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知瑞州时,考虑到大弟文璧在瑞州治下的新昌县任知县,老家无人照顾,就把母亲和家室都接了过来。文天祥的妻子欧阳氏,出身书香门第,有人说她是欧阳守道的重孙女,又被指为误传。其父欧阳汉老曾于绍定四年(1231)和嘉熙元年(1237)两次参加科举考试,史称其孤忠大节。受家庭影响,欧阳氏知书达理,贤惠善良,后来在战乱中跟着文天祥颠沛流离,绝无愠色,空坑之战时陷入元军之手,文天祥写诗抒怀:“结发为妻子,仓皇避乱兵。生离与死别,回首泪纵横。”可见夫妻感情深厚。十五岁的小弟文璋也跟着来到瑞州,自二弟霆孙病死后,文天祥疚痛不已,对小弟文璋呵护备至,曾把老同学聂吉甫请到家中给他授课。度宗咸淳元年(1265),根据文天祥享有恩荫及子的权利,因当时还没有儿子,便将文璋奏名朝廷,获得一个将仕郎的官衔。
文天祥初任地方官不满一年,遗爱在民,颂声不绝,景定五年(1264)十月,朝廷把他召回临安,授予礼部郎官。那篇出自马廷鸾手笔的诰词说:“尔藻思清新,词华繁茂,业进素定,非徒托于高名;慷慨敢言,盖已观其初节。擢从郡最,登之郎闱。”诰词充分肯定了文天祥的德行与功业。
可这个礼部郎官没有做成。一个月后,他还没上任,旋被改任江西提刑。
这期间发生了一件大事。就在十月二十六日,突然病倒的理宗皇帝驾崩了。皇太子赵禥继位,是为度宗,下诏改年号为咸淳元年(1265)。
文天祥的改任,表面看来似乎是由于新皇帝上台重新调整人事,但从以后发生的事情看,更像是由朝官放到地方的贬黜。甚至,任礼部郎官就是为了把他从瑞州支开,是有人从眼里摘沙子。
对新的任命,文天祥辞免不就。这从表面看来,也似乎是他在瑞州正干得顺风顺水,且刚安顿好母亲家室,但从后来的情况反推,却也更像是他感悟到了更多的内幕,表达了一种抵触的情绪。
朝廷不准请辞,新到诏书口气十分强硬。文天祥一直拖到第二年才办好交割,到江西上任。
江西提刑即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掌管江西一路的狱讼及纠察不法等事。到职后,文天祥一如既往地践行公道直道,为政肃民清连出举措。时逢度宗即位,文天祥宣布大赦,“时大赦后,推广德意,全宥居多。惟平寇扶楮,稍振风采”。同时支持纸币流通,成效初显。
然而就在此时,文天祥竟遭到台臣黄万石的弹劾,被罢了官。
台谏原为忠告皇上、纠弹官邪而设,后来被权臣控制,成了结党营私、排斥异己的手段。黄万石是什么人?此人是贾似道的亲信,是个品质卑劣的小人。由此可否看到黄万石身后有贾似道的影子?可否看到文天祥对贾似道的笼络不理不睬,遭到了忌恨?可否看到越是才华过人而不为己用者,潜在的威胁越大,贾似道必欲打击压制?
重要的是,黄万石弹劾文天祥不称职,从二月上任到四月罢官,只短短两个月,文天祥怎么不称职了?他究竟做错了什么?
是指平反与改判陈银匠一案吗?
