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天路长虹:“劈山开路先锋连”纪实
19231400000023

第23章 世纪篇(3)

济南新火车站的开挖都去了。还去了推土机,推掉了炸毁的钟楼,那是哥德式的楼顶,日本鬼子建的,它们都在一声炮响中成为一片废墟,然后是我们的老推和装载机开进去清理,一个新火车站才拔地而起。老济青公路的改造,新修外环路,那一段路修的比较好,是我们把下面一层土推掉,又把灰垫上,一直垫到沥清以下,趵突泉挖污泥,受到市民们的爱戴。千佛山也干过,那是三月植树节,场地平整,必须在12日之前干完。那个活太难干了。晨练的老人们上山,我们也上山了,平整场地,让领导们上山栽树,一个多月的活,我们十几天就干完了。机械股领导说我们很辛苦,领我们在山上的酒店,吃点山珍海味。在千佛山逛一圈,看看山上的景点,坐一坐上山的索道,瞧瞧那个万佛洞。爱那看就在那看,也让我们真正的劳动者也来享受一下欢乐,我们都挺高兴,从来没吃过那么多好的,什么麻雀螃蟹都上来了。我们胜利完成了任务,后来省市领导也胜利地上山栽树去。

温显峰,开挖掘机我家乡是产金贵特曲的地方。我出来当兵在工兵八团,当了四年,解散了。调到工区。92年改维护大队,到淄博施工,给乡镇上清理路边上的边沟,支援小清河工程,在黄河入海口干了一个星期,人家送的匾,在大队里放着,咱自己要了也没用。其它在仲宫最南边挖鱼池,很平淡,一般两个人去,就是有什么事情也有个帮手,吃饭在老百姓家。有时在饭店里。在黄河滩区,来回转悠,上面拨款,修路,住在老百姓家一块吃住,在外边干活,关系处理好了,没有什么大事,很平常。习惯了,经常出去给他们干,给部队创收。我们没有什么补助,挖鱼池,一月四百五,他们出油,我们出工出机械。半支援性质的,有了装备放在那里还要保养,这样多训练些人,也是小群练兵吧,我们是野战工兵,战时作用相当大。直接为首长指挥机关开辟通路,机械手的技术要求比坦克手还高。挖掘机是往下挖的,装载机是平地挖。外环路上,挖地基,回填土,挖边沟,下水道。那一年支援济南市外环路垫地基,干了几个月,到泰安去过,在济南附近干的比较多。就是结婚多年还没有孩子。我们志愿兵家属多是农村的,一年来一回,只能在冬季,别的没时间,在家要种地,光靠我的六百多元工资不够花的,两地分居,苦是有的,我的假一年要做两次休。一次半月回家搞点收种。别的要求没有,想要个孩子,去年来时没两天,我要到泰安施工,领导上说,要不你把家属带着。刚到工地就不顺利,机器坏了,修到夜里两点才回来,她还在门口等着我,她说我明天就走吧,我在这里让你分心。今年又来了,就是想着要个孩子。他爱人叫张燕芝,我去采访了她,言语不多,她说对军人有着特殊的爱,并不仅仅丈夫是志愿兵。她给我的印象是,好象在哪儿见过,我想起金贵特曲广告里有支很好听的的歌,有个很好看的美女,我想那儿一定是个美丽的地方。

机械连有很多志愿兵战士,有的我见过面,有的我还没有见过面,他们都熟练地掌握手中的机械,这是我军的新装备,为此他们感到自豪,他们也有许多苦衷,噢!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第3节 老总的眼泪

东方大厦老总杨宗显在一楼大厅接见了我。他是老三届高中毕业,转业后自己攻的经济管理硕士研究生,是个知识分子,但看上去更像个农民。他曾是”劈山开路先锋连“的第五任指导员。

豪华优美的迎宾大厅,有一个个冷饮小桌,美丽的大堂小姐把我们领到一个位置上坐下来,她说,老总现在很忙,正在接受记者采访,让我们等一会儿。

我和宣传股的单股长坐了下来,可以看到天空,因为大厦顶棚对外,可以采光。这是一个四星级酒店,我还没来过一次,虽然它坐落在经七纬十路上,离我的住处仅几步之遥,当然,平时没事我来这里干什么呢?它有夜总会,桑拿浴,旋转餐厅,当然也有大排档,是专门给普通人消费的。在我心神旁骛的时候,那位小姐把老总给请来了。他穿着面料昂贵的西服,楮色领带,衬衣似乎有点陈旧。从中看出这位老总并不十分讲究。看上去他有些疲倦,但显得成熟,老练,不像风流倜傥之辈,我想也许他是事业中人。大堂小姐李姓,她说,还有某报记者在那里等候,我们说老总是很忙的。他说每天都是这样。开门见山,我们都是军人,我把来意简单一说,老总很明白,直奔主题。

