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痘疹门
19278600000026

第26章

青皮:味苦辛,气寒,气味俱厚,沉而降,阴也。入手少阳三焦经、足厥阴肝经。散滞气,泻肝气,消食破积。

择小而皮薄陈久者佳。用温水洗浸切开,去中穰与白,令净,銼碎晒干。此痘家必用之药,能泻肝,令不成水泡而作痒;又起发迟者,痒塌者,并不可缺。

石菖蒲:味辛苦,气温。通九窍,出音声。主痈肿疥瘙,遍身热毒痛痒。于山涧中取之,不闻人声及不露生者。

择节密者佳。刮去外粗皮。疮疹惊癎神昏谵妄者必用之。疮后不着痂溃烂成疮疥者,宜入丸用。

五味子:味酸,气温,味厚气轻,阴中微阳,降也。入手太阴肺、足少阴肾经。主咳逆上气,生津止渴。

择肥大润泽者佳。去梗酒洗净,晒干。痘家欬甚者宜用。

贝母:味辛苦,气平微寒。主咳嗽上气消痰;又敷恶疮,能敛疮口。

择白而肥大生者佳。去心,温水洗过,切,晒干用。

细辛:味大辛,气温,气厚于味,阳也。少阴经药。散水寒,治内寒,消死肌;又主喉痹。

择细茎气烈者佳。去芦并叶,以温水洗过晒干。宜少用。痘子初发表及痒塌者,用之良。

干姜:味辛,气大热,气味俱厚,半沉半浮,可升可降,阳中阳也。能温脾理中,止吐泻,去脏腑沉寒。生用发诸经之寒,其余炮用。

择新者温水洗浸,火炙令胖松用。惟内虚泄利不可缺,内实者戒用。

生姜:味辛,气微温,气味俱轻,阳也。益脾胃,散风寒。治痰嗽,止呕吐。能杀半夏之毒。

择老者水洗去泥,勿去皮用。凡痘疮不能起发,灰白色者,宜用之。如起发光壮红绽者,不可用。若止呕吐,须去皮,纸包,慢火中煨过用。

麻黄:味苦甘,气温,气味俱薄,阳也,轻清而浮升也。手太阴肺之药,入足太阳膀胱、手少阴心、阳明大肠经。荣卫药也。发散风寒,泄卫实,去荣中寒;又消赤黑斑毒。《本草衍义》云:痘疮泡倒靥黑者,麻黄去节半两,以蜜一匙同炒良久,以水半升煎,去上沫,再煎去三分之一,乘热尽服之。避风,伺其疮复出。一法用无灰酒煎,但小儿不能饮酒者难服,然其效更速。

择陈久者佳。摘去根节,先用沸汤泡过三次,晒干细切;又以蜜酒各半浸良久,再晒干,用瓦器炒令焦黑色。凡痘疹出迟,及痘子黑陷者、倒靥者,并宜用之。

白芷:味辛,气温,气味俱轻,阳也。通行手足阳明经。主一切疮疥,排脓止痛,内托生肌。

择白而坚实者,去虫蛀。内青黑者不用。凡痘疮发表及溃烂者,手足发痈毒者,并宜用之。

附子:味辛甘,气大热,其性走而不守,可升可降,阳也。补助阳气不足,温热脾胃。治四肢厥逆。

择顶平而圆重一两者佳。先以童便浸过,纸包,慢火中炮令极热,去皮脐切片;再用防风甘草煎汤,乘热浸过晒干用之。惟痘疮泄泻内虚,手足冷,寒颤咬牙,疮灰白色或痒塌者可用之,其余不可妄用。

半夏:味辛苦,气平,沉而降,阳中阴也。入足阳明胃、太阴脾、少阳胆经。化痰止呕吐,益脾胃之气。

择白净脐正而圆者佳。用沸汤泡洗,令滑尽,切片晒干。若止咳化痰,再用生姜自然汁浸过。凡渴者禁用,燥津液故也。

木香:味辛苦,气温,味厚于气,阴中之阳,沉而降也。主邪气,避疫毒,能调气和胃,散肺中滞气,止泻渴。《伤寒类要》云:天行热病,若发赤黑斑,木香二两,水二升,煮取一升,顿服。

