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长歌正气:文天祥传
19235700000038

第38章 故国辞行 言志夷齐(3)

到建康后,每日都有故旧、南宋遗民和慕名者到驿馆来看望,其中不乏有爱国心同情心的人士,文天祥在与他们的交往中留着心,寻找和等待着援手脱身的机会。但这次比在镇江难上加难,元廷吸取了上回的教训,他前脚到,张弘范就跟了来,对防范他再次走脱做了严密布置。

在文天祥和邓光荐驻足的驿馆墙壁上,他们看到有一首残缺的《满江红》。词曰:

太液芙蓉,全不是旧时颜色。尝记得恩承雨露,玉阶金阙。名播兰簪妃后里,晕湖莲脸君王侧。忽一朝鼙鼓揭天来,繁华歇。龙虎散,风云灭。今古恨,凭谁说。顾山河百二,泪流襟血。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转关山月。若嫦娥与我肯相容,从圆缺。

作者王夫人叫王清慧,是度宗之嫔,南宋宫中的昭仪(女官)。临安失陷后,她随德祐皇帝赵及嫔妃宫监一起被押往大都,途中想起昔日在华丽的宫中,美若芙蓉的自己受到君王宠爱和嫔妃们的羡慕,忽一朝这一切都在战乱中归于幻灭,自己成了阶下囚,容颜也随之凋尽,不由得悲从中来。但有什么办法呢?宋军凭着山河之险都不能改变命运,一个弱女子又能怎样呢?要是能飞往月宫与嫦娥做伴该有多好啊!

墙壁上的字迹已遭破坏,但这首文辞哀婉、情真意切的词已在民间广为流传。文天祥读到后也颇欣赏,只是“惜末句少商量”。于是,他提笔步原韵填写了一阕《代王夫人作》:

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仙阙。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听行宫半夜雨淋铃,声声歇。彩云散,香尘灭。铜驼恨,那堪说。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

文天祥在上阕对王清慧投以深切的同情,下阕笔锋一转,意境顿然开阔,以嚼穿龈血比泪流襟血,以回首昭阳(代指国体)替驿馆夜惊,最后两句变避世为直面现实,意谓纵然山河破碎,也绝不能像投降敌人的皇室那样乞怜偷生。

写了《代王夫人作》,文天祥意犹未尽,又按原韵和了一阕,中有“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便是分明月”之句,以王清慧之口表达了至死不改节操的心迹。邓光荐也和词一阕,以“又争知有客夜悲歌,壶敲缺”作结,抒发了亡国的忧愤。

王清慧未必能看到文天祥和邓光荐的和词。她到大都后,没有像其他宫女那样嫁与异国的达官显贵,而是要求出家当了道士,倒也如文天祥希望的那样保住了节操。

从广州到建康,文天祥与邓光荐结伴而行,对彼此相交相知都是一个宝贵的机缘。两人一路上谈论国家的灾患,谈论相似的人生遭遇,谈论诗艺,并写诗唱和,在数月的患难旅途中结下深厚的情谊。

邓光荐自求学时就致力于写诗,研习诗歌大家及各流派的作品,深得诗之要诣,特别是因战乱流落广东后,写出的诗更是非同凡响。文天祥一直关注着这位大自己四岁的诗兄,素佩他的才华。经过这次患难相处,他对邓光荐的为人、身世经历和诗歌情趣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把他视为同道知己,途中与他唱和,遂有“万里论心晚,相看慰离乱”之句,还手抄了一册《指南录》送给他。住在驿馆一时无法找到脱身机会,闲来无事,就提出把邓光荐写的诗汇编成集,“为后之览者,因诗以见吾二人之志,必有感于斯”。

诗集在七月二十七日编成了,取名《东海集》,文天祥并为诗集作了序。诗都写自海南,为何取名《东海集》呢?文天祥在序中解释说:“海南诗而曰《东海集》者何?鲁仲连天下士,友人之志也。”邓光荐对战国时齐国高士鲁仲连非常崇敬,当时秦国对山东六国虎视眈眈,有人提出尊秦为帝,以避灾祸,鲁仲连坚决反对,表示宁可蹈东海而死,义不向秦称帝。这也是文天祥的志节。

文天祥在序中写道:“友人自为举子时,已大肆力于诗,于诸大家,皆尝登其门而涉其流,其本赡,其养锐,故所诣特深到。余尝评其诗,浑涵有英气,锻炼如自然,美则美矣,犹未免有意于为诗也。自丧乱后,友人挈其家避地,游官岭海,而全家毁于盗,孤穷流落,困顿万状。然后厓山除礼部侍郎中,且权直学士矣。会南风不竞,御舟漂散,友人仓卒蹈海者再,为北军所钩致,遂不获死。以至于今,凡十数年间,可惊可愕、可悲可愤、可痛可闷之事,友人备尝,无所不至,其惨戚感慨之气结而不信,皆于诗乎发之,盖至是动乎情性,自不能不诗,杜子美夔州,柳子厚柳州以后文字也。”在文天祥看来,邓光荐早期的诗虽才华横溢,美轮美奂,却难免有为写诗而写诗的嫌疑,而经过磨难诗风大变,诗作皆发乎于情,堪与杜甫和柳宗元落难异乡后的诗作媲美。这又何尝不是他文天祥创作经历和诗歌观念的写照?

