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收靥既迟,疮痂不落,昏昏喜睡者,此邪气已退,正气未复脾胃虚弱,宜调元汤加麦冬合安神丸,或只用枣仁汤缓缓调理,待气血平复,荣卫和畅而安矣。
脱痂胃气未全舒,饮食安能便有余?若是食多休浪喜,胃中邪热不曾除。
疮痂既落,中气暴虚,多不能食,必借人参白朮散去葛根加陈皮、木香以调养之。其间或有疮痂脱而能食者,是胃中宿有蕴热故也。盖胃热则消谷,所以能食,其人必大便稍秘,或大便难,当用三黄丸利之。否则恐胃热不去,郁为口臭齿腐生风之证;流散四肢,则发为痈疽肿毒。然有一等脾胃素壮实者,平素能食,大便亦不至有秘结之患,此又不可一概论也。凡痘自成脓后,先四五日未大便者,惟有胆导法。
痂脱浑身一扫空,瘢痕凸肿尽成脓。依然个个如先样,形证轻微却不同。
痘疮收靥之后,痂皮尽脱,曾见瘢痕凸起,复作脓窠,依旧结一层疕子者,或因收靥太骤,毒气未尽;或因悞服温补之药,多啖肥甘之物,饮酒喜食煎炒辛热;或因出风太早,营卫郁而不通,皆能复成此证,亦与前日一般,但无苦耳。若此者,毒邪外散,决无留毒之患。
疮痂脱处落纷纷,几处犹然脓水成。硬疮蓄脓原毒壅,空囊停水里肌平。
若已正靥,痂起自脱,或面上或手足,成片结硬疮,头虽焦,中蓄脓浆者,此是原出疮子之初,其处太密,糊涂成片,无复颗粒,所以毒壅于里,不能起发作脓结痂也。但用灭瘢救苦散和百花膏涂之,待脓尽痂起自愈。或手足腕膝之间,疮窠连串,作一大块,脓化作水,停蓄于中,恰如囊袋,皮不破,水不出,日久只如是者,此里面肌肉已好,原有疮皮剩于外也,宜用针抉出其水,自干脱矣。
差后新虚气未平,便宜调护保安宁。皮肤嫩薄风寒袭,肠胃残伤水谷停。
痘后余毒证治歌括
痘疮靥后喜无邪,人渐清宁食渐加。若此痘中还更苦,莫言无事便矜夸。
痘疮轻者自无乖,逆重从来有后灾。不是毒邪根里得,或因调治悞中来。
痘疮靥后难调理,表里俱虚无纵弛。此与伤寒复同病,补虚为本而已矣。
古云痘毒只三门,自我推求未足凭。五脏有邪皆有证,各随形证审来因。
痘科云:痘后余毒,一者疥,二者痈,三者目赤。夫疥者,心病也;痈者,脾病也;目赤者,肝病也。胎毒之发,五脏各有一名,如心为斑,脾为疹,肺为脓泡,肝为水泡,肾为黑陷是也。发热之初,五脏各具一证,如呵欠惊悸属心,项急烦闷属肝,喷嚏咳嗽属肺,吐泻昏睡属脾,耳凉骩凉足凉属肾是也。何以余毒只心肝脾三脏有之乎?以三脏之证,又不止于此乎?或者举其重而言之,欲人推广之耳。如毒归于心则为斑疹,为惊悸,为痒痛,为壮热,为咽干而渴,为汗,为丹瘤;毒归于肝,则为闷乱,为水泡,为腰痛,为目病,为卵肿,为干呕,为手足拘挛,为吐蛔,为寒战咬牙;毒归于肺,则为咳,为喘,为衄血,为疮干燥皱揭,为肩臂痛;毒归于脾,则为吐,为泻,为肿,为胀,为腹痛,为唇疮破裂,为舌本强,为手足痛,为不食;毒归于肾,为黑陷,为猝失声,为手足逆冷,为咽中干痛,为饥不欲食,为多睡;毒归于肠胃,为泄,为痢脓血,为肠鸣失声,为大便不通;毒归于膀胱,为小腹满痛,为溺血,为遗尿,为头睡痛,为目上视。已上五脏之证,略举其概,临病之工,不可不审。
