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医学纲目
19423400000082

第82章

〔海〕姜附石脂神砂丹 治小便数而不禁,怔忡多忘。(方见滞下。)〔丹〕因看《卢氏医镜》见此一药味数分两同,惟丹砂用伏火者,及治病有瘥。所治者,小便数而不禁,怔忡多忘,魇梦不已不同耳。见其不同,审而详之,乃得此治法不瘥,且泛论之。经言∶肾主大便,肝主小便淋溲。《难经》云∶小肠为赤肠,是面赤色,及便溺色赤,皆出心与小肠,南方赤色,显于外也。经言∶下焦如渎者,正谓大小便也。大便为阴,为有形气化,乃下焦之下者也。谓肾主大便,不言大肠者,明子行父道,为肾脏病。小便为阳,为无形气化,乃下焦之高者也。谓肝主小便淋溲,亦是子行父道,为腑病。凡诸无形气化者,皆腑病所主,诸有形气化者,皆脏病所主,此二证,俱在下焦则同,但有形无形,及在腑在脏有殊,俱是丹田衰败。不言心火者,以其相火代行君之政令故也。细分之,则膀胱壬水胜丙火。小肠者,不传入阴,故为泄血。泄血利不禁,为有形质病。且不传阴,则阴不病。何为有形病?此为阴之体也,为腑之用也。天地阴阳,互为体用,以斯可见。是明五脏者,为六腑所用,六腑者,为五脏所用明矣,是有形皆为传阴也。大小便不禁,是膀胱不禁为遗溺,此不传阴也,是丹田胞络受寒,为壬所克。大抵诸腑皆乘有形,有形病者皆在腑。责其所乘,皆在脏也。用伏火丹砂者,去其寒性耳。治法同者,以其俱在下焦,补诸无形,同在胞络耳。以其胞与肾相对,有渠相通故也。肾主大便,肝主小便,所治安得不殊。经曰∶肾肝同归一治。又曰∶少阳主骨,所生病,便溲难。膀胱主筋,所生病,亦可知也。小便不禁,茯苓汤下。大便不禁,米饮下。(此论《局方》姜附神砂丹而发。)运气,小便数皆属火。经云∶少阳之复,便数憎风是也。小便数,惟二脏有之。

一属肺。经云∶肺手太阴之脉,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是也。以刺言之,泻手太阴则愈。

一属肝。经云∶足厥阴之疟,令人如癃状,而小便不利。又云∶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是也。

视虚实补泻之则愈。

〔东〕小便数腹痛∶尿胞(在玉泉下一寸屈骨端。)〔《玉》〕小便多∶命门(随年壮灸)肾俞(一分,沿皮向外六分,补六呼,泻一吸)〔《集》〕小便滑数∶中极(灸)肾 阴陵泉(不已,取下穴) 气海 阴谷 三阴交

闭癃遗溺

溺赤

诸病水液混浊,皆属于热。(全文见诊。)小便黄者,少腹中有热也。(全文见水肿。)小便黄,无如黄柏、知母效。

脉尺涩,足胫逆冷,小便赤,宜服附子四逆汤,足太冲补之。

脏腑小便黄有四∶一属肝热。经云∶肝热病者,小便先黄是也。二属胃实。经云∶胃足阳明之脉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是也。三属肺虚。经云∶肺手太阴之脉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故耳。四属肾虚。经云∶冬脉者,肾脉也。冬脉不及,则令人 清,脊痛,小便变是也。

运气 小便黄有二∶一属风。经云∶厥阴之胜, 胁气并,化而为热,小便黄赤是也。

二属热。经云∶少阴司天,热淫所胜,病溺色变。又云∶少阳之胜,溺赤善惊。又云∶阳明司天,燥气下临,暴热至,乃暑阳气郁发,小便变是也。盖暴热谓地气少阴之热也。

邪之所在,皆为不足,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补足外踝下留之。(全文见刺虚实法。)〔《甲》〕小肠有热,溺赤黄,中脘主之。溺黄,下廉主之。小便黄赤,完骨主之。小便黄,肠鸣相追逐,上廉主之。

