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我成长,我快乐
19234000000043

第43章 学习宝典(8)

还有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说每天练完了但是没有效果。第一也许你的数量不够,而且难度不够,一直停留在少量简单篇目的练习。第二你做完之后并没有做到我上面所说的,查清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你只是完成一下这个任务,安慰一下自己罢了。

P.S. 说一下7选5这个题型。这种题其实和完型差不多了,考察的是上下文的联系。而且最损的是,如果一个空选错了句子,总会有一个连带出错的。而且一般有这种题的卷子,做到这里剩下的时间并不多了,一般就是囫囵吞枣赶快选完了事了。所以我也没有怎么多研究过。还是那句话,如果觉得这种题型做不好的话,就先拿几篇出来当范例,研究清楚之后去做其他的。将这些文章多读读,注意前后文的提示,千万不要钻牛角尖。

5. 写作

这个由于每个省的情况不一样。我也不清楚别的省的情况。反正必须给写作留出充足的时间。必须要有时间去谋篇布局,不能拿到题目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写一堆再说,这样到后面想改都没机会了。

另外在完成写作任务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文章是否与题目要求相符合,也就是自己是否真正写出了通知,信或者申请的感觉,还是在写一个流水帐。前者一般会拿到更高的分数。而且看图写一件事情这种作文,一定要详略得当,将事情还原清楚,不要丢掉里面的要点。丢掉要点肯定是要扣分的。

自己平时积累的词汇,短语,固定搭配,语法等等可以在作文中适当使用,但是千万不要为了用而用,这样会使文章变得很别扭。用的时候要保证知道其最正确的用法,而不是胡乱用,聪明反被聪明误。一般来说,简单句和从句结合,长短句结合,再出现一些非谓语,就已经很不错了。

而像那些很明显的一个事情引起一个讨论,有正方有反方,最后让你表达观点的作文,一定要注意结构,一般都是三段论。开头无论什么种类的作文,都不能喧宾夺主,一定要简练,开门见山才好。自己的观点要表达清楚。

平时老师会安排很多写作任务的,如果还想提高,可以写写英语日记,练习一下自己刚刚背过的词汇语法。

自己不知道自己作文为什么分数不高的,最好每次写完都去找老师当面批改,当面问清楚问题在哪里。多看看分数高的作文对你是有好处的。

另外作文也有一定的模板,但是吧能不能运用自如让人看不出可以使用的痕迹,就是门学问了。可以去网上看看,尤其是写那种表达观点的文章。

P.S.另外,有改错,翻译之类这种题型的省份的孩纸们,有问题的可以再来问我。因为没做过太多练习,所以我也不太了解这些题型应该怎么做更好,可以共同探讨一下~ 不过想说的是,这一类的题型,一定要细心,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力集中了,要仔细看清楚每个词每个句子有没有问题。翻译的话,就得努力去背会考的那些词汇句型了,这个就需要你平时多花功夫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特别想强调的就是,别拿英语不当回事儿。特别不喜欢看到一些高一高二的考了个还不错的分数就号称自己多么牛,号称自己从来不听英语课也能考这么高。等你高三能继续保持再说吧。吃老本?总有你吃光的时候。

英语学习一定要有计划性!比如你一天要背多少单词,要做多少练习,这都是要你去坚持的事情,绝对不是一两天能做完的。所以在你觉得自己不行需要提高,但是又觉得自己坚持不下去,觉得纠结的时候,我就想说,拜托你啊,你到底想要什么啊,又轻松又拿高分么?很多人明明知道自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是不知道改,而且还到处问别人应该用什么方法。一旦觉得别人的方法自己也坚持不了,就去攻击别人的方法不好,拜托你先端正自己的心态好吗?因为自己的懒惰就忽视别人一次次给予的帮助,真是请问你还想问到什么呢?