时光穿过建康闷热的夏天,过得很慢,又过得很快。八月二十四日,文天祥要离开建康被押解北去了。

到建康的第二天,邓光荐就因病转往天庆观就医,疾病丝毫没有影响他与文天祥的来往。文天祥的忠烈志节早已作为传奇声震朝野,邓光荐倾慕已久,经过这几个月的患难与共,知之更深,崇之更甚,便萌生了为文天祥作传的念头。文天祥在诗中“死矣烦公传,北方人是非”之语,说明两人一拍即合。文天祥就义后,邓光荐忠实地履行了诺言,用饱蘸悲痛和崇敬的文笔,撰写了《文丞相传》,还写了《文信国公墓志铭》、《信国公像赞》、《文丞相督府忠义传》,以及《哭文丞相》、《挽文信公》等诗文,期将文天祥的传奇经历和坚贞不渝的民族气节传诸万世。可想而知,他写的《文丞相传》定是材料最翔实、气韵更真切的,可惜后来失传了,只在《纪年录》集注中存有散引。

文天祥离开建康时,邓光荐的病仍不见好,仍需留下就医。临分手前,两人自然是依依不舍。邓光荐怀揣一阕《念奴娇》,抱病前来送行。词曰: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那(哪)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词中抒发了自四川到江南的亡国之痛,赞颂了文天祥百折不挠的英雄壮举,为他壮志未酬深表惋惜。“睨柱吞嬴”典出《史记》,说的是秦王欲吞并赵国,假意要赵国用和氏璧换取秦城,赵国丞相蔺相如奉璧出使秦国,欲以璧击柱,戳穿了秦王的骗局。“回旗走懿”是说诸葛亮死后,蜀军被司马懿追击,蜀将姜维下令军旗回指,吓得司马懿以为诸葛亮还活着,赶紧退兵。邓光荐借用这两个故事来颂扬文天祥的英雄豪气。

文天祥阅罢,即在驿馆研墨展纸,步原韵和词一阕回赠友人: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原)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蛩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向江山回首,青山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蛟龙原本不是池中之物,自己虽身陷囚邸,形容憔悴,但丹心不改,胸中仍奔腾着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细读起来,两人的告别赠词中似乎还不止这些,似乎还藏着只有他俩知道的密语。

在建康的这些日子里,文天祥一直在谋划脱身的机会。他的苦心没有白费,他终于与江淮义士取得了联系,并密商了行动的方案。邓光荐在《文丞相传》中说:“八月二十四日,石嵩等以公自东阳渡江。淮士有谋夺公江岸者。”这事文天祥不可能不告诉邓光荐,邓光荐不会在事后才知道。如此,再回头看看两个人的临别赠词。邓光荐词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说文天祥在镇江走脱,又二次举义,是不是暗示即将到来的新的机会呢?而他则把壶祈祷,期待着峰回路转的变局。文天祥“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之句,是否是对邓光荐的回应呢?他们的临别赠词中,似存有一层激动人心的期待。

行动的地点距建康不远,在长江北岸的真州。

八月二十四日,文天祥被押解上路了。

将往的江途上,文天祥曾在镇江走脱,高邮和稽家庄兵民曾劫杀奉表北上的亡宋使臣,扬州和真州宋军曾谋夺被俘北上的德祐皇帝,今虽是元军天下,但散落在民间的忠宋义士心犹不死,不得不倍加小心,要是再让文天祥跑了,谁也担待不起。为防意外,张弘范一手做了周密的布置。本来可在江边直接上船,他却叫石嵩到建康东北面的东阳镇上船。到了江上,派水军战舰一路夹持押解舟船,同时派步骑在两岸沿途警戒。

这样一来,文天祥与江淮义士商定好的行动计划根本就无法实施。

八月二十七日早,船过原先约定的行动地真州。石嵩不许在此停留,要船直往扬州。看着真州一程程远去,文天祥徒叹道:“山川如识我,故旧更无人。”

对这次脱身计划流产,文天祥极为遗憾。他后来在大都狱中给文璧的信中说,在建康“居七十余日,果有忠义人约夺我于江上,盖真州境也。及期失约,惘然北行,道中求死,无其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