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倾听大地
19230900000057

第57章 海洋咏叹调

所有的人类学家都认为,21世纪是海洋的世人类将要在海洋中寻找更多的能源和蛋白质,21世纪的海洋将成为大开发、大争夺乃至大拼杀的海洋。

我们了解我们的海洋吗?我们离海洋有多远?

我曾在西北的腾格里、巴丹吉林、毛乌素沙漠边缘跋涉采访,与浩翰戈壁一起焦灼,为枯死的胡杨默哀,看沙暴遮天蔽日。连绵起伏的新月形沙丘在无风时节静如处子,那银钩铁划一般的线条甚至会使人感叹造化之奇妙;可是风起它便张狂,一片一片地推向绿洲,活现着沙进人退的当今人类困境。

沙漠正在吞噬土地驱赶人类,与此同时人类则仍然还在每分每秒地加速掠夺资源。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刘巽浩先生曾经发出过“中华大地200年后不耕不种”的警告。迄今为止,一个有着12亿多人口的农业大国,只剩下人均1.3亩的耕地了。

我们不能不把目光投向海洋,所有的人类学家都认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人类将要在浩瀚的大海中寻找更多的能源和蛋白质。海洋,我们最后的疆界。

一个迫切的问题是:我们离开海洋有多远?

实际上当我们不得已而把目光投向海洋的时候,目的性非常明确,即为了索取。同时我们又不了解海洋,关于海洋的启蒙在文盲、科盲如此之多的中国,几乎是一片空白。于是一种可怕的前景已经显露端倪:人类将会如对待土地那样残酷地占有和掠夺海洋,如此之后,我们的子子孙孙还能到哪里去寻找自己的生命圈呢?

我们的孩子们,会走到海边去吗?

中国位于太平洋沿岸,是一个拥有32000公里海岸线、6500多个岛屿和大片海域的濒海国家。太平洋17个边缘海中的3个大海瀕临中国,据估算,中国200米水深线以内的大陆架至少有4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22亿亩海面;15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及滩涂共有2.1亿亩。生物学的折算表明:从理论上说,2亩海面所提供的蛋白质相当于1亩良田的产出。

中国蓝色国土的总面积为300万平方公里。

中国海洋意识的混沌不觉,是带有整体性的。迄今为止,我们的教科书上仍然说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而把300万平方公里的海面^蓝色国土^轻而易举习以为常地疏忽了。

通常,人们只是在炎热的时候想起海洋;滨海胜地的一幢幢豪华别墅,则象征着权力和财富;只有孩子们仍然在执着地想象着大海的浩瀚以及蔚蓝;更多的人坚定而迷惘地在城市里挤来挤去。

我们的孩子们会走到海边去吗?

孩子们总有一天会发现,在他们的祖上一代又一代地砍伐森林、破坏植被,以至引发全球性的沙漠化危机之后,同样已经不再有宁静而纯洁的海湾了。

《中国环境报》1995年8月29日有消息称:“我国近海海洋环境与生态资源保护形势严峻,陆源污染已构成危害海洋环境的首要因素。”本世纪90年代初的一则统计说,上海每天排出污水537万吨,其中807。未经处理直接入东海。胶州湾沿岸,1000多家工厂每年排放的污水总量达1000余万吨,使素有“黄海明珠”的胶州湾沿岸污浊不堪。金色沙滩已是昨日之梦,满目所见都是造纸厂流出的浆液、黑色泥坑以及暗灰色的海滩。胶州湾还是油船的集散地,漏油、溢油时有发生,东岸水质仅石油超标一项便高达28倍。

1993年,笔者曾有海南岛之行,目睹了宝贵的红树林、珊瑚礁,在开发的名义下遭受灭顶之灾。而海口市,灯红酒绿之下,每个月吃掉的野生动物有18吨之多,关于海的想象已经污浊而且破碎了。

孩子们的失望就是天使的愤怒。

千疮百孔的生命长堤

1995年夏天之后,不断有长江断流、江岸塌陷、泥石流的消息见诸报端。然而在更加漫长的海岸线上,不时发生的几乎危及海岸全线的海蚀,因为远离繁华的城市和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而鲜为人知。海蚀,指自然与人为两种因素下的海岸侵蚀,或者说海岸破坏。

海洋学家告诉我们,在海洋风景线的庄严妙相中,波浪是各种海岸伟大的雕塑者。这样的塑造是永无休止的造化伟力,圆石块磨成了鹅卵石,鹅卵石研成了细沙,直径0.3米的石块,在不断动荡的水中磨擦几百年便成为沙粒,沙粒的垒积和铺陈就是海岸线上迷人的金色白色沙滩。

