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幻由人生:蒲松龄传
19231500000063

第63章 暮年家居(4)

老妻在时,怎么从来没觉得聊斋这么冷?蒲松龄的《雪夜布被》写道:聊斋外降下半尺深的雪,瑞雪带来严寒。聊斋火炉里的火像萤火虫明明灭灭。儿子派来陪伴祖父的娃娃早就睡熟,爷爷却怎么也睡不着。再也不能像老妻在时,睡不着就两人说说话。现在独自卧在薄薄的布被里,为了保暖,所有的衣服都压在被子上,还是冷、冷、冷!寒气透过纸窗,屋子像个冰窟。两腿时伸时屈,就是暖和不过来,腿冻得经常抽筋。干脆,把膝盖抱到怀里取暖。脑袋又像枕着石头一样,既然再也睡不着,那就起来点上灯看《南史》吧!人们都说晚上喝了茶睡不着觉,哪儿有的事?是孤独老头儿没法睡。

少年止知布被省,衰老方觉布被冷。

人初温被被冰人,初漏将残被始温。

三杯未醒犹余醉,更长梦短无沉睡。

朔风瑟瑟雪打窗,窗破纸鸣雪声碎。

枕上万绪俱纷来,几度定神排不开。

邻鸡乱啼眼睛涩,五更欲曙钟声催。

鳏鱼从来目不瞑,误听俗传罪茶茗。

(《雪夜布被》)

蒲松龄总希望梦到妻子,却总是梦不到,有天中午刚刚入睡,忽然看到刘氏掀开布帘进来笑吟吟看着他睡觉,他惊喜地睁眼一看,只有日影树影,哪儿有妻子的影子?

八 文星之殒

康熙五十三年(1714),蒲松龄选录《观象玩占》三卷。七月,九十二岁的毕际有夫人王氏逝世,七十五岁高龄的蒲松龄亲往执绋。毕盛钜请他为母亲写墓志铭,蒲松龄写下《皇清敕封孺人、进阶宜人毕母王太君墓志铭》,深情回忆毕际有夫人的孝顺、仁厚、慈爱、宽容。

自从刘氏去世,蒲松龄悲多欢少,但他仍然关心人情冷暖。邻家二女,各嫁贫富之婿,归宁时,贫者“苦苣间青粱”,富者“烹肥罗酒浆”。做父母的一副势利相,蒲松龄赋《贫女》诗哂之。

最让暮年人心疼的是,两个可爱的小孙子患了天花,相继夭亡,一门之中,哭声满耳,更让他了无生趣。

康熙五十四年(1715)除夕,蒲松龄做绝句《除夕》,是他留在人世的最后文字:

三百余辰又一周,团笑语绕炉头。

朝来不解缘何事,对酒无欢只欲愁。

康熙五十四年(1715)春节,蒲松龄自课一卦,不吉,神情黯然。正月初五,是他父亲的祭日,蒲松龄带领儿孙往祖坟祭奠。这一天,朔风怒号,天气阴冷。蒲松龄的子孙劝说他不要亲自致祭,被蒲松龄“咄之”。可能他预感到这是最后一次为父亲致祭。年迈的蒲松龄扫墓归来,就觉不适,好像感冒。次日,出了一身汗,觉得稍好一点儿,又开始胁痛,咳嗽、气喘。蒲箬等人忙请医生来治,医生用了理气的药方,服药之后,胁痛消失。医者很有信心地说:好好保养一段,老人家很快就好了。蒲松龄的饭量却从此大减。至上元节,他把弟弟鹤龄请来,老兄弟连床,做团圆之会。他一如既往地起床、梳洗、用饭,上厕所也坚持自己去。儿孙辈要扶他,他仍以索裙掣肘为嫌。

