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小儿疮疱、瘾疹、趺疮、丹熛等疾,如遇火运胜时,不可便用升麻汤解之。升麻汤者,是辛温之剂,太平之时可用,发散后便可用凉膈加当归白虎汤、化斑汤、玉露散煎服之,甚者解毒汤、调胃承气汤投之。古人云:疮疡者首尾俱不可下,此言误人久矣。岂不闻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内经》云:五寅五申岁,多发此病,此病少阳相火之岁也。少阳客气胜,丹熛疮疱瘾疹之疾生矣。又《内经》曰:诸痛痒疮疡,皆属于心火。由是言之,皆明心火,不可用辛温之剂发散,以至热势转增,渐成脏毒下血,咬牙搐搦,为大热之证明矣。如白虎汤加人参、凉膈加桔梗当归,不论秋冬,但有疮疱之证,便可用之。亦且疮疱瘾疹丹熛趺疮者,是天之一气以伤人也。且如疮疱瘾疹,以少为吉,以稠为凶。稀少者不服药而自愈,稠密者以寒凉药舍死而治之,十痊其一二。敝家亲眷相知,信服此药,获效多矣。
斑论萃英【元 王好古】
疮疹标本
昔睦亲宫十太尉病疮疹,众医治之。王曰:疹未出,属何脏腑?一医言胃气热,一医言伤寒不退,一医言在母腹中有毒。钱氏曰:若言胃气热,何以乍凉乍热?若言母腹中有毒,属何脏也?医曰:在脾胃。钱氏曰:既在脾胃,何以惊悸?医无对。钱曰:夫胎在腹中,月至六七,则已成形,食母秽液,入儿五脏,食至十月,满胃脘中,至生之时,口有不洁,产母以手拭净,则无疾病,俗以黄连汁压之,方下脐粪及涎秽也。此亦母之不洁,余气入儿脏中,本先因微寒入而成疮疹。未出五脏,皆儿病证,内一脏受秽多者乃出疮疹。初欲病时,先呵欠烦闷惊悸,乍凉乍热,手足冷,面腮赤燥,咳嗽喷嚏。此五脏证俱见:呵欠烦闷,肝也;时发惊悸,心也;乍凉乍热,手足冷,脾也;面赤腮颊赤,喷嚏,肺也。惟肾无候,以在腑下不能食秽故也。凡疮疹乃五脏毒,若出归一证,肝水疱,肺脓疱,心斑,脾疹,惟肾不食秽毒而无诸证。疮黑者属肾,由不慎风冷而不饱内虚也,又用抱龙丸数服愈。以其别无他候,故未发出则见五脏证,已出则归一脏矣。
海藏云:本先因微寒入一句,并由不慎风冷而不饱内虚一句,勿认作寒证,当识用抱龙丸,即知斑疹多热也。
治小儿壮热昏睡,伤风风热,疮疹伤食,皆相似,未能辨认,间服升麻葛根汤、惺惺散、小柴胡汤,甚验。盖此数药通治之,不致悞也。惟伤食则大便酸臭,不消化,畏食,或吐,宜以药下之。
海藏云:伤食宜以药下之者,当详其所伤何物,生硬寒热不等,不可遽用巴豆之类大毒之药下之。升麻葛根汤,太阳阳明也。惺惺散,风热咽不利,脾不和,少阳渴,小便不利也。小柴胡汤,往来寒热,胸胁微痛,少阳也。然欲知其经,当以脉别之。
小儿耳冷骩冷,手足乍暖乍凉,面赤,时嗽时嚏,惊悸,此疮疹欲发也,未能辨认,间服升麻汤、消毒散,已发未发皆宜服;仍用胡荽酒、黄蘗膏。暑月烦躁,食后与白虎汤、玉露散,热盛与紫雪,咽喉或生疮与甘桔汤、甘露散,余依钱说。大人小儿同治法,惟剂小大不同耳。
海藏云:消毒散,太阳药也。白虎汤,治身热目痛,鼻干不得卧,阳明药也,正为泄时暑之剂。甘露饮子,肺肾药也。甘桔汤,少阴药也。紫雪、天门冬、麦门冬、黄芩、地黄为血剂。玉露散,肺肾药。石膏、寒水石为气剂。
斑论
