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乳之间,广九寸半。(当折八寸为当。)囗肝中下至天枢,长八寸。(天枢,足阳明穴名,在脐旁,此指平脐 而言。)天枢以下至横骨,长六寸半,横骨横长六寸半。(毛际下骨曰横骨。)按、方剂:此古数,以今用上下穴法参较,多有未合,宜从后胸腹折法为当。
两囗之间,广六寸半。此当两股之中,横骨两头之处,俗名髀缝。
胸腹折法:直寸以中行为之,自缺盆中天突穴起,至岐骨际上中庭穴止,折作八寸四分。
自囗骭上岐骨际,下至脐心,折作八寸。
脐心下至毛际曲骨穴,折作五寸。
横寸以两乳相去,折作八寸。
胸腹横直寸法,并根据此。
注:
胯骨
篇名:上编 外治法分类:四肢部胯骨,即髋骨也,又名髁骨。
若素受风寒湿气,再遇跌打损伤,瘀血凝结,肿硬筋翻,足不能直行: 筋短者,脚尖着地。
骨错者,臀努斜行。
宜手法推按胯骨复位,将所翻之筋向前归之,其患乃除。
宜服加味健步虎潜丸,熏洗海桐皮汤,灸熨定痛散。
按、方剂:加味健步虎潜丸专治跌打损伤,气血虚衰,下部腰、胯、膝、腿疼痛,酸软无力,步履艰难。服此药至一百日,舒筋此痛,活血补气,健旺精神。
龟胶(蛤粉炒成珠)鹿角胶(蛤粉炒成珠)虎胫骨(酥油炙) 何首乌(黑豆拌,蒸晒各九次)川牛膝(酒洗晒干)杜仲(姜汁炒断丝) 锁阳当归(酒洗炒干)各二两 威灵仙(酒洗) 黄柏(酒洗晒干,小盐少许酒炒)人参(去芦)羌活干姜白芍药(微炒)云白术(土炒)各一两 熟地黄三两大川附子(童便盐水各一碗,生姜二两 切片同煮一整日,令极熟,水干再添,盐水煮毕取出,剥皮切薄片,又换净水,入川黄连五钱,甘草五钱,同煮长香三炷,取出晒干,如琥珀明亮色方用)一两五钱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空心淡盐汤送下。
冬日淡黄酒送下。
海桐皮汤:见两颧骨伤定痛散:见囟骨伤注:
骨伤作痛
篇名:下编 内治杂证法分类:骨伤作痛伤损之证,骨伤作痛者,乃伤之轻者也。若伤重,则或折、或碎,须 用手法调治之,其法已详列前篇。
此乃磕磞微伤,骨间作痛,肉色不变,宜外用葱慰法,内服没药丸,日间服地黄丸自愈矣。
按、方剂:没药丸没药(去油)乳香(去油)川芎川椒(去闭口及目)芍药当归各半两自然铜(火囗淬七次)二钱半以上为细末,用黄蜡二两溶化,入药末搅匀,丸弹子大,每服一丸,酒一钟化开,煎五分热服。
葱熨法:方见囟骨痛地黄丸方:见肌肉作痛注:
侧部
篇名:上编 外治法分类:灵枢经骨度尺寸自拄骨下行腋中不见者,长四寸。(拄骨,颈项根骨也。)腋以下至季胁,长一尺二寸。(季胁,小肋也。)季胁以下至髀枢,长六寸。(大腿曰股,股上曰髀,楗骨之下,大腿之 上,两骨合缝之所,曰髀枢,当足少阳环跳穴处也。)髀枢下至膝中,长一尺九寸。
横骨上廉下至内辅之上廉,长一尺八寸。(骨际曰廉,膝旁之骨,突出 者曰辅骨,内曰内辅,外曰外辅。)内辅之上廉以下至下廉,长三寸半。(上廉、下廉可摸而得。)内辅下廉下至内踝,长一尺二寸。
内踝以下至地,长三寸。
按、方剂:注:
接法
篇名:上编 外治法分类:手法释义接者,谓使已断之骨,合拢一处,复归于旧也。