康熙五十四年正月二十二日,对于蒲家是个不幸的日子。早晨,蒲鹤龄去世,酉时,蒲松龄倚窗危坐而卒。

神州文坛一颗璀璨的明星陨落了。

清代杰出的文学家蒲松龄寿终正寝。他的杰作《聊斋志异》却有日久弥新的生命力。

第二十五节 聊斋传千古

蒲松龄生前寥落,身后殊荣。三个世纪过去,《聊斋志异》以非凡艺术魅力风行海内外。

因为家境贫寒,蒲松龄生前无力梓行“鬼狐史”,《聊斋志异》以手抄本形式流传。乾隆三十一年(1766),莱阳人赵起杲任浙江睦州知府时,与鲍廷博携手,以郑荔芗(方坤)抄自蒲家手稿本的过录本编刻,出版“青柯亭刻本”,收文四百二十五篇。赵起杲让其西宾余集(蓉裳)编辑该书,删去“单章只句,意味平浅者,计四十八条”。余集在编辑中途进京考试中进士,后成为翰林院侍读,参加修《四库全书》。乾隆三十年(1765)冬余集为青柯亭本作序,对蒲松龄及《聊斋志异》做深刻剖析:

呜呼!同在光天化日之中,而胡乃沉冥抑塞,托志幽遐,至于此极!……嗟夫!世固有服声被色,俨然人类,叩其所藏,有鬼蜮之不足比,而豺虎之难于方者。下堂见虿,出门触蜂,纷纷沓沓,莫可穷诘。惜无禹鼎铸其情状,镯镂决其阴霾,不得已而涉想于杳冥荒怪之域,以为异类有情,或者尚堪晤对;鬼谋虽远,庶其警彼贪淫……

余集认为,蒲松龄的鬼狐世界实际描写的是人世,蒲松龄的文学成就可与屈原媲美。“异类有情,尚堪晤对;鬼谋虽远,警彼贪淫”成为经常为研究者引用语言。为避开清廷严酷的文网,青柯亭本对《聊斋志异》某些篇章,特别是涉及改朝换代的文字做了篡改。青柯亭刻本保留了《聊斋志异》基本面貌和精华,刻印精良,问世之后,很快流行,不少书坊翻印。根据青柯亭本做的注本、选本、评点本、插图本不断出现,影响较大的有:吕湛恩注本、何垠注本、何守奇评本、但明伦评本、冯镇峦评本。到清代道光年间,《聊斋志异》风行天下,万口传诵,几乎家有其书。

现存较重要的《聊斋志异》版本:

一九四八年在辽西发现《聊斋志异》半部手稿,现存辽宁省图书馆。一九五五年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出版。全书四百页,分四册,除三篇序文外,收二百三十七篇,约为《聊斋志异》全稿半数,《猪婆龙》一篇重出。这是作者定稿、手稿本,最有价值的版本。

康熙抄本,山东省博物馆收藏,亦称“合本”。康熙抄本的文字不避雍正、乾隆二帝名讳,是聊斋现存最早的抄本,约抄于康熙末年,以八卷形式抄成,与蒲松龄墓表所载《聊斋志异》为八卷更接近,文字最接近手稿本。该抄本存二百六十篇,其中有一百三十一篇是手稿本没有的。在手稿本仅存半部的情况下,康熙抄本非常珍贵。

《异史》抄本,抄于雍正末年。分六卷,存四百八十五篇,与手稿本对比,错误较少,有较高的校勘价值。

铸雪斋抄本,抄于乾隆十六年(1751),底本为“殿春亭主人本”即朱缃家抄本,抄主张希杰曾与朱缃之子有交往,根据朱氏抄本抄成。分十二卷,存四百七十四篇,十四篇有目无文。对手稿本有擅自改动之处。但因是据手稿本过录的朱氏抄本抄成,有重要参考价值。一九七四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

二十四卷抄本,抄于乾隆十五年(1750),收四百七十四篇,存山东省图书馆。一九八一年山东齐鲁书社影印出版。较铸雪斋本多出《放蝶》《夏雪》等重要篇章,较多保留了原本风貌。

一九六二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的“三会本”即会校会注会评本,张友鹤辑校,收录王士禛、但明伦、冯镇峦、何守奇评,吕湛恩、何垠注,共十二卷,五百零三篇,流行甚广。

二〇〇〇年齐鲁书社出版任笃行全校会注集评本《聊斋志异》,吸取康熙抄本、二十四卷抄本、异史等内容,较张友鹤本有更大进步。

光绪年间,出现数种《聊斋志异》图说,《聊斋图说》尤为精美。今存四十六册,绘四百二十个聊斋故事,绘图七百二十五幅。《聊斋图说》原存故宫,八国联军侵华时,由沙俄军队抢到俄国。一九五八年苏联文化部将其归还中国,现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原图说四十八册,前两册已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