痘后留邪作肿痈,或为结核论相同。但将毒气分深浅,莫使余邪透骨缝。
此下二条言痈毒也。
看在何经用引经,肿时不与溃时论。补中托里分虚实,决毒排脓视浅深。
凡治痘痈,先看在何经络,分气血多少,用引经药。如太阳经羌活、防风,阳明经升麻、白芷,少阳经柴胡,少阴经独活,太阴经防风,厥阴经柴胡。若初红肿硬痛者,以针刺之,口吮去恶血,以拔毒膏敷服,解毒内托散。气实能食,大便坚者,用排毒散疏利之。气虚食少者,用十宣散或流气饮。毒浅而小者,只内服小柴胡加生地黄汤,外用神功散或拔毒膏贴之,此治肿疡之法也。若已成脓而未溃者,以铍针抉去其脓,勿使内溃,已溃者用十全大补汤主之,此治溃疡之法也。大抵痘毒发痈在手肘腕足膝腘中者多,若在手腕发者属手太阴肺经,在足腘发者属足太阴脾经,并用解毒内托散主之。
遍身疥癞候何宁,败面残形亦可矜。挦掐肤伤为毒浅,熏蒸肉烂受邪深。
此十条言疥毒也。痘后遍身疮癣,如疥如癞,脓血浸淫,皮肤溃烂,日久不愈,此毒气弥漫,散于皮肤,宜升麻葛根汤、防风解毒汤、苦参丸主之。若因挦掐成疮者,只以百花膏涂之。
疳蚀顽疮亦可嫌,时时流血不曾干。穿皮消肉成瘢陷,腐骨伤筋作夭残。
此毒在脾也。痘后疳蚀疮者,毒壅肌肉,内透筋骨,外连皮肤,时痛出血,日久不痊,亦恶候也。内服十全大补汤,外以绵茧散贴之。
毒散皮肤有数般,或为瘾疹或成丹。丹瘤凝结从深论,瘾疹分疏作浅看。
此毒在心肺二经也。痘后毒气散于肌肉皮肤者,病有数般,或为瘾,皮上起如疙瘩,瘙痒爬搔更多,内服解毒防风汤,外以荜衣汤洗之。或为疹,皮上如蚊蚤所咬之迹;或如小疥子,即麻子也,升麻葛根汤加防风、荆芥穗主之;热甚渴者以人参白虎汤相合服之。或为丹瘤,红肿作痛,手不可近,流移上下,过心肾者即死,宜内服小柴胡加生地黄汤;外用蜞针法,吮去恶血自消,或用砭法。若但红不肿不痛者,斑也,人参白虎汤加黑参、大青、生地黄主之。
眼中翳膜忽遮睛,瘾濇难开若雾云。但用汤丸频解毒,勿轻点洗反伤明。
此下二条,言目病毒在肝也,宜蝉蜕散、四物汤加柴胡主之。
暗中强视泪盈腮,略见阳光不敢开。此是羞明差别法,莫将肤翳混同猜。
痘后目闭泪出,不敢见明者,此羞明证也,宜洗肝明目散;便秘者泻青丸。或能开目只视物昏者,此血不足也,四物汤加密蒙花。目中赤者,洗肝明目散主之。
热毒乘虚入腹中,大肠干濇便难通。如逢热结膀胱里,溲不来时又病癃。
此言毒在大肠膀胱也。小便不通者,五苓散、导赤散;大便不通者,三黄丸、四顺饮、三乙承气汤;大小便俱不通者,八正散、通关散斟酌用之。凡靥后余毒未尽,有诸热证者,并宜大连翘汤,多服佳。
