者之间也既有某些相似之处,也有较大的不同之处。

1)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1)领导活动与管理活动的侧重点不同

领导是一种变革的力量,而管理则是一种程序化的控制工作。领导活动注重对组织内部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整体性的计划、协调和控制,而管理则是一种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其目的在于提高某项工作的效率。

(2)领导与管理的权力来源也不完全一样

管理者是被任命的,他们拥有合法的权力进行奖励和处罚,其影响力来自于他们所在的职位所赋予的正式权力。然而,领导者则可以是任命的,也可以是从一个群体中产生出来的,领导者可以不运用正式权力来影响他人的活动。比如非正式组织中最具影响力的人就是典型的例子:组织并没有赋予他们正式的管理职位和职权,他们也没有义务去负责组织的计划和组织工作,但他们却能引导、激励,甚至命令自己的追随者。

(3)领导者与管理者在组织中的角色也不一样

领导者是与权力及在组织中的地位联系在一起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是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而管理者却是与组织中的分工不同联系在一起,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是组织中分工不同的协作劳动关系。领导者除了以其在组织中的地位和所拥有的权力从事领导活动之外,还应以个人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从事领导活动。所以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并不只是简单地存在着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

(4)领导者与管理者的素质要求也不尽相同

从本质上说,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职务权力基础上对下属的行为进行指挥的过程,下属必须服从管理者的命令,这就要求管理者通过周密的计划、严密的组织、严格的控制,来取得工作中的成效。而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或者说是对下属施加影响力的过程。领导者可能更多的是通过其个人的魅力与专长来影响追随者的行为,并使下属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因此,领导者的一个重要素质就是个人要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领导与管理的联系

(1)领导行为是管理行为之一

管理活动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许多活动,而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出来的,领导活动只是组织中诸多管理活动中的一种。

(2)领导活动和管理活动的开展都是以组织为基础的

领导活动需要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参与,而管理活动也需要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参与。如果没有组织,而只是单独的一个人,则不存在所谓的领导活动或管理活动。

(3)领导者和管理者在开展职能活动时,都要有一定的权力

管理者在履行管理职能时,需要有组织赋予的权力为基础。比如质量管理人员在检验产品的质量时,就要运用组织所赋予他的对质量进行“质量”的权力。同样,领导者在实施领导职能时也要有一定的权力,这种权力可能来自于组织,也可能来自于领导者个人,如个人魅力等。

(4)领导活动和管理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具有较强的复合性和相容性

领导和管理的界限并不总是很清晰的。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可以既是领导者,又是管理者;他在从事管理工作的时候,也在担负着领导工作。例如,公司的首席执行官(CEO)。

3.领导的角色

Robbins认为,有效领导者在组织的建设中应扮演好四种角色,即对外联络官、困难处理专家、冲突管理者和教练。

(1)组织领导者应是一名“对外联络官”

在大社会、大组织的背景下,任何组织都不是孤立的。组织领导者不仅仅是组织建设中内部关系的协调者和沟通者,同时也是组织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和纽带。组织的外部相关者主要包括上级领导、银行、客户和供应商等。领导者对外代表着整个组织,他们要保护必要的资源,澄清其他人对组织的期望,并时刻关注组织建设过程中外部环境因素给组织造成的影响和主要障碍。如果确定出现的问题来自组织外部,则应及时与之沟通、协调,以确保获得外部支持和有效信息,然后根据已获得的信息、资源,熟练地选择最恰当的行动。

(2)组织领导者应是困难处理专家

当组织遇到困难并寻求帮助时,组织领导者应及时出现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由于组织成员一般都比领导者更了解如何完成具体的任务,组织领导者处理的难题很少会针对技术或操作层面。问题越尖锐,领导者的作用可能就越大。他们针对出现的困难与员工进行交流,设法获得克服困难所需的资源,鼓励员工自信,为其提供支持和指导。如航天公司中的一个团队发现自己缺少人手时,领导者会承担起找到更多人员的职责。他会把团队的情况反映给更高的管理层,并通过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获得帮助。

(3)组织领导者是冲突管理者

当组织内部出现意见不一致时,他们帮助解决冲突,帮助人们明确问题所在,如冲突的来源是什么、谁卷入了冲突、冲突的性质(建设性冲突还是破坏性冲突)、冲突有哪些可能的解决方案,以及每种具体方案的优势和劣势。通过这些方式使员工针对问题本身进行处理,从而把组织内部冲突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

