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我成长,我快乐
19234000000038

第38章 学习宝典(3)

这样之后再去看题目。一定要把每个选项都好好看清楚,人物时间定义等等,不要看到一个觉得是要求的那个正确或者错误的答案你就选了。在出现混淆不知道选哪个的时候,注意是选最合适的那个。

一般来说,你自己觉得跟文章很像,但是文章里面没有明确提到的,只是你引申出来的,都需要好好考察一下,因为很有可能只是你主观上认为它是对的。无论在做哪种题的时候都不要想当然。

细节决定成败,所以嘛,不用多说,大家的选项以及选项所对应的原文部分一定要看的仔细再仔细一些。相信你们没问题的。

推荐辅导书:那种练现代文阅读的练习册就可以。平时套卷里的题目也都要好好去做。做完之后,有错的题一定要好好分析为什么出错,是哪个词句没看到,还是理解审题有问题。总之一定要有耐心去做。

5.大阅读

这个部分说起来和诗歌鉴赏很像,真的是挺像的。在于其实你也不用读多明白这篇文章是什么意思,然后就可以根据固有套路把答案组合起来。

说说这个读文章的问题。很多孩纸不知道是应该先把文章仔细读完再看题,还是先看题再去看文章。我的建议是先扫一遍文章大概的结构内容,就很快看看就行了,不要每段每段看得很仔细。然后去看每道题。根据每道题问的再返回原文中寻找相关内容。因为如果直接看题去找的话,脑子里的那种印象还是浅了一些。

再说答题。有的地方的大阅读里,会有一道选择题,问的是符合文章内容或者不符合的哪一项是什么。这种题的方法就和科技文阅读一样了,仔细看好每个选项,回原文找相应位置,选出最合适的那个,不要自己断章取义想当然理解。

有的只有一堆问答题。那么这些题,和诗歌鉴赏一样,在网上都是可以找到答题模板的。比如这个网址:http://wenku.baidu.com/view/ba741029bd64783e09122bd3.html 或者这个http://wenku.baidu.com/view/9b809289680203d8ce2f2462.html 不得不说,网上有太多这样的资料,看看大家会不会去找去用了。比如某某词句对于表达情感有什么用,要答出用的手法也要答出表达了什么情感。再比如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要答出内容上的作用,也要答出结构上的作用。这些方法怎么来?靠你看别人的总结方法以及自己做题的经验。

关于怎么去练习。其实这个都需要大家多写的。猫猫以前不喜欢做大阅读,因为考试的时候总是会出现和诗歌鉴赏一样的,0分,1分,2分这样惨淡的分数…所以每次都看一眼,觉得自己差不多知道答案就行了。其实不行,这样相当于啥都没做,不自己去写写就永远不知道应该怎么得分。

其实练练也不会耽误多少时间。先看文章,把文章大意,有主旨句的标出来,然后看题,画出题中的关键词,看清楚人家要求你答什么。然后按照自己总结过的,或者看到的别人总结的方法套路去套。写的时候,就写出大概要点就行,比如分成几问,每问要分成几分方面答。只要掌握大概要点,考试的时候连成句子就不是问题。这样的好处就是,无论你什么时候再做阅读,都会养成分问题分点去答。绝对不能一大段写下来,都不知道哪里是哪个问题,混着作答,老师应该怎么给分呢?不是每个老师都好心会去找。还有个好处就是能简练语言,不会写一大堆废话,让人读了觉得烦。

有的时候做烦了怎么办?就是说看到就不想动脑子怎么办?我建议你去抄答案。我在高考前复习的一段时间里,诗歌鉴赏、大阅读都是直接抄答案。我不想看文章,但是我要抄答案熟悉答题的语言,以便于我能保持自己的水平。

关于文章的情感主旨把握,这应该是最高的一个要求了。有的时候,你可以通过大致扫一遍文章就看出是什么意思。有的时候你可以借助后面出的那些题目里的提示看出来。如果你看不出来,就根据文章里的一些词句大概猜测一下吧。那些情感其实都很普遍,真善美或者是哲理性质的。高一高二的孩子如果有时间,可以多看看高考常出的那些人的散文,比如周国平、毕淑敏、迟子建等等。先不说丰富视野啥的,就是去熟悉一下应该怎么去理解文章,怎么去找大意。高三的话,就可以功利一些了,阅读范围就可以控制在高考题还有模拟题上的阅读,读一篇然后看后面题目里面有关文章情感的答案,看看自己抓住的文章感情主旨是不是准。