闭癃遗溺

遗溺

〔垣〕小便遗失者,肺金虚也,宜安卧养气,禁劳役。以黄 、人参之类补之。不愈,当责有热,加黄柏、生地。(《甲乙》云∶肺脉则少气不足以息,卒遗失无度。)下虚,谓膀胱下焦虚。经云∶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仲景云∶下焦竭,则遗溺失便,其气不能自禁制,不须治,久则愈。又云∶下焦不归,则遗溲。世用桑螵蛸鸡 之类是也。

〔丹〕治遗溺。桑螵蛸酒炒为末,姜汤送下二钱妙。

〔无〕鸡内金散 治溺床失禁。

鸡 一具,并肠洗净烧为灰,男用雌,女用雄,即是鸡肫内黄皮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饮调服妙。

又方 用羊肚系盛水满,线缚两头煮熟,取中水顿服之瘥。

〔《山》〕大人遗溺不知。蔷薇根细研酒下。

〔丹〕鹿茸丸 治久虚冷,小便自浊,滑数不禁。

鹿茸 椒红 桂 附子 牡蛎 石斛 补骨脂 肉苁蓉 鸡 沉香(各一两) 桑螵蛸(三分)上为末,酒糊丸桐子大。食前酒下三十丸。(此方因沉香解诸涩,故丹溪取之。)又云∶鹿角屑炒黄为末,温酒下二钱妙。本草云∶鹿角逐阴中邪气恶血。鹿茸丸(方见虚条。)〔河〕热甚客于肾部,手足厥阴之经,廷孔郁结极甚,而气血不能宣通,则痿痹,神无所用,故津液渗入膀胱,而旋溺遗失,不能收禁也。经曰∶目得血而能视,耳得血而能听,手指得血而能摄,掌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走,脏得血而能液,腑得血而能气。然血所通流,则气亦然也。气血先行,则其中神自清和,而应机能为用矣。故经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也。故诸所运动,时习之,则气血通利,而能为用。闭塞之,则气血行微,而其道不得通利,故劣弱也。若病热极,甚则郁结,而气血不能宣通,神无所用,而不遂其机,随其郁结之微甚,而有不用之大小焉。是故目郁则不能视色,耳郁则不能听声,鼻郁则不能闻香臭,舌郁则不能知味。至如筋痿骨痹,诸所出不能为用,皆郁结之所致也。

〔丹〕《千金翼》白薇散 治尿出不知时。

白薇(本草云∶气大寒) 白芍药(各等分)上为末,温酒调下方寸匕,日三服,食前。

尝治一男子,遗溺不觉,脉洪大盛,以黄柏、知母、杜牛膝为君,青皮、甘草为臣,木香为佐,桂些少反佐,服数帖,大效。此法与前白薇散皆河间所谓热甚廷孔郁结,神无所用,不能收禁之意也。

〔世〕神芎导水丸 治遗尿有实热者。每百丸,空心白汤下,若一服利,止后服。(前法河间所谓廷孔郁结不能收禁,此所谓淫气遗溺,痹聚在肾,痹谓气血不通宣也。)〔无〕茯苓丸 治心肾俱虚,神志不守,小便淋沥不禁,及遗泄白浊。

赤茯苓 白茯苓上为末,以新汲水挪洗,澄去新沫,控干,别取地黄汁,同好酒,银石器内熬成膏,搜和为丸,如桐子大。

空心热酒嚼下。

〔世〕用薏苡仁,盐炒煎服效。(方见小儿。)〔《本》〕燕蓐草,主眠中遗溺不觉,烧令黑研,水进方寸匕,亦主哕气,即燕窠中草也。

膀胱咳者,咳而遗溺。(全文见咳。)针灸 遗溺法有四∶其一取肝,其二取督脉,其三取三焦,并见遗溺闭癃门,其四取肺。经云∶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其病虚则欠 ,小便遗数,取之去腕一寸,别走阳明者是也。

