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_集部
19366800000182

第182章

明胡松编。松有《滁州志》,已著录,《明史》松本传称,松幼嗜学,尝辑古名臣章奏,今未见其本。是编,乃松督学山西时,选为士子程式之书。虽所录皆各集所有,无奇秘未睹之篇,而去取极为不苟。前有《自序》曰:“是学也,昉於汉、魏六朝,盛於隋、唐,而极於宋,其体不能尽同,然其意同於宣上德而达下情,明己志而述物则,其后相沿日下,竞趋新巧,争尚衍博,往往贪用事而晦其意,务属词而灭其质,盖四六之本意失之远矣。”其言颇为明切。自明代二场用表,而表遂变为时文,久而伪体杂出,或参以长联。如王世贞所作一联,多至十馀句,如“四书”文之二小比。或参以五七言诗句,以为源出徐、庾及王、骆;不知徐、庾、王、骆用之於赋。赋为古诗之流,其体相近,若以诗入文,岂复成格?至於全用成句,每生硬而杈桠,间杂俗语,多鄙俚而率易。冠冕堂皇之调,剽袭者陈肤,饾飣割裂之词,小才者纤巧,其弊尤不胜言。松选此编,挽颓波而归之雅,亦可谓有功於骈体者矣。

《文氏五家诗》十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长洲文氏三世五人之诗也。文洪,字功大,成化乙酉举人,官氵来水教谕,著《括囊稿诗》一卷,文一卷。其孙徵明,著《甫田集》诗四卷。徵明长子彭,字寿承,官南京国子监博士,著《博士诗》二卷。次子嘉,字休承,官和州学正,著《和州诗》一卷。彭之子肇祉,字基圣,官上林苑录事,亦著诗五卷。中惟徵明名最盛,其家学之渊源,则自洪始。如《静志居诗话》所称:“野猿窥落果,林蝶恋残花;自得翻书趣,浑忘对客言”诸句,饶有恬澹之致,徵明诗格不高,而意境自能拔俗,至彭、嘉、肇祉,亦能於耳濡目染之馀,力承先绪。所谓谢家子弟,虽复不端正者亦奕奕有一种风气也。徵明《甫田集》,已著录。然卷帙相连,无容割裂。且除此一集,与五家之目亦不合,尤无容改其旧名以五为四。故仍并录之,而附著其互见之故焉。

《宋艺圃集》二十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李蓘编。蓘有《黄谷琐谈》,已著录。是集,选录宋人之诗,殚力蒐罗,凡十三载,至隆庆丁卯而后成,所列凡二百三十有六人,而核其名氏,实二百三十有七人,盖编目时误数一人。末卷附释衲三十三人,宫闺六人,灵怪三则,妓流五人,不知名四人,通上当为二百八十八人,而注曰共二百八十四人,则除不知姓名四人不数耳。王士祯《香祖笔记》称,所选凡二百八十人,亦误数也。书中编次后先,最为颠倒,如以苏轼、苏辙列张咏、余靖、范仲淹、司马光前;陈与义、吕本中、曾几列蔡襄、欧阳修、黄庭坚、陈师道前;秦观列赵抃、苏颂前;杨万里列杨蟠、米芾、王令、唐庚前;叶采、严粲列蔡京、章惇前;林景熙、谢翱列陆游前者,指不胜屈。其最诞者,莫若以徽宗皇帝与邢居实、张栻、刘子翚合为一卷,夫《汉书艺文志》以文帝列刘敬、贾山之间;武帝列蔡甲、倪宽之间;《玉台新咏》以梁武帝及太子诸王,列吴均等九人之后、萧子显等二十一人之前。以时代相次,犹为有说。至邢居实为邢恕之子,年十八早夭,在徽宗以前。刘子翚为刘韐之子,张栻为张浚之子,皆南宋高、孝时人,在徽宗以后。

乃君臣淆列,尤属不伦。殆由选录时,随手杂抄,未遑铨次欤。至於廖融、江为、沈彬、孟宾于之属,则上涉南唐;马定国,周昂、李纯甫、赵沨、庞铸、史肃、刘迎之属,则旁及金朝。衡以断限,更属未安。王士祯之所纠,亦未尝不中其失也。然《香祖笔记》又曰:隆庆初元,海内尊尚李、王之派,讳言宋诗。而于田独阐幽抉异,撰为此书,其学识有过人者,则士祯亦甚取其书矣。

《元艺圃集》四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李蓘编。此集续“宋诗”而选,所录凡一百九人,诗六百二十五首。

《自序》称地僻少书籍,无以尽括一代之所长。今观所录,有虞集、范梈、揭傒斯,而无杨载,即一代名人号为四家者,已阙其一。是漏略诚所不免。又刘辰翁乃宋人;王庭筠、高克恭、元好问乃金人;僧来复乃明人;一例载入,颇失断限。其编次则倪瓒、宋元、余阙等皆元末人,而名在最前;戴表元、白珽等皆元初人,而名在最后。其他亦多先后颠倒,颇无伦序。似亦随见随抄,未经勘定之本。与《宋艺圃集》相同,殆慵於排纂,遂用唐无名氏《搜玉小集》,不拘时代之例欤。然其《自序》谓:“宋诗痼於理,元诗邻於词。”则深中两代作者之弊。

