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医心方
19285500000084

第84章

治小儿疮方

《病源论》云∶ 者,风湿搏于血气所成,多着手足节腕间匝匝然,搔之痒痛,浸淫生长,呼之为 ,以其疮有细虫,如蜗虫。

《产经》治小儿大人蜗疥百疗不瘥方∶地榆(五两) 楝实(一升) 桃皮(五两) 苦参(五两)凡四物,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温洗良,并治癣。

又方∶谷树白皮一合,腊月猪脂一合,苦酒二合,小蒜半合,釜下土半合。凡五物,捣如泥,以敷上,密裹,干复涂之。

治小儿王灼疮方

《病源论》云∶腑脏有热,热熏皮肤,外为湿气所乘,则变生疮。其热偏盛者,其疮发热亦盛。初生如麻子,须臾王大,汁流溃烂,如汤火所灼,故名王灼疮。

《千金方》∶小儿王灼疮者,一身尽有如麻子小豆者,戴脓汁出,乍痛乍痒乍热方∶又方∶桃仁熟捣,和面脂,涂之。

又方∶牛 灰敷之。

又方∶烧艾灰敷之。

《产经》治小儿黄烂疮方∶黄连 胡粉上二物,冶下筛,分等,以麻油和涂之。

治小儿月蚀疮

《病源论》云∶小儿耳鼻口间生疮,其谓月食疮,其疮随月生死,因以为名也。世云∶小儿见月初生,以手指指之,则令耳下生疮,故呼为月食疮也。

《千金方》∶治小儿疥月蚀月死方∶酥和胡粉涂之。

又云∶月蚀九窍皆有者方∶又方∶烧蚯蚓令赤,屎末和膏敷之。

《葛氏方》∶以五月五日虾蟆屑和膏敷之。

《产经》;取萝摩草汁涂上。

又方∶锉槐枝煮取汁洗之。

《龙门方》∶猪脂和杏仁敷之。

《徐之才方》∶小柏皮捣为末敷之。

治小儿冻疮方

《病源论》云∶小儿冬月,为寒气伤于肌肤,寒气搏于血气,血气壅涩,因即生疮,其疮肿而难瘥,乃至皮肉烂,谓之为冻瘃(烂)疮。

《产经》云∶小儿冬月涉水,冻手足,瘃坏疼痛方∶取麦穣,煮(令浓)热,洗渍之(即愈)。

又方∶栎木灰和热汤(取汁,清)洗之,良。

《千金方》∶生胡麻捣敷之。

治小儿漆疮方

《病源论》云∶人无问男女大小,有禀性不耐漆者,见漆及新漆器,便着漆毒,令头身面体肿,起隐疹色赤,生疮痒痛是也。

《产经》云∶治小儿犯触漆器,面目皆肿,身体作疮,烂方∶嚼 涂之。

又方∶芒硝若矾石一一着盐汤中令消,以洗之。

又方∶煮柳叶洗之。

又方∶捣薤以涂之。

治小儿蠼尿疮方

《千金方》捣梨叶敷之。

又方∶燕巢土酢浆和敷,干,易。

《产经》云∶初得便以犀角水磨涂上。

又方∶鹿角烧末,苦酒和敷之。

又方∶小豆屑苦酒和敷之。

又方∶大麦饭嚼敷之。

又方∶胡粉以生油和涂之。

治小儿恶疮久不瘥方

《病源论》云∶夫身体生疮,皆是脏热冲外,外有风湿相搏所生。而风湿之气有挟热毒者,其疮则痛痒肿 ,久不瘥,名为恶疮。

《产经》烧蛇蜕末,以猪膏和敷之。

又方∶豆豉熬(令黄),末,敷上。

《集验方》∶浣其父 ,取汁,以浴儿,勿令儿及母知,大良。

《葛氏方》烧乱发并釜月下土,猪膏和敷之。

又方∶梁上尘敷之。

又方∶黄连、胡粉、水银末,和敷之,若疮燥,和猪肪敷之。

《随时方》∶取桑树孔中水洗之,立瘥。

《范汪方》∶烧鸡屎敷之。

《本草拾遗》云∶厕中泥敷之。

治小儿金疮方

《病源论》云∶小儿为金刃所伤,谓之金疮。

《产经》云∶以灶灰敷疮中。

又方∶马屎烧末,着疮中。

又方∶烧绵末,着疮孔中。

又方∶烧青布烟绝敷之。

今按∶ 地菘敷之。

治小儿汤火灼疮方

《千金方》∶熟煮大豆浓汁,温涂之,无瘢。

又方∶白蜜涂,日十遍。(《僧深方》∶十余口之。今按∶《经心方》∶以蜜解,冷水饮之。)今按∶《经心方》以蜜斛(解),冷水饮之。

《产经》∶石膏末敷之立止。

又方∶桑灰水和敷之。

治小儿竹木刺方

《产经》治小儿竹木刺及针不出方∶烧鹿角末水和涂疮口立出,不过一夕,良。

又方∶生牛膝根捣敷疮口,令自出。

又方∶嚼白梅,乌梅敷之,水和涂之。

又方∶王不留行,瞿麦随在,服方寸匕,日三,自出。

治小儿落床方

《葛氏方》∶治小儿落床堕地,腹中有瘀血、壮热、不欲乳哺、啼唤方∶大黄 黄连 蒲黄(各二分) 芒硝(一分半)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芒硝,分二三服,当大小便去血。(《产经》同之。)

