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_集部
19366800000114

第114章

《林屋山人集》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俞琬撰。琬有《周易集说》,已著录。是集诗仅一册,附杂文数首,率浅俗不足观。其《题杨妃图》绝句一首及《食鳗辨》一篇,尤为鄙俚。盖以数学著,不以文章著也。后人重其高名,搜录遗篇存之,转为疵累耳。

《遗山诗集》二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金元好问撰。《好问全集》,已著录。此《诗集》二十卷,乃毛晋从《全集》摘出,刊於《十元人集》中者。别行已久,姑附存其目。案好问虽入元而未仕元,晋以为元人,殊误。顾嗣立《元百家诗选初集》,以好问诗为冠,又沿晋之失。

今仍题曰金人,从其实焉。

《水云村泯稿》二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元刘埙撰。埙有《隐居通议》,已著录。又有《水云村稿》,亦著录。此集上卷凡赋三篇、记十一篇、传一篇、题跋四十九篇、碑二篇、墓表二篇、圹志一篇、墓志铭五篇、赞十四篇、铭五篇、启二十篇、书十一篇、诗九十篇、笔记七则,下卷则皆其笔记。疑笔记在当日自为一卷,传写者误割数段入上卷也。考其诗文皆《水云村稿》所载,其笔记亦《隐居通议》所载。盖洪武癸丑孙瑛摘录二书,并为一帙,非其旧本也。下卷载有《瑛跋》二段,杂於书中,疑后人传写误乱其次。又周密《齐东野语》一段,突出不伦,亦瑛所附录,误合於埙书耳。

《别本松雪斋集》二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元赵孟頫撰。《孟頫全集》十卷,又《外集》一卷,已著录。此本为明江元禧所刊。后有万历甲寅《跋》,称文敏文集湮没,因检枕中所藏,益以耳目所睹记流通之。盖元禧未见《全集》,故复搜辑为此本也。

《安南即事诗》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元陈孚撰。孚有《观光》、《交州》、《玉堂》三稿,已著录。此集诗及自注皆自孚《交州集》中钞出,别题此名。盖书贾鬻伪之本,藏弆者不辨而收之也。

《辉山存稿》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萧国宝撰。国宝字君玉,号辉山,山阴人,流寓吴江。其集乃至顺二年其嗣子英所编次,而孔东涛为之序。称其诗清新警策,句律整严。然此本所载仅二十四首,为明崇祯间其裔孙云程重编。疑旧稿散佚,云程掇拾成之,故所存止此也。书仅五页,不成卷帙。已见於顾嗣立《元诗选》中,故不复录焉。

《草庐吴先生辑粹》六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王蓂所选吴澄文也。蓂有《忠义录》,已著录。是编以《草庐全集》浩繁难竟,乃择其尤精者录为六卷,以便诵读。澄之学诵说程、朱,而源实出於陆九渊。蓂,金谿人,与九渊为同里,故力为表章云。

《吴草庐文抄》(无卷数,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不著编辑者名氏。前署甲辰春退谷手选。盖康熙三年孙承泽所定本也。於吴澄《支言集》中钞其十分之一,前后无序跋,亦无目录,又不分卷帙。盖偶然缮写,未及成编之本耳。

《剡源文钞》四卷(江苏蒋曾莹家藏本)

国朝黄宗羲编。宗羲有《易学象数论》,已著录。其时戴表元《剡源集》传本尚稀,因选其记十六首、序三十六首、墓志铭四首、题后九首。宗羲亦间有点定,其持择颇精审,然不足以尽表元也。

《赵仲穆遗稿》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旧本题元赵雍撰。雍字仲穆,孟頫子也,官至集贤待制,同知湖州路总管府事。是集凡诗十七首、词十七首。卷末题延祐元年春正月寄呈德琏姊丈。后有《文徵明跋》,称此卷行楷兼作,转益妍美,从乌程王天羽借观,因题其后。盖从墨迹抄出者。诗词皆浅弱,如所谓“坐对荷花三两朵,红衣落尽秋风生”者,殊不多得。《徵明跋》又云:“德琏,孟頫婿王国器也,长於乐府,杨铁崖亟称之”云云。疑好事者依托雍作,并假借国器名也。顾嗣立《元诗选》已附录其父孟頫诗末,今姑存其目焉。

《清江碧嶂集》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杜本撰。本字伯原,清江人,事迹具《元史隐逸传》。父谦,在文天祥幕中,尝毁家以佐军。本读书能文,颇留心於经世。吴越岁饥,本上救荒策,江浙行省丞相布呼密用其言,米价顿平。遂荐於武宗,召至京。已而去,居武夷山。

文宗即位,再徵不起,终於家。尝辑宋遗民诗为《谷音》一卷,鉴别极精。而所自作诗乃粗浅不入格。顾嗣立《元百家诗选》讥其多应酬俚近之作,非苛论也。

《太平金镜策》八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元赵天麟撰。天麟自称东平布衣。其始末无考。书中有“国家道光五叶”语,则当仁宗之世矣。其书以建八极、修八政、运八枢、树八事、畅八脉、宣八令、示八法、举八要为纲,而系以六十四子目。其文皆俪偶之词,无所建白。盖延祐间初复科举,坊贾射利之本。卷首题“经进”字,又冠以《进表》一篇,语意弇鄙。如云“若国家使随流待诏,更倾三峡之波涛。若国家使无罪容身,自有五湖之烟月”。自古以来,岂有此对扬之体。至末云“谨上书死赦以闻”,尤为无理,殆诡题以炫俗目耳。

