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千古一相:管仲传
19233200000002

第2章 祖上也是王侯家(1)

三千年前的某一个夜晚,与今天的同一个夜晚,并没有多少区别。唯有区别的是,那个夜晚完全被血腥充实着,刀光剑影、斧钺枪击,焦火残垣、哀号遍地。

当天明的一缕阳光出现时,一阵阵皮鞭抽打、号哭、吆喝声响,一串串的犯人,昨天还是衣冠楚楚,昨天还是公爵王孙,昨天夜晚降临时,他们还在大街上礼貌相别……

这个夜晚注定进入了历史。

继《竹书纪年》,完整记下这个夜晚的是《史记》作者司马迁。他在《鲁周公世家》中写道: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收殷馀民,以封康叔于卫,封微子于宋,以奉殷祀。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

我们能够读明白的是:这个夜晚屠杀了几千人,其中“管叔”与“武庚”两个家族是被“诛杀”殆尽的!只有“蔡叔”被流放到很远的地方。

还是怎么回事?

周武王姬发战胜了商纣王帝辛后,并没有歼灭、整编商的武装力量,而是以仁德治天下。他根据当时人们“灭国不绝祀”的习惯,保留了殷商的祭祀宗祠。同时为安抚商朝遗存贵族,仍让纣的儿子武庚继承王位,作为诸侯继续居住在原商首都朝歌(今河南淇县),统治殷商故地。为了防止他们“死灰复燃”,武王将自己的大弟弟叔鲜封在管(今河南郑州)这个地方,三弟叔度封在蔡(今河南上蔡)这个地方,四弟叔处封在霍(今山西霍县一带)这个地方,让他们驻守在殷都周围的邺、鄘、卫三国,形成对旧都朝歌的包围之势,以此来监视武庚。历史上称此事件为“三监”。

武庚表面上臣服于周,实则时刻企图复辟。

两年后,周武王病逝。

临终前,武王将封在鲁的二弟弟旦喊到面前交代(旦一直留在武王身边帮助料理朝政,没去封地鲁,鲁的工作由旦的儿子伯禽顶替),由他摄政将周朝大业管起来,旦考虑到兄弟太多,如果宣布武王的这个决定,天下会由此而不得安宁,刚刚平定的和平局面,势必会狼烟再起!怎么办?他在与姜尚商量后,毅然决定由武王的儿子诵继位,成为周成王。但成王诵年幼,还不能独立管理朝政,于是旦又以成王年幼,自己亲自摄理国事。

消息传开,管叔、蔡叔对此不满。武王的弟弟们中,数管叔年岁最长,按照兄终弟及的惯例,他有资格继承王位。依他的看法:旦立武王儿子诵为成王,成王年幼,旦自己摄政,分明是篡夺王位。他这么想,也就这样把话散布了出去,一经传开,朝廷上下内外,一片哗然。

武庚早有复国的野心,听到管叔有这种想法,异常高兴,立刻开始谋划。首先,武庚散布流言说周公旦谋害武王,变着手法窃取王位。同时出资,暗中派人去试探监视武王三个弟弟的态度,伺机联手反周。

果然,管叔、蔡叔、霍叔流露出不满。

武庚决定亲自造访。

商朝留给我们的除了经商这一财富外,“酒”也是商人创造的最富有价值的财富。当时的酒,主要靠米酿造,属于今天我们饮用的甜酒。

武庚分别派人送给三位诸侯王千钟“琼浆”(即酒),然后一一造访,在与他们寒暄和觥筹交错中,窃探他们对旦的具体不满事由。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朝中已有人动员召公奭出面质问周公旦。武庚闻后窃喜:此乃好兆头啊!于是,他决定请三位诸侯王到朝歌相聚。

为了款待好三位诸侯,武庚着实费了许多心计。首先,他探得三位王爷都有爱好:管鲜大力倡导音乐,醉心于铸钟定律。武庚便送去商纣王留下的有关音乐方面的宫廷遗物与资料。管鲜得到了这些宝贝,喜出望外,连连拍着武庚的双臂说:好兄弟,你这样待我,我将如何报答你啊!说心里话,这比江山重要多啦!