每次做完一定要总结归纳。考试出来之后,没有得到满分的题目也一定要搞清楚为什么。要不断和最好的答案做对比,不断找到自己的问题,不断去模仿标准答案的样子回答。不要觉得那分数就那样吧,不管不顾自己问题的结果是永远都不会有大的提升。

6.作文

唔,终于到了这个苦大仇深的板块了…昨天回高中见了语文老师,看着他桌子上那沓高中生的语文卷子,看看孩纸们写的作文,就说,虽然作文拿不到高分,不过每次上120都ok。老师说你这样其实是最好的。

就像我语文这块最早提到的。作文这东西,能写得很好那是天分是缘分,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一直保持在40多分到50多分的水平,中等偏上的话,那也不要强求了。最惨的就是作文好不容易写好了,50多分,结果被前面拖了后腿。不过也因人而异吧,有的人前面的不好要拿作文分数来抵。但是还是希望各位也要尽力提升前面的部分。

说说怎么个练法吧。作文,既然是写文章的功夫,当然是要写的。我觉得大部分学生跟我一样,都不喜欢写作文这个作业。真的又麻烦,又没有一个规定答案,自己又得花时间费脑子去想,还那么多字…但是吧,对于作文上想提高的孩纸,还是踏踏实实写吧。

写,一定要用心去写每一篇,抓住这个练习的机会,不要想着这次先糊弄过去,下次再好好写,这样你永远不会认真写。从审题开始,好好读题目里的每一个字,如果有材料也一样。然后列好大致想写的那些点,列出自己想要用的素材,然后开始写。

拿到一篇老师改完的作文应该怎么办?很多人肯定是扫一下分数,悲剧一下那个分数或者激动一下就完了。但是知道自己为什么是这个分数的原因么?如果知道,比如是真的跑题了或者写的确实很假大空,那就还好办,自己下次写的时候要去注意。如果不知道,一定要去找老师问清楚,最好能单独找个时间去请老师点评一下你的作文,问一下修改意见。是不是真的去修改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以后应该怎么办。

作文对于我来说,觉得很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审题仔细,一定要用到适合的素材,一定要有清晰的观点和层次结构。这些我相信老师都会讲过很多次让你们去做。

如何练审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拿高考真题还有范文来,自己先看题,然后写出自己的大致思路和大致行文提纲,然后对照解析以及范文来看看是不是准确。如果跑题了,一定要分析清楚为什么,自己不明白的话就去问老师。这样练下去我不相信你还会跑题。

如何积累素材?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当作素材用,千万别沉浸于司马迁屈原李白杜甫的世界里就出不来了,这太土了。市面上卖的论文素材的书不少,但其实你能保证买了能看么?平时读到的范文里就存在着各种类型各种题材的各种例子,这种时候,就准备一个本子,把这个素材的大概内容记一下,并写一下适用于什么状况下。每次写作文或者考试之前拿出来看看,这样的效果会比专门去看素材书要好一些。

如何有层次有条理?写作的时候,要有自己的观点,要有自己的论据。我比较推荐一本书,叫《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手册》,上面就有各方面的论点、论据还有具体的论证示例。不能说这上面的一定能让你得到多高的分数。但是怎样明确地摆出自己的论点、论据,可以学习这上面的例子。另外,在每次看范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全篇文章的架构,看清楚每段的安排,和主旨句、分论点等的位置、表述等等。

常常有人问应该看些什么书来提高作文。功利些的,就直接看高考满分作文,而且看的时候是要从我上面说的那些方面去下手。如果想长远些的,建议多看看哲理性质的散文。前面提到的周国平、毕淑敏、史铁生、迟子建等人的,然后文化感比较浓的余秋雨(知道很多人不待见他,但是这两本书真心推荐)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比起看网络小说,如果能看得进去这些书,底蕴还是会不一样的。有些书,像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白落梅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我其实并不是很想提到。里面可以学的大概只有那种语言风格,和里面一些比较美的词句。但是这两本书,在解读诗词,在解读人物上,难免有为了清新华美的语言风格而故意矫揉造作的意图。所以希望大家能辨别开来。