所有的海岸线都在变化着,但自全新世海平面稳定以后,这样的因为自然作用的变化已经变得极其缓慢,对人类的生存及生命活动基本没有影响。

海洋学者告诉我,因为人类活动的结果,中国大规模海岸侵蚀发生时间短,破坏剧烈,后果不堪设想。北戴河,这一世界闻名的避暑胜地因为海岸侵蚀而滩面缩窄、沙粒粗化,防波堤被冲毁。汤河口修筑于50年代的碉堡坍塌入海,岸线后退平均100米,1995年为止的蚀退率达每年3米。

山东刁龙嘴至蓬莱段沙岸全线后退,蓬莱西海岸1985年至1990年岸线后退50米,大片海滩被侵蚀,沿岸村庄、道路、良田、工厂及大片松林陷入海中。号称亚洲第一大海水浴场的青岛汇泉浴场因为海蚀而滩坡变陡,部分沙滩被冲走。

上海、浙江、厦门、海南岛的海岸线无不面临着海岸侵蚀的威胁。海南的清澜港,那原是可以随手挽起一片清澜的海湾,因为岸外珊瑚礁被挖,仅1980年以后的10年间,海岸蚀退200米,岸上守望着平安吉祥的椰子树林,每年都要被冲走一批又中国海岸线侵蚀的人为因素,主要是近20年来无度的挖沙所致。1996年新年伊始,报章上的消息说,中国沿海的挖沙量仍在日益增加,无度与混乱还将继续折磨我们的海岸和海洋。

目前,中国海岸年挖沙量尚无确统计,仅山东一省向外运沙的港口多达11个,保守的估计是年挖沙量为2000万吨,可筑成高与宽各:米的沙墙6000公里,是山东省陆地岸线总长的2倍。

又有消息说,镇江、南京一线的长江沿岸,挖、沙船云集,直接影响了这两个城市江防安全。

从小小的沙子放大开去,它所反映的是如下的现实:80年代开始的造楼盖房、公共建筑和道路用沙,以及多如牛毛的未经批准的开发区建设,使中国沙子需求激增,沙子市场无限膨胀。沿海11省、市、区人口约5亿,按其中的2亿人从海岸取沙每人2吨计,10年共用去4亿吨沙,这个数字刚好等于在全国每公里的陆地岸线上取沙2万吨。

海岸线,那是镶嵌在中国大陆边缘的美丽的蔚蓝花边,是护卫我们生存环境的生命的长堤。如今这蔚蓝的花边已经被污染并且断裂了;这生命的长堤千疮百孔了。

没有海洋意识,就不会有开放意识。

历史学家认为,一个世纪之未正是另一个新世纪的序幕。也就是说21世纪的序幕不是在2000年的钟声里拉开的,而是在本世纪末的几年中渐渐显山露水的。

1996年开始不久,韩国政府宣布将在其实际占领的独岛修建一座能停靠500吨级船舶的码头,以解决其驻军的轮换及食品供应。韩国政府的这一宣布其实是针对日本即将公开的200海里排他性经济水域计划,并认为独岛、日本人称为竹岛的小岛是日本固有领土。

国与国之间,为一个小到只0.186平方公里及32块礁石的小岛展开了一场外交战。

独岛或竹岛之争,是惊心动魄的海洋权益之争。而在全部海洋权益里面,相比较而言,海域比资源重要,岛屿又比海域重要。现代国际海洋法不仅赋予沿海陆地、同样也赋予岛屿拥有划定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权利。《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岛屿,可以同陆地一样有自己的领海、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就连无人居住的岩礁也能划出领海和毗邻区。据此估算,一个小岛或一块礁石,以12海里领海计算,可获得450平方海里即1500平方公里面积的领海区,相当于3个新加坡。再以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距离计算,可获得12.5万平方海里即43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相当于4个浙江省。

争海洋权益,首先就要争岛屿乃至礁石;有此,则有海域;有海域,则有海洋资源。

日本这个民族整体具有极强的海洋意识。因为地理环境使然,他们不能不面对海洋,如同世界上所有的老牌殖民帝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无不首先是海上强国一样,日本正是在海上打败了中国,征服了朝鲜,然后踏上陆地长驱直入的。

从历史而言,中国又是怎样应对的呢?明朝面对大量的频繁的倭寇入侵,从明代初年即14世纪中叶开始,朝廷就颁布禁海令,初衷是制止大陆不法之徒与海上倭寇相勾结,内核是不敢在海上与倭寇打仗,从此诞生了传统的以防御为特征的中国海权理论。400年漫漫海禁下造成的封闭锁国,使这一世界资本主义空前发展的时期,在中国几成空白。

到大清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丧权辱国之门彻底洞开,其实是必然的。既然浩浩大洋上没有中国人的胜利之路,你又怎能保卫自己的领土呢?

