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梦醒黄昏
19236000000022

第22章 心海波澜(8)

稍微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千百年来日子最不好过的人,莫过于普通老百姓。尽管我没有遭受过大的灾难,但却经历过人为给予的政治苦难,这是我一生都不会忘记的。那么如何看待这苦难呢?善良的人总是说,苦难就是财富。这只是好心人的安慰,却说得并不确切和完全,如果苦难真的是财富,请问有谁愿意主动经历苦难吗?答案恐怕是肯定的。确切和完全的说法,应该是,我们不希望生活中有苦难,一旦生活中经历过苦难,就要把苦难当作财富,这样,我们才算没有被苦难白白折磨。

正是由于有这样的认识,真诚希望生存环境安定、祥和,让咱们普通人日子过得顺畅。官员们也许有自己的烦恼,富翁也许有自己的忧愁,可以说是各有本难念的“经”,然而,最难念的还是普通百姓这本“经”。因为普通百姓无条件支配权力和财富,从物价涨落到诉求有无,都要在社会主宰者圈定范围内,普通人思谋着如何过得安稳和踏实,这就必然比之有权有钱人更费心力。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讲,在当今世界的人群中,最容易满足最少贪心的,却还是普普通通的百姓,自然就没有权力财富争夺的困扰。这又是作为普通人的优越所在。

普通人中有更多的好人,普通人中的好人可敬可爱。我的邻居大都是普通人,他们对我十分关照,我为生活在他们中间而感到幸福和满足。这次通过网络的交流,我又结识这么多好人,这是我晚年最大的幸运。趁表示感谢大家的机会,让我说一声:祝每位好人安康、幸福。

2010年8月16日

人生难得是自在

农历庚寅年秋天,跟几位文友去随州,参加琵琶湖笔会。当地朋友很喜欢书法,就让笔会参加者写字,北京同去的众文友中,有人毛笔字写得好,随身带着印章马上展纸。我的字不敢上台面,就推托没有带印章,当地书法家协会主席说:“没关系,我马上给您刻。”于是他找来一块木头,倚在墙根儿就刻了起来,这下就把我将在那里了,再不会写也得应酬。沉吟片刻我写了:“人生难得是自在。”这位书协主席看后,赶快说:“这句话不错,这幅字我要了。”

我知道,自己的字写得并不好,他一个书法家协会主席,真正的书坛行家里手,看上的绝不是我的字,而是冲着这句话要的,这也算是给了我大面子了。不过这句话倒是我的真心话。这既是我几十年的人生感悟,更是自己对余生的提醒。回首人生来路,大风大浪经历过了,大灾大难尝受过了,将近人生尽头,如果说还算清醒,这就算是了。至于对不对,未多想过,反正我自己这样认为。

自在,说起来轻松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以我的体会和认识,若想在这方面有所长进,就得从做人和处事上,经常地思虑和处理好,不然就会身累心更累,何谈得到人生的自在?闹不好恐怕一生都会碌碌无宁。

那么,在做人上应该如何呢?

我觉得起码得做到两点,一为求己端正,二为待人宽厚。先说求己端正。我理解的端正,就是本分或本色,离谱儿的事不干,违法的事不做,站立时挺挺拔拔,坐下时硬硬朗朗,努力让自己活得踏实。比如,同样生活在这个花花世界,有的人经不起金钱的诱惑,结果一时不慎酿成大祸,再哭天抹泪也来不及了。再说待人宽厚。树无相同的叶,人无一样的脸。在为人处事上,人跟人会不同,用自己的好恶,要求别人如何,就会得罪于人,自己也会不那么开心。这是做人的大忌讳。所以聪明的人都是宽厚之人。

那么,在处事上应该怎样呢?

我觉得同样有两点值得思考,一为少管闲事,二为坚守信用。先说少管闲事。何谓闲事?就是那些无关大局的鸡毛蒜皮小事,尽量不要去听更不要去管,人生在世时间如此短促,连正经事情还做不完呢,让这些琐碎事情浪费光阴,一旦纠缠进去哪里会有快乐可言。这就是民间说的“管闲事落不是”。再说坚守信用。在处事上这点很重要。处事讲不讲信用,跟做人的好坏有着密切联系。人无信不立,这是说做大事业的人,就是平常无大事业担当如我者,在日常跟人办事时,如果没有起码的信用,许诺人家的事不去办,或者成与不成无个回话,想起来就会自己觉得不够意思。这不是自我惩罚吗?

年轻时候,在做人处事上,我都吃过大亏。特别是在有些事情上,不分场合地跟人较真儿,现在思谋起来,觉得很没意思,又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何必那么硬碰硬地死磕呢?得罪了人,又吃了亏,真的犯不着。

做人和处事两方面做好了,人也就会活得悠闲自在。

我的这些领悟,尽管是在吃过亏倒过霉,临近人生终点才领悟到,从个人得失来说太迟了,不过我觉得还是值得的,起码说明自己未白活。我一直固执地认为,人这一辈子几十年,能够衣食无虑,这自然是福气,可是人间事理世情,懂得不多或者不懂,这就有点白来一趟了。

