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医学纲目
19423400000222

第222章

三柰子 川乌 大椒(各五分) 柴胡 羌活(各二钱) 全蝎(三个) 大蒜 破故纸(与蒜同焙。各一钱)升麻(二分) 麝香(少许) 甘松(三分) 白矾(二分,枯)上为细末,同前法用制。

又方 回阳丹全蝎 升麻(各二分) 草乌头(三分) 水蛭(三个,炒) 虻虫(三个,去翅足,炒) 川乌(七分)大椒(五分) 柴胡(七分) 大蒜 破故纸(各二钱) 三柰子 荜茇(各五分) 甘松(二分) 羌活(三分)枯矾(五分) 炒黄盐(一钱,必用之,药去之则不效)上为极细末,根据前制如指尖大,用绵裹,纳阴户中,觉脐下暖为效。

酒煮当归丸 治 疝白带,下疰香港脚,腰以下如在冰雪中,以火焙炕,重浓绵衣盖上,犹冷不任,寒之极也。面白如枯鱼之象,肌如刀削,消瘦之速也。小便不止,与白带长流而不禁固,自不知觉,面白,目青蓝如菜色,目 无所见,身重如山,行步欹侧,不能安地,腿膝枯细,大便秘结,口不能言,无力之极,食不下,心下痞,烦心懊 ,不任其苦,面停垢,背恶寒,小便遗而不知。此上中下三阳真气俱竭,故哕呕不止,胃寒之极也。其脉沉厥紧而涩,按之空虚。若脉洪大而涩,按之无力,犹为中寒之证,况按之虚空者乎,按之不鼓,是为阴寒之极也,其空虚乃气血俱虚之极也。

当归(一两) 茴香(半两) 黑附子(七钱,炮制,去皮脐) 良姜(七钱)上四味,锉如麻豆大,以好酒一升半同煎,煮至酒尽为度,炭火焙干,同为极细末。入炒黄盐 丁香(各半两) 全蝎(三钱) 柴胡(二钱) 升麻根 木香(各一钱) 苦楝子 甘草(各半钱,炙) 玄胡索(四钱)上与前四味药末,同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宿食消尽,淡醋汤下。

忌油腻、冷物、酒、面。

当归附子汤 治脐下冷痛,赤白带下。

柴胡(七分) 良姜 干姜 附子(各一钱) 升麻(五分) 甘草(炙,六分) 当归(二钱) 蝎梢(五分)炒黄盐(三分) 黄柏(少许)上件为粗末,用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热服。为丸亦得。

上炒盐例。东垣回阳丹注云∶必用炒黄盐,无则不效,盖寒疝之要药也。

固真丸 治白带久下不止,脐腹冷痛,其寒扪之如冰,阴中亦然,目中溜火上壅,视物 无所见,齿皆恶热饮痛,须得黄连末擦之,其痛乃止。惟喜干食,大恶汤饮。此病皆寒湿乘其胞内,故喜干而恶湿。肝经阴火上溢,走于标,故上壅而目中溜火。肾水侵肝而上溢,故目中 无所见。齿恶热饮者,是少阳阳明经中伏火也。当大泻寒湿,以丸药治之。故曰寒在下焦,治主宜缓,大忌汤散,以酒制白石脂、白龙骨以枯其湿,以炮干姜大辛热泻寒水,以黄柏之大寒为因用,又为乡导。治法云∶古者虽有重罪,不绝人之后。又为之伏其所主,先其所因之意。又泻齿中恶热饮也,以柴胡为本经之使,以芍药半钱以导之,又恐辛热之药太甚,损其肝经,故微泻之,以当归身之辛温,大和其血脉,此用药之法备矣。

白石脂(一钱,烧赤,水飞,研细,晒干) 干姜(炮,四钱) 黄柏(酒洗,五分) 柴胡(一钱)白龙骨(二钱,酒煮,水飞) 白芍(五分) 当归(三钱,酒洗)上为细末,水煮稀糊为丸,如鸡头大。每服三十丸,空心宿食消尽,煎白沸汤,放温送下。无令胃中停住,待少时以早膳压之,是不令热药犯胃。忌生冷硬物与酒湿面。

上石脂、龙骨之涩以去脱,盖湿多滑脱者宜之。

补真润肠汤 治白带下,阴户中痛,控心而急痛,身黄皮缓,身重如山,阴中如冰。(一名助阳汤。)防风(一钱) 柴胡(一钱二分) 良姜(二钱) 干姜(一钱) 陈皮(五分) 白葵花(七朵) 生黄芩(五分)郁李仁 甘草(各一钱)上为细末锉散,只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热服,食前。

上葵花、郁李仁之滑以润燥,盖枯涸滞着者宜之。

〔丹〕摩腰丹治白带腹痛。(方见腰痛门,甚效。)〔洁〕治带下,少腹冤结而痛者,先以十枣汤下之,次服苦楝丸、大玄胡散调之,是先攻后补之法也。

〔丹〕治结痰白带,先于半饥时,以津下小胃丹十余粒,服至郁积行,却用白术四物等药补之,亦先攻后补之药也。

〔丹〕胡安人,白带下,月经甚多,食少倦怠,面黄,经中如有血块者,有如筋膜者。与参、术等补血气调脾胃,后诸症皆退,惟带未止,以樗皮丸主之。(方见湿热条。)上法治带下虚而有热者。若虚而有寒,脉微面白不泽,无力以言者,东垣补经固真汤、丁香胶艾汤、香桂六合汤是也。