择形如枯骨枯牙者佳。不宜见火,诸汤中宜磨服之。此与青皮乃痘疹切要之药,以其能行气也。惟泄痢,药宜煎服。

肉豆蔻:味苦辛,气温。入手阳明大肠经。主调中下气,止泻利,开胃消食,皮外络下气,解酒毒,治霍乱。

择油色肥实者佳。用面包裹慢火中煨熟,乘热以重纸包捶去油,入丸药内用。乃内虚泄泻之要药,非此勿用。

砂仁:味辛苦,气温。入手足太阴经、阳明经、太阳经。主虚冷泻痢,治脾胃气血结滞不散。

择无壳米坚实者佳。碎研入药。凡痘疮内虚泻痢者宜用,伤食者不可缺。若妇人妊娠出疹痘者,又宜用。带壳者,炒过研碎入药,乃安胎之圣药也。

桂:味辛甘,气热,气味俱薄,体轻而上行,浮而升,阳也。入手少阴经,桂枝入足太阳经。通荣卫,开腠理,和气血,散风寒。痘疮不起发,不光壮,非此不可,乃发表之要药也。

择薄而味厚者佳,刮去粗皮用。手足痘子发不透者,宜用此引经。若疮痒塌寒颤咬牙,宜加用之。若内虚腹胀,用厚而味辛者,刮取内肉名桂心。惟妊妇出疮者不可用,以桂能堕胎故也。

茯苓:味甘淡,气平,气味俱薄,能升能降,阳也。白者入手太阴、足太阳、少阳,赤者入足太阴、手少阳、少阴经。抱根生者名茯神。调胃气,伐肾邪,降肺火,益气力,止泻,利小便,生津液。

凡补中气不足用白,欲利小便用赤。盖白者能补,赤者能利也。并削去皮用。如心热神昏者,用茯神去皮与中木用。

丁香:味辛,气温,纯阳。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少阴肾经。主温脾胃,止呕逆,去胃中寒。

凡痘疮泄泻,脾胃虚弱不足者,必用之。若痒塌寒颤咬牙足冷者,此与桂并宜加用之。盖丁香救里,官桂发表也。非此证不可用。

藿香:味辛,气微温,气厚味薄,浮而升,阳也。入手足太阴经。助脾开胃,温中快气,治吐逆,为最要之药。

叶择取真者,带芳香之气者佳。去枝茎,以水洗去土,晒干用。入乌药顺气散则理气,入黄芪四君子汤则理脾。

槟榔:味辛苦气温,气薄味厚,沉而降,阴中阳也。消谷逐水,除痰癖,破滞气,泄胸中至高之气。

择形若鸡心,正稳尖长,心不虚,中有锦纹者佳。痘疹家惟利药内用之,研细末入药,能坠诸药至于极下也。

枳壳:味苦酸辛,气微寒,气厚味薄,浮而升,微降,阴中阳也。主胸膈痞塞,散结气,逐水消胀满,安胃,化痰涎消食;又治遍身风疥,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通利关节。主皮毛胷膈之病。

择陈久坚厚不烂不蛀者佳。以温水洗浸,刮去穰白,麸炒令熟用。此痘疮必用之药,故四圣散有枳壳,以能治遍身风疹苦痒,又能开胃消食,利五脏,通关节也。

枳实:味苦酸,气寒,大抵与枳壳同。枳壳大,性和而缓,治高,高者主气,治在胸膈;实小,性酷而速,治下,下者主血,治在心腹,故有高下缓急之分。消食,散败血,化心胸痰,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逐停水,消胀满。

