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_集部
19366800000108

第108章

国朝查慎行撰。慎行有《周易玩辞集解》,已著录。是编裒其生平之诗,随所游历,各为一集。凡《慎旃集》三卷,《遄归集》、《西江集》共一卷,《逾淮集》一卷,《假馆集》二卷,《人海集》、《春帆集》、《独吟集》各一卷,《竿木集》、《题壁集》共一卷,《橘社集》、《劝酬集》、《湓城集》、《云雾窟集》各一卷,《客船集》、《并辔集》共一卷,《冗寄集》一卷,《白蘋集》、《秋鸣集》共一卷,《敝裘集》、《酒人集》共一卷,《游梁集》、《皖上集》、《中江集》各一卷,《得树楼集》、《近游集》共一卷,《宾云集》一卷,《炎天冰雪集》、《垂橐集》共一卷,《杖家集》、《过夏集》各一卷,《偷存集》、《繙经集》共一卷,《赴召集》、《随辇集》、《直庐集》、《考牧集》、《甘雨集》、《西阡集》、《迎銮集》、《还朝集》、《道院集》各一卷,《槐集》二卷,《枣东集》、《长告集》、《待放集》、《计日集》、《齿会集》、《步陈集》、《吾过集》各一卷,《夏课集》、《望岁集》共一卷,《粤游集》二卷,附载《馀波词》二卷。自古喜立集名,以杨万里为最多。慎行此集,随笔立名,殆数倍之。其中有以二十四首为一集者,殊伤烦碎,然亦徵其无时无地不以诗为事矣。集首载王士祯《原序》,称黄宗羲比其诗於陆游。士祯则谓“奇创之才,慎行逊游。绵至之思,游逊慎行”。又称其五七言古体有陈师道、元好问之风。今观慎行近体,实出剑南,但游善写景,慎行善抒情;游善隶事,慎行善运意,故长短互形,士祯所评良允。至於后山古体,悉出苦思,而不以变化为长。遗山古体,具有健气,而不以灵敏见巧,与慎行殊不相似。核其渊源,大抵得诸苏轼为多。观其积一生之力,补注苏诗,其得力之处可见矣。明人喜称唐诗,自国朝康熙初年窠臼渐深,往往厌而学宋,然粗直之病亦生焉。得宋人之长而不染其弊,数十年来,固当为慎行屈一指也。

《望溪集》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方苞撰。苞所作《周官集注》,已著录。其古文杂著,生平不自收拾,稿多散失。告归后门弟子始为裒集成编,大抵随得随刊,故前后颇不以年月为铨次。苞於经学研究较深,集中说经之文最多。大抵指事类情,有所阐发。其古文则以法度为主,尝谓周、秦以前,文之义法无一不备;唐、宋以后,步趋绳尺而犹不能无过差。是以所作上规《史》、《汉》,下仿韩、欧,不肯少轶於规矩之外。虽大体雅洁,而变化太少,终不能绝去町畦,自辟门户。然其所论古人榘度与为文之道,颇能沈潜反覆,而得其用意之所以然。虽蹊径未除,而源流极正。

近时为八家之文者,以苞为不失旧轨焉。

《存砚楼文集》十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储大文撰。大文字六雅,宜兴人,康熙辛丑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大文初以制艺名。归田后,乃潜心古学,尤究心於地理。故全集十六卷,而论形势者居七卷。凡山川阻隘边关厄塞靡不详究。如《荆州论》至十一篇,《襄阳论》至七篇,《广陵西城》一篇。推求古今城郭异地,山川异名,援据史籍,如绘图聚米。当年进退攻守之要,成败得失之由,皆口讲而指画之。他家作史论者多约略大概以谈兵,作地志者多凭藉今名而论古。国朝百有馀年,惟阎若璩明於沿革,大文详於险易。顾祖禹《方舆纪要》,考证史文虽极博洽,往往以两军趋战,中途相遇之地,即指为兵家所必争,不及二人之精核也。惟边塞以外,如西域诸部、蜀徼各番,验之往往不合。盖当道路未通,异域传闻,图经不备,不能及今日天威耆定,得诸目睹之真。势使之然,固不足怪耳。其他杂文间有隶事太繁之失,而徵引典博,终胜空疏,但取其所长可矣。

《香屑集》十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黄之隽撰。之隽字石牧,号<广吾>堂,华亭人,康熙辛丑进士,官至右春坊右中允。是编皆集唐人之句为香奁诗,凡古今体九百三十馀首。前有《自序》,亦集唐人文句为之,凡二千六百馀言。集句为诗,始晋傅咸。今载於《艺文类聚》者皆寥寥数句,声韵仅谐。刘勰《明诗》不列是体,盖继之者无其人也。有唐一代,无格不备,而自韦蟾妓女续楚词两句之外,是体竟亦阙如。至北宋石延年、王安石,间以相角而未入於集。孔武仲始以入集,而别录成卷,尚未单行。南宋李龏之《梅花衲》、《翦绡集》,文天祥之集杜诗,始别著录,然卷帙亦无多。之隽是编,虽取诸家之成句,而对偶工整,意义通贯,排比联络,浑若天成。