他说我是粉碎”四人帮“之后,去的”劈山开路先锋连“,三中全会以后离开,三年多的时间。我在那里的连长是曹新士。他是这个连队由战士提干的,从新兵开始就是树立革命人生观的典型。那时的材料上是这样写的,初中毕业生曹新士入伍来到十连,第一天扒碴,手上就磨起了四个大血泡,累得浑身像散了架,下工后,晚饭没吃就躺下了。他是个没吃过苦的的青年,指导员发现后把他带到山顶上,给他讲二郎山的故事,还和他一起学习为人民服务。小曹的心里热乎乎的。从那时起,小曹在施工中抢着吃苦,很快入了党,还被提升了班长。

1978年,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义上讲话,提出军队要整顿。我去时,正搞整党整风,团里来了个工作组,批评曹新士同志盲目骄傲自满情绪仍然存在。有一次开会回连到工地一看就说,我才走了三天,搞的乱七八糟。施工中不能虚心和大家商量,因此其他同志也不乐意和他一道工作。有的干部反应八九月分任务完成的好,幸亏连长不在家。有一次团里组织”三学“经验报告团去六连介绍经验,他不听介绍。还有一次团里安排袁昌凌同志回六连讲传统,他又借故去济南看病离开连队,失去一次受教育的好机会。平时开会学习坐不住。他说,任务重,特别忙,没时间学习。当然对我也有批评,说,指导员杨宗显原来存在怕艰苦有离队思想,没完全解决好,调到六连以后,感到既艰苦,又辛苦,怕干不好落埋怨,担心有责任。那时候到六连的工作组多如牛毛,大家眼睛都盯着你,不能说不怕。当时六连传下来这样的话:”保先进愁死人,前进一步难死人,先进砸锅吓死人“,能不担心吗?

这个连队在文化大革命中处于低潮,虽然上级把它放到风口浪尖去锻炼,搞过”三支两军“,平均两年牺牲一个同志,换了两任指导员,76年底,老兵复员,集体闹事,连长和老战士矛盾很大。老兵想报复连长,连长把枪压在枕头底下。那时的干部手枪都是自己带着,枪支弹药都是自己保管,班排都有枪炮,没有上锁的。当时的指导员是吴伟江。战士闹事的原因是怪连队没有搞好,连续出事故。一次是在坑道掘进中,班长张士传捅残孔,引起爆炸,排长郑允智牺牲,四名战士受伤。又一次,战士李建正带着炸药在雷管棚接续雷管,引起爆炸,当即牺牲。吴宝德烈士的牺牲更悲壮一些。这是发生在文革期间,连队奉命欢送群众代表到济南参加学习,途中遭到歹徒袭击。当时三排的十二名战士,表现出明知子弹要伤人,偏用身子挡子弹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战士吴宝德发现车后一人举枪朝车上射击,他立即用身子把群众挡住,自己光荣牺牲。战士李洪云,看到吴宝德倒下了,他立刻顶上去,用身子把群众挡了起来。战士苗继学,脖子负了重伤,鲜血直流,他用手捂住伤口,一声不吭地照样趴在群众身上。当时就是这样,枪声从那里来,他们就用身子到那边挡。我说的这些在连史上可能找不到。

就这样,先锋连有六年时间,一个干部没提起来。老兵不服,人家连队提的提,升的升,我们英雄连队剃光头,这是怎么回事。不出干部说明你连队建设不行,那时的兵都有上进心,不是为了钱,那时人们不谈挣钱的事。老总用目光扫了一下大厅说,你看坐在这里的人,满满的,那个不是在讲钱,讲经商,那时是八亿人民八亿兵,大家都在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现在是十二亿人口十二亿商,无商不活,无商不富,话题扯远了。但是文革前创”四五好“的时候,连队也留下一段话,”六连创四好,连队保,工区保,上下都得保,评不上四好,工程兵首长也得作检讨“,从中可见六连的位置是多么重要。

我是老三届高中毕业来部队的。那时我在团里化肥厂当干事,厂子搞的很好。我想现在让我管理这座东方大厦,与我在工厂干过也有关,这是省政府机关的财源,我管过企业。那时候连队有问题,军区曾思玉司令员亲自到连队去视察,他下令,三天把指导员给我换了。他是新四军的老首长,个儿不高,打仗出身,十分威严。领导找我谈话,要我去,我说要去换连长,我们重打锣另开张。我打着背包,和工作组一块到了连队。这时的施工任务完不成,班排干部骨干精神状态不行。不会作工作。很散,连队集合,排长不到位。不参加集合。战士不遵守纪律。我们住在藕池,老战士喝酒闹事,连队下来了。怎么办?英雄连队垮下来不行。不是一个团的事,是咱们军区的荣誉。和平时期,共和国就命名这个连队呀!