治小儿食不知饱方

《病源论》云∶小儿有嗜食,食已仍不知饱足。又不生肌肉,亦腹大,其大便数而多(泄,又呼为豁泄),此肠胃不守故也。

《千金方》治小儿食不知饱方∶鼠屎二七枚,烧末服之。

治小儿吐食方

《千金方》∶取肉一斤,绳系曳地行数里,勿洗,火炙啖之,良。

治小儿吐血方

《病源论》云∶小儿吐血者,是有热气盛而血虚,热乘于血,血性得热则流散妄行,气逆即血随气上,故吐血也。

《千金方》∶油三分,酒一分,和,日再服之。

治小儿咳嗽方

《病源论》云∶小儿咳逆,由乳哺无度,因挟风冷,伤于肺故也。

《产经》治少小十日以上至五十日猝得 咳,吐乳,呕逆。昼夜不息方∶牡桂(三分) 甘草(十分) 紫菀(三分) 麦门冬(七分)凡四物,以水二升,煮取半升,以绵着汤中,漉儿中口,昼夜四五过与之,即乳哺。

《千金方》云∶主小儿大人咳逆短气,胸中吸吸,吐出涕唾。出臭脓方∶烧淡竹沥,煮十沸,小儿一服一合,日五。大人一升,日五。今按∶大枣丸尤验。(其方在第九卷大人方。)《张文仲方》云∶孩子咳嗽宜与乳母药方∶竹叶(切一升) 石膏(碎) 干姜(各四两) 贝母(三两) 紫菀 百部根(各二两)上六物,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六合,分三服,但乳母禁食蒜面。

《新录方》治小儿嗽方∶饮服紫菀末。

《僧深方》云∶款冬花丸治小儿咳嗽方∶款冬花(六分) 紫菀(六分) 桂心(二分) 伏龙肝(二分)上四物,下筛,蜜和如枣核,着乳以日三夜二。(今按∶以大枣丸治之尤验,其方在大人方中。)

治小儿食鱼骨哽方

《产经》云∶治小儿食鱼骨哽方∶以大刀环磨喉二七过,良。

又方∶烧鱼骨末,以水饮之良。

又方∶仍取投地鱼骨着耳上,因 咳之即出。

又方∶烧鸬 羽,末,以水服之,即出。

治小儿食肉骨哽方

《产经》云∶治小儿食诸肉,骨哽方∶狸骨末服方寸匕,良。

又方∶取雄鸡左右翮大毛各一枚,烧末,服一刀圭。

治小儿食草芥哽方

《产经》云∶治小儿饮食过草介,杂物哽方∶以好蜜少少咽之。

又方∶末瞿麦,服方寸匕。

又方∶以猪膏和鸡子吞之,不去复吞两三过,良。

治小儿饮李、梅辈哽方

《产经》云∶治小儿吞李、梅之辈。塞咽不得出方∶以水灌儿头上,承取汁,与饮之良。(《葛氏方》同之。)

治小儿食发绕咽方

《产经》云∶治小儿食发浇咽方∶取梳头发烧末,服一钱匕。(《极要方》同之。)

治小儿误吞钱方

《产经》云∶治小儿误吞钱方∶捣炭服方寸匕。

又方∶服蜜一升即出。

又方∶艾一把,以水五升,煮取一升,顿服之,立下。

治小儿误吞针方

《千金方》治小儿误吞针方∶吞磁石枣大,立出。(今按∶《产经》云∶末,少少服之。)《产经》云∶小儿误吞针、箭、金铁物方∶多食肥羊脂肉及诸肥物,自里出之。

治小儿误吞钓方

《产经》云∶治小儿误吞钓钩绪若在手中莫引之方∶以珠若薏苡子,贯着绳,稍稍推,令至钓处,少少引之,即出之。

治小儿误吞方

《产经》云∶治小儿误吞 方∶取韭,曝令萎,煮,不切,食多大束。

又方∶多食白糖,自随出之。

治小儿误吞方

《产经》云∶治小儿误吞 若驱方∶烧鹰羽数枚,末服之,家所养鹅羽亦可用之。

治小儿误吞竹木方

《产经》云∶治小儿误吞竹木方∶取布、刀、故锯,烧染酒中。以女人大指爪甲二枚烧末,纳酒中,饮之良。

医心方《候水镜图》云∶治小儿疮于大人异。

治大丹方∶荞麦面 黄盐(各少许) 水银 牛乳(各少许)上,同研令极细,涂之便瘥。

治赤斑疮方∶土龙子(一条) 赤小豆(少许) 牙屑(六分) 薰陆香(少许加,无以郁金代之)上物,细研,以新汲井水调灌之立瘥。

治蜿豆疮方∶干漆(炒断烟) 人中白 瓦松灰(各少许) 马牙硝(一分)上,并研令细,空心,冷浆水调一钱,温服之,取吐为度。吐了又服一钱,利三五行,其疮自瘥。

治小儿急疳痢泻不止,或浓,或血,或青,或黄发作穗,或头发坠落,鼻干,咬指,吃炭,吃壁土,金髓散方∶黄连一两,(宣州者为末,用鸡子一个取清和连末作饼子,炙焙) 石中黄(一分) 禹余粮 麝香 朱砂(各少许) 乌头〔二个,生,去脐尖 肉豆 一介(个)〕 诃子〔二介(个),去核〕 金牙石(一分)上件物,并为散,空心,以米饮下,一岁儿一字,五岁一钱,忌热物。

治小儿紫疳,面模黑色,身上或生青斑、紫斑,鼻内生疮,脑陷,手背、脚背虚肿。不脱肛,不脑陷即椹医。宜服竹天黄丸方∶天竹黄(小一分) 朱砂(一小分) 巴豆(一粒,去皮心) 膜麸(炒压出油) 麝香(小许) 乌头(一颗,生去脐尖)上五味,细研为末,以蟾酥为丸如黄米大,一岁儿一丸,空心温米饮下如吃奶奶汁下。

忌热面,毒鱼及一切热物,不忌冷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