而今泄利又何如?治法难将一例拘。能食渴多知是热,脉微食少又为虚。
此下皆毒在肠胃证也。痘后泄泻,其证有二:如能食而渴脉盛者,此热入大肠也。渴者,内热也;能多食者,邪热杀谷也;脉盛而数,热证也,宜黄芩汤加黄连。如食少不渴,脉微小者,此里气虚不能禁固水谷也,宜四君子汤加诃子肉豆蔻,或理中汤丸加熟附子;甚者以肉豆蔻丸止之。
泄利频频见脓血,此是大肠多蕴热。莫将倒陷一般论,只宜解毒不宜濇。
此言毒入大肠也。宜四物汤加黄芩、黄连、枳壳、荆芥穗,或黄连解毒汤加生地黄,勿作倒靥及用劫濇药也。
胃家有热难留食,胃冷无缘纳水浆。若是痘家多属热,呕家圣药是生姜。
此言毒在胃也。痘后呕吐者,是余毒在胃也。然有冷热二证:如心烦作渴,食乳甚急,聚满于胸中,然后吐出如射,其人面色带赤,手足心热,居处喜凉,此热吐也;如乳食水浆随吐,面青白,手足冷,大小便自利,此冷吐也。热吐者,橘皮汤加黄连、竹茹;冷吐者,益黄散。痘后余毒,多是热邪,其间冷证十有一二也。亦有伤食而呕者,但闻食臭即吐,不欲食,木香大安丸或养脾丸,并用生姜汤下。有饮水多而吐者,必吐清水,名水逆,五苓散主之。
一向蒸蒸热未除,治宜详审勿差殊。便难烦渴方为实,清便肌疲本是虚。
此毒在心经也。痘疮自初以来,一向发热,至于差后犹不少减者,此有虚实二证:如大便难,小便赤,能食而烦渴者,此实热也,以三黄丸或四顺饮,先解利里热;后用升麻葛根汤加地骨皮,解表热也。盖升麻葛根汤,治疮疹未发之先,已发之后,身热药也。如大便不秘,小便不赤,坐立振摇,饮食不甚进者,此虚热也,以调元汤加知母、麦门冬,虚甚者加炒干姜或熟附子少许以调之。
遍身青黑色非常,口噤涎潮身反张。手足时时频瘈瘲,不逢识者少安康。
此毒在肝经,成中风证也,宜消风散二钱,入蝉蜕末一钱,分为三服投,生姜薄荷汁及酒各数点,温汤进之,连二三服,或作瘾疹,或再出肤疹而愈;后以抱龙丸调理。
搐搦非时俗曰惊,只因热毒内归心。若因伤食增潮热,腹满多烦乃食蒸。
此毒在心肝二经也。痘后非时搐搦者有二证:一则心热留而不去,热盛生风,风火相搏,其人必喉中有痰目直上视,面赤引饮,居处喜冷,宜导赤散泻青丸清心泻肝,后以抱龙丸调之。一则病后多食,胃弱不能胜谷,谓之食蒸发搐,其人必潮热,大便酸臭,秘泄不调,或呕吐腹痛,先以备急丸、丁香脾积丸利之,后用木香大安丸、钱氏异功散调理取愈;不如只用抱龙丸更佳。
手足拘挛不得伸,起居艰苦只呻吟。要知养血真良法,莫悞终身作废人。
此毒在肝脾二经也。宜十全大补汤去地黄、白茯苓加川续断,多服乃佳;气虚者,少加川乌炮过行经。不可悞作风治,妄行发散反耗阴血也。
终日昏昏似醉人,口中妄语若邪侵。谁知热入心包络,解毒安神泰宇清。
此毒在心也。宜导赤散吞安神丸,待醒后以调元汤加麦冬、生地,四物汤加石菖蒲、木通、山栀仁相间服之,以抱龙丸调理而安。
卒然昏睡不知人,饮食俱忘唤不醒。邪毒从今都解散,精神自此渐和平。
此痘后虚故也。