没有恒心没有定力,哪一科都学不好的,别想了。日积月累吧,这是需要你去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文综】

首先想说,文综综合起来考和分开考的难度不是一个档次的。分开考也许能考个八九十分,但是合起来能得到这些分数的几成,那可就没准了。所以高一高二的同学,千万不要觉得考试一直保持一个八九十分的状态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你们每次考的就只是一部分的罢了,真正合起来的最综合的,等你们做到了再说自己能得多少分吧。

然后想说,不少人,或者是在老师的建议下,或者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想要先着重抓语数英三科大课,然后再来主攻文综。关于这个说法,我觉得还是有一定依据的。毕竟三门大课的分数更多,学的内容也更多,跟随了自己那么多年的。而文综最后着重突击的话,还是会有一定的效果的,只要方法得当。不过特别想提醒大家,在你们主攻语数英的同时,也请不要完全扔掉史地政。老师课堂上讲的,课下要求做的的东西希望你们还是能做到。只不过就是如果你选择主攻那三门,那么这三门就没必要再拓展深入更多的东西了。

所以文综部分的结构大致就是先说史地政三科各科的建议和方法,然后总的来谈谈文综。因为分开的话篇幅估计就要更长一些了,之前一直没怎么分开细写过,写起来还是有点困难,速度也不会太快,大家见谅。

【历史】

作为历史专业的学生,其实也没什么特别好的意见,因为高中历史和大学历史是两回事。就只能说说我在高中是怎么做的。

课外书:

这块主要针对高一高二写的。如果在前几年,历史题中的材料出自哪里其实并不是很受重视,只不过就是老师偶尔提到几句,基本没什么人会去看。而现在就文科吧里的贴子情况来看,很多人也都知道应该去看看材料经常会出的那几本书。以《全球通史》和《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为最普遍的。这两本书吧,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但是如果为了提高成绩而逼着自己看,可能会看不进去,而且效果也不算好。还是看大家个人情况吧。

现在最火的莫过于袁腾飞老师了…以前只要见到这位我就要开黑的,不过现在也能克观点看待了。他没做错什么,作为一个老师,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所以让历史更加通俗化、幽默化,他确实达到了目的。受学生欢迎,能让学生提高分数,这就是个成功的高中老师。《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可以看看。有个貌似叫《袁腾飞教你轻松搞定高考历史》的书,其实就和一般的辅导书没啥区别,不太建议买。当然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更是精品,毕竟得到了专业人士的指导,而且花的功夫更多,读起来趣味性很强,但是里面的史实、哲理还是很丰富的。多读读其实也有利于积累语文的作文素材,比如王阳明这样的人物。

学文科的孩纸里,有很多都是因为历史的,所以,也许不用我多说了,大家也该知道看看什么东西。如果真的有兴趣想深入读书的话,吕思勉、钱穆、陈寅恪、陈垣四位的书都是精品,傅斯年、梁启超、张荫麟等人的也不错。

历史课到底应该怎么听?

有些同学会有这种情况:历史课听着可开心了,老师就跟讲故事一样,听着觉得特别有意思,但是一节课就这么嘻嘻哈哈过去了,考试还是不行,或者没记住啥东西。

历史确实是文科里面比较有意思的一门课,而且我一直觉得历史充满各式各样的故事。尽管我现在不能将历史等同于历史故事,但是一度我是这么认为的。

如果是为了长见识,一笑听过也没啥。但是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考试拿高分的,所以绝对不能放过那些要点。上课的时候,如果老师有ppt,有板书,就算你来不及记完所有的东西,也要把大概的框架记下来。如果老师带着划重点,一定要放下不管你干的什么其他事情,好好画出来。笔记如果课上整理的不好,下课了可以根据教材里的内容来补充整理。虽然有点麻烦,但是每次上完课如果有这个过程,那么最后基础是很牢固的。如果上课记得就很清楚了,可以在做题前拿出来翻翻,或者考试前翻看复习。

历史可不是故事,可不是笑话。想要学好这门科目,课堂以及前后的功夫是要到位的。首先老师上课讲的内容要先弄明白,要真的理解了,而不是稀里糊涂的,不懂的赶快去问。然后教材,老师讲完一课,你就得将这课大致的内容印在脑子里,怎么能做到呢?课前自己就要看看书,老师讲的时候跟着走,课后要再看一遍。最后就是课后自己的笔记整理总结功夫了。

也许你觉得这样太苛刻了,不过我想说,我学习从来靠的不是捷径,而是勤奋。如果你想为自己最后背书减轻点压力的话,最后做好每一步。

(关于纠结历史笔记做在书上还是笔记本上的。如果你是高一高二还在上新课的,我是建议记在笔记本上的,至少过了一次手,多少有点印象,而如果在讲新课的时候就直接记在旁边,书上很多内容其实也是重点,你觉得已经在书上有了就对它的印象不会很深了。总复习的时候,可以记在书上,毕竟时间宝贵,再多去整理也有点多了。这个阶段就属于把书上画的,老师补充的记住就好。之前的工作自然应该之前学习某本书的时候就已经记完了,这个时候拿出来以前记录好的笔记,自然史事半功倍。所以高一高二还是打好基础吧)

