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医精诚:孙思邈传
19240600000059

第59章 附录一 孙思邈年表

西魏大统七年 541年 一岁

西魏大统十四年 548年 七岁

自小入读私塾。据《旧唐书·孙思邈传》:“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

西魏恭帝二年至三年 555年—556年 十四岁—十五岁

见独孤信。“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却不能用。

北周武成元年 559年 十八岁

立志学医。见《千金翼方·针灸上·取孔穴法第一》:“吾十有八而志学于医。”

北周保定元年 561年 二十岁

学问渐长。见《旧唐书·孙思邈传》:“弱冠善谈老庄。”《备急千金要方序》:“青衿之岁,高尚兹典。”

北周保定三年至北周建德二年 563年—573年

二十二岁—三十二岁

民间习医、行医。妄治狂犬病,出现失误。三十岁(立身之命)时,患痢疾,自疗,愈。同时与杨坚、独孤伽罗保持一定联系。

北周建德五年至宣政一年 576年—578年

三十五岁—三十七岁

发明葱管导尿法,为杨坚治病,自此得杨坚信任。

北周大象元年至二年 579年—580年

三十八岁—三十九岁

婉拒国子博士之位。见《旧唐书·孙思邈传》:“隋文帝辅政,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

时在炼丹。据《千金要方·解毒并杂治·解五石毒第三》:“余年三十八九,尝服五六两乳。”

隋开皇元年 581年 四十岁

北周亡,隋兴,杨坚即位。孙思邈入宫廷侍奉隋文帝并独孤伽罗皇后。同时民间行医。

隋开皇六年 586年 四十五岁

本年三月八日发现“蛟龙”病,以民间药除。见《千金要方·肝脏·坚症积聚第五》。

隋开皇九年 589年 四十八岁

二月,杨坚灭陈,统一中国。孙思邈随杨广南渡。于陈皇宫火海抢救医学典籍。

隋开皇十年至十七年 590年—597年

四十九岁—五十六岁

继续入宫廷侍奉隋文帝,但仍不接受爵位,同时不忘民间疾苦。无意间介入杨坚废立太子。

隋仁寿一年至三年 601年—603年

六十岁—六十二岁

初访湘地,求《伤寒论》真本而不可得:“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见《千金要方·伤寒上·发汗吐下后第九》

隋大业元年 604年 六十三岁

杨坚去世,杨广即位。

隋大业二年至五年 605年—609年

六十四岁—六十八岁

巢元方被授以太医博士,主修《诸病源候论》。

隋大业六年至七年 610年—611年

六十九岁—七十岁

孙思邈去四川采药集方,以雄黄、曾青等合“太一神精丸”。事见《千金要方·胆腑·万病丸散第七》:“大业中,数以合和,以之治病,神验不可论。”

隋大业八年至十年 612年—614年

七十一岁—七十三岁

跟随杨广远征辽阳,直至杨广大败。北访辽东。

唐武德元年至五年 618年—622年

七十七岁—八十一岁

公元六一八年,隋亡,唐兴。李渊即帝位。孙思邈得识李渊父子,随李世民西征陇东,东征太原、洛阳,于军中治疗士卒。武德中,有贵妇人师市奴,谓之金石凌。非也。事见《千金要方·胃腑·痼冷积热第八》。

