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_集部
19366800000134

第134章

《北虞先生遗文》八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邵圭洁撰。圭洁字伯如,一字茂齐,号北虞,常熟人,嘉靖己酉举人。其诗妥適而乏警策,惟散文笔力颇纵宕;然史论诸篇,纵横曼衍,已启后来顾大韶等之风。是集为其子兵部主事釐所编,分为二帙,前一帙凡六卷,缮写多脱误,后一帙凡二卷,与前帙间有重复,岂编次未定之本欤?

《平山文集》八卷、《诗集》八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明何涛撰。涛字仲平,江西广昌人,嘉靖己酉举人。据集中所言,盖尝官於安庆,不知为安庆何官也。诗文皆率其所欲言,诗集第五卷,有《读白集卒业》一首,可以知其宗尚矣。

《子威集》三十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刘凤撰。凤有《续吴中先贤赞》,已著录。其文皆僻字奥句,尤涩体之饾飣者,《江左脞谈》载:刘侍御子威,好为诘屈聱牙之文,吴人推服之无敢后。

袁卜士景休,字孟逸,每向人抉摘其字句钩棘,文义纰缪者以为姗笑。子威闻之怒,诉於邑尉,摄而笞之。尉数之曰:“若复敢姗笑刘侍御文章耶?”景休仰而对曰:“民宁再受笞数十,终不能改口沓舌,妄谀刘侍御也。”是亦可资笑噱者矣。

《素园存稿》十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方宏静撰。宏静字定之,歙县人,嘉靖庚戌进士。朱彝尊《明诗综》载,其官至南京户部右侍郎,《千顷堂书目》亦同。《江南通志》,则载其奉使入浙,击水寨寇,论功当叙,中蜚语归,卒赠工部尚书。据集内《山中稿小序》称,自抚浙待命凡十载,自留京归田经廿载。叶向高《序》亦云然。是宏静实自南京罢归,《通志》所记偶误也。是集目录只十六卷,而书实十八卷,其目录之次序,前后参互,亦与卷内不合,皆校刊之疏漏。又《千顷堂书目》载,是集作二十卷。

殆初刻十六卷,后增至十八卷,又增至二十卷,而目则未改欤。

《云山堂集》六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明魏裳撰。裳字顺甫,蒲圻人。嘉靖庚戌进士,官至济南府知府。《明史文苑传》附载《王世贞传》中。是集前三卷皆诗,后三卷为杂文。当嘉、隆之际,李攀龙、王世贞方负盛名,而裳与南昌余曰德德甫、铜梁张佳允肖甫、新蔡张九一助甫,实左右之。当时称为“四甫”。裳才地稍弱,尤为墨守不变。集首佳允《序》,谓其文非左、国、两司马,诗非建安、大历,则不以寓目。此即其力持王、李馀论之证,故世贞《艺苑卮言》,亦称其不失门宗云。

《大雅堂摘稿》(无卷数,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况叔祺撰。叔祺有《考古词综》,已著录。是集《千顷堂书目》不载,《江西通志》亦称,是时王、李之学盛行,有后五子、广五子等目,而不及叔祺。

《大雅堂集》世亦罕有传者,则明代已不行於世矣。此本题云《摘稿》,则尚非叔祺之全集,诗止近体无古体,叔祺尤不应若是之陋,或选录者不谙古体,惟取其所能解耶?

《居来山房集》六十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张佳允撰。佳允字肖甫,铜梁人,初号<山卢>山,以其家在居来两山之间,更号居来山人。(案:居来,一作崌崃,盖字之别体。)嘉靖庚戌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总督蓟辽。事迹具《明史》本传。佳允为郎时,与王世贞诸人相酬和,七子仕宦多不达,而佳允镇雄边,定大变,以功名始终。论者谓其诗文才气纵横,而颇乏深致。盖雄心大略,不耐研思於字句间也。是集赋一卷,诗二十八卷,杂文三十五卷,末一卷附录行状、墓志,后又载同时诸人所作序、记等文十一篇。

《天目山堂集》二十卷、《附录》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徐中行撰。中行字子与,号龙湾,长兴人。读书天目山下,故自称“天目山人”。嘉靖庚戌进士,官至江西左布政使。《明史文苑传》附见《李攀龙传》中。中行为后七子之一,王世贞《艺苑卮言》亟称之,以为左准右绳,靡所不合。

胡应麟《诗薮》则惜其少深沈之致;陈子龙《明诗选》复有摹古太似之讥。是非恩怨,辗转相争。要之,或褒或贬,各有所当,合而观之,则中行之定评出矣。

杂文亦有意矫揉,颇失浑雅,盖当时风尚,七子同一轨辙,非如是不能预坛坫也。

《青萝馆诗》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徐中行撰。是集乃隆庆中,其婿汪时元所刻。其守汝宁以后之诗,居三分之一。汰其古文,又汰其少作,较前集为精简。然中行於北地之学,渐染既深,时元能删其枝蔓,不能变其根柢也。

