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_集部
19366800000100

第100章

明王立道撰。立道字懋中,无锡人,嘉靖乙未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其诗虽微嫌婉弱,而冲容淡宕,不为奇险之语,犹有中唐钱、刘之遗。文则纵横自喜,颇於眉山为近。其《论文书》有云:“兵无常形,以正胜者什九。文无常体,以奇善者什一。盘诰之文则六经之什一耳。效而似者犹未可为常,而况其万不类也哉。”其言深中当时北地诸人摹仿周、秦之弊,即其所为文可识矣。原目列《诗集》五卷、《文集》七卷、《附录》一卷。今《诗集》之末复载《补遗》附录二十馀首。《文集》七卷之后亦增《论表》等十馀篇为一卷,载於《附录》之前。

而《附录》后又别载《遗稿》一卷。盖其后人掇拾续刊,零星增入,故书与目不相应耳。

《青霞集》十一卷、《年谱》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沈炼撰。炼字纯甫,会稽人。嘉靖戊戌进士。除溧阳知县。后官锦衣卫经历,疏论俺答请贡事,并劾严嵩。廷杖谪戍,复为嵩党路顺构入蔚州妖人阎浩案中弃市,天下冤之。隆庆初,赠光禄寺少卿。天启初,追谥忠愍。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本文三卷、赋一卷、诗三卷、《论草兵说尺牍》四卷,合十一卷。自十二卷至十六卷则年谱、事纪、祠记。前有《茅坤序》及炼子襄《刻集纪原》。

襄言方炼被祸时,藉其家,毁其著述,又榜禁毋许藏匿副本。是编盖襄所口诵而心记者。然人子即能读父书,不应字句无讹至十一卷之夥。此必别有藏本,不欲实言之耳。其文章劲健有气,诗亦郁勃磊落,肖其为人。以词藻论,虽不及《钤山堂集》之工。然《嵩集》至使天下不欲读,当时为作集序者如湛若水诸人,至以为文章之玷。而诵《炼集》者至今肃然起敬。此则流芳遗臭,视所自为,人心是非之公,有不知然而然者矣。今录其原本集十一卷,而以《年谱》一卷附之。

至炼之事迹,彰彰史册,日月争光,不假后人之表章。其赞记诸作则概从删薙焉。

《沧溟集》三十卷、《附录》一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明李攀龙撰。攀龙有《诗学事类》,已著录。是集凡诗十四卷、文十六卷、《附录》志传表诔之文一卷。明代文章,自前后七子而大变。前七子以李梦阳为冠,何景明附翼之;后七子以攀龙为冠,王世贞应和之。后攀龙先逝,而世贞名位日昌,声气日广,著述日富,坛坫遂跻攀龙上。然尊北地,排长沙,续前七子之焰者,攀龙实首倡也。殷士儋作《攀龙墓志》,称“文自西汉以来,诗自天宝以下,若为其毫素污者,辄不忍为。故所作一字一句,摹拟古人。骤然读之,斑驳陆离,如见秦、汉间人;高华伟丽,如见开元、天宝间人也”。至万历间,公安袁宏道兄弟始以赝古诋之。天启中,临川艾南英排之尤力。今观其集,古乐府割剥字句,诚不免剽窃之讥。诸体诗亦亮节较多,微情差少。杂文更有意诘屈其词,涂饰其字,诚不免如诸家所讥。然攀龙资地本高,记诵亦博。其才力富健,凌轹一时,实有不可磨灭者。汰其肤廓,撷其英华,固亦豪杰之士。誉者过情,毁者亦太甚矣。

《山海漫谈》三卷、《附录》二卷(山西巡抚采进本)

明任环撰。环字应乾,号复庵,长治人。嘉靖甲辰进士。历任广平、沙河、滑县三县知县,迁苏州府同知。以御倭功,擢按察司佥事,整饬苏、松二府兵备道。进山东右参政。事迹附见《明史曹邦辅传》。是集为乾隆丁丑其乡人庾玙所刻。凡文二卷、诗词一卷。其后两卷则所附谕祭文、本传、墓志及诸家题咏诗文也。环御倭颇著奇绩,当时皆以为赏薄不足酬劳。其遗集久散佚。其子孙搜求辑录,所得不及十之一,仍名曰《山海漫谈》,从其初也。其文既得诸残毁之馀,故有见即收,不暇铨择,多潦草应酬之作。然就其存者论之,古文皆崭崭有笔力,且高简有法度。其中如《苏门双节记》、《重修白云茅屋记》、《重修文庙祭器记》、《启明山先生书》,虽不免参杂俗格。至於《送萧西泉、朱蒲西二序》、《德风亭、滑县行馆二记》、《与王南崖》、《答王东台》二书,皆绝非明人文集以时文为古文者。虽置之作者间可也。诗如“槎泛星河秋作客,剑横沧海夜谈兵”之类,亦间有可观,而冗俗者多。则其后人编次,失於删汰之过。然环之为人,无愧忠孝,亦不以韵语绳之矣。