〔东〕遗尿失禁∶阴陵泉 阳陵泉(二寸半)。大敦(七壮)。又方∶曲骨 阴阳二陵泉(各二寸半。)〔《甲》〕遗溺,关门及神门、委中主之。气癃小便黄,气满,虚则遗溺,石门主之。

肝脉微滑为遗溺。(全文见治法。)

闭癃遗溺

妊娠遗尿

〔《大》〕白薇散 治妊娠不知尿出时。(方见前热条。)产后,一味桑螵蛸散,治妊娠小便数不禁。(方见前下虚条。)又方∶用鸡尾毛烧灰末,酒调方寸匕。

闭癃遗溺

产后遗尿

〔无〕妇人产蓐,产理不顺,致伤膀胱,遗尿无时。

〔丹〕尝见尿胞,因收生者不谨,以致破损,而得淋沥,病遂为废疾。一日有徐妇,年壮难产得此,因思肌肉破伤在外者,宜可补完,胞虽在腹,恐亦可治。遂诊其脉,虚甚。予曰∶难产之由,多是气虚,产后血气尤虚,试与峻补。因以参术为君,芎归为臣,桃仁、陈皮、黄 、茯苓为佐,煎以猪羊胞中汤,极饥时饮之,但剂小,率用一两,至一月而安。盖令气血骤长,其胞自完,恐稍缓,亦难成功矣。

〔乔町〕妇人产后尿不禁,面微浮,略发热于午后,此膀胱为坐婆所伤。

黄 归身尾 芍药(各一钱半) 白术(一钱) 人参 陈皮(五分) 甘草(炙些)上煎热饮之。

〔云〕桑螵蛸散 治产后小便数及遗尿。

桑螵蛸(三十个,炒) 鹿茸(酥炒) 黄 (各三两) 牡蛎( ) 人参 赤石脂 浓朴(各三两)上为细末,空心米饮调下三钱匕。

又方桑螵蛸(半两,炒) 龙骨(一两)上为细末,米饮调下二钱,空心。

前阴诸疾

前阴诸疾,前阴所过之脉有二∶一曰肝脉,二曰督脉。经云∶肝足厥阴之脉,入毛中过阴器,抵少腹,是肝脉所过也。又云∶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循阴器,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是督脉所过也。

前阴诸疾

阴缩阴纵

阴缩,谓前阴受寒,入腹内也。阴纵,谓前阴受热,挺长不收也。经曰∶足厥阴之筋,伤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治在行水清阴气是也。

〔丹〕鲍兄二十余岁,玉茎挺长,肿而痿,皮塌常润,磨股不能行,两胁气上,手足倦弱。先以小柴胡加黄连大剂,行其湿热,略加黄柏,降其逆上之气,其挺肿渐收,渐减及半。但茎中有坚块未消,遂以青皮一味为君,佐以散风之剂,末服。外以丝瓜汁,调五倍子末敷而愈。

平江王氏子,年三十岁,忽阴挺长肿而痛,脉数而实,用朴硝荆芥汤浸洗,又用三一承气汤大下之,愈。

《内经》刺灸前阴挺长之法有一∶经云,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其病实,则挺长,取之所别是也。

〔《明堂》〕阴卵入腹。脐下六寸,两旁各一寸六分。(灸二七壮。)〔《内经》〕诊阴缩而死者,皆属肝伤。经云∶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不精,不精则不正,当阴缩而挛筋,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死于秋。又云∶厥阴终者喜溺,舌卷,卵上缩是也。