择陈久肉厚不蛀不烂者佳。以温水洗浸,去穰白,麸炒令熟用。

厚朴:味苦辛,气温,气厚味厚,体重浊而渐降,阴中阳也。温中益气,厚肠胃,走冷气,消宿食,治腹痛胀满散结之神药。

择肉厚紫色者佳。削去粗皮,以生姜自然汁涂之,慢火上炙透銼用。凡痘疮腹胀,非此不除。

乌药:味辛,气温。主中恶,心腹痛,蛊毒疰,忤鬼气,宿食不消,天行疫瘴,治一切气。

择肉白者佳。刮去外粗皮,去芦用,乃发表中药。

巴豆:味辛,气温。此斩关夺门之将,不可轻用。荡涤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

去壳择取肉白者,去皮膜与心,以银石器慢火炒令黄色,捣烂如膏,又以重纸包捶去油,白如霜,入丸药中。惟伤食腹胀作痛可用。

大腹皮:味辛,气微温。下一切气,健脾开胃。

鸩鸟多栖此树上,细分开,先以酒挼洗去其浊,仍以大豆汁洗之,晒干用。

吴茱萸:味辛苦,气温大热,气味俱厚,阳中阴也。入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主温中下气,治脾胃伤寒冷呕逆胸满。

择粒小者去枝梗,先以沸汤浸去苦汁,凡六七过,晒干,于瓦器内慢火炒过。惟疮痘饮冷伤胃呕逆不止者用之。

紫苏:味辛甘气温。解肌发表,治心腹胀满,开胃下食。用叶惟发表汤药用之,手挼令碎。

大枣:味甘气平温,气厚,阳也。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

择肉厚味甘者佳。水洗过,劈去核。凡补药不可缺。若用作丸,去皮核捣烂如膏用之。

牵牛子:味苦,气寒,善走。主下气,利大小便。以气药引之则入气,以血药引之则入血。大泻元气,用者戒之。不胀满,不大便秘者勿用。

取黑者炒过,研取头末,入丸药内用。痘疹黑陷,大小便不通,烦躁者,宜用之,非此证,不可妄用也。

乌梅:味酸,气平,阳也。收肺气,止下痢,濇肠止泄,去痰止渴。

择肉多者,以温水浸洗,去核,令净用。

杏仁:味甘苦,气温。入手太阴经。主咳逆上气,下气定喘,润心肺,散肺经风咳嗽,消心下急满痛,散结润燥。

择去双仁者,以汤浸去皮尖炒令黄色,研烂如泥用之。

粳米:味甘,气平,微寒。入手太阴、少阴经。主益正气,止烦渴,止泄,平和五脏,补益胃气,其功莫及。

杵令精凿为糜粥,常用之良。其泔水煮温饮,止渴尤佳。

陈仓米:味甘,咸酸,气温。除烦渴,开胃气,止泄。

取多年仓庾中香黄者佳。凡痘疮泄渴甚者,可用此炒熟,煮汤饮之。

酒:味苦甘辛,气大热。行药势,能行诸经。

凡痘疮解毒药,须酒浸洗炒用,可以通行一身之表。

赤石脂:味甘酸,气温,阴中之阳。止泄利,濇可去脱,为收敛之剂。

择赤色细腻者佳。研极细,入丸药内用。痘疮泄痢者,非此不可。

枯白矾:味酸濇,气寒。止泻利,与赤石脂同功;又治疳蚀疮。

择白净光明者,以瓦(雚瓦)盛之,固封火煅过用。入丸药中,单以止泄。

浆水:味甘酸,气凉微温。主调中引气,开胃止渴,解烦,去脾胃中热。

以熟粟米入水洗,新鲜白花者佳。陈久者不可用。痘疹大渴宜饮之。

龙骨:味甘,气平,微寒,阳也。去脱固气濇肠。

择白者研极细,入丸药。痘疹惟滑泄者用之。

麝香:味辛,气温。

取当门子,痘疮惟黑陷者用此,引发表解毒之剂,直入骨髓,透脏腑,拔除毒气,使之发散也。非黑陷与伏,切忌妄用。

穿山甲:气微寒。

取嘴爪上甲,以东向陈壁土拌,炒令焦黄色,研极细。此与麝香同功,痘疮陷伏者,借此引导诸药。非陷伏者勿用,反耗气血也。

血类

当归:味辛甘,气温,气味俱轻,可升可降,阳也。入手少阴心、足太阴脾、厥阴肝经。头止血,身和血,尾破血,全用无效。治血通用,能使气血各有所归,故名当归。和血补血,大补不足。

