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医学伦理学
1923400000013

第13章 医学伦理关系 (3)

医际关系不是简单的人际关系,它蕴含着多种多样的人际关系,常见的有同学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等。这些现实社会关系在职业劳动中形成医际关系之后,就不再具有独特的意义,而应从属于医际关系这个基本关系。医际关系既有从业者之间的关系,又有医疗机构之间的关系,而医际关系的综合性大都体现于医疗机构内部。强调医际关系的综合性,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医际关系的协调,而不是强调特殊的人际关系,更不允许干扰和损害医际关系。强调医际关系的综合性可以促进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调动各种具体人际关系的积极因素,有利于协调和处理医际关系。

4.目的的同一性

医际关系的同一性,指无论什么类型的医际关系以及什么等级的医疗机构均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共同职业目的和道德目标为前提,并服从协调和改善医患关系的客观需要。医际关系的道德实质是一方面通过协调医务工作者的内部关系,妥善解决医务工作者之间的各种矛盾,为医疗卫生工作创造最佳的软环境,以便更有效地开展医疗卫生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最佳医疗服务。另一方面是协调医疗机构之间的关系,共同发挥医学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医生的职业道德的实质,正是医际关系同一性的集中体现,也是医际关系能够保持高度步调一致的内在要素。

二、医际关系的基本形式与类型

医际关系有不同的形式和类型,这些不同的形式和类型在医疗实践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体现着不同的作用,认识不同形式和不同类型的医际关系,对指导医疗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医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1.医生与医生之间的关系

(1)优势互补型。由于学有所专,技能有别,经验有异,同是医者却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但在构成一个整体以后,客观上能够形成取长补短的整体优势状态。只要能够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就可以逐步形成优势互补的良好医际关系。

首先是老、中、青之间的优势互补型关系。一般说来,老年医生经验丰富、思想深邃、思虑全面;中年医生技艺娴熟、精力充沛、注重实际;青年医生富于朝气、敢想敢干、反应敏捷。充分发挥老、中、青医生的长处,就能形成优势互补关系。其次是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医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型关系。由于医学知识浩若烟海、医学科技日新月异,任何人都不能精通全部医学知识。具有责任感和上进心的医生都期望得到其他学科、其他专业的真诚帮助和良好的协作,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的医生之间的合作在实践中也有需要,进而形成较为稳定的优势互补关系。再次是不同性别的医生之间也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关系。由于不同性别在生理、心理和行为方式上的差异性,各自在处理思考不同问题上体现出不同的优势,根据不同工作要求或不同阶段要求发挥其不同优势,对搞好工作有所裨益。

(2)指导与被指导型。医生队伍由不同的层次和梯队组成,其中包括见习医生、住院医生、主治医生、副主任医生、主任医生等不同层次。在此类医际关系上,除了有合作共事的同事关系之外,还有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形成指导与被指导关系的客观条件是上级医生在知识结构、临床经验、技术水平、医德修养诸方面相对优于下级医生,这就导致了较为稳定的医生之间的特定关系。这种关系既是医疗管理的需要,也是人才建设的需要。正确对待这种关系,摆正自身的位置,无论对搞好工作,还是对自身成长都是有利的。

(3)合作竞争型。医生之间客观上存在着服务态度、医疗水平、科研成果等方面的差异,因此,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合作竞争关系在不同单位的医生之间以及同一单位的医生之间,在同一层次的医生之间以及不同层次的医生之间都程度不同地普遍存在着。合作竞争型的医际关系,合作是第-位的,竞争是第二位的。提倡在合作的大前提下开展公平竞争,不仅能够促进医疗卫生工作的健康发展,也能促进竞争者之间的共同进步与提高。

2.医生与护士之间的关系

(1)主从型模式。19世纪中叶,近代护理学的诞生标志着护理工作作为一个分支从临床医学中独立出来,但护理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护士也没有取得与医生同等的地位。在对患者医治的过程中,医生被认为起决定作用而处于主导地位,护士则被认为始终起辅助作用而处于从属地位,从而形成了医护关系的主从型模式并沿袭至今。在这种医护关系模式中,医生的作用和能动性被无形放大,而护士的作用和能动性被缩小。尽管这种模式在医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有其相对的历史合理性,对协调和处理医护关系,保证医护工作的正常运转起着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这种模式的缺陷,应该用新的模式取而代之。

(2)互补型模式。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护理过程"学说和"护理诊断"理论的相继问世,现代护理正向着融科学性、技术性、思维性、艺术性为一体的方向发展,充分展示了其在医疗康复中的重要作用。于是,人们提出了医护关系互补型模式。认为医疗过程就是医护工作互补的过程,就是医生和护士围绕相同对象和目的,从不同专业、不同技术手段和不同侧重点为患者服务的过程,因此医护双方要互相尊重、沟通信息、融洽合作、相辅相成,形成互补关系。

医护关系的互补型模式是伴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对健康认识的深化而提出来的,具有先进性和超前性,尚未被人们所普遍认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

医际关系还包括医护人员和医技人员之间的关系、医务人员与管理干部及后勤人员之间的关系等等,这里不再展开论述。

(二)医际关系的类型

1.师生型

这种模式以师生关系为纽带,常见于导师与博士生、硕士生之间,新老医护人员之间,带教老师与实习生之间,也见于基层医院的师傅与学徒生之间。老师在传授经验和技术给学生时,作为学生一般都敬重老师,绝对服从老师的指导,虽然存在或多或少学术上的讨论,但这种人际关系明显带有强烈的情感因素,关系很亲密。在师生关系下,学生易于较快地掌握相关知识、技能,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工作生活氛围。