凡骨之跌伤错落,或断而两分,或折而陷下,或碎而散乱,或岐而傍 突。
相其形势,徐徐接之,使断者复续,陷者复起,碎者复完,突者复平 。
或用手法,或用器具,或手法、器具分先后而兼用之,是在医者之通 达也。
按、方剂:注:
推拿法
篇名:上编 外治法分类:手法释义推者,谓以手推之,使还旧处也。拿者,或两手一手捏定患处,酌其 宜轻宜重,缓缓焉以复其位也。
若肿痛已除,伤痕已愈,其中 或有筋急而转摇不甚便利。
或有筋纵而运动不甚自如。
又或有骨节间微有错落不合缝者。
是伤虽平,而气血之流行未畅,不宜接、整、端、提等法,惟宜推拿 ,以通经络气血也。
盖人身之经穴,有大经细络之分,一推一拿,视其虚实,酌而用之,则有宣通补泻之法,所以患者无不愈也。
已上诸条,乃八法之大略如此。至于临证之权衡,一时之巧妙,神而 明之,存乎其人矣。
按、方剂:注:
旋台骨
篇名:上编 外治法分类:头面部旋台骨,又名玉柱骨,即头后颈骨三节也,一名天柱骨。
此骨被伤,共分四证: 一曰从高坠下,致颈骨插入腔内,而左右尚活动者,用提项法治之 一曰打伤,头低不起,用端法治之。
一曰坠伤,左右歪斜,用整法治之。
一曰仆伤,面仰头不能垂,或筋长骨错,或筋聚,或筋强骨随头低 ,用推、端、续、整四法治之。
凡治者,临证时: 问其或坠车马踒伤,或高处坠下折伤,或打重跌倒。
再问其或思饮食,或不思饮食,或四肢无伤,而精神不减,或精神 短少。
或能坐起行走,或昏睡不语,或疼痛不止,瘀聚凝结,肿硬筋胀。
皆宜内服正骨紫金丹,外敷万灵膏,并洗海桐皮汤,灸熨定痛散。
外按手法治之,手法详首卷。
按、方剂:正骨紫金丹:见颠顶骨伤万灵膏:见囟骨伤海桐皮汤:见两颧骨伤定痛散:见囟骨伤注:
通木
篇名:上编 外治法分类:器具释义用杉木宽三寸,厚二寸,其长自腰起,上过肩一寸许,外面平整,向脊背之内面刻凹形,务与脊骨膂肉吻合,约以五分(分去声)度之。
第一分自左侧面斜钻二孔,右侧面斜钻二孔,越第二分至第三分、四 分、五分,俱自左右侧面各斜钻一孔,用宽带一条,自第一分上左孔 穿入,上越右肩,下胸前,斜向左腋下绕背后,穿于第一分右次孔内 ;再用一带自第一分上右孔穿入,上越左肩,下胸前,斜向右腋下绕 背后,穿入第一分左次孔入,两带头俱折转紧扎木上。
第三分、四分亦以带穿之,自软肋横绕腹前,复向后穿入原孔内,紧 扎木上。
第五分以带穿入孔内,平绕前腹,复向后紧扎木上,切勿游移活动,始于患处有益。
凡用此木,先以绵絮、软帛贴身垫之,免致疼痛。
用法释义: 凡脊背跌打损伤,膂骨开裂高起者,其人必伛偻难仰,法当令病者 俯卧,再着一人以两足踏其两肩,医者相彼开裂高起之处,宜轻宜 重,或按或揉,令其缝合,然后用木根据前法逼之,或端或拿。
按、方剂:注:
阴囊
篇名:上编 外治法分类:胸背部凡阴囊被人扯破者: 用鸡子黄油,并金毛狗脊毛,薄摊涂油于上。
次敷封口药;又用截血膏敷贴,或乌龙膏敷贴亦可。
内服加减紫金丹。
洗用紫苏叶煎水洗之。
凡阴囊有青黑紫色肿者: 用定痛膏加赤芍、草乌、良姜、肉桂各少许打和。
用韭叶捣烂同贴,如无韭叶,用葱叶亦可。
仍服利小水之药。
按、方剂:定痛膏治打扑伤损,动筋折骨,跌磕木石压伤肿痛。