故其去取之间,颇为不苟,以云备一代之诗,诚为不足。以云鉴别,则较之泛滥旁收,务盈卷帙者,精审多矣。

《唐宋八大家文钞》一百六十四卷(通行本)

明茅坤编。坤有《徐海本末》,已著录。《明史文苑传》称:坤善古文,最心折唐顺之。顺之所著《文编》,唐、宋人自韩、柳、欧、三苏、曾、王八家外无所取。故坤选八大家文钞。考明初朱右已采录韩、柳、欧阳、曾、王、三苏之作,为《八先生文集》,实远在坤前。然右书今不传,惟坤此集为世所传习。

凡韩愈文十六卷,柳宗元文十二卷,欧阳修文三十二卷,附《五代史抄》二十卷,王安石文十六卷,曾巩文十卷,苏洵文十卷,苏轼文二十八卷,苏辙文二十卷,每家各为之引。说者谓其书本出唐顺之,坤据其稿本,刊版以行,攘为己作,如郭象之於向秀。然坤所作《序例》,明言以顺之及王慎中评语标入,实未讳所自来,则称为盗袭者,诬矣。其书初刊於杭州,岁久漫漶,万历中,坤之孙著,复为订正而重刊之,始以坤所批《五代史》附入欧文之后。今所行者,皆著重订本也。自李梦阳《空同集》出,以字句摹秦、汉,而秦、汉为窠臼;自坤《白华楼稿》出,以机调摹唐、宋,而唐、宋又为窠臼。故坤尝以书与唐顺之论文,顺之复书有“尚以眉发相山川,而未以精神相山川”之语。又谓绳墨布置,奇正转摺,虽有专门师法,至於中间一段精神命脉,则非具今古只眼者,不足与此云云。盖颇不以能为古文许之。今观是集,大抵亦为举业而设。其所评语,疏舛尤不可枚举。黄宗羲《南雷文定》有《答张自烈书》,谓其韩文内《孔司勋志》,不晓句读;《贞曜先生志》所云来吊韩氏,谓不知何人;柳文内《与顾十郎书》,误疑“十郎”为“宗元座主”;欧文内薛简肃举进士第一让王严,疑其何以得让;又以《张谷墓表》迁员外郎知阳武县,为当时特重令职;又《孙之翰志》学究出身、进士及第,为再举进士,皆不明宋制,而妄为之说。又谓其圈点批抹,亦多不得要领,而诋为小小结果。皆切中其病。然八家全集浩博,学者遍读为难,书肆选本,又漏略过甚,坤所选录,尚得烦简之中。集中评语,虽所见未深,而亦足为初学之门径。一二百年以来,家弦户诵,固亦有由矣。

《吴都文粹续集》五十六卷、《补遗》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钱穀编。穀字叔宝,长洲人,《明史文苑传》附见《文徵明传》中。但称其能画。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则称穀贫无典籍,游文徵仲之门,日取插架书读之,手抄异书最多,至老不倦。仿郑虎臣《吴都文粹》,辑成续编,间有三百卷。其子功甫继之,吴中文献,藉以不坠云云。功甫,钱与治之字也,所称卷数与此本不符,疑合与治续编言之。或穀初所蒐罗,原有此数,后复加删汰,以成今本。彝尊乃据其旧稿言之欤?此本第五十三卷、五十四卷俱逸,第五十卷亦残阙,检勘他本并同,盖流传既久,不免脱遗,已非完本。其中所标二十一门,分类亦多未确,盖能博而未能精者。然自说部、类家、诗编、文稿,以至遗碑、断碣,无不甄录,其采辑之富,视郑书几增至十倍。吴中文献,多藉是以有徵,亦未可以芜杂弃矣。

《石仓历代诗选》五百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曹学佺编。学佺有《易经通论》,已著录。是编,所选历代之诗,上起古初,下迄於明,凡古诗十三卷,唐诗一百卷,拾遗十卷,宋诗一百七卷,金、元诗五十卷,明诗初集八十六卷、次集一百四十卷。旧一名《十二代诗选》,然汉、魏、晋、宋、南齐、梁、陈、魏、北齐、周、隋,实十一代,既录古逸,乃缀於八代之末,又并五代於唐、并金於元,於体例名目,皆乖剌不合。故从其版心所题,称历代诗选,於义为谐。所选虽卷帙浩博,不免伤於糅杂,然上下二千年间,作者皆略存梗概,又学佺本自工诗,故所去取,亦大都不乖风雅之旨,固犹胜贪多务得,细大不捐者。惟金代仅录元好问一人,颇为疏漏。意其时毛晋所刊《中州集》、《河汾诸老诗》,犹未盛行,故学佺未见欤。其冠於元诗之首,亦以一代只一人,不能成集故也。据《千顷堂书目》,学佺所录《明诗》尚有三集一百卷,四集一百三十二卷,五集五十二卷,六集一百卷,今皆未见,殆已散佚。然自万历以后,繁音侧调,愈变愈远於古,论者等诸自郐无讥。是本止於嘉、隆,正明诗之极盛,其三集以下之不存,正亦不足惜矣。