《余德甫集》十四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明余曰德撰。曰德初名应举,字德甫,南昌人。嘉靖庚戌进士,官至福建按察司副使。《明史文苑传》附见《王世贞传》中。与魏裳、汪道昆、张佳允、张九一,所谓“嘉靖后五子”也。世贞称其诗,古近体无所不佳,近体独超;近体五七言无所不超,七言独妙。《静志居诗话》则谓其诗尚未见门户,元美冠诸后五子之首,未免阿其所好。今观是集,彝尊所论公矣。

《丰阳集》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冯皋谟撰,皋谟字明卿,海盐人。嘉靖庚戌进士,官至福建布政司参政。

是集凡诗四卷,文八卷。皋谟在粤平大盗张琏,击败倭寇,皆有功;又创议立“条鞭投柜之法”,至今称便。其经济颇可观,而诗文则但有浮声,殊乏切响。

许闻造《行状》,称皋谟官刑部时,与梁有誉、宗臣、吴国伦、徐中行相善,切劘为诗,故其趋向亦相近云。

《采薇集》四卷、《幽贞集》二卷、《邕歈集》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董传策撰。传策有《奏疏辑略》,已著录。此三集乃传策以嘉靖戊午遣戍,至隆庆丁卯召还,前后十年之诗也。《采薇集》为四言、乐府、歌行、绝句等体;《幽贞集》为五言古体;《邕歈集》为七言律体。诗多激烈如其为人。案《千顷堂书目》,《采薇集》作十四卷,《幽贞集》作十一卷,《邕歈集》作七卷,与此互异。明人集多随作随刊,卷帙无定。未知为此本不完,或黄虞稷误载。又有《廓然子稿》二卷,《蘧庐稿》七卷,此本不载,殆偶佚矣。

《甔甀洞稿》五十四卷、《续稿》二十七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明吴国伦撰。国伦有《陈张本末略》,已著录。初,国伦为兵科给事中时,以倡众赙杨继盛,忤严嵩,左迁,世称其义。在后七子中最为老寿,初与王世贞、李攀龙唱和;后与李维桢、汪道昆辈,狎主诗盟,其著述颇富。然在当时,胡元瑞作《诗薮》,已讥其用句多同,一篇而外,不耐多读。国朝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亦谓王、李既没,《甔甀》几与四部争富,而海内之为真诗者寡,则文章不逮其行谊矣。此《甔甀洞稿》,国伦所手定;《续稿》则其子士良所校刊。《明史艺文志》,此二集外,又载其诗稿十五卷,今未之见,意其散佚欤。

《苏山集》二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陈柏撰。柏字子坚,一字宪卿,沔阳人。嘉靖庚戌进士,官至井陉兵备副使。是集凡诗十卷,文十卷,诗颇宕逸有姿,而失於薄弱,文又不及其诗。《千顷堂书目》别载,柏《见南山集》八卷,不载此集,殆偶未见欤?

《苏山选集》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陈柏撰。是集为莆田黄谦所选定,凡诗四卷,文三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卷,传写误也。

《小渔遗稿》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唐汝楫撰。汝楫字思济,兰谿人,吏部尚书龙之子。龙号渔石,故汝楫自号小渔。嘉靖庚戌进士第一,官至左春坊左谕德。事迹附见《明史唐龙传》。

史称龙与严嵩相善,汝楫又以素附嵩得第一人及第,后坐嵩党夺官,则其人不足重,其文章亦不为世所称。是集为万历乙卯,兰谿知县庄起元所编,皆应俗之文。

起元称其著作甚夥,散佚不传,仅从其孙宗本、曾孙明照,索得残稿,就而编次云。

《春明稿》十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徐学谟撰。学谟有《春秋亿》,已著录。是编皆其以尚书召起,再入都时所作,故以“春明”为名。凡文编十卷,诗编三卷,续编一卷,文编末四卷为《齐语》,皆所著杂说。《千顷堂书目》作八卷,盖除《齐语》计之也。其《论诗》一条云:近来作者,缀成数十艳语,如黄金、白雪、紫气、中原、居庸、碣石之类,不顾本题应否,强以窜入,专愚聋瞽,自以为前无古人。小儿效颦,引为同调。南北传染,终作疠风,诗道几绝。其语盖为王、李而发。学谟与王世贞里闬相近,而立论如此,颇不为习俗所染。然诗多懦响,终不能副所言也。

《徐氏海隅集》四十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明徐学谟撰。《明史艺文志》载,《学谟文集》四十三卷,《千顷堂书目》亦载,《学谟海隅集》四十三卷。此本仅四十卷,前无序、目,盖奸黠书贾,以残阙之本,割去序、目,冒为完书也。开卷即列《宝殿》、《主芝》诸颂,盖当时风气类然。至其书《易名始末》一篇,与世传学谟初名学诗,以其时有上虞徐学诗疏劾严嵩,惧以同名罹祸,故改名学谟者,说又不同。盖莫得而详焉。

《归有园稿》二十九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徐学谟撰。是集文二十二卷,诗七卷,乃其归田后所作。学谟尝谓昔人有云:近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於归。故自早岁罢荆州守,即构一园,名曰“归有”,因以名其诗文。中多酬应之笔,其杂著《中麈谐》、《镜戒》二卷,尤未免失之於俚。

《留馀堂集》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潘季驯撰。季驯平生功业,著於治河,所作《河防一览》,已著录,是集诗一卷,文三卷,皆不见所长。《千顷堂书目》作五卷,或尚佚一卷欤?