《杨忠愍集》三卷、《附录》一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明杨继盛撰。继盛字仲芳,号椒山,容城人。嘉靖丁未进士。官至兵部武选司员外郎。以疏劾严嵩,为所构陷弃市。后追赠太常寺卿,谥忠愍。事迹具《明史》本传。继盛本以经济气节自许,不屑屑於文字。后人重其人品,掇拾成编,仰蒙世祖章皇帝御制序文,表其忠荩。一经褒予,旷世犹生。故虽朽蠹陈编,弥深宝惜。此本乃康熙间萧山章钰所校。凡奏疏一卷、杂文一卷、诗一卷,行状碑记别为一卷附焉。其《论马市》、《劾严嵩》二疏,史传限於体裁,仅存大略,集本乃其全文。披肝沥胆,伉直之气如生。自作《年谱》一篇,学问人品,具见本末,尤史传所不能详。《遗嘱》一篇,作於临命前一夕,墨迹至今世守。仓卒之际,数千言无一字涂乙,尤足见其所养。词虽质朴,而忠孝之意油然,尤足以感动百世。惟《年谱》中自记从韩邦奇学乐律,夜梦虞舜一事,颇涉怪异。然继盛非妄语者,盖覃思之极,缘心构象。《世说》载卫玠以梦问乐广,广云是想。

《管子》曰:“思之思之,鬼神通之。”固亦理之所有。昔吴与弼作日录,自称梦见孔子,人疑其伪。继盛此语,颇与相类,明以来无疑之者。此则系乎其人,有不待口古争者矣。

《弇州山人四部稿》一百七十四卷、《续稿》二百七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王世贞撰。世贞有《弇山堂别集》,已著录。此乃所著别集。其曰“四部”者,《赋部》、《诗部》、《文部》、《说部》也。《正稿说部》凡七种,曰《劄记内篇》,曰《劄记外篇》,曰《左逸》,曰《短长》,曰《艺苑卮言》,曰《卮言附录》,曰《宛委馀篇》,皆世贞为郧阳巡抚时所自刊。《续稿》但有《赋》、《诗》、《文》三部,而无《说部》。则世贞致仕之后,手裒晚岁之作以授其少子士骏,至崇祯中其孙始刊之。考自古文集之富,未有过於世贞者。其摹秦仿汉,与七子门径相同。而博综典籍,谙习掌故,则后七子不及,前七子亦不及,无论广续诸子也。惟其早年,自命太高,求名太急,虚憍恃气,持论遂至一偏。又负其渊博,或不暇检点,贻议者口实。故其盛也,推尊之者遍天下;及其衰也,攻击之者亦遍天下。平心而论,自李梦阳之说出,而学者剽窃班、马、李、杜;自世贞之集出,学者遂剽窃世贞。故艾南英《天佣子集》有曰:“后生小子不必读书,不必作文,但架上有《前后四部稿》,每遇应酬,顷刻裁割,便可成篇。骤读之,无不浓丽鲜华,绚烂夺目;细案之,一腐套耳”云云。其指陈流弊,可谓切矣。然世贞才学富赡,规模终大。譬诸五都列肆,百货具陈,真伪骈罗,良楛淆杂,而名材瑰宝,亦未尝不错出其中。知末流之失可矣。以末流之失而尽废世贞之集,则非通论也。

《读书后》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王世贞撰。此书本止四卷,为世贞《四部稿》及《续稿》所未载,遂至散佚。其侄士骐得残本於卖饧者,乃录而刊之,名曰《附集》。后吴江许恭又采《四部稿》中书后之文为一卷,《续稿》中读佛经之文为一卷、读道经之文为二卷,并为八卷,重刻之。而陈继儒为之序,称其如吕氏《读书记》、晁氏《读书志》。案晁公武《读书志》每书皆详其卷数撰人,以及源流本末。世贞此书则九十五篇之中,为跋尾者四十二,为史论者五十三;而四十二篇之中又皆议论之文,无一考证之语,与晁氏书南辕北辙。继儒殆未见《郡斋读书志》,而偶闻其名,妄以意揣度之,谓亦如此书之跋尾耳。《书影》记世贞初不喜苏文,晚乃嗜之,临没之时,床头尚有苏文一部。今观是编,往往与苏轼辨难,而其文反覆条畅,亦皆类轼,无复摹秦仿汉之习。又其跋《李东阳乐府》与《归有光集》、《陈献章集》,均心平气和,与其生平持论不同。而《东阳乐府跋》中自称“余作《艺苑卮言》时,年未四十,方与于鳞辈是古非今,此长彼短,未为定论。至於戏学《世说》,比拟形似,既不切当,又伤儇薄。行世已久,不能复秘。姑随事改正,勿令多误后人而已”云云。然则此书为晚年进境,以少许胜多许矣。其第五卷为《四部稿》中题跋二十五篇。其中如《读亢仓子》,不知为王士元所作,则未考《孟浩然集序》;《读三坟》,以为刘炫作,则未考《隋书经籍志》;《读元命苞》一篇所言乃卫元嵩之元包,尤为荒谬,则犹早年盛气,不及检校之作。许恭摭续此编,毋乃非世贞意欤。以原刻所有,姑并存之。至是编杂论古书而究为杂著,非目录之比。无类可附,今仍著录《集部》焉。