抓基层建设没有多少新招,就是整顿支部,抓好干部骨干,完成指标任务。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央军委对部队建设很重视,上下都很关注,大环境很好,当然思想斗争也很激烈。经过三个月的整顿学习,思想统一了,下决心把这个连队搞好,连长当时年轻,只领着干活,我是既唱红脸,又唱黑脸。作风差,先抓作风,抓排头兵,晚点名,我点,有个排长不答到,哼一声,重来一遍,站到自己位置上去。睡到三点,搞紧急集合。他说又集合,慢慢腾腾,点名批评,支委会上作检查。通过这件事抓干部,抓一班人。我们那个时代的兵都没有孬兵,就看你干部怎么样。我们住在藕池山沟里,那时老百姓还很穷,相对来说,我们部队生活好。东西经常往外跑。后勤是副连长管的事,他是65年的兵,比我还早三年,他有个毛病,喜欢喝酒,号称一天三喝。那时也没有什么好酒,景芝白干,兰陵大曲,也就块把钱一斤。我说,你不改这个事,没法带兵。那时连里有时买一两个羊杀杀,过八一节,买个羊让门市部杀了,羊皮给他们就行了,羊杂碎都给了。战士反应,怎么回事,查查。副连长给的。我说不行,拿回来。要吃到战士嘴里。副连长说要回来丢人,我说,这个风气要正过来。当时他的意见很大,战士们意见少了。

有个姓韩的战士摘人家的杏吃,老百姓反应来了。抓这个事,一事一议教育。在施工中,抓骨干典型,当年完成任务,先进连队。一年以后,走上正规。全连八个班长,非常整齐。范守增是新任的班长,干什么抓什么抓的很好。连队建设就是抓班长,他们积极性高了,什么都好办了。78年被军区评为”硬骨头式的连队“,这一年底提了四个干部。范守增是从班长里提的,骨干们积极性更大。范守增个子大,翻浆,五分钟一班,一次四个小时,把班带的很好。一提干部,大家都有积极性,那时候还没有从院校培养干部的制度。都是从连队士兵提拔的干部,穿四个口袋是那个时代农民出身的军人骄傲。你不能说这是农民军人的自私,狭隘,小农经济思想。正是他们经受过艰苦,才知道奋斗精神的可贵,所以他们在部队建设中拼命地干,从红军到解放军,我军将士一直是这样,这正是他们的先进性。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正是奋斗着一大批农民军人,他们和许许多多中国农民一样,推动着中国前进。这难道不是事实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三中全会的召开,首先是农民创造了责任田,在新时代,还是他们发扬民主,从农村开始实行和世界接轨的选举制度。他们是世界的最优秀公民,他们是创造世界的动力。

我们的战士干三年活,出力太大了,想起来很难过。老总这时却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没有切身的体验和实践,他是不会如此动情的,何况他是这里的老总,本市最豪华的宾馆,那里有总统套房,每晚消费五千多元啊,别说一个普通工人一年挣不到,就是白领丽人也不是随手可得的吧,但全权管理的老总真的在流泪,就是我这个局外人,一时也难以体会老总的心情,还是那位大堂小姐又来请示事情,他的感情才回转过来。他说,那时施工山高壁陡河里还结着冰凌,战士们在冰冷的河水里撬石头,在雪地里挖冻土,在陡峭的山坡上放石料,每天上下工要跑二十多里路,任务相当艰巨。那时候已经不是叫大家多干,而是做工作叫大家少干。我苦口婆心做工作不叫他们干,身体全垮了,战士们苦啊,就穿着一个破棉袄,棉花都露在外面,还穿着小帆布工作服,战士们对国家贡献太大了,到现在我还想念他们,我拿那些战士作比较,来促进我的工作,转化成精神力量,学习高新科学知识,用到企业上来,我在那三年提了13名干部。给人家解决基本问题。那时候,光干活没有什么待遇,到现在我还经常犯病,我有胃病,腰椎劳损。有个战士叫蔡保德,脊椎干活累断了。要是现在有的人,你给多少钱,他也不干。现在我们的部队,再也不能叫年轻人这样干活了。打三年坑道,没有一个人是完好无损的,没有一个人是没有毛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