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
19232800000062

第62章 后记

这本书是对一个人和一段历史的记忆。随着岁月的流逝,记忆是可以淡出脑际而消失的,挽救的办法则是用文字固化。

1960年代初,作者有幸在江隆基的门下读了五年大学,那是他生命事业的鼎盛时期,也是他艰难地创造兰州大学空前辉煌的时期。我们聆听他的教诲,熟悉他的身影,在那个幽雅的校园里完成了学业,改变了人生的命运轨迹。此后几十年,对我们敬爱的江校长的记忆总是挥之不去。

1990年代初,受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鼓舞,李振国、李春安、钟宝申等几个兰大物理系的毕业生返校来到江隆基塑像前,对着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老校长立下宏愿:要以老校长的名字命名,自己创业办个高科技公司。他们于2000年成立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之后经过十多年的打拼,由钟宝申任董事长、李春安和李振国等人任董事、以兰大物理系毕业生为骨干力量的隆基公司已发展壮大为涵盖多个子公司、为光伏和半导体产业提供高质量单晶硅产品的全球知名企业,并于2012年成功上市(隆基股份)。隆基公司以“善用太阳光芒,创造绿能世界”为“企业使命”,以“成为全球领先的太阳能电力设备制造商”为“愿景”。当今中国的上市公司成千上万,而以自己母校的校长命名的还有没有?我们无从得知。然而此举恰好证明,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所影响的决不是一代两代人,而是延续的后代,即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者是也。

1990年代末,崔乃夫、聂大江两位老部长倡导为江隆基创作拍摄一部电视剧,得到兰州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大力支持,我俩参加剧本创作队伍。为此,我们在江隆基工作过的北大、兰大及陕西作了较为深入系统的资料收集和人物采访工作,积累了可观的资料,并将资料梳理成这本书的原稿,以《沉重的辉煌》为题打印若干,作剧本创作素材之用。电视剧《江隆基》于2001年建党八十周年时由央视一套、八套前后播出,多家省市台也予以热播,社会反响颇佳,并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电视连续剧奖。岁月蹉跎,弹指二十年过去,电视剧主创郑重先生已经作古,我们也进入古稀之年,但校友们相聚,仍然抹不去对江校长的深情回忆,皆言电视剧是“一遍过”,再看不容易了,建议我俩将那个打印稿修改出版,以存之久远,激励后代。

今天要我们“重返”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史语境,真实地再现江隆基当年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二十年前能为我们详尽地回忆往事的季羡林、侯仁之、朱子清、赵俪生等老一辈学者及江的同事史梦兰、林迪生、聂大江等干部都相继辞世,本次重写,主要依靠文字资料。江隆基夫人宋超晚年所著《岁月有痕——我与隆基在一起的日子》、女儿江亦曼提供的其父写于1943年的《自传》和写于1962年的《申辩书》,帮我们厘清了江隆基人生际遇和革命生涯中的若干疑难。其他主要参考资料有:苗高生著《江隆基传》(1991年兰州大学出版社)、张克非主编《兰州大学校史》(上编2009年兰州大学出版社)、杨峻主编《我与兰大》(1999年兰州大学出版社)、《纪念江隆基文集》(1987年版、2005年版兰州大学出版社)、《江隆基教育论文选》(1981年陕西人民出版社)、《江隆基教育文选》(2005年兰州大学出版社)、王学珍文《江隆基与北大》(载《纪念江隆基文集》2005年版)、北京大学校刊(1953—1958年)、西乡县文史资料(第三集1986年)、杨建业著《马寅初》(1993年中国青年出版社)。我们对上述编著者深表谢意,因是文学作品,恕不一一注明出处。

我们将本作定位为传记文学作品,它不同于传记、评传一类的历史专著,更有别于电视剧的虚构艺术。我们追求历史事件的真实和人物形象的鲜活,力求叙事准确,讲好故事,因此对素材的选取慎之又慎,凡重要事件和数据都见诸公开出版物,人物尽量选取个性鲜明又有代表性的。江亦曼姐妹及部分在京校友阅读了本书的完成稿并提出一些修改意见,我们都予以采纳修改。中国小说学会会长、博士生导师、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既是兰大校友又是作者的同班同学,认为是传记文学的上乘之作,并热忱作序。作家出版社看好本作决定出版发行。兰州大学北京校友会作了许多联络沟通工作。在此对为本书写作、出版发行有所帮助的人士一并致以真挚的感谢。

作者

2014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