海洋上的失败还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外交路线,从慈禧的“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到以后的“宁赠友邦,勿与家奴”,“与国”和“友邦”从海上纷至沓来,如康有为所言“瓜分豆剖”是也。

中国之于海洋,真是渐行渐远了。

20世纪80年代,日本人在海洋权益上又有极为精明的大手笔之举:甩出巨额拨款,抢救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冲之鸟岛,也称冲鸟岛。这个位于冯纬20。25东经136。05^的珊瑚礁岛东西宽5公里,南北长1.7公里,由于海水的长期侵蚀,露出水面的岩礁逐年缩小,涨潮时只有0.3?0.5米,不要太久就会被海水彻底吞没,而最终丧失作为领土的基本条件。

日本政府拨300亿日元从1987年4月起用3年时间,加固冲之鸟岛,先以露出水面的岩礁为中心修建一个直径为50米的铁质环形防波堤,其高度要比高潮时的海面高出0.2米。然后在防波堤内以特种防水混凝土、填充加固,并在一块岩礁上建一座7米高的铁學。

日本抢救冲之鸟岛的举动,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它不仅保住了一个小岛的法律地位,而且有了划定面积达43万平方公里专属经济区的谈判筹码,并在经巴士海峡进入南海通往东南亚的风波浪里,铸就下了一个永久性的基点。

大海并没有拒绝我们。

中国人只是很少知道这一切,是城市的钢筋水泥隔断了我们的目光呢?还是大海的汹涌澎湃使人忘而却步?

20世纪末年的记录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如果没有海洋意识,就谈不上真正的开放意识;如果没有强大的海洋战略,就谈不上21世纪的发展战略;如果在未来岁月里,中国仍然是海上的小国,那就是强国梦的最后的破灭。

我们离海洋很近,又离海洋很远占地球表面面积70.87。的海洋,作为人类的第二大生存空间,它究竟意味什么?

海洋拥有13亿7千5百万立方公里的容积,一个认真的计算是:把海面之上所有的陆地加起来、也只是这个数目的1/18。倘若将地球上海拔8848米的最髙的珠穆朗玛峰投入西太平洋的玛丽安娜海槽,它将踪迹全无。

海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面对髙大?

在有了足够的深度之后,面对耸入云天,就不会轻易惊心动魄了。

海洋精深而博大。

倘若把地球表面水上水下的高高低低一律拉平,没有一块礁石没有一根树木会露出水面,一切的巍峨荡然无存,海洋会把整个地球淹到3798米的深处。

想象中的移山填海,悲壮到荒谬之极。

海洋是如此之大,海洋却又是如此之小,是一些小极小极的分子组成了大海洋,真的大绝对离不开真的小,小即美,小即大。你把一杯染成红色的水倒进海里,在世界任何地方的海边上爸起另一杯水里,其中必定有你先前倒进海里的红色分子。你得等待好几千年,这些红色分子才能和海水彻底混合,混合之后,每一杯海水里仍会含有1500个红分子。

水分子太小了,一个小分子的直径是一个厘米的70亿分之一。

海洋就是由这样的水分子组成的。

假如把海洋里所有的水分子一个一个地垒积,注入直径为121公里的特制的水塔,这个水塔将高达112700公里,这是真正的登天之塔,在差不多就是从地球到月球的1/3的距离上,苍茫宇宙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于是,我们可以这样断言了: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大国,以及它的骄傲的人民,如果懂得了海洋,那么就应该承认以下的事实:我们无一例外地都是汪洋大海中的小国岛民。

你说你是沧海之一粟,那已经是极为狂放的伟人之言了。

海洋之于人类,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依目前人类的认识,海洋资源包括两大类即再生和非再生性资源及8门类:生物、化学、矿物、能源、水源、空间、旅游、水文气候。在无数的海洋宝藏中,石油、锰结核、多金属矿泥和海水提铀为最宝贵的“镇海四宝”。

海洋中拥有140亿亿吨海水,它是资源也是水源且是能源。海水中溶解有5亿亿吨盐类,这些盐类含有80多种元素。据有人推算,海水中储有2100万亿吨镁、137亿吨铁和钼、50亿吨轴、41亿吨锡和铜、27亿吨镍和锰、7亿吨钴、4亿吨银、500万吨黄金和大量的钾、溴、碘等等。也就是说在每一立方公里海水中,含有37500吨的各种化学物质,价值10亿美元。海洋地质专家的估计认为,海底储油量至少有2500亿吨,比陆地储油量大3倍。90年代初的资料说,从1947年在海底打出第一口油井以来,世界在大陆架边缘就发现海底油田1600多个,已开采200多个,年产原油6亿多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227。

仅仅石油一项,就足可以让人类疯狂了。毫无疑问,21世纪的海洋,将是因为石油能源而大开发、大争夺,乃至大拼杀的海洋。

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国际上不少海洋地质学家家对濒临中国的海域发现石油的可能性,持相当悲观的态度。也正因为如此,这个海域相对来说是平静的,中国和自己的海洋邻国也大体上相安无事。