2011年6月26日

“傻根”的真聪明

假如演艺界,不,不光是演艺界,倘若在全国青年中,选举做人处事模范,我全力推举王宝强。就是那个河北农村出来的漂泊者,八岁独自去少林寺习武,十四岁带着五百元钱闯北京,历经千般磨难万种艰辛,几乎是一夜之间暴得大名,如今被无数影迷称道的“傻根”扮演者。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名利思想不再是罪过的今天,年轻人都想成名,为成名使什么招数的都有。眼看着别人成名,急得就像火烧屁股,先不思谋人家为何成名,首先考虑人家是怎么成的名,找不出准确答案就乱猜:女的准是跟谁睡过觉,男的准是给谁送了钱。只有这个王宝强的成名,好像没有人说三道四,因为,他既不是漂亮女孩,又不是富家子弟,纯粹一个普通农家苦孩子。可是,他事业成功了,他有名有钱了,让许多盼名寻利者,在哑然和羡慕中探寻答案。王宝强自己说,他就跟他演的“傻根”一样,生活里他也是傻乎乎的,演“傻根”就等于演自己。那么,王宝强真的傻吗?不,他聪明得很,尤其是在做人处事上,可以说很懂得道理。

王宝强在演艺事业上,肯吃苦,有天分,有著名导演相助,所以他会获得成功。这样的说法,当然并不错。其实比这更为重要的,还是在为人处事上,借用一句常用的话说:做人上比较“地道”。就是说非常实在、纯粹,不耍滑不玩奸不弄邪,让人觉得可信可交可用,而且有情有义知报恩,这就使他有了立足之本。否则你再有天分再有机会,恐怕都很难在人海中冒出来。比如他在拍摄电影《盲井》时,导演要求下到几百米深井拍摄,很多演员一听说就轻易放弃了,而王宝强却真下井真坚持拍摄,所以导演李杨感慨地说:“这行里聪明人太多了,很多人拍电影就是为了成名,就是为了赚大钱,遇到危险就跑了,可王宝强没跑,这小孩儿行。”王宝强遇到的第一个“贵人”李杨导演,看重的就是他的人品。如果论演技,那些临险跑了的人中,肯定有不少比“这小孩儿行”。著名导演冯小刚让王宝强加盟,同样是看重他实诚,在拍摄《士兵突击》时,被人扣住手腕,从梯子上摔下来。有经验的老武行是假摔,他是真摔,被摔得浑身都青了。导演很满意地点点头,说很真实。

这个实诚的农村孩子,更是一个有情义的人。他演电影刚得到酬金,不是如何大把乱用乱花,而是首先给家乡父母盖房,春节还要带着父母去海南旅游。他觉得人生最美好的事,就是终于向父母证明,这个儿子未白养。正如人们说的那样,有情有义的人才知报恩,王宝强对于李杨、冯小刚两位导演,报恩的最朴实方法就是:“以后只要是他们的戏,他们让我演死尸我都去演。”表达对冯小刚导演提携之恩,最多也不过从家乡扛一袋小米,送给他事业上的这位大恩人。这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出,王宝强的心灵依然很质朴纯洁,没有受到社会世俗的污染。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王宝强,他成功首先是在做人处事上,而后才是诸如能吃苦、有演艺天分,等等,以及其他必不可少的条件。

做人处事在当今社会看似小事情不值得一提,其实这事情很大很大,弄不好毁了前程也是有的。有的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开始求爷爷告奶奶寻人情,目的一旦达到了就两眼无人,见到恩人都形同陌路,甚至于干忘恩负义的事,这样的人即使能得逞一时,绝对不会立足于世永远。如果说王宝强的“傻”,就是通常说的实诚,这样的“傻”实在可贵,像“傻根”似的人多几位,对于我们社会是个大幸。

2011年10月26日

凡人大爱礼赞

在同一天的北京《新京报》上,有两则普通人的故事,我是含着热泪读完的。它们如同两缕温暖的阳光,启开我关闭已久的心扉,使我真诚地感到,原来社会依然这样美好。我可以坦诚地说,在此之前,我读了好几则新闻,不是因为钱财父亲杀死儿子,就是因为房屋儿子赶走母亲,每逢看到这样的事情,我的心头就万分沉重。我甚至于不止一次追问: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传统美德竟然遭到如此扭曲?这可是我们曾经引以为荣的民族品德啊。

那么,让我感动的到底是怎样的两则故事呢?

其一:父亲赵金贵患上肝癌,为了挽救父亲的生命,儿子赵云亮瞒着父亲和妻子,毅然捐出自己60%的肝脏,移植到患病的父亲体内,最后父亲终于得救了。为了给父亲捐肝治病,赵云亮查阅了大量资料,相信目前医疗技术,不会有什么危险。但是他也往坏处想过,他说:“为了救父亲,就算是有意外,我也心甘情愿。”赵云亮只有34岁,正是人生好年华,为挽救父亲生命,却不顾及个人安危,这样的高洁心灵,不正是传统美德吗?

其二:安徽省太湖县女青年吕达,自幼就失去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不幸母亲又成了盲人,她就领母亲四处乞讨。在当地政府和社会资助下,后来吕达上学读书,从小学读到高中毕业,2007年被南京师大录取,她就带着母亲上大学。得知她的困难情况,学校专门开会研究,为她们母女提供帮助,社会上的一些好心人,同样都向她伸出援手。吕达拿到捐赠款项,首先拿出2000元,交给南京师大的老师,她说:“我已经受到很多好心人的恩惠,也希望尽一份力量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学生。”小小女子意志如此坚定,心地更是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