一朝手足冷如冰,盖覆重加不得温。痘正盛时为逆证,病今差后作虚论。
厥逆者,痘疹逆候也。若在正盛之时,十无一生。今病已愈,气血久虚,脾胃大困,宜有此厥逆也,用调元汤加当归身、熟附子主之。
咳嗽声多不得安,更无涕唾尽稠痰。莫拘死局轻调理,好把权宜用散丸。
此下皆毒在肺证也。咳嗽,痘疹常证也,有寒有热,有虚有实,不可执泥一定之法。如自初出咳嗽到今未愈者,此肺中余邪未尽也,宜甘桔汤合泻白散加牛蒡子、马兜铃主之。如咳而热,大便难小便赤者,此热毒也,宜黄芩泻肺汤主之;大便润者,人参白虎汤合甘桔汤主之。如咳而大便溏,小便清,无大热渴者,此虚也,宜人参清膈散主之。如咳而血出者,甘桔汤加牛蒡子、软石膏、茅根汁主之。如向不咳,今始咳者,此风寒外感也,麻黄汤主之。
咳嗽之时两胁痛,阴阳左右被邪干。不能升降多壅滞,解毒和平病早安。
两胁,阴阳二气之所行也。胁痛是气不能升降之故,但解毒,毒气去则真气行,宜小柴胡加枳桔汤主之。
未出腹痛斑毒攻,而今毒解已无壅。不因燥屎或伤食,必是中虚要建中。
此毒在脾也。一则因大便未通,燥屎作痛,备急丸主之。一则因食过多,胃虚不能消谷腹痛者,便秘,丁香脾积丸;便利,木香大安丸主之。但燥屎痛者病在下焦,伤食痛者病在上焦,手不可按。若原食少,大便常润,忽尔作痛,此虚寒证也,病在中焦,喜用手按摩,黄芪建中汤主之。
余毒留居心胃中,膈焦咽燥渴来攻。若是脾虚津液少,自然形证不相同。
此毒在心胃也。痘家作渴,亦是常事。如痘后不宜有渴,忽然渴欲饮水,心胃二经,受邪热故也。其人必能食,大便秘,小便赤,舌燥咽干,宜人参白虎汤加黄连主之。若食少,大小便自调,虽好饮汤,咽舌不燥,此脾胃虚,津液不足也,宜人参白朮散;不愈,人参麦冬散加天花粉主之。
病后那堪猝失音,语言不出意沉沉。咽伤苦痛痰多结,心热留邪舌不荣。
此毒在肾也。痘后失音有二:咽痛不能言者,此毒气结于咽喉之间,痰壅作痛而不能言,天花散主之。心热不能言者,心中邪热未彻,肾虚不能上接于阳,虽有声而不能言,四物汤去川芎加麦冬、白茯苓主之。
正气将回食渐加,缘何恶食却堪讶?不因食壅脾重困,或是中虚病未差。
已下毒在脾经也。痘后邪气尽退,正气将复,脾胃略纾,宜渐能食也。若原不食,今因喜食太过,或原能食今又骤加,以致恶食不食者,此皆内伤有余证也,宜木香大安丸主之。如向未食,今犹不喜食者,此脾胃中气不足,宜人参白朮散去葛根加陈皮、木香研末,取二两,另用糯米二两,菉豆二两,各炒研末相和,枣子汤调服;稍能食,更兼进养脾丸、抱龙丸。
寒热往来形似疟,不拘早晚如期作。只因调护少疏违,故惹风寒相击搏。
痘后如疟,宜先以柴葛桂枝汤发去新受表邪,后以调元汤加当归、陈皮、白朮调之。
面目虚浮忽改形,腹中胀满喘声频。邪风入肺疏通去,宿垢伤脾解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