文天祥上任第二天,就被一位举着状纸的白头老妇挡了轿。原来,临江(今江西清江县)城中金地坊有个姓陈的银匠,偶见有人背着一袋关子和会子(南宋发行的纸币),下意识地叹了一声:我们这样穷,就差这一包钱呀。不料第二天早上,携纸币者被发现死于慧力寺的后山中。捕司调查案情时,有个卖糕点的小贩举报了陈银匠说的话。陈银匠被屈打成招,判处死刑。这位白头老妇就是陈银匠的寡母,她对文天祥说,儿子死得冤枉,杀人凶手不是她儿子,杀人凶手姓李,住在府衙后街,劫得的纸币就藏在他家暗阁上的竹笼里。文天祥问她何以知情。她说是儿子托梦告诉她的。临刑前,陈银匠对她说,儿子不孝,不能给你养老送终了,望能在我死的地方烧些纸钱,求土神把我领到杀人贼犯的家。老妇说,一个月后,儿子果然托梦把真凶告诉了她,并指出了隐藏赃物的地方。
文天祥当然不信托梦能灵验,但会不会有知情者出于正义感,出于对老妇的同情,把真相捅给了老妇,又不愿暴露身份,就同老妇一道编造了这个故事呢?文天祥马上亲自领着人侦查,果然在老妇指的地方起获了赃物。判陈银匠就凭他说过的一句话,现在有了真凭实据,文天祥据此对案子重新作了判决,判凶手李某死刑,为携带纸币人偿命。更为关键的是,判了推司及原捕人死刑,为陈银匠偿命,并由官府为老妇赡养送终。老妇闻之大哭,大呼青天,观者无不击掌动容。
此案中是否另有栽赃?文天祥疾恶如仇,杀了制造冤案、草菅人命的官吏,用法是否过于严厉?史书再无记载,黄万石也语焉不详。
但文天祥严刑峻法,推行公道直道,触犯了贪官污吏的利益,震动上下,搞得人人自危,从而遭到嫉恨,却是肯定的。
其实,也不是因为这一件事,而是因为你是这样一个人。你是这样一个人,不是这件事也会有别的事。也就是在这个当口,一些人有组织地搞了一册《龙溪友议》,印了一万多份,在江西、福建和广东等地到处散发,攻击文天祥违反礼制,不守孝道。
事情缘起文天祥的伯祖母梁夫人去世。梁夫人本是文天祥的亲祖母,但因父亲文仪过继给了叔父,梁夫人就成了文天祥的伯祖母。梁夫人在丈夫去世后又改嫁到了刘家。所以,梁夫人从血缘上讲,是文天祥的亲祖母,但从宗法关系上讲,却是伯祖母。因此她去世时,文天祥按宗法关系,视她为伯祖母,并尊重她改嫁的选择,按礼向朝廷申请承心制,也就是丧事相对从简,只服心丧,不穿丧服。这本是符合封建礼教的,但攻击者却不顾事实,抓住梁氏是他的亲祖母不放,说他隐瞒事实,不持重服,给他扣上了违礼、不孝的大帽子。这一罪名如坐实,足以在政治上置人死地,且不齿于士林。
这一招何其阴毒!你不是讲公道直道吗,不是讲纲常礼教吗,你不是正人君子吗?我就针锋相对,直击你的命门。
文天祥极为愤怒。他据理一一申辩,并要求朝廷主管礼仪的太常寺调研一番。他的老师欧阳守道和曾凤都为他打抱不平,著文对那伙人加以批驳,说明梁氏既已改嫁,死后持重服的只能是刘氏子孙,而文天祥只当承心制,痛斥那伙无赖援引古经不伦不类,存心“于无过中求有过”,但又告诫文天祥,此事“于世教人伦有关系,不可于流俗误方来”。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完全是政敌式的攻击,无论有据无据明打暗算,无论是泼脏水扣屎盆子,均有杀伤力,均能造成伤害。虽说文天祥最终打赢了官司,却糟了他的心,对罢他的官起到了助纣为虐的作用。
咸淳元年(1265)四月被罢官,文天祥愤然回到家乡庐陵。
想起朝廷诰词评价自己“慷慨敢言,盖已观其初节”,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自己一腔热忱,法天地不息,想为民造福,想有所作为,想以一己之力在黑暗的政治生态中搏出一角清明,却被黑白颠倒遭此困厄,心中是万分不服。后来在第三次被逐出官场后,他在给太常博士朱埴的一封信中说,对于世道如此险恶,内心十分愤慨,几个月来自己的血肉之躯如立砧板之上,任人宰割,难道是自己得罪过什么人了吗?没有,只因刚介正洁,为他人不容,但自己不会屈服,这绝不会改变自己的本性。