夫斑之为病,皆由子在母腹,时时浸渍,食母血秽,蕴而成毒,皆太阴湿土壅滞,君相二火之所作也。因小儿真气既盛,正气又旺,邪无所容,或因天冷,或因伤表,或因伤里,斑由是而生焉。治当何如?外者外治,内者内治,中外皆和,其斑自出。至于恶寒者发之,表大热者夺之,渴者清之,大便秘结者下之,小便不通者利之,惊者安之,泄者分之,何以执一为哉?大抵伤寒同治,最为高论,随经用药,不可阙也。假令五日已里,诸病与斑疹不能辨别者,不可疑作斑疹,必须发之,但各从其所伤应见治之,皆不妨斑出。若强发之,其变不可胜数矣。前人言首尾俱不可下者,何也?曰首不可下者,为斑未显于表,下则邪气不得伸越,此脉证有表而无里,故禁首不可下也。尾不可下者,为斑毒已显于外,内无根蒂,大便不实,无一切里证,下之则斑气逆陷,故禁尾不可下也。又如所言温暖盖覆,不令通风,以其斑未出,或身表凉而恶寒,或天令寒而恶冷,温暖盖覆不令通风,可也。斑若已出,身热天暄,何必用盖覆而不使之通风乎?后人执此二句,首尾俱不敢下,温暖不令通风,不知天令之所加,人身之所感,致使误人多矣。大抵前人之言,随时应变,以其所可者而言之,后人不知其变,故执常而不移也。噫!首尾俱不可下者,以其始终脏腑元无凝滞也。若有一切里证及大便结者,安得不下?温暖不使之通风,以其发在冬时,故如此也。若发在夏时,斑虽未出亦不用于此也。斑之用药,大率以脉为主,浮中沉之诊,平举按之候,察其虚实,定其中外,则可以万全矣。
未显斑证所用之药
外伤,升麻汤主之。
内伤,枳实丸主之。
大便软者,枳朮丸主之。
若伤冷者温之,神应丸主之。
恶寒者发之,宜防风苍朮汤。
表大热者夺之。此表者通言三阳也。夫阳盛则气必上行。言夺者,治法不令上行也。
渴者清之,大渴者白虎汤,小渴者凉膈散。
大便不通者下之,桃仁承气汤、四顺饮子、柴胡饮子选用,察其在气在血。
小便不通者利之,导赤散、八正散之类,当求上下二焦何经而用之。
惊者安之,凉惊丸,重者泻青丸。
泄者分之,寒则异功散、四君子汤,热则泽泻茯苓汤。
已显斑证所用之药
出不快,化毒汤。
出太多,犀角地黄汤、地骨皮鼠粘子汤。
咽不利,桔梗甘草鼠粘子汤。
烦者,桔梗甘草栀子汤。
肺不利,紫草茸甘草枳壳汤。
太阳出不快,荆芥甘草防风汤。
阳明出不快,升麻加紫草汤。
少阳出不快,连翘防风汤。
四肢出不快,防风芍药甘草汤。
疮疹轻重候
凡未出而发搐者,是外感风寒之邪,内发心热之所作也,当用茶粉下解毒丸、犀角地黄汤主之。
一发便密如针头,形势重者,合轻其表而凉其内,连翘升麻汤。
若斑已发密重,微喘饮水者有热证,用去风药微下之。
若出不快,清便自调,知其在表不在里,当微发散,升麻葛根汤。
若青干黑陷,身不大热,大小便濇,则是热在内,煎大黄汤下宣风散。
若身表大热者,表证未罢,不可下。
若斑疹已出,见小热、小便不利,当利小便,八正散。
若已发后有余毒未散,复有身热疮肿之类,当用茶粉下解毒丸。
疮疹已出后有声音者,乃形病气不病也。
疮疹未出,先声音不出者,乃形不病而气病也。
若疮疹出而声音不出者,是形气俱病也,当清其肺气,宜用八风汤并凉膈散,去硝、大黄亦可。
东垣十书【元 李杲】
斑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