2.主导从属型

这种关系多见于不同职称或职级的医生之间的关系。高职称的医生对低职称的医生承担着业务上的指导任务,低职称医生或下级医生在多数情况下都以服从指导为主,虽然有时也能发表看法,但由于经验少,资历浅而处于被指导者的地位。在医生与护士之间,显然是职业合作关系,但医生职业的主导地位自然具有职业主导性,进而这种关系又被习惯地强化成主从关系。

3.平等协作型

这是现代医疗机构中多见的形式。医务人员在这种关系中没有地位高低之分,只有分工不同和工作中的相互协作,双方完全处于平等地位,双方既保持各自的独立性,自主性,又通过相互协作达到互补,是-种理想的医际关系模式。

4.竞争型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化,竞争机制的引进,它不仅引发了医务人员之间、各专业之间、医院内部各科室间的竞争,甚至引发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这为医务人员之间、内部科室之间实现各自的价值,在德、才等方面为人民健康服务施展各自的才华提供了机会和舞台。竞争有利于人才成长和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医际关系的道德调节

医际关系是一种复杂而又特殊的人际关系,由于这种关系对医学事业和医疗卫生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处理好这些关系可以推进事业发展和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加强医际关系的道德调节,用社会主义医德原则和规范约束和调节这些关系,对于保障医学正确发展方向,确保患者利益第一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际关系道德调节的意义

正确认识医际关系具有深刻广泛的道德意义,正确协调和处理医际关系,是医疗卫生系统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1.有利于医学事业发展

医学事业发展需要一个团结的集体,需要有人人心情舒畅的内部环境。团结就是力量,团结的实现过程需要多角度、多方面的艰苦努力,协调和处理好人际关系,协调和处理好医疗机构之间的关系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团结离不开医际关系的改善,医际关系的改善离不开每一个医务人员的医德修养和医德实践。遵守医德规范,自觉地协调和处理好医际关系,也就是从道德的角度来促进团结,实现团结,巩固团结。只有当人们把协调、处理好医际关系作为一种内在的道德需要和道德习惯时,才能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维护团结、巩固团结、消除不利于团结的因素,才能有效地保持医疗卫生单位内部和医疗行业的稳定。维护和保持医疗卫生单位内部与医疗行业的稳定与团结,必将促进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2.有利于医院集体力的发挥

医疗卫生的社会职能发挥取决于工作效能,而整体效能的发挥又取决于医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协调和处理医际关系,就是要为医疗卫生单位注入道德的润滑剂,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各方面力量的和谐互补,促进医疗卫生工作的高效运行和医院综合实力的发展。可见,当人们从道德意识的角度、特别是怀着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去对待同事时,不仅可以改善医际关系,而且还会实现整体实力的增强。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和良好的道德氛围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它要求每一个医务人员都必须为发挥医院的集体力和实现整个医疗卫生工作的宗旨提供道德保障。

3.有利于医务人员成才

成才需要良好的成长环境,成长、成才需要继承和创新、合作与竞争。协调和处理医际关系,不仅要强调后人对前人的尊重与继承,同样强调老同志对年轻人的关心与扶持;不仅强调各类医务人员之间的合作,同样允许以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为目的的合理竞争;不仅重视维护医疗卫生单位的整体利益,同样要重视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卫生工作的改革与发展,要有优良道德指导,优良道德可以促进医务人员的成长、成才。

4.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际关系和医患关系有着直接的联系,良好的医际关系可以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形成,因此,医际关系的道德调节对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医际之间能够彼此尊重、和睦相处、相互支持,必然对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有着积极的影响;反之,如果医务人员之间不团结,各自为政,分工分家,不支持、不配合,互相设难,互相扯皮甚至诋毁,必然会影响或降低医疗质量,甚至导致医疗纠纷,造成医患关系的不和谐,从而影响医疗目的的实现。

(二)医际关系的道德原则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医疗分工日益精细,医务人员之间离不开密切合作,医疗机构之间同样需要合作。建立良好的医际关系要求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1.共同维护患者利益和社会公益

医疗机构有规模大小和专业方向的不同,但其性质和功能是一致的。医疗工作是为病人服务的,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是医疗工作的基本原则。在工作中处处为病人着想,急病人所急是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同时,社会主义的医疗卫生事业是体现一定福利政策的公益性事业,实现医学资源共享,共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也是医学为社会服务的必然要求。无论医务工作者还是医疗机构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并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2.彼此平等和互相尊重

平等是相互尊重的前提。医务人员是同行,是平等的医疗主体,虽然有分工不同和上下级之分,但在人格上、地位上并无高低贵贱之分,理应互相尊重。医务人员应努力做到平等待人,相互尊重。老同志和年轻人要相互尊重,医生和护士要相互尊重,本科室与相关科室也应相互尊重。相互尊重是营造良好工作环境,提高医疗质量的基本要求。同样,医疗机构不分规模大小,技术条件优劣,其平等地位不可置疑,理应相互尊重,这是构建和谐医际关系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3.彼此独立与互相支持

由于工作岗位和工作要求的不同,医务人员的工作彼此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但现代医学的整体性必然把不同岗位和不同工作联系起来。同事之间、科室之间应该加强支持,任何以邻为堑,老死不相往来,放任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的产生都是背离职业道德要求的,甚至是触犯法律的。医疗机构之间由于医学方向和定位不同,其独立性更为突出,首诊负责制是独立性的基本体现;而相互支持更多地表现为等级较高和技术力量较强的帮助、支持等级较低或技术力量较弱的,这种支持既可以表现为人才培养,也可以表现为医疗救治,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

4.彼此信任与互相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