武德中,有德行尼名净明,患此已久,治愈。事见《千金要方·膀胱腑·霍乱第六》。

武德中,得友人所赠服水经一卷,披玩不舍昼夜。事见《千金翼方·辟谷·服水第六》

唐武德六年 623年 八十二岁

孙思邈患疔肿,自愈。事见《千金要方·备急·蛇毒第二》:“余以武德中六月得此疾。”开始写作《急备千金要方》

唐武德九年 626年 八十五岁

八月,李渊让位,李世民即位。孙思邈侍奉李世民,同时继续民间行医。

唐贞观元年至三年 627年—629年

八十六岁—八十八岁

民间行医,开始义诊。病例二。其一,接待一阳盛老人:“有一野老,年七十余,诣余云,数日来阳气益盛……后四旬发病而死。”事见《千金要方·养性·房中补益第八》。

其二,接待一病危患者:“有人久患羸瘦,殆死,余处此一剂,则瘥。”事见《千金要方·肾脏·补肾第八》。

助魏征等修史志。

唐贞观四年 630年 八十九岁

口角生疔肿,自疗,愈。事见《千金要方·疔肿痈疽·疗肿第一》。

唐贞观五年 631年 九十岁

患左中指指疔,自疗,愈。事见《千金要方·备急·诸般伤损第三》。

唐贞观七年 633年 九十二岁

唐贞观七年三月八日,在四川内江,饮酒过多致疾,几殒。自疗,愈。事见《千金要方·疔肿痈疽·丹毒第四》。

唐贞观九年 635年 九十四岁

李渊死,年七十一岁。孙思邈曾多次为其疗疾,谈老年养生。同年,治汉阳王患水肿症,五六日即瘥。

唐贞观十年 636年 九十五岁

长孙氏皇后逝世。孙思邈多年为长孙皇后治病,深得信赖。长孙皇后对孙思邈多有理解、支持。

唐贞观十年,入四川治梓州刺史李文博消渴病。

唐贞观十一年至十六年 637年—642年

九十六岁—一百○一岁

继续民间行医。病例二。其一,以韩光方治三十余人。“衢州徐使君,访得治疔肿人玉山韩光方。贞观中,治得三十余人,差。”事见《千金要方·疔肿痈疽·疗肿第一》。

其二, 贞观年中,将一病士入山,教服松脂。事见《千金要方·痔漏·恶疾大风第五》。

唐贞观十七年 643年 一百○二岁

李世民废太子承乾,更立太子李治。

唐贞观十八年至二十三年 644年—649年

一百○三岁—一百○八岁

长安坐堂,行医民间。为李世民疗疾,谈励精图治。得识武则天。继续写作《千金要方》。

东行齐州,得“齐州荣姥方”等,听得年三百岁卖盐女“服食云母粉”故事。

公元六四九年(唐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死,年五十岁。李治即位。

唐永徽元年 650年 一百○九岁

有远征功臣,为其根治痼疾。事见《千金翼方·杂病下·金疮第五》。

唐永徽三年 652年 一百一十一岁

《千金要方》脱稿。为书稿传抄事,与武则天产生不快。

唐永徽六年 655年 一百一十四岁

再去长沙,采药、行医、集方。终得见《伤寒论》善本,甚喜。

唐显庆二年至三年 657年—658年

一百一十六岁—一百一十七岁

为写作《千金翼方》做准备。向武则天推荐面药方。

唐显庆四年 659年 一百一十八岁

婉拒唐高宗授予谏议大夫之位。事见《旧唐书·孙思邈传》。

唐显庆五年玉咸享三年 650年—672年

一百一十九岁—一百三十一岁

写作《千金翼方》。同时民间行医;侍奉李治与武则天。与李

治谈房中补益术。

唐咸亨四年 673年 一百三十二岁

见卢照邻。继续民间行医,治疗恶疾。事见《旧唐书·孙思邈传》。

唐上元元年 674年 一百三十三岁

向李治请辞一切公职。唐高宗赐长安邑所,自此真正进入晚年。事见《旧唐书·孙思邈传》。

唐上元二年至开耀元年 675年—681年

一百三十四岁—一百四十岁

退居家乡五台山,“聊以养疾之暇,撰录灸经以贻后嗣”。一边“研综经方,推究孔穴”,一边继续写作《千金翼方》,直至脱稿。事见《千金翼方·针灸上·取孔穴法第一》

唐永淳元年 682年 一百四十一岁

与世长辞。事见《旧唐书·孙思邈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