《水镜集》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元元淮撰。淮字国泉,号水镜,临川人,至元初以军功显於闽,官至溧阳路总管。是编一名《金集》。古渊字,与仇远《金渊集》同名。盖远亦尝官溧阳教授,均取义於投金濑耳。其诗有《击壤集》之风,而理趣不逮,视远诗则不可同日语矣。

《农务集》三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旧本题元王桢撰。桢有《农书》,已著录。此集凡赋五首、诗一百九十四首、赞铭七首,皆《农书》所已载。盖即从《农书》中抄出,诡立此名也。其第二卷四言《民社诗》,乃《农书》祭社稷之祝词。三卷《茧馆赞》,乃《农书》之《先蚕坛赞》。《农书》、《挞诗》下有《耰诗》一首,此集不载。又《铁搭赋》佚其首句。则为后人采掇舛漏,非桢所自编明矣。

《山林清气集》一卷、《续集》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元释德净撰。德净字如镜,钱塘人。泰定、天历间、尝与仇远、冯子振、白珽诸人游。其诗皆五七言律体。又《续集》仅诗七十六首,而咏物者至五十三首,格调亦皆浅弱。末有《附集》一卷,皆同时诸人酬赠之作。前有《三山王都中题》五言律诗一首。又一首署“蒙古作”,亦和王韵,盖即集中所称“钱蒙古松壑佥事”也。

《道园集》(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

元虞集撰。集有《平猺记》,已著录。此集不列卷数,惟分八册。前七册题曰《道园学古录》,后一册题曰《类稿选》。然前七册非《学古录》之全本,后一册亦非《类稿》之全本。盖坊刻摘录,疏漏实多。且每册之首皆题曰“崇仁虞集”。考集虽寓居崇仁,而其平生诗文皆自称蜀人,不当以侨寓之地改其祖贯。

此必抚州书贾所为,欲引集以重其乡土,不足据也。

《虞伯生诗续编》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元虞集撰。仅诗九十馀首。目录末有《至元后庚辰刘氏日新堂识语》一则,称是集“乃学士晚年所作,尤为得意,敬刻与骚坛共之”云云。考至元后庚辰者,顺帝之至元六年也。是年集年六十九岁,李本访集山中,编其诗文为《学古录》者,即是冬之事。本所为序则在明年辛巳之十二月。是《学古录》尚未出,不识何以有续编之目。中间题目字名,亦往往舛讹。此必当时坊贾以集负重名,故掇拾其诗数十篇,梓以射利之本耳。

《范文白诗集》六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元范梈撰。梈诗别有七卷之本,题《范德机集》者,乃临川葛雝所编刊於闽中,已著录。是集为明杨翚所选,所取才十之六,其删汰亦不尽当。

《揭曼硕遗文》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元揭傒斯撰。傒斯有全集,已著录。是编记序碑述凡九篇,为宜黄刘肇虞所辑。前有《肇虞序》,称揭集版兵燹毁没,今不可遽购。因於诸书所散见者,摭拾若干,不复别择,概为编次云云。盖不知原集犹存也。惟其中《吴澄墓志》一篇,为全集之所未收,然已刻於《支言集》首矣。

《鼇溪文集》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元周闻孙撰。闻孙字以立,庐陵人。是集前有永乐辛丑《邹缉序》,称其年三十五,举进士。会试中乙榜,揭傒斯荐入史馆。以论修《宋史》不合,出为鼇溪书院山长。复为贞文书院山长。遭乱还乡里,荐於行省。以便宜授白鹭书院山长。改教授袁州,未及赴而乱益甚,遂不仕。所著书凡二十卷,无复存者。此本乃明正统壬戌其曾孙翰林院侍读叙所辑,仅诗文各一卷而已。文末附《奏修三史以宋为正统论》一篇,全文已佚,仅载其略。《邹缉序》所论《宋史》不合者此也。自晋以来,《南北史》并传。朱子作《纲目》,亦南北朝分注。闻孙必尊宋比蜀汉,而抑辽、金不得比北魏。不知辽、金各自立国,与曹氏、孙氏以汉之臣子乘时篡窃不同。闻孙所执,殊为偏驳。以此去官,未见其有当也。

《王鲁公诗钞》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元王士熙撰。士熙字继学,东平人,翰林学士承旨构之子。以文学世其家,历官中书省参知政事。在馆阁日,与虞集、袁桷等唱和,论者比之唐岑、贾,宋杨、刘,为有元盛世之音。此本不知何人所钞,与顾嗣立《元诗选》所载士熙《江亭集》八十馀首,一一相同,惟次第小异。疑即书贾从《元诗选》钞出,伪为旧本射利耳。

《存复斋集》十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