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价值美学
19227700000055

第55章 审美价值的消费(5)

(法)柏格森《笑——论滑稽的意义》,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

(美)杜威,《艺术即经验》,高建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6页。

(德)莫里茨.盖格尔《艺术的意味》,艾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英)萨缪尔.亚历山大《艺术、价值与自然》,韩东辉、张振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英)鲍桑葵《美学史》,张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英)李斯托威尔《近代美学史评述》,蒋孔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美)凯.埃.吉尔伯特、(德)赫.库恩《美学史》,夏乾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美)弗朗兹.博厄斯《原始艺术》,金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波)罗曼.英加登《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陈燕谷、晓禾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

(英)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范景中译,林夕校,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俄)符.雅.普洛普《滑稽与笑的问题》,杜书瀛、理然译,刘保端校,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苏联)列.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凌继尧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苏联)尤.鲍列夫《美学》第96-97页,乔修业、常谢枫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

(美)理查德.舒斯特曼《哲学实践——实用主义和哲学生活》,彭锋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阿根廷)方迪启(RisieriFrondizi)《价值是什么——价值学导论》,黄藿译,台北,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于1984年初版,1986年增订再版。

(法)让.诺安《笑的历史》,果永毅、许崇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

(加拿大)哈罗德.英尼斯《传播的偏向》,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加拿大)哈罗德.英尼斯《帝国与传播》,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加拿大)埃里克.麦克卢汉、弗兰克.秦格龙编《麦克卢汉精粹》,何道宽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德)赫伯特.尧斯等著《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周宁、金元浦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法)让.波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车槿山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6。

(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何道宽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美)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后结构主义与社会语境》,范静哗译,周宪校,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德)沃尔夫冈.韦尔施《重构美学》,陆扬张岩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

《西方文论选》,伍蠡甫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

《春秋左传注》(修订本),杨伯峻编著,北京,中华书局,1990。

《周易大传今注》,高亨著,济南,齐鲁书社,1979。

《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

《老子校释》,朱谦之撰,北京,中华书局,1984。

《庄子解》,王夫之著,北京,中华书局,1964。

《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60。

《荀子简注》,章诗同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礼记今注今译》,王梦鸥,台北,商务印书馆,1977第五版。

王充《论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文心雕龙注》,范文澜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袁中郎全集》时代图书公司本。

李渔《闲情偶寄》,杜书瀛评点本,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

《石涛画语录》,俞剑华标点注释,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

叶燮《原诗》,霍松林点校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姚鼐《惜抱轩文集》嘉庆刊本。

《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贾兰坡《山顶洞人》,北京,龙门联合书局,1951

钱锺书《旧文四篇》,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

《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一、二、三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蔡仪文集》1-10卷,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李泽厚《美学三书》,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李泽厚《美学论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王朝闻主编《美学概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张世英《哲学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张光直、徐苹芳主编《中国文明的形成》,(中国)新世界出版社,(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2004。

张光直《古代中国考古学》,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张之恒主编《中国考古学通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

杨伯达主编《中国玉文化玉学论丛》,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4。

吴予敏《美学与现代性》,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

李德顺《价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程麻《文学价值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黄海澄《艺术价值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李春青《文学价值学引论》,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敏泽、党圣元《文学价值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党圣元推荐书

杜书瀛先生的《价值美学》一书,是在多年辛勤探索的基础上新近完成的一部学术专著,学术积累丰厚,是近年来美学研究领域颇值得注意的一项研究成果。该著作者一直从事文学理论、美学的研究工作,在文学理论和美学研究方面具有极高的学术造诣,是国内这方面著名的专家。他的研究,既追求理论上的建构和创新,又关注现实问题,并且将两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使其研究成果在推动学科理论发展和解决现实所面临的理论问题两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种特点便明显地体现在《价值美学》之中,书中对审美现象进行描述时强调:

(一)审美的秘密隐藏于主客体互动关系所生发的意义之中,表现于可感受、可体味的意义、意蕴、意味之中。

(二)审美作为“可感受、可体味的意义、意蕴、意味”,即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形态,把审美现象视为一种价值现象,庶几能把几千年来困扰人们的总想说清楚而总也说不清楚的有关审美的一系列问题,说清楚或说得比较清楚。以往美学误区正是在于从价值现象之外找美,并且认为审美无利害。

(三)审美价值具有愉悦性,审美愉悦以情感为中心、以人自身为最高目的;审美价值载体的形式必须是感性的,审美价值载体的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艺术媒介与审美价值本体不能分离,特定的审美价值只能由特定的艺术媒介来实现。

(四)考察审美价值的生产时,对审美活动进行了生产性审美活动(以审美价值的生产为主导)和消费性审美活动(以审美价值的消费为主导)的划分;对艺术创作中审美价值生产的各种类型——崇高型审美价值的生产、优美型审美价值的生产、悲剧型审美价值的生产、喜剧型审美价值的生产等等,进行了比较具体的论述,考察了它们的不同规律。

(五)考察审美价值的消费时,对消费性审美活动的特点进行规定,指出审美价值的消费与非审美价值的消费的区别

以上学术见解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解决美学理论中长期得不到很好说明的问题及有帮助,因此对今后得美学研究必将产生积极得推动作用。

本书的写作,力求平实,注重史例和事实,尽量少说空话。在语言上,力求不枯燥。同时,书稿资料翔实,论证充分,符合学术规范。

总之,该书达到了高水平学术著作的出版标准,故而推荐之,建议给予出版资助,以便使该著能及时印行,以飨学界。

党圣元

2007年7月4日

高建平推荐书

中国的美学理论由于西方传入的学术传统和其他一些历史原因,长期以来都是由认识论美学占据主导地位。一直到了20世纪80年代,才有人开始试图从价值论的角度回答美学上的一些基本问题。但是,当时人们还只是提出一些设想。在此以后,有许多与价值论美学有关的论文问世。但是,将价值论美学作为一本专著的研究对象,过去还不多见。从这个意义上讲,本书具有探索性。从价值的角度思考美的问题,不失为一个很有意义的思路。从这个思路出发,美学研究可以实现从自然向文化的转向,从物质向精神的转向。

本书从价值的角度来批判康德的“审美无利害”的观点,这与20世纪后期以来的当代美学的普遍潮流是一致的。作者从发生学,即审美的起源的角度,从审美价值的生产和消费的角度,对审美现象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作者还对审美价值的诸种特性进行了现象学意义上的描述,这种做法也是值得肯定的。

全书文字生动活泼,既具有逻辑性,又具有可读性。作者运用大量的例证,对所提出的论点作了透彻的论证。相信此书的出版,对推动中国美学研究的发展,对于有关美的本质的话题的讨论,一定会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我郑重向有关部门推荐,希望此书得到所需要的资助,早日出版。

高建平

2007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