武庚说:话可不能这么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啊!没了江山,这些还能有吗?

管鲜明白过来,连连说:对对对!

武庚将纣王留下的歌舞班子原套人马送给了蔡度,并且有意将自己喜欢的几个绝色美女安插其中。这几位美女都分别怀上了他武庚的孩子,只是刚有,还没显露。蔡度得了这个礼,兴奋得连夜与这班美女狂欢达旦。消息传到武庚那里,他乐得手舞足蹈,开心极了。他说:就是我死了,谁能知道我还有骨肉渗透到他周室宗祠里去了啊!这比什么都重要啊!

当几只在当时称为最佳选手的“斗鸡”送到霍处面前时,霍处很不高兴地对武庚说:你武庚什么货色,别人不知道,我还不明白吗?你把祖传的音律乐谱都送给管鲜,你把自己左抱右搂的美女流着眼泪送给蔡度,听说你因为不忍与美女相别,竟然把自己关在密室里,不让美女离别的哭声传到你耳朵里,你说你,你为了什么!

武庚听了霍处这番话,脸顿时白了,站立不稳地呆呆看着霍处,不知该怎么办。等听到耳边一阵爽朗的笑声,他诧异地睁大眼睛,看到霍处手擎一只斗鸡逗得正开心,悬着的心这才放下来。

接下来的事,他让巫师选择在朝歌宴请周武王三位弟弟的日子。

但在聚会之前,他还得做一件事。

那是一件什么事呢?

武庚决定复国,光有管鲜、蔡度、霍处三支兵力尚不足以成功。他必须联合商的旧属诸侯国,特别是对周不满的东方诸国。这些诸侯国虽然名义上归顺了周,但整体建制还是保持着旧有的商朝章程与习俗,特别是在典章上没有真正实施与周相关的衔接。所以,这些地方的人们仍然“知商而不知周”,沿用着商的制度。这些诸侯国的力量一旦调动起来,无疑是成功的有力保证。

为了收买人心,武庚将当初商纣王赐予自己的珍贵鼎器取出来,分别送给奄(今山东曲阜旧城东)、庸、蒲姑(又作薄姑,今山东博兴东南)、熊(祝融)、盈(嬴)及徐夷、淮夷等诸侯,表明自己愿意与他们共图复国。武庚告诉大家,成功后,你们这几位诸侯能得到的不仅仅是疆域的扩大,同时还能不再向朝廷进贡,相反每年能够得到朝廷的封赏!大家见武庚拿出了那么多的珍宝分赏,又许下前所未闻的重诺,知道他是真的铁心要复辟,也都义不容辞地起兵。

按约定的时间,武庚反周的旗帜举起。一时间,这股势力迅速遍及今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地,新生的周王朝立刻陷入危机之中。

与此同时,新生的周政权内部开始分裂:朝中一些大臣提出,叛乱的矛头并不是对着周王朝来的,是旦借口让诵接位,实质自己篡权引发的。他们认为,武王之位应该由管鲜继承。还权于管鲜,叛乱自然平息。当然,“清君侧”是首要问题!他们拥到周武王的叔叔燕国国君召公姬奭的府上,恳请召公奭出来诱旦入朝,借议事而将他诛杀。

召公奭并不是一个头脑简单的人,凭他对旦的了解,知道旦不是那种人。如果旦想夺权,何不一次到位地就说是武王遗诏,还要用诵来做什么挡箭牌?其中必有隐情。召公奭劝退众大臣,自己乔装打扮来到京城,暗中找到当时在场目睹姬发临终前召旦嘱托遗言的宫人,又走访了平时与旦往来的人,清楚旦摄政是为了王室大业,顿时心存敬意,决心要帮助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