芙蓉叶二两紫荆皮独活南星(生)白芷各五钱以上共为末,加马齿苋一两,捣极烂,和末一处,用生葱汁、老酒和炒暖敷。
封口药:见鼻梁骨伤截血膏:见唇口伤乌龙膏:见凌云骨伤加减紫金丹:见胸骨伤注:
寿台骨
篇名:上编 外治法分类:头面部寿台骨,即完骨,在耳后接于耳之玉楼骨者也。
若跌打损伤,其耳上下俱肿起,耳内之禁骨有伤,则见血脓水,耳外 瘀聚,凝结疼痛,筋结不能舒通,以致头晕眼迷,两太阳扶桑骨胀痛 ,颈项筋强,虚浮红紫,精神短少,四肢无力,坐卧不安,饮食少进 。
以乌龙膏敷耳伤处,用丝棉裹导气通瘀锭塞耳内;内服人参紫金丹,通瘀散肿;外再以八仙逍遥汤熏洗,消散虚浮肿痛。忌食热物发物。
如血流不止,三日不饮食,必动脑髓,不宜治之。
按、方剂:乌龙膏:见凌云骨伤导气通瘀锭:见颠顶骨伤人参紫金丹:见囟骨伤八仙逍遥汤:见玉梁骨伤注:
摸法
篇名:上编 外治法分类:手法释义摸者,用手细细摸其所伤之处: 或骨断、骨碎、骨歪、骨整、骨软、骨硬。
筋强、筋柔、筋歪、筋正、筋断、筋走、筋粗、筋翻、筋寒、筋热 。
以及表里虚实,并所患之新旧也。
先摸其或为跌扑,或为错闪,或为打撞,然后根据法治之。
按、方剂:注:
端法
篇名:上编 外治法分类:手法释义端者,两手或一手擒定应端之处,酌其重轻,或从下往上端,或从外 向内托,或直端、斜端也。
盖骨离其位,必以手法端之,则不待旷日迟久,而骨缝即合,仍须不 偏不倚,庶愈后无长短不齐之患。
按、方剂:注:
裹廉
篇名:上编 外治法分类:器具释义裹廉,以白布为之,因患处不宜他器,只宜布缠,始为得法,故名裹帘。
其长短阔狭,量病势用之。
按、方剂:注:
鼻梁骨
篇名:上编 外治法分类:头面部鼻孔之界骨,名曰鼻梁骨,下至鼻之尽处,名曰准头。
凡鼻两孔伤凹者可治,血出无妨。
若鼻梁骨凹陷者,用当归膏敷贴。
若两孔跌磕伤开孔窍,或金刃伤开孔窍,用封口药敷伤处,外以 消毒定痛散贴之退肿。
若鼻被伤落者,用缀法。
按、方剂:封口药治跌打损伤,皮开肉破,及金刃伤割喉断耳,缺唇伤破肚皮,跌破阴囊皮等证大效。
明净乳香没药儿茶当归杉皮炭各一钱麝香五厘片脑一分猪囗聍叶(如无此叶,用葛叶毛藤子叶亦可)一钱以上各另碾细末,称合和匀,入麝碾细,次入片脑研匀,磁罐收贮听用。
消毒定痛散治跌扑损伤,肿硬疼痛。
无名异(炒)川大黄各五钱 木耳(炒)共为末,蜜水调涂。如内有瘀血,砭去敷之。若腐处,更用当归膏敷之尤妙。
神效当归膏此膏敛口生肌,拔毒止痛,并诸疮毒气壅盛,腐化成脓。
当归黄蜡各一两麻油四两以上将当归入油,煎令焦黑,去滓,次入黄蜡,急搅化,放冷,以磁器收贮,用时以旧绢布摊贴。一方用白蜡。
缀法耳伤落者同此。
用人发,入阳城罐,以盐泥固济,囗过为末药。急以所伤耳鼻,蘸药安缀故处,以软绢缚定效。昔江怀禅师被驴咬落其鼻,一僧用此缀之如旧。
注:
膝盖骨
篇名:上编 外治法分类:四肢部膝盖骨,即连骸,亦名髌骨。形圆而扁,复于楗、囗上下两骨之端,内面有筋联属,其筋上过大腿,至于两胁,下过囗骨,至于足背。
如有跌打损伤,膝盖上移者,其筋即肿大,株连于腘内之筋,腘内之 筋,上连腰胯,故每有腰屈疼痛之证。
或下移囗骨则焮肿,或足腹冷硬,步履后拽斜行也。