(4)组织领导者应是一名合格的教练

很多领导者会与员工建立导师型的关系。他们可以清晰地陈述自己的想法,认真聆听员工的意见,对其遇到的问题感同身受;他们与员工分享自己的经验,做出行为榜样,共享自己的联络资源,指点组织中的迷津;他们明确员工的期望和角色,提供教育与支持,为员工的成功喝彩。总之,他们会以人为本,尽一切努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有效地激发并发挥整体的力量,从而提升整个组织的生产力和战斗力。

4.领导的作用

在带领、引导和鼓舞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领导者应发挥指挥、协调和激励3个方面的作用。

(1)指挥作用

指挥作用是指在组织活动中,需要有清醒的头脑,能胸怀全局、高瞻远瞩,指明活动的目标和途径。

领导者凭借个人的胆识和智慧可以帮助人们认清所处的环境和形势,指明活动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途径。领导者发挥指挥作用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运用领导权力来强制引导下属的行为:另一种是通过个人的魅力来影响下属的行为,使下属自觉地服从领导者的指挥。

(2)协调作用

协调作用是指组织在内外因素的干扰下,需要领导者来协调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领导者还需协调各部门的资金、人力、设备等资源,使其优化组合,发挥最大效能。领导者的协调作用还表现为代表组织对外交涉,协调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3)激励作用

激励作用是指领导者为组织成员主动创造能力发展空间和职业发展生涯的行为。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有着不同的目的、需要和态度,不单纯只对组织目标发生兴趣。通过领导的激励作用,可以把各种不同需求的组织成员行为导向组织目标。

5.领导集体的构成

组织中的领导者是复数而非单数,是一群人而非一个人。某个组织的领导者是就这个组织的领导者集体或“领导班子”而言的。

在领导集体中,为首的领导者特别重要,他在领导集体中起着核心和舵手的作用。但是,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异常复杂,如果单靠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是很难有效地组织和指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因为世界上很少有无所不能的全才,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是某一方面的专才,无论是科学技术方面还是管理方面都是如此。但专才如果组织得好,可以构成全才的领导集体。

一个具有合理结构的领导班子,不仅能使每个成员人尽其才,做好各自的工作,而且能通过有效的组合,发挥巨大的集体力量。领导班子的结构,一般包括: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等。

(1)年龄结构

不同年龄的人具有不同的智力、不同的经验,因此寻求领导班子成员的最佳年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领导班子应该是老、中、青三结合,向年轻化的趋势发展。

现代社会处于高度发展之中,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增加知识数量的积累,但吸收新知识的优势无疑属于中青年人,人的知识水平的提高与年龄的增长没有必然的联系。现代生理科学和心理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年龄与智力有一定的定量关系。

在智力诸因素中,中青年占有明显的优势。人的经验与年龄一般呈正向关系,年老的人经验往往比较丰富。因此,领导班子中老、中、青结合,有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

领导班子的年轻化,是现代社会的客观要求,是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但是年轻化绝不是青年化,不是说领导班子中成员的年龄越小越好,而是指一个领导集体中应有一个合理的老、中、青比例,有一个与管理层次相适应的平均年龄界限。在不同管理阶层中,对年龄的要求、对年轻化的程度,应有所不同。

(2)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指领导班子中不同成员的知识水平的构成。领导班子成员都应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没有较高的文化知识素养,就胜任不了管理现代化企业的要求。在现代企业中,大量的先进科学技术被采用,在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中,为了使企业获得生存、求得发展,企业领导人员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职工的文化水准在不断提高,各类组织的各级领导都在向知识型转变。

(3)能力结构

领导的效能不仅与领导者的知识有关,而且与他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密切的关系。这种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管理好一个企业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决策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指挥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每个人的能力是不相同的,有的人善于思考分析问题,提出好的建议与意见,但不善于组织工作;有的人善于组织工作,但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企业领导班子中应包括不同能力类型的人,既要有思想家,又要有组织家,还要有实干家,这样才能形成最优的能力结构,在企业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

(4)专业结构

专业结构是指在领导班子中各位成员的配备应由各种专门的人才组成,形成一个合理的专业结构,从总体上强化这个班子的专业力量。在现代企业里,科学技术是提高生产经营成果的主要手段。因此,领导干部的专业化是搞好现代企业经营的客观要求。

以上所述的领导班子的结构仅是主要方面的。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结构,如性格结构等也是需要注意的。按照这些要求形成的领导集体将是一个结构优化、富有效率的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