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天路长虹:“劈山开路先锋连”纪实
19231400000019

第19章 山海篇(10)

这是个初冬的季节,先锋连的工地上遇上了罕见的“水龙王”。这里地下水位特别高,挖开地皮一米多,手指粗的泉眼星罗棋布,一个个都像比赛似的争着往外冒水。汹涌的地下水淹没了整个作业面,十几部抽水机日夜轮番抽水,水位还是不见下降。我眼望着抽不尽的地下水,想到这项工程的重要和紧急,心里火烧火燎,可是面对一个个摩拳擦掌的战士,我又满怀信心地问:“怎么办?同志们,是等还是干?”大家齐声回答:“天大困难像个豆!干!”这就是先锋连的脾气,他们不怕挫折,不畏困难!当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的思绪又飞过大泽山,回到不久以前,许多往事涌上心头……他的眼里涌动着泪花,擦了擦又说,我为什么会被调到“劈山开路先锋连”去呢?1980年左右,六连在青龙山811工程施工,我在大泽山828工程施工,任二连指导员。这是军区的首脑工程,重点工程,工区处于总体考虑,把二连、三连、六连调到大泽山下。因为这几个连队,都小有名气,二连在长期时间埋头苦干,有股子牛劲,被誉为牛连,三连有股子猛劲,被誉为虎连,六连是先锋连,所谓,二牛三虎六先锋,会集大泽山下,同战828工程。这三个连队都是从二郎山下来的,都是原105团的过硬连队,互相摆开阵势,开展竞赛活动。工区在大泽山上召开誓师大会,擂台赛的功势形成。当时二连、三连是一营的连队,六连是二营的连队。不仅是连与连之间,而是营与营之间的竟争也很激烈了,这是我军历来的传统,无可厚非,后来出了问题,就连这种竞赛活动也被说成是盲目行动,那么让大家都伤心了。当时大环境来说,也有催人奋进的因素,因为党的三中全会之后,无论是军队和国家都有从两个凡是中解放出来,有突出重围的感觉。大家的劲头十足,我们一营的战略方针是,争取两个连队都超过六连,确保一个连队超过六连。就这样走马上阵,不到一个礼拜,二连三连进度质量遥遥领先,先峰连被甩在后头。上级一看先锋连坑道作业没法与二三连抗衡,就说洞内任务洞外比。先锋连拼了命地干,8小时以内洞内干,8小时以外洞外干。到月底,还是不及二三连,战士们急红了眼,钻机班打炮眼,看到作业面上有很多残孔,按施工安全规定,是不准打残孔的。但是战士们已经失去理智,副班长王秀环,说,为了咱红旗三排不丢脸,管不得许多了,他抱着钻机,一钻下去,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洞内硝烟弥漫。王秀环倒在血泊中,还有8名战士被碎石击中,险些伤了性命。连长范守宗一听炮响,差点跌倒在地,等他跑进洞内,看到血肉模糊的王秀环和受伤的同志们时,一句话也没说,泪如雨下。连队士气就这样下来了,到年底也没有完成任务。可是现在他们又喊出了这样的口号,徐思礼一股豪情从心中产生,不愧是英雄连队,他们是拖不垮打不倒的。就在徐思礼思索的一刹那,同志们争先恐后地跳进冷水里,挖泥、抬筐。只见一个虎实实的大个子战士,干得特别起劲。他就是被大家称为扒碴机的蔡保德。

在与地下水顽强搏斗的日日夜夜里,蔡保德总是拣大筐抬。三十多度的斜坡道上,洒满了泥水,滑得像涂了一层油。一天,他抬着一百多斤的大泥筐,摇摇晃晃,刚冲上坡道,没几步,就一个趔趄滑到在地,滚个满身泥巴。他爬起来又抬,接连又摔了几跤,脚上被尖刺的砂礓石划出一道道血口子,腰板也给扭伤了。为了不暴露目标,他又爬起来,又挺直腰杆,放稳脚步,咬着牙坚持下去。在革命战士的字典里就找不到“困难”二字,他的眼前仿佛出现老前辈,血战二郎山的情景,蔡保德终于坚持到胜利。

一天深夜十点,乌云密布的天空飘起了雪花。六连的工地上,灯火通明,一场打井的攻坚战打响了。这是一场特殊的战斗,直接关系着整个工程的进展,打好深水井,把水泵集中在井内抽水,就能降低水位。蔡保德始终战斗在前列。井小水深。一次只能下去两个人。他总是争着第一个下去,战斗在齐胸深的泥水里,挥锹挖泥,冷彻透骨的泥水浸到了他嘴边,冻得嘴唇黑紫,直打牙巴骨。排长还给大家讲老前辈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康藏高原修机场的故事,排长问大家冷不冷,战士们说,温暖们心里暖着呢!水龙王终于低了头,“天大困难像个豆”的口号在六连面前仍然没有过时,还很响亮!