〔子和〕顷顿丘一妇人,病带下连绵不绝,白物或来已三载矣。命予脉之。诊其两手脉俱滑大而有力,得六七至。常上热口干,眩晕,时呕酢水。余知其实有寒痰在胸中,以瓜蒂散吐出冷痰二三升,皆酢水也,间如黄涎,状如烂胶。次以浆粥养其胃气,又次用导水禹功以泻其下,然后以淡剂渗泄之药利其水道,不数日而愈。

息城李左衙之妻,病白带如水,窈漏中绵绵不绝,秽臭之气不可近,面黄食减,已三年矣。诸医皆云积冷,阳起石、硫黄、姜、附之药,重重燥补,污水转多。戴人断之曰∶此带浊水本热乘太阳经,其寒水不禁固,故如此也。夫水自高而趋下,宜先绝其上源。乃涌痰三二升,次日下沃水斗余,行三遍,汗出周身。

至明旦,病患云∶污已不下矣。次用寒凉之剂,服及半载,产一男。

〔仲〕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吴茱萸(三两) 当归 芎 芍药 人参 桂枝 阿胶 牡丹(去心) 生姜 甘草(各二两)半夏(半升) 麦门冬(一升)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丹〕赤白带。用五灵脂半生半熟为末,酒调服。

〔《大》〕治白带下。

茅花(一握,炒) 棕榈灰(三寸) 嫩莲叶(三叶) 甘草节(一钱)上为细末,空心酒下方寸匕。

益母散 治带下赤白,恶露下不止。

益母草开花时,采捣为细末,空心温酒二钱,日三服。

香矾散神效。(方见崩中血见黑止条,即醋炒香附灰也。)〔丹〕赤白带皆属于血,有出于大小肠之分。黄荆子炒焦为末,米饮调服。

又方 治白带。用白芷以锻石炒去皮,茜草少许,粥糊丸服。

〔《大》〕白芷散 治赤白带下。

白芷(一两) 海螵蛸(二个,烧) 胎发(一团, )上为细末,空心,温酒调下二钱。

〔《山》〕治赤白带下。旧莲房为末,入麝香,空心,米饮下。

〔《大》〕治带下,用芍药炒黑为末,每服三钱匕,调酒下。

〔丹〕赤白带。用生狗头骨烧灰存性,酒调服,或入药服。

〔《千》〕治带下。温水和服云母末三方寸匕,立见神效。

崔氏四花穴 治赤白带如神。(取穴法见劳瘵门。)〔《玉》〕赤白带∶中极(二寸半,赤泻白补。) 白环俞(一寸半,泻六吸,补一吸。)〔《撮》〕又法∶中极 白环俞(各五十壮。) 肾俞(二寸半,灸,随年壮。)〔《集》〕又法∶气海 中极 白环俞(不效,取后穴。) 三阳交(补多泻少,灸七壮。)三阴交〔东〕又法∶荣池(三分,灸三十壮,在内踝前后两边池中脉,一名阴阳穴。)又法∶阴阳(在足拇指下屈里表头白肉际是也。)又法∶三阴交(五分,灸。)交仪(二寸,灸。)漏阴(在内踝下五分,微有动脉是穴,刺入一分,灸三十壮。)〔桑〕赤带(《心术》如下赤带不已,渐渐如蛊,亦用此法∶)气海(六分) 中极 委中(各五分。)白带(《心术》如下白带不已,渐渐如蛊,亦用此法∶) 曲骨 承阴(各七分。)中极(在两傍柱骨下六分。)〔《心》〕妇人得子,多变成白水,淋漓而下,经久身面虚肿∶阴谷(二寸半。) 绝骨(二寸半。)如喘满,鱼际透太渊(左右共四十九呼,治肺经水气,极妙。)〔海〕带病,太阴主之。灸章门穴,麦粒大各三壮,效。

〔《甲》〕妇人下赤白沃后,阴中干痛,恶合阴阳,少腹 坚,小便闭,曲骨主之。女子赤白带,腰主之。女子赤淫,大赫主之。女子绝子,阴挺出,不禁白沥,上 主之。女子赤白沥,心下积胀,次主之。女子赤淫,时白,气癃,月事少,中 主之。女子下苍汁不禁,赤沥,阴中痒,痛引少腹控,不可俯仰,下主之。女子疝,少腹肿,赤白淫,时多时少,蠡沟主之。月事不利,见赤白而有身,及前阴寒,行间主之。女子疝及少腹肿,溏泄,癃,遗溺,阴痛,面尘黑,目下 痛,太冲主之。女子侠脐疝,中封主之。女子疝瘕,按之如以汤沃两股中,小腹肿,阴挺出痛,经水来下,阴中肿或痒,漉清汁若葵羹,血闭,曲泉主之。妇人下赤白,里急 螈,五枢主之。

〔《素》〕肾脉小急,肝脉小急,心脉小急,不鼓,皆为瘕。(大奇论 王注云∶小急为寒甚,不鼓则血不流,血不流而寒薄,故血内凝而为瘕也。)三阳急为瘕,三阴急为疝。(王注云∶太阳受寒,血聚为瘕,太阴受寒,气聚为疝。)脉急者,曰疝瘕,少腹痛。(平人气象论)〔《脉》〕师曰∶妇人带下,六极之病,脉浮则为肠鸣腹满,紧则为腹中痛,数则为阴中痒,痛则生疮,弦则阴疼掣痛。妇人带下,脉浮恶寒者不治。

调经

胎前白带

〔丹〕有孕白带。

苍术(三钱) 白芷(二钱) 黄连(炒,一钱半) 黄芩(炒,二钱) 黄柏(炒,一钱半) 白芍(二钱半)樗根皮(炒,一钱半) 山茱萸(二钱半)上为末,糊丸,空心,温酒下五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