《李温陵集》二十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明李贽撰。贽有《九正易因》,已著录。是集一卷至十三卷,为答书、杂述,即《焚书》也。十四卷至十七卷为《读史》,即摘录《藏书》史论也。十八、十九二卷,为《道原录》,即《说书》也。第二十卷则以所为之诗终焉。前有《自序》,盖因刻《说书》而并摘《焚书》、《藏书》,合为此集也。贽非圣无法,敢为异论,虽以妖言逮治,惧而自刭。而焦竑等盛相推重,颇荧众听,遂使乡塾陋儒,翕然尊信,至今为人心风俗之害。故其人可诛,其书可毁,而仍存其目,以明正其为名教之罪人,诬民之邪说,庶无识之士,不至怵於虚名,而受其簧鼓,是亦彰瘅之义也。

《周禹川集》五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明周大章撰。大章字章之,号禹川,吴江人,嘉靖壬子举人,官至瑞安县知县。是编为《文艺集》二卷,皆所作杂文;《御倭武略》三卷,前二卷载《防倭方略》,后一卷附录投赠诗文。嘉靖中,江以南屡被倭寇,大章以书生佐守吏,调兵食,所至克捷,乡里实受其利。然生平本不以文章名,其《御倭武略》中,多载公移、札付之类,尤为丛杂。

《羽王先生集略》(无卷数,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张鸣凤撰。鸣凤有《桂故》,已著录。是集为僧超拨所刻,超拨即鸣凤之孙也。自称家遗镌集七种,值兵火幸存,因从全稿内录其十分之二,付之剞劂。

然《桂故》等三书,亦在其内。惟诗文集及《漕书八论》,世无别行之本,而超拨删削无识,往往去其菁华,搴其萧艾,已非复鸣凤之旧矣。

《子相文选》五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宗臣撰。臣有《宗子相集》,已著录。是编止诗一卷,文四卷,为郑二阳所选评,姜承宗、姜缵宗所编辑,於集外别行者也。

《九愚山房诗集》十三卷(山西巡抚采进本)

明何东序撰。东序字崇教,号肖山,猗氏人。嘉靖癸丑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其诗未能入格,而尤喜作古乐府,凡郭茂倩乐府诗集古题,拟之几遍,甚至郊庙乐章,亦仿为之。然唐人已不能拟汉、魏,而东序欲为唐人所不能,不亦难乎?

《惺堂文集》十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史桂芳撰。桂芳字景实,号惺堂,鄱阳人。嘉靖癸丑进士,官至两浙盐运使。桂芳与罗汝芳、耿定向讲学,其语录称,诵陈献章“未分无极源头在,谁画先天样子来?碧玉楼中闲隐几,十千川绕又山回”之句,谓数十年不似今夕了悟,其宗旨可见。而文章颇朴实,不为虚渺之谈。集末附《书经补说》三卷,多与先儒立异。其谓周武王无封箕子事,说亦甚辩。然史传炳然,古无异论,安可悬断其诬也?

《曹太史含斋集》十六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明曹大章撰。大章字一呈,号含斋,金坛人。嘉靖癸丑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以废疾罢。是集凡文十三卷,诗三卷,多庆祝哀輓之篇,应试策论,亦悉载焉。

《姜凤阿文集》三十八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姜宝撰。宝有《周易传义补疑》,已著录。是集分十稿:《初稿》一卷,《中秘稿》一卷,《读礼稿》一卷,《史馆稿》三卷,《西川稿》二卷,《周南稿》二卷,《八闽稿》二卷,《银台稿》二卷,《南雍稿》二卷,《家居稿》十一卷,《留部稿》十一卷。宝少从学於唐顺之,其行文步骤开阖,颇得力於师说,而学力根柢不及顺之之深厚,故论明代之文者,不及焉。王世贞《序》谓:弘、正而后,士大夫祢檀、左而晜先秦,及其流弊而为似龙,出之无所自,施之无所当,六季之习,巧者猴棘端,侈者绣土木。而极推宝之学,为能深造自得。盖世贞晚年亦深厌字剽句窃之病,而折服於归有光诸人,故其说如此也。

《虚籁集》十四卷(湖南巡抚采进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