第二句:虎口破了用针缝一个赤日炎炎的盛夏,六连要往山顶修一条路,同志们头顶烈日,脚踏烫石,光着膀子抡大锤,打炮眼。两不怕战士杨培强,个子小,专拣大锤抡,十二磅大锤掂起来,一口气就是几百下。有的手掌磨出了血泡,打得更欢,有的手被砸伤,把钢钎攥得更紧。他们硬是靠钢钎铁锤完成了任务。在坑道作业中又遇着了坚硬的石头,飞速旋转的钻头一触石壁火星乱冒。钻头刚进,“嘣”的一声撞碎了。“老黄牛”战士官京贵换上新钻头又干起来。他的腋下开刀的伤口缝线不久,又被狂吼的钻机震开,鲜血直流。他让军医给缝上几针,不顾指导员的劝阻,抱起钻机又干起来。徐思礼想起韦江歌虎口破了用针缝的事迹,看看现在的战士们,又把他的思绪带到春天。

新的一年开春了,受到沉重打击的“劈山开路先锋连”,重整旗鼓,他们喊出了老班长“虎口破了用针缝”的口号,又上了山。老英雄韦江歌为了能上工,用针线缝住了裂开的虎口,至今说起来还令人激动,那是英雄的时代哺育出来的伟大战士。但是,事过境迁,这种口号还能起作用吗?徐思礼坚定地说,我说他一点也没过时。但是六连似乎时运不济。不知为什么,这是初春的早晨,满怀信心的六连指战员们,刚刚上山就听到又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同志们站在山上,欲哭无泪,就连和他们竞赛争的脸红脖子粗的二连三连同志们也停下了手中的工具,跑到了六连的施工现场。

这是1983年3月4日。六连的老同志们,永远忘不了这一天。大泽山的天空很蓝,山上的青草发出了新芽。连长指导员亲自带队,108战士全都上山来了,他们一路唱着歌儿,还是二郎山那首歌,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枯树荒草遍山野,乱石满山岗,羊肠小道难行走……他们换上了崭新的工作服,仍然士气高昂。工地上也涣然一新,刚换版面的墙报栏,韦江歌扛着大锤,正向着六连的战友们微笑。是啊,经过了一个冬天的学习整顿,养精蓄锐,他们又要大干一场了,二连三连都有点打怵了。

连长布置了任务,指导员作了简短动员,各班排迅速带开,各就各位,钻机班扛着风钻走进了坑道。大约几分钟的光景。就听到一声炮响,全班八个战士被炸伤,其中包括后来被誉为“小铁人”的孙祥林。六连被炸懵了,谁也说不清事故的原因,钻机班的同志们说,我们刚开钻,就响了。难道是搞破坏不成,就是破坏也不能自己炸自己啊。说不清,后来上级来调查,说是连队班子不团结,干部不安心山沟,思想政治工作不落实,连队管理工作松散,两年之内,有十几人受处分,有几名战士被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到秋天战士偷萍果,被老百姓装的地枪打伤,等等。人瘦被人欺,马瘦被人骑。老兵退伍时却又发生过集体闹事热闹事,沸沸扬扬传到了远在济南的军区机关。摸清情况,对六连班子进行调整,势在必行。军区司令部机关要求,在工区范围内选一个指导员,最后找徐思礼谈话,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家属随军问题泡汤了,我们农村出来的军人,唯一的希望不知等到何年?但徐思礼想这是组织信任啊,他在山上抽足了烟,第二天走马上任。

六连还是六连,就在这时,我们又喊响第二句口号,虎口破了用针缝。谁都知道这是发生在老英雄韦江歌身上的一个故事,后来演绎成一句口号,同样是一种精神的体现。如果说他不科学,请再看看小铁人孙祥林的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