《四六法海》十二卷(内府藏本)

明王志坚编。志坚有《读史商语》,已著录。秦、汉以来,自李斯《谏逐客书》始点缀华词,自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始叠陈故事,是骈体之渐萌也。符命之作则《封禅书》、《典引》,问对之文,则《答宾戏》、《客难》,骎骎乎,偶句渐多。沿及晋、宋,格律遂成,流迨齐、梁,体裁大判,由质实而趋丽藻,莫知其然而然。然实皆源出古文,承流递变。犹四言之诗至汉而为五言,至“六朝”而有对句,至唐而遂为近体。面目各别,神理不殊,其原本风雅则一也,厥后辗转相沿,逐其末而忘其本。故周武帝病其浮靡,隋李谔论其佻巧,唐韩愈亦龂龂有古文、时文之辨。降而愈坏,一滥於宋人之启劄,再滥於明人之表判,剿袭皮毛,转相贩鬻;或涂饰而掩情,或堆砌而伤气;或雕镂纤巧而伤雅。四六遂为作者所诟厉。宋姚铉撰《唐文粹》,至尽黜俪偶,宋祁修《新唐书》,至全删诏令;而明之季年,豫章之攻云间者,亦以沿溯六朝相诋,岂非作四六者,不知与古体同源、愈趋愈下,有以启议者之口乎!志坚此编所录,下迄於元,而能上溯於魏、晋,如敕则托始宋武帝,册文则托始宋公《九锡文》,表则托始陆机、桓温、谢灵运,书则托始於魏文帝、应玚、应璩、陆景、薛综、阮籍、吕安、陆云、习凿齿,序则托始陆机,论则托始谢灵运。大抵皆变体之初,俪语散文相兼而用,其齐、梁以至唐人,亦多取不甚拘对偶者。俾读者知四六之文,运意遣词,与古文不异,於兹体深为有功。至於每篇之末,或笺注其本事,或考证其异同,或胪列其始末,亦皆元元本本,语有实徵,非明代选本所可及。据其凡例,虽为举业而作,实则四六之源流正变,具於是编矣,未可以书肆刊本忽之也。

《古乐苑》五十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梅鼎祚撰。鼎祚有《才鬼记》,已著录。是编,因郭茂倩《乐府诗集》而增辑之。郭本止於唐末,此本止於“南、北朝”,则用左克明《古乐府》例也。

其所补者,如琴曲歌词《庞德公之於忽操》,见《宋文鉴》中,乃王令拟作,非真庞所自作也;杂歌曲词之《刘勋妻》,其诗《艺文类聚》称魏文帝作,《玉台新咏》称王宋自作,邢凯《坦斋通编》称曹植作;然总为五言诗,不云乐府;亦不以“刘勋妻”三字为乐府题也。左思《娇女诗》自咏其二女嬉戏之事,亦不云乐府也;至梁昭明太子、沈约、王锡、王规、王缵、殷钧之《大言》、《细言》,不过偶然游戏,实宋玉《大言赋》之流。既非古调,亦未被新声,强名之曰“乐府”,则《世说新语》所谓“矛头淅米剑头炊,百岁老翁攀枯枝,井上辘轳卧婴儿”“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者,何又不入乎?温子昇之《捣衣》本咏闺情,亦强名曰“乐府”,柳惲、谢惠运、曹毗所作亦同此题,何又见遗乎?梁简文帝之《名士悦倾城》本题为《和湘东王》,亦偶拈成句,未必调名;沈约之《六忆诗》、隋炀帝之《杂忆诗》且明标诗字,以及闺思、闺怨、春思、秋思之类,无不阑入,则又何诗,不可入乐乎?《婉转歌》见吴均《续齐谐记》及《晋书》。

刘妙容,鬼也;王敬伯,人也。刘妙容歌,列“琴曲歌词”中;王敬伯歌,自应列於其后。即两本字句小异,不过注一作某耳。乃以敬伯补入末卷《鬼歌》中,颠倒错乱,殊不可解。又开卷为古歌词,以《断竹之歌》为首,迄於秦始皇《祀洛水歌》,已不及郭本之托始郊庙为得体;而杂歌谣词中,又出“古歌”一门,始於《击壤歌》,迄於《甘泉歌》,不知其以何为别。他如隋炀帝之《望江南》,采摭伪撰之小说,绝不考唐段安节《乐府杂录》,至李德裕时,始有此调,则益糅杂矣。然其捃拾遗佚,颇足补郭氏之阙。其解题亦颇有所增益。虽有丝麻,无弃菅蒯,存之亦可资考证也。其《衍录》四卷,记作者爵里及诸家评论,盖剽剟冯惟讷《诗纪别集》而稍为附益,多采杨慎等之说,今亦并录之,备参订焉。

《皇霸文纪》十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梅鼎祚编。鼎祚辑陈、隋以前之文,编为《文纪》,以配冯惟讷《诗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