历史绝对不是只掌握知识就可以学好的科目

很多人说,我历史记得挺清楚的呀,什么事情什么人物等等,为什么考试的时候就是做不好呢,尤其是大题。我现在已经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喜欢多问一句,你平时学历史会做题么。大部分的回答都是不会,少部分是只做选择题,大题最多看看。这样的话,问题很明显了。

任何科目,都不可能离开实战,包括历史。由于很多人觉得历史很简单啊,就是那些事情故事,都弄明白答题肯定就没问题了。但是忽略了考试的时候的阅读材料能力、审题能力、分析能力等等。毕竟平时学习的时候是不会看到材料自己就主动想个问题回答一下的。所以这样的训练就显得至关重要。

比较常见的Q&;A

1. 材料问题

很多人纠结于题目的材料。有的是压根看不懂材料想说什么。有的是看懂了但是不知道应该回答什么。

对于第一种情况。如果材料是文言文,你说你都看不懂的话,那就建议你,真的好好从语文文言文部分下手,好好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先,怎么提高前面语文部分我说的很详细了。或者有个小技巧。就是你把教材上出现过的文言文材料,以及做题中碰到过的文言文材料先弄懂,然后看看有没有一些关键词,看到这个词就能明白整个材料的意思。之后在做题的时候也可以去寻找关键词帮助你理解。如果材料是现代文,大部分情况不应该存在读不懂的。如果有实在不明白的,就把自己卡住的那个地方好好看看,去和同学老师交流一下。

对于第二种情况,那就请你平时多练练了。自己理解的材料是什么意思大概理清楚,然后实在想不出来要怎么回答的话就去看答案,通过答案和自己理解的材料,来总结这个答题的思路。就是怎么从自己理解的材料变到知识。按理说,如果教材理解的明白,材料理解的明白的话,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出问题了,证明这俩有一个环节做的不好。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觉得自己想的就是对的,这个答案就是联想不过去。这样是永远都不会有提高的。

2. 历史事件的时间问题

很多人说自己记不住那各种各样的历史事件的时间。其实确实不算好记。毕竟不像意义影响这些东西还可以推导一下,还有个模式可以模仿一下。时间这个就是真的凭记忆了。但是记忆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诀窍的。比如遵义会议1935年,你完全可以通过长征的起始时间以及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来推出遵义会议的时间。只不过,还是要求你或多或少要掌握些重大事件的时间。

很多人说要画大事年表。其实这也是一个方法,让你按照时间顺序顺下来,即使可能有的记得不全了,可以借助其他的记起来。

有些人也说要不要搞中外时间对照的那种表,就是一个时段中外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岳麓版的教材后面有。我觉得自己总结的必要性不大,可以照着现成的复习就好。毕竟高中历史这种比较的思维并不多见。也就是启蒙思想和明末清初的思想做个对比,再不然就是苏格拉底和孔子做个对比。

这种年表市面上也有卖的,可以自己买来复习。如果实在觉得自己记不住的话,哪怕动笔抄抄也是好的。

3. 历史事件又多又杂,应该怎么背书啊?

其实我从来没有背过历史,真的可以这么说,我都是在看历史。我其实可以理解那些同学的烦恼,一门那么多内容的课,以前完全没有接触,到考试前要当作新知识全部背下来,的确很强人所难了。不过我这段话里面说的其实很明白了。如果你是平时不怎么好好听,到考前突击,那么难也不要怪其他因素,是你自己的问题。但是如果你平时老师讲课的时候有一个印象的话,也就不会那么困难了。

我的意见其实就是平时老师讲完一部分内容,你最好就,不说全部掌握,至少要将大概的事件了解清楚,在做完这部分内容的相关题后要了解这部分大概的考法。这样到考前你的负担会减轻很多。

如果说你真的现在来不及了,必须要突击神马的。那么背书的时候,学会提取关键词。一定要找到关键词。而且注重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自己背书的时候脑子不能只是记那些死的句子,而是要想到更加能够灵活运用、更为可靠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