前阴诸疾

阴痿阴汗阴冷阴痒

阴痿,皆耗散过度,伤于肝筋所致。经云∶足厥阴之经,其病伤于内则不起是也。

〔垣〕阴痿阴汗臊臭论 一富者前阴间尝闻臊臭,又因连日饮酒,腹中不和,求予治之。予应之曰∶夫前阴者,足厥阴之脉,络阴器,出其挺末。臭者心之所走散,入于五方为臭,入肝为臊臭,此其一也。当于肝经中泻行间,是治其本。后于心经中泻少冲,以治其标,如恶针当用药除之。治法当求其本,连日饮酒,夫酒者,气味俱阳能生湿热,是风湿热合于下焦为邪。故经云∶下焦如渎。又云∶在下者,引而竭之。酒者是湿热之水,亦宜决前阴以去之,是合下焦二法治之。

龙胆泻肝汤 治阴部时复湿痒,有臊臭。

柴胡梢 泽泻(各一钱) 车前子 木通(各五分) 当归梢 龙胆草 生地(各三分)上锉,如麻豆大。作一服,水三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空心宿食消尽服,便以美膳压之。柴胡入肝为引。用泽泻、车前子、木通,其淡渗之味,利小便,亦除臊臭,是名在下者,引而竭之。生地黄、草龙胆之苦寒,泻酒湿热,更兼车前子之类,以彻肝中邪气。肝主血,用当归以滋肝中血不足也。

固真汤 治两丸冷,前阴痿弱,阴汗如水,小便后有余滴臊气,尻臀并前阴冷,恶寒而喜热,膝亦冷,正月内定此方。

升麻 柴胡 羌活(各一钱) 甘草(炙) 泽泻(各一钱半) 草龙胆(炒) 知母(炒) 黄柏(各二钱)上锉,如麻豆大。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空腹服,以美膳压之。

温肾汤 治面色痿黄身黄,脚软弱无力,阴汗,阴茎有夭色,二月定此方。

麻黄(六分) 防风根(一钱五分) 白术(一钱) 苍术(一钱半) 泽泻(二钱) 猪苓 升麻白茯苓 黄柏(酒。各一钱) 柴胡梢(六分)上件分作二服,每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前,天晴明服之。候一时辰许,方食。

补肝汤 治前阴如冰冷,并冷汗,两脚痿弱无力。

黄 (七分) 人参 葛根(各三分) 甘草(炙,五分) 升麻(四分) 知母 柴胡 羌活 陈皮 归身黄柏(炒) 防风 白茯苓 泽泻(各二分) 苍术(五分) 曲末(二分) 猪苓(四分) 连翘(二分)上 咀,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前。忌酒湿面。

清震汤 治溺黄臊臭淋沥,两丸如冰,阴汗浸两股,阴头亦冷。正值十二月,天寒凛冽,霜雪交集,寒之极矣。

升麻(五分) 柴胡(二分) 羌活(一钱) 黄柏(一钱,酒) 苍术(五分) 防风(三分)甘草(炙,二分) 本(三分) 红花(一分) 归身(二分) 猪苓(三分) 泽泻 黄芩(五分)麻黄根(三分)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临卧服。忌酒湿面。

柴胡胜湿汤 治两外肾冷,两髀枢阴汗,前阴痿弱,阴囊湿痒臊气。

泽泻(一钱半) 羌活(一钱半) 升麻(一钱半) 生甘草 柴胡(各三钱) 草龙胆(一钱) 黄柏(酒,二钱) 红花(少许) 当归梢 麻黄 汉防己 茯苓(各一钱) 五味子(二十个)上 咀,水三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前。忌酒湿面房事。

〔垣〕仲景八味丸 治阳事多痿不振。今根据全方,夏减桂附一半,春秋三停减一。(疾去精足全减桂附,只根据六味地黄丸。八味方见治法。)肾脉大甚,为阴痿。(全文见诊。)运气 阴痿皆属湿土制肾。经云∶太阴司天,湿气下临,肾气上从,阴痿气衰而不举是也。

椒粉散 治前阴两丸湿痒,秋冬尤甚,冬月减。

麻黄(一钱) 黑狗脊(五分) 斑蝥(二个) 猪苓(三分) 肉桂(二分) 归梢(三分) 轻粉(少许)红花(少许) 蛇床子(五分) 川椒(三分)上为极细末渗上,避风寒湿冷处坐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