若膝盖离位,向外侧者,则内筋肿大;向内侧者,则筋直腘肿。
宜详视其骨如何斜错,按法推拿,以复其位。内服补筋丸,以定痛散 灸熨之,熏八仙逍遥汤则愈。
按、方剂:补筋丸:见囗骨伤定痛散:见囟骨伤八仙逍遥汤:见玉梁骨伤注:
蔽心骨
篇名:上编 外治法分类:胸背部蔽心骨,即鸠尾骨也。其质系脆骨,在胸下岐骨之间。
跌打撞振伤损,疼痛不止,两胁气串,满腹疼痛,腰伛不起,两手按 胸者,宜内服八厘散,外用艾醋汤洗之,敷万灵膏,渴饮淡黄酒,忌 茶水、生冷、糠米粥。
按、方剂:八厘散:见颠顶骨伤万灵膏:见囟骨伤注:
踝骨
篇名:上编 外治法分类:四肢部踝骨者,囗骨之下,足跗之上,两旁突出之高骨也。在内者名内踝,俗名合骨;在外者为外踝,俗名核骨。
或驰马坠伤,或行走错误,则后跟骨向前,脚尖向后,筋翻肉肿,疼 痛不止: 先用手法拨筋正骨,令其复位。
再用竹板夹定跟骨,缚于囗骨之上。
三日后解缚视之,以枕支于足后,用手扶筋,再以手指点按其筋结 之处,必令端平。
内服正骨紫金丹,灸熨以定痛散,洗以海桐皮汤,常服健步虎潜丸若稍愈后,遽行劳动,致囗骨之端,向里歪者,则内踝突出肿大;向 外歪者,则外踝突出肿大,血脉瘀聚凝结,步履无力,足底欹斜,颇 费调治,故必待气血通畅全复,始可行动。
按、方剂:正骨紫金丹:见颠顶骨伤定痛散:见囟骨伤海桐皮汤:见两颧骨伤健步虎潜丸:见胯骨伤注:
齿
篇名:上编 外治法分类:头面部齿者,口龈所生之骨也,俗名曰牙。
有门牙、虎牙、槽牙、上下尽根牙之别。
凡被跌打砍磕,落去牙齿者: 只用补肌散敷之,并封口药。
内服破血药,以止其痛。其药只用水煎,不宜酒煎,此法颇收功效如牙断跌磕砍伤: 牙齿未动者,用芙容膏涂之。
如齿动者,用蒺藜根烧存性为末,常揩搽之即牢,用固齿散时时揩 之亦佳。
按、方剂:补肌散止血除痛,避风续筋骨,生肌肉。
地黄苗地菘青蒿苍耳苗赤芍药(水煎取汁)各五两生艾汁三合以上五月五日、七月七日午时修合,以前药汁拌石灰阴干,入黄丹三两,更杵为细末。凡有伤折出血,用药包封,不可动,约十日可瘥,不肿不脓。
芙蓉膏治打扑伤损,肿痛,紫黑色久不退者。
紫荆皮南星各一两芙蓉二两独活白芷赤芍药各五钱以上共为末,用生姜汁、茶清调温贴敷,伤损紫黑色久不退者,加肉桂五钱。
固齿散骨碎补牡鼠骨(囗灰)共研细末,磁罐收贮听用。
封口药:见鼻柱骨伤注:
器具总论
篇名:上编 外治法分类:器具总论跌扑损伤,虽用手法调治,恐未尽得其宜,以致有治如未治之苦,则 未可云医理之周详也。
爰因身体上下、正侧之象,制器以正之,用辅手法之所不逮,以冀分 者复合,欹者复正,高者就其平,陷者升其位。
则危证可转于安,重伤可就于轻,再施以药饵之功,更示以调养之善 ,则正骨之道全矣。
按、方剂:注:
颊车骨
篇名:上编 外治法分类:头面部颊车骨,即下牙床骨也,俗名牙钓,承载诸齿,能咀食物,有运动之 象,故名颊车。
其骨尾形如钩,上控于曲颊之环。
或打仆脱臼,或因风湿袭入钩环脱臼,单脱者为错,双脱者为落。
凡治脱者 用手法摘下不脱者,以两手捧下颏,稍外拽,复向内托之,则双钩 皆入上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