择肥软者去芦,以酒洗净晒干。如痘子血热者用尾,血虚者用头身。

川芎:味辛气温,气厚味薄,浮而升,阳也。少阳引经,入手足厥阴经,上行头目,下行血海,通肝经,血中之气药也。散肝经风,头目风不可缺。温中散寒,开郁行气燥湿。

择形块重实,如雀脑色白者佳。凡头面疮不起发或作痒者,非此不可。白芷为之使。

芍药:味苦酸,气微寒,气薄味厚,阴也,降也,阴中之阳也。入手足太阴经。抑肝暖中,扶阳收阴,补血散恶血,脾经之药。白者补,赤者泻。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血。冬月减芍药以避中寒。

凡痘疮初发表,或血热,或小便不利,并用赤。如气血虚,脾胃弱及和中,并用白。俱酒浸透,切片晒干炒过用之。如疮痒塌或手足不起发者,此脾虚也,只用白者,以桂煎酒浸炒用。

地黄:味甘苦,气寒,气薄味厚,沉而降,阴也。生者大寒,入手太阳经、少阴经。凉血生血,补肾水真阴不足,泻脾中湿热及血热。熟者微温,入手足少阴经、厥阴经,大补血衰。

择肥嫩大者水浸,验沉者乃佳。阴干。生者名干地黄,凡痘疮血热者,疮干枯者,身大热者,宜用之。酒蒸黑烂者,名熟地黄,凡血虚者宜用之。并须酒洗浸晒干用。

天门冬:味苦甘,气寒,气薄味厚,阴也。入手太阴肺、足少阴肾经。泻肺火,疗热侵肺,吐衄妄行,定肺气咳逆,喘息促急,润燥止消渴。

择肥大者汤浸去皮去心,曝干用。肺火盛者,非此不除。

麦门冬:味甘微苦,气平,微寒,阳中微阴。入手太阴肺经。治心肺热,泻肺中伏火,及治血妄行;主口舌燥渴,病后虚热,能润经复脉,益血除烦。

择肥大者去枝梗,汤浸去心用,不则令人烦。痘疹燥渴,最宜多用。

红花:味辛甘苦,气温,阴中之阳。多用则破血,少用则入心养血和血,与当归同功。子吞数粒,主天行疮子不出;水浸汁及胭脂,能点黑斑。

凡痘疮色红紫者,血热也,用红花以酒洗晒干入药;疮子黑陷,用子以酒浸晒干,慢火微炒,研烂入药。

牡丹皮:味辛苦,气寒,阴中微阳。入手厥阴经、足少阴经。主邪气惊癎,泻阴中火,除衄血吐血。

择肉厚者去心用。痘疮血热者宜之。

牛膝:味苦酸,气平。主四肢拘孪,不可屈伸,活血生血,能引诸药下行,腰腿之疾不可缺。

择长大而柔润者佳,去芦酒洗,阴干用。

蒲黄:味甘,气平。主利小便,止血,消瘀血。治一切吐衄肠风,血痢尿血。

若破血消肿即生用,补血止血则妙用。

续断:味苦辛,气微温。主伤寒,补不足,调血脉,止痛生肌。

择节节断皮黄皱者佳,酒浸晒干用。

茅根:味甘,气寒。补中益气,利小便,除瘀血,止消渴,解肠胃热。

掘取新者,择肥大白净者捣碎,绞取自然汁入药。

大小蓟根:味甘苦,气温。主养精保血,止吐血衄血下血。妇人痘疹经血妄行者,非此不可。

香附子:味甘,气微寒,肠中之阴。能下气开郁;又逐去凝血;炒黑能止血。凡血,气药必用之,能引血药至气分而生血。妇人之仙药也。

石臼中杵净,勿犯铁,以童便浸,晒干炒黑杵末用。

地骨皮:味苦,气寒,阴也。入足少阴、手少阳。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及去肌热,凉血凉骨。

择肉厚者温水洗净,去骨晒干用。此与牡丹皮同为解肌热之药,但牡丹皮解无汗骨蒸,地骨皮解有汗骨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