1968年,联合国的亚洲近海海域矿产资源联合勘探委员会发布的对黄海和东海的地球物理调查报告说:

台湾和日本之间的大陆架,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富饶的石油蕴藏地之一。这里还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宽广大陆架之一。由于各种军事和政治原因,以及由于缺乏像本文这份简单的报告所提供的地质勘探资料,该区域仍未经过钻探测试。

这份调查报告还强调了黄海及南中国海底下,石油与天然气开采有远景。

报告公布之后,中国所有的海洋邻国“纷纷立即着手单方面确定和宣布自己的海域划界主张”。在中国的海洋邻国中,菲律宾速度最快动手最早,“把南沙群岛的大部分岛礁及其附近大片海域划进菲律宾版图”。越南、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都不甘落后,越南早在1988年便正式宣称:“越南的海上领土比陆地面积大3倍厂迄今为止,越南已经在南海建立了大面积油气开发区,从历来的进口石油成为“石油输出国”,1992年石油输出收入已占出口总额第一位。

海洋的重要和敏感甚至已经涉及到了它的名称,南海,国际社会称为南中国海,为了使南海尽可能离开中国远一点,“东盟”有的国家主张将南中国海改名为“东盟海”。1993年美联社马尼拉1月18日电讯称:

东盟国家正在考虑给南中国海更名,以阻止中国声称对这些富产石油的岛屿拥有主权。菲律宾外交部长罗伯托罗慕洛对记者说:“大家在这一点上意见一致。”

海洋形势之于中国,无疑是严峻的,或者说是极其严峻的。在西太平洋沿岸存在着的随时都可能激化的有4起岛屿争端;俄罗斯与日本的北方4岛之争;韩国与日本的独岛之争;中国与日本的钓鱼岛之争;中国与几个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南沙群岛之争。

这4起重大岛屿归属国际争端中,中国占了两个,我们是在争弹丸之地吗?不,我们在争国家的权益,争属于我们的大片海域与不可再得的宝贵资源。

我们离开海洋很近,我们离开海洋很远。当我们沉缅于这些年的经济发展而沾沾自喜时,大洋之上的信风却告诉人们:中国还是一个海洋的小国与弱国。

我们有千万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但没有一艘航空母舰,因为没有钱。

同时,我们却有年复一年公款吃喝几千个亿的纪录;有贪官污吏动辄几百万、几千万乃至非法集资几十亿元归人自己名下的案例。谁也看不透这个黑洞到底有多深。

海洋是一面镜子,我们醒来了吗?

海洋啊,你的湿润的风,你的每日两次的潮汐、你的涛声你的冲击浪,你在孜孜不倦地塑造世界风景线的时候,你想对人类说些什么?

著名海洋研究者伦纳德^恩格尔说:“人类有史以来对待海洋从来就没有什么责任感,就像当年游牧民族对待土地一样。但当面对失去食物的威胁时,人类才知道要保护土地了。今天人类对待海洋也可作如是观。”

为着人类生存的最后的疆界是安全的,是源远流长可以泽及子孙后代的,我们不能不以最大的爱心去保护海洋了!在世界海洋中,北海已是闻名的污染之海,孕育了人类最早的古船的地中海,到本世纪末将不再有生物存在。每天污染地中海的石油为272000吨,工业废物与生活垃圾为9亿吨。

这些海洋以及更加辽阔的海岸线及浅海,是无可置辩的明证: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带来巨大的报复,生活的真谛也许不在令人炫目的繁华的都市,而在忍受着巨大创伤的海洋的波涛之下。

人类中的一部分可以污染中国的一条淮河、世界的一个北海、一个地中海,人类在地球之上还有什么不能破坏的呢?

也许,在我们以开发的名义奔赴海洋汲取石油之前,更应该先听听海洋的启示。海洋说,它的最为宝贵的可以付之永世生生不息的启迪灵智的资源,被当今人类忽略了。

《创世纪》说:“神运行在水面上,从此有了光。”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家泰勒认为,水是万物形成的始因,一切由水产生,最后还原于水。中国杰出的思想家老庄笔下,水是庄严、崇高、至善的,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

人啊,你看见了吗?你听见了吗?

富饶而博大的海洋是专为人类设造的,却一定不是仅仅为今天的人所挥霍享用的,时光之箭带动下的明天和后天,还有多少芸芸众生嗷嗷待哺?一个不敢在海洋上驰骋的民族,是不思进取的民族。

一个不懂得保护海洋的民族,是没有文化的民族。

海洋是一面镜子,巨大而永不平静的镜子,人类的整体或者部分,重新审视自己的民族,都能从这面镜子里看到我们的猥亵与丑陋。

涛声拍岸的时候,我们醒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