且惟第二卷《无题》五言长律中重用杜甫二句、陆龟蒙二句。馀虽纚纚钜篇,亦每人惟取一句,不相重复。且有叠韵不已,至於倒押前韵,而一一如自己出。

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虽其词皆艳冶,千变万化,不出於绮罗脂粉之间,於风骚正轨未能有合。而就诗论诗,其记诵之博,运用之巧,亦不可无一之才矣。

《鹿洲初集》二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蓝鼎元撰。鼎元有《平台记略》,已著录。此集为其友旷敏本所编。初定於雍正丙午。越六年壬子,又合其续稿重汰定之,仍为二十卷。故前有《敏本序》,《序》后又有《敏本纪》,各述其始末。鼎元喜讲学,尤喜讲经济,於时事最为留心。集中如论闽、粤、黔诸省形势及征剿台湾事宜,皆言之凿凿,得诸阅历,非纸上空谈。至於所叙忠孝节烈诸事,亦点染生动,足裨风教。其中如《论直隶水利》之类,生长南方,不能达北方水性,未免掇拾陈言。《与顾太史书》之类自雪冤谤,杂以轻薄谑詈,尤所养不纯。然文笔条畅,多切事理,在近人文集之中犹可谓有实际者也。

《樊榭山房集》二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厉鹗撰。鹗有《辽史拾遗》,已著录。是集因所居取唐皮日休句题曰樊榭山房,是以为名。生平博洽群书,尤熟於宋事,尝撰《宋诗纪事》一百卷、《南宋院画录》八卷、《东城杂记》二卷,又与同社作《南宋杂事诗》七卷,皆考证详明,足以传后。其诗则吐属娴雅,有修洁自喜之致,绝不染南宋江湖末派。

虽才力富健尚未能与朱彝尊等抗行,而恬吟密咏绰有馀思,视国初“西泠十子”则翛然远矣。前集诗,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八卷,附以词,分甲、乙二卷,为康熙甲午至乾隆己未之作。《续集》亦诗八卷,而以《北乐府》一卷、《小令》一卷附焉,则己未至辛未作也。

《果堂集》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沈彤撰。彤博究古籍,精於考据。所著有《周官禄田考》、《三经小疏》,皆已著录。是集多订正经学文字,如《周官颁田异同说》、《五沟异同说》、《井田军赋说》、《释周官地征》等篇,皆援据典核,考证精密。其於《礼经》服制多所考订,尤足补汉、宋以来注释家所未备。其《释骨》一篇,虽为医家而作,然非究贯《仓》、《雅》,兼通《灵》、《素》者不能也。其论《尧典》星辰不兼五纬,盖主孔安国传。又於“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力辟《史记》斗杓之解。虽未必尽为定论,然各尊所闻,亦足见其用意之不苟矣。集虽不尚词华,而颇足羽翼经传。其实学有足取者,与文章家又别论矣。

《松泉文集》二十卷、《诗集》二十六卷(工部侍郎汪承霈进呈本)

国朝汪由敦撰。由敦字师茗,安徽休宁人。以商籍补浙江学生,故又为钱塘籍。雍正甲辰进士,由编修官至吏部尚书,赠太子太师,谥文端。由敦记诵淹博,文章典重有体。自为诸生,即以才学著声。及登第以后,策名词馆,橐笔讲帏。

荷蒙皇上特达之知。洊加拔擢,入直禁廷。每应制赓吟,奉敕撰述,无不仰承圣训,指示涂辙。艺林溯本,学海知源,所业日以益进。晚年遗稿颇夥,未及编次。其子工部右侍郎臣汪承霈谨加排次,都为二集。《文集》分二十三门,《诗集》自戊子迄丁丑凡五十年之作,共成四十六卷,缮本进呈。复蒙特贲宸章,曲加评骘。嘉诗篇之雅正,许文律之清醇。御藻亲摛,光垂不朽。此固由敦之绩学能文,荣膺稽古。而人臣私集得以上邀天奖,题词弁首,实千古未有之殊施,尤海内承学之士所为敬诵奎文,交相感颂者尔。

──右“别集类”九百六十一部、一万八千零三十六卷,皆文渊阁著录。

(案:诸史著录,但有《别集》、《总集》之分。《文献通考》始於《别集》之内析出《诗集》、《歌词》、《奏议》三门。考奏议皆关国政,宜与诏令并为一类,不宜列之於《集》。《诗集》亦属《别集》,必欲区分,则有文无诗者将又立《文集》一门,弥滋繁碎。今移奏议入《史部》,而《别集》、《诗集》则不复区分。惟歌词体卑而艺贱,则从马氏之例,别立《词曲》一门焉。)

卷一百七十四集部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