好啦,罗罗嗦嗦了这么久的语文篇就要结束了。不知道各位看了之后,是不是颠覆了你对语文学科的看法呢。那天有个人说我的方法像是三纲五常一样束缚了你们的思想。我只能说我没有那个意思,就是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罢了,爱听呢就听~也许本来对你来说无所谓的语文,我在这里用很多笔墨写了,因为我觉得,只要是分数,无论哪一科多一分岂不就是美事?所以语文上我也希望各位能更好。当然如果你觉得自己语文差不多就可以了那也没什么,每个人情况不同。

语文,作为文学的代表性科目,是我们的母语所代表的科目。还是应该引起重视的。我们需要积累,这个积累不光是文化知识上的积累,同时,也是做题经验、方法的积累。多留意你所见过的东西,老师给你推荐的书,例如四大名著或是古文观止、史记等等文言的,或者是诗词,或者是现代作品,既然读就好好读,能从里面吸取些东西也就没有白费功夫。学的再仔细一些,肯定不会有问题的。

P.S. 针对一个叫做“阅读延伸”的题型说两句。这种题是根据文言文或者诗歌鉴赏或者大阅读里出的问题,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小语段。这种语段并不难,但是想得满分也不易。得到差不多的分数的秘诀就是,看清楚题里到底问的是什么,有的时候会有陷阱,比如有个小问题并没有带问号,就容易被忽略过去。看清问的是什么,然后答出答案。一般都要求结合例子或者自身经历之类的进行论述,按照要求做就好,和原题紧密结合就行。如果有觉得难以提高的,可以多找些题来练,找老师帮忙批改提意见。

【数学】:

文科生的心头大患啊…要是有个文科生数学极其好,每次都130,140以上,估计就是很多很多人的偶像了,就会有一堆人拥过去请教了。

说实话,文科数学真心没有太大难度,把基础题和中等难度题拿下,120以上的分数总是有了的。所以很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四五十分这样的分数出现。

请先摆正你的态度!

数学为什么学不好?先来看看这个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学生并不喜欢学数学,毕竟这是理科科目。所以从高一或者初中开始就没怎么好好听过课了,所以到后来分数考不高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了。还有的觉得自己天生就笨,就是想不到那些地方去,就是没有思路,所以自然就学不好。

但是,不喜欢学数学,就是学不好数学的理由和借口么?觉得自己笨,就是学不好数学的理由么?

虽然说高考并不能决定人的一辈子,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但是也是很重要的事情,也是能影响你人生的事情。这次机会,相比起以后社会上的各种复杂事件,已经是相对公平的了。你努力学了,大部分都有一个比较符合的结果。如果你连这一关都过不了,以后又怎么办?你不喜欢数学,那你能告诉我你以后面临的事情都是你喜欢的么?你能说,哦,所有我不喜欢的东西,我就可以不管不顾么?如果能,那我恭喜你,你的未来是悲剧。人最了不起的,不是将自己喜欢的东西学得特别好,而是将自己没什么兴趣的、讨厌的东西学的很好,前提是这个东西你无法逃避。以后社会上的事情,你也许可以选择逃避,但是你眼前的这道坎,别无选择,你必须去走。

我高中同桌,全年级第一,最后高考649去了香港科技大学。她对各门课并没有什么兴趣,像历史这种东西,她上高中才开始有比较多的接触,但是她能学的比我这个爱了历史那么多年的人好。你可以说她是考试机器,可以觉得她悲哀,为了应试教育而生。但是你能否认么,人家就是因为可以很好地应付应试教育,将没兴趣的学科照样学成第一,所以人家得到了一个更好的大学平台,可以在那里寻找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举个例子,你口口声声说你爱的是历史、政治、哲学等等,讨厌数学,那么请问,如果你不能借助高的全科分数,你怎么上一个好的大学,你怎么在一个不错的环境里发展自己的爱好?难道你想去一个三本、大专,天天研究历史、政治、哲学么?

再说说笨的问题。我也觉得自己笨。那又怎样?真正智商低的很少,你别老把自己归到那类去,别找借口。笨鸟咋了,笨鸟还会先飞呢。没听说过勤能补拙么?如果你做不到,不是你笨,而是你懒!真正堕落的人,从来都不是因为笨,而是因为懒。你不觉得如果自己觉得自己笨,但是数学照样能学的很好,这是一件多么值得高兴的事情么?你为啥不去突破突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