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忠魂正气:颜真卿传
19230400000011

第11章 山雨欲来(2)

颜真卿明白岑参的心意,深深感激岑参的祝愿和期望。是的,我应该尽快地使平原郡面貌改观,使百姓富足起来,得到教化,风移俗易,安享太平。然而,兄弟,谈何容易啊!树欲静而风不止,我能够一心一意地施政吗?你可能还不清楚:如今,春秋已高、沉溺于与杨贵妃姐妹歌舞宴乐的当今皇帝,以为有了杨国忠和安禄山这两只左膀右臂,就可以高枕无忧地纵欲于九重大内。杨国忠居于丞相之位,今上又急于让安禄山入相。而杨国忠却以安禄山斗大的字不识半升为由,坚决反对。杨国忠的话不能不听,皇上不得已授安禄山为尚书仆射——虚位丞相。安禄山企图收买人心,请求拜部下五百人为将军,两千人为中郎将,玄宗皇上一一应允。当此之时,安禄山已统兵二十万,占大唐总兵力的四成之多,可谓兵雄天下。天宝十四年(755)三月,安禄山辞归范阳,玄宗脱下自己的龙袍赐给他,安禄山十分惊喜。担心杨国忠会上奏皇上留他于长安,安禄山疾速出了潼关,鲤鱼脱钩般乘船东下、北上,命令沿途船夫手执挽船绳板岸边等候,十五里一换,昼夜兼程,只几天便回到范阳。随着安禄山的日益得宠和权力膨胀,狼狈为奸的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的明争暗斗渐趋炽烈。杨国忠为着维护自身权倾天下的宰辅之位,而用尽手段,逼安禄山反叛,以为安禄山多活一日,自己便多一日顶悬断头刀之忧。安禄山为着摆脱杨国忠的挟制,能够无拘无束、无所顾忌、天马行空地为所欲为,正沿着反叛之路一步步向前滑去。也许是我多疑——但愿如此——朝堂之内,正在酝酿着一场社稷之祸!

想到这里,颜真卿觉得岑参的美好祝愿更加使自己忧心如焚,更加如沉甸甸的巨石压在心头。他在心里暗道:岑参,好兄弟,我何尝不想如此?何尝不愿如此?何尝不愿做今日的黄霸?然而,你不明白啊,事情并不像你想的那么简单!今非昔比,如今已不再是开元年间,已不再……今日黄霸在世,也恐怕回天无力啊!颜真卿觉得自己有许多话要说,可又无法说,也不能直说啊!

颜真卿默默地注视着岑参。岑参折了一根柳枝,默默地递给颜真卿。

柳!留!——颜真卿看着柳枝,自然明白这“折柳送别”的风俗所包含的惜别之意。

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无言中……

未雨绸缪

朝廷所规定的太守的主要职责是:“掌清肃邦畿,考核官吏,宣布德化,抚和齐人,劝课农桑,敦谕五教。每岁一巡属县,观风俗,问百姓,录囚徒,恤鳏寡,阅丁口,务知百姓之苦。”62一郡之内,举凡社会治安、考核官员、发展农业、文化教育、移风易俗、抚恤鳏寡等事,无所不管。颜真卿到任后,以自己宽宏厚道的本性,夙兴夜寐,兢兢业业,恪守职责,多管齐下:抚慰百姓,轻徭薄赋,凡是朝廷赋税、徭役之外加于百姓的负担,一概废除,凡巧取豪夺、兼并土地者,严惩不贷;清肃吏治,凡瞒上欺下者、鱼肉百姓者、奸谗贪渎者,一律黜免,进用忠贞贤良,秉公为政;去酷刑而兴教化,凡郡境庶民,均疏导以义,劝勉以学,倡导以善。“令不肃而信行,教不敷而化洽”。63很快地,便取信于百姓,平原郡治之内,呈现出一派外逃者纷纷归农,百姓安居乐业,和谐昌盛,“鱼盐隘里巷,桑柘盈田畴”64的景象。

颜真卿没有让岑参“为郡岂淹旬,政成应未秋。易俗去猛虎,化人似驯鸥”的祝愿落空,其政绩也堪与黄霸相比并。当时,好友高适供职于哥舒翰河西节度使幕府,听到颜真卿出任平原太守一年的不凡政绩,欣喜莫名,以《奉寄平原颜太守》为题,寄赠二十韵五言诗一首。诗中说:

皇皇平原守,驷马出关东。

银印垂腰下,天书在箧中。

自承到官后,高枕扬清风。

豪富已低首,逋逃还力农。

颜真卿吟诵着高适的诗句,在心里道:高适啊高适,好兄弟!感谢你对我的鼓励。但你哪里知道我如今身处狼虎之地的艰险!平原郡属河北道,在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兼河北采访使安禄山的辖区之内。安禄山这只羯狗居心叵测啊!如今,范阳城内已是枪林刀丛、甲兵密布;弓矢粮草,堆积如山;铁车战马,朝夕演练;虎视眈眈,伺机作乱。眼见得安禄山反叛大唐、称帝自立的迹象日益明显,而当今皇上却仍深信其“诚朴”、忠贞不二,自以为天下太平,无忧无虑。我颜真卿能不忧患于烽烟陡起、百姓罹难,而“高枕扬清风”吗?能不未雨绸缪,有所警惕,防备不测之祸吗?然而,身居安禄山的辖制之下,我必须不露形迹,不能让安禄山觉察到我对他的丝毫怀疑和戒备。这便是个太难破解的难题啊!平原距离范阳不远,处于那贼的窥视之下,四处密布着那贼的眼线,一举一动,都难逃过那只羯狗的耳目。我可该如何下手啊?又如何才能不被察觉啊?

平原郡衙后院中有一株老槐,宛似颜真卿长安敦化坊家中的那株,比那株似乎更高,树冠更大。飒飒秋风中,槐树叶儿簌簌作响,发出凄凉的鸣叫声;伴和着槐角儿似乎丧魂落魄地刷拉刷拉坠落下来的呼号声,让人好揪心、好烦闷啊!颜真卿踱步树下,苦苦地思虑着。一个不动声色的明筑栈道、暗度陈仓的策略在胸中隐隐形成:一面假借防范涝雨,募集工匠加固城墙,疏浚城池,登记丁壮,储备粮草,并暗中打造兵器,利用遍布郡城周围的砖窑,大量烧制或大如碗口、或小如鹅卵的圆形砖块,取名“绊马石”,作为投掷器具; 一面堂而皇之地聚会文人雅士,泛舟水上,谈天说地,饮酒赋诗。二者相辅相成,以后者掩盖前者,造成一种钟意教化、寄情山水、逸致雅韵、不修兵革、竞浮华而弃实行的文士治政的虚浮假象。

颜真卿访求、表彰郡境之内品行高尚的士人,并免于其中的贫困者服役。他得知属县安陵处士张镐多才博识,亲自登门拜访,以礼相待。对面交谈中,颜真卿确信张镐富有真才实学,涉猎经史,豁达有大志,且风仪魁伟,即向朝廷推荐。张镐于是从一介布衣而得起用为左拾遗。此后三年,安史之乱中,肃宗李亨即位,拜张镐为相。张镐为官清廉,礼贤下士,为人敬重,曾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杜甫曾以“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65的诗句,赞颂张镐从政于安史作乱将萌之时,运筹帷幄,以其良策匡扶社稷于危难之中。但他也许并不清楚,如果没有颜真卿的举荐,张镐终生将可能只是一名默默无闻的乡野处士!

颜真卿还将自己初仕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时所开始编纂,后因先后赴醴泉、长安任县尉而辍止的《韵海镜源》书稿拿出来,与本郡文士封绍、高筼,以及族弟颜浑等人继续编纂。《韵海镜源》,你是我颜真卿继承家学,梦寐以求的一部鸿篇巨著。编纂这部巨著,本来是一项光明正大的风雅之举、崇高盛事,应全力以赴、聚精会神地进行,如今,我却要假借编纂之名而遮人耳目,暗中防备羯狗反叛了!

智迎平冽

尽管颜真卿巧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策,警惕、防备着安禄山的反叛,然而,世上没有不漏风的墙,安禄山大约还是嗅到了——也许是有人向安禄山告发了平原郡的一些不驯顺、“有异图”的气味。第二年,天宝十三年(754)冬,安禄山派遣他的亲信——殿中侍御史平冽,以及监察御史阎宽、李史鱼,右金吾胄曹宋謇等四人,以河北采访使判官的身份来平原巡察,窥看动静。

节度使者,代天子节制一方,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的全权使臣也。大唐朝廷设置的节度使,就是其所掌管的一方土地上的君主、土皇上!他们挥斥扬厉、生杀予夺、作福作威,朝廷常常难以指拨、调遣和节制,不得不宽容、放纵和忍耐。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黄河以东地面,大都在他的掌握、控制之中。朝廷破例封他为东平郡王,更使他气焰赫赫,称霸一方;虽官居尚书仆射——虚位宰相,其实际权力却不在宰相之下。如今,这只恶狗派人前来巡察,其分量轻重,颜真卿自然心中明白。郡衙后院中,颜真卿于老槐树下久久地捋须踱步,凝眉沉思,心中渐渐有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