《方麓集》十六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王樵撰。樵有《周易私记》,已著录。其集凡有二本,一为文九卷、《老子解》一卷、诗一卷;一即此本,凡诗文十四卷,又《戊申笔记》一卷、《紫薇堂劄记》一卷,较初本颇为完备。樵研思著述,於《易》、《书》、《春秋》及《四书》皆有解诂。《江南通志》称其性素简默,至谈经则娓娓不倦,故文章具有根柢。又《通志》述樵之言曰:“士大夫以留心案牍为俗吏,文墨诗酒为风雅。

夫饱食官禄,受成吏胥,谓之风雅可乎?”故其文章颇切实际,非模山范水,嘲风弄月之词。其诗虽不能自辟门径,而冲和恬澹,要亦不失雅音。盖当七子争驰之日,尤能守成、弘先正之典型焉。

《存家诗稿》八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明杨巍撰。巍字伯谦,号梦山,海丰人,嘉靖丁未进士,累官吏部尚书,赠少保,事迹具《明史》本传。巍扬历中外,居官有能声。《自跋》称“幼习举子业,不知诗。至嘉靖乙卯,补晋臬,提举曹忭始导之为诗。归田后,与山人吕时臣相倡和,得诗六百馀篇,属邢侗、邹观光评骘而存之”。盖其中岁学诗,与唐高適相类。而天分超卓,自然拔俗,故能不染埃壒,独发清音。王士祯《池北偶谈》称其五言简古得陶体,为明人所少。又举其“前年视我山中病,落日独骑骢马来。记得任家亭子上,连翘花发共衔杯”一绝。盖其神韵清隽,与士祯论诗宗旨相近,故尤赏之。然其他高旷简古之作,尚复不少,固与当时嘈杂之音相去远矣。士祯常选订其诗为三卷,属谢重辉刻之,今未之见。此即邹观光删定之本,犹全集也。

《海壑吟稿》十一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明赵完璧撰。完璧字全卿,号云壑,晚号海壑,胶州人,由岁贡生官至巩昌府通判。是集诗五卷、文五卷。其第一卷为《目录》,入之卷数。盖唐以前例,经典释文尚然也。王三锡序其诗集,谓嘉靖间筮宦司城,抗职忤权奸,与杨椒山公同厄。案集中《北司狱中》七言律二首《序》云:“嘉靖甲寅,秋曹檄捕豪校,某因获罪东湖翁,劾执坐死。赖元老科台之力,仅复瓦全”云云。东湖者,陆炳别号也。时炳为锦衣卫都督,与严嵩表里为奸,其势张甚。完璧以指挥末秩,能与之抗。其狱中与杨继盛倡和诸诗,有“辛苦不妨淹日月,授书喜有汉良臣”等句。继盛死西市,完璧作《杨烈妇词》以哀之,有《小雅》怨诽之遗,可谓志节之士矣。其诗多触事起兴,吐属天然,绝无叫嚣怒张之态,亦与有明末造矫激取名者有殊。徒以名位未高,史不立传,遂几於湮没不彰。仅赖此集之存,犹得略见其始末,亦足见正直之气有不得而销蚀者矣。

《伐檀斋集》十二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明张元凯撰。元凯字左虞,吴县人。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再督漕北上,自免归。少受毛氏诗,折节读书,寄情诗酒。王世贞尝序其诗,比之於沈庆之、曹景宗。及元凯没后,世贞曝书,得其行卷,自叹知之未尽,复作诗以酹之,今并载《四部稿》中。其诗大抵推陈出新,不袭窠臼。而风骨遒上,伉壮自喜,每渊渊有金石声。所作《西苑宫词》,《静志居诗话》谓其高出世贞之上。他如《北游》诸律,亦多不失矩矱。盖其才华本富,又脱屣名利,胸次旷夷。故当琅琊、历下之派盛行,而能不囿於风气,宜世贞之心折不置矣。

《备忘集》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海瑞撰。瑞有《元祐党人碑考》,已著录。案《明史艺文志》载《海瑞文集》七卷。国朝广东盐运使故城贾棠与《邱濬集》合刻者,止六卷。是编载瑞所行条式、申参之文,较为全备,乃康熙中瑞六代孙廷芳重编。《原跋》云,共一十二卷,分为十册。今考此本册数与《跋》相合。然每册止一卷,实止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