说自己从来没得罪过什么人,就是已经意识到得罪了什么人了,不说别的,单是两次上万言书乞斩、乞罢董宋臣,就把朝廷里的佞官全得罪了。他深感仕途祸福难料,在给相命先生杨桂岩的诗中说:“荣悴纷纷未可期,夕多未振已朝披。得刚难免于今世,行好须看有验时。萱昼堂前惟有母,槐阴庭下岂无儿。好官要做无难做,身后生前是两岐。”当官刚直未必就有好报,要想身后留取清名就得准备身前遭祸。
归家隐居期间,忽发现离家门只几里远的一处山水十分幽美。这是富川上游的一处山水,这里“溪山泉石,四妙毕具。委曲周遭,可十余里。盖其景趣,兼盘谷环滁而有之。而其旷远缥缈,或谓南楼劣焉”,这实在是一处修身养性、舔慰伤口的好去处。
文天祥便为它取名文山,想着把此处辟为内心的栖息地。
日日骑马来山中,归时明月长在地。
但愿山人一百年,一年三百余番醉。
早上带着酒壶饭囊骑马进山,让身心沐浴着幽静美丽的风光,晚来踏月而归,日子过得好不惬意。
宇宙风烟阔,山林日月长。
开滩通燕尾,伐石割羊肠。
盘谷堪居李,庐山偶姓康。
知名总闲事,一醉棹沧浪。
文山能与之媲美的盘谷、庐山以及沧浪亭和环滁,都因名士著文或居住而名于世,文山本也无名,因自己的发现与开辟而命名,自己也以“文山”为号,醉游其间,真是天地开阔日月逍遥啊。
一笠一簑三钓矶,归来不费买山赀。
洞天福地深数里,石壁湍流清四时。
樵牧旧蹊今可马,鬼神天巧不容诗。
先生曾有空同约,那里江山未是奇。
来吧,朱涣介老先生,一道来游文山吧,在这鬼斧神工的诗境中随着清澈的流水畅游四季美景,不是一种福分吗?来吧,老同学胡天牗,来吧,诸位亲朋好友乡邻同道,一道来这里吟诗下棋,赏花弄月,饮酒醉秋,观云听雨,尽享世外桃源的乐趣吧。
有人说这段时间文天祥倾向于道家的出世观念,说这最早是受到外祖父曾珏的影响。曾珏满腹经纶,不求仕进,却迷恋佛家和道家之学,敬奉天神竟不敢轻易言动,每月常有十五六日口不食肉,讲佛教理论能使四座悚然倾听,崇信道教几乎想脱离人世,去求长生不老之术。文天祥从懂事后就常随母亲去梅溪外祖父家,家境困难时,就住在那儿读书,直到外祖父去世,受其濡染达二十年之久。
果真是千年悟道,终归诗酒田园?果真是远离官场的龌龊争斗,忘却世间烦恼,甘于闲云野鹤般逍遥自在的生活了吗?文天祥果真是绝意仕途,不问国事,从此息影林泉了吗?
果真是这样,他就不是文天祥了。
看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究竟是什么?
他曾在《跋番易徐应明梯云帙》一文中,对《易》象中的“屯”和“需”做了一番解读,然后说:“《易》象云者二:一以为君子用世之象,一以为君子乐天之象。《易》于进退行藏之义,各有攸当。予闻之,圣贤畏天命而悲人穷,未尝不皇皇于斯世。然方其初也,守其义不随世而变,晦其行不求知于人,修其天爵,无所怨怼。一日达,可行之天下,正己而物正,而所性不存焉。” 他是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遇到世道险阻,君子怀才不遇之时,应当养其气体,和其心志,守其义不随世而变,晦其行不求知于人,顺势而为,保持乐观的进取精神,等待东山再起。
关键是,等待东山再起。
即使给文山景点题名,也暗含着他这样的心性。同窗好友胡天牗曾来文山住了半月,文天祥写信给他说,自己在山间搜奇探幽,又发现两处新景点,一处取名“闳微”,另一处取名“上下四方之宇”,其幽闲旷邈,超伟轩张,又在中矶两峰之间之上;并将原取的景名“翠晚”改为“浮岚暖翠”,“钓雪”改为“六月雪”,“特立”改为“至大至刚以直”。有人推敲说,“闳微”屈张在己;“上下四方”意宇宙在胸;“浮岚暖翠”更显生机;“六月雪”喻事物突破常态,彰显《易经》交感、变化、发展之意;“至大至刚以直”则更能反映至公至直,立于天地之间的精神。这些理解是否恰当姑且不论,但所及景名折射出的绝对是明亮向上而非沉郁遁世的心态。
历史上多少士大夫失意后万念俱灰,归隐林泉,生命格局越来越小,最后消失在生命的庸流中。而文天祥从未放弃士大夫的担当,他带着志向归隐,是对抗着退避,等待重新出山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