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到莫干山看老别墅
19226000000004

第4章

三、隐居生活黄郛在莫干山隐居的6年中,为莫干山村民干了不少实事。他在莫干山脚庾村也有一栋别墅。冬天他就住在山下的庾村别墅,庾村有他50多亩田地。他在那里造了一个白云池、一个奶牛场、一个养马场、一个跑马场。冬季他习惯早起到跑马场跑马,作为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庾村的早上由于飘坠的山岚,总是有些迷雾蒙蒙。每天这个时候,马夫总会准时把马牵到庾村汽车前面等待黄郛。这时候的黄郛穿着黑色制服、黑色长筒靴子,戴着黑色水獭帽,披着黑风衣与他的聱卫来到马儿前。

想象这副行头,跑起马来要说多帅就有多帅。黄郛皮肤白,看上去斯斯文文的,跑起马来就显露出他的将军本色。且具有将军本色的他,还是个孝子。1928年底他隐居莫干山不久,就为纪念母亲30周年忌日,筑了一个“陟屺亭”(今称“淸凉亭”)。清凉亭是从庾村攀登莫干山的门户,它绿顶红柱,兀立高峰,是一座中国式双层四角方亭。若登亭俯瞰山下,水渠纵横,公路蜿蜒,村落点点,炊烟袅袅,远眺钱塘江亦隐约可辨。

黄郛当年一定看准了这里风水独好,才为母亲筑亭的。没想到他这一举措不仅筑成了一道风景,而且还成为了一个路标,即:一路通荫山街,一路通武陵村。

有人说黄郛在山上有一个防空洞,专门用来放贵重东西。其实确切些说那是一个暗道。那个暗道在黄郛居室内,就像当年革命工作者的秘密通道。我猜想这一定是黄郛派人秘密凿成的,以便不测时逃生。没想到在他死后第二年,那个当年要“放弃联俄容共政策”的蒋介石,就与共产党人周恩来、潘汉年在他的白云山馆进行国共谈判了。

1931年黄郛自发起并集资兴建了“莫干山讲经堂”后,又发起组织了“莫干山公益会”,并当选为常务董事。1932年他在庾村创办了莫干山小学,让很多穷苦人家的孩子读书。

莫干山小学设有农事实习场(含蚕种场〕、造林场、苗圃、花园、畜牧场等。这是一所高级乡村小学,学生除了上课读书,还可以参加实践劳作。小学大门口,黄郛还建筑了一栋藏书楼〈据说是为了纪念其父亲造的藏书楼如今依然安在,只不过它早已不藏书了。它的门口杂草丛生,不远处现代红砖石柱也添了几个,而莫干山小学早已是现代化三层楼校舍了。

那时候黄郛只要住在庾村别墅,就会抽空招待一个小学教职员工。当谈及小学所属农村改进会设立医诊计划,并设想改变一些中国农村的落后状况时,他对他们说:“有人只知贪图吃喝玩乐,做官发财谋私欲,以20元一月的工资看不起,不愿在农村做真正的工作。没有责任心的人,不足取。”接着他勉励大家:“只要努力于国家的工作岗位,改变社会形势,不会没饭吃,没屋住,没钱用的。”

1933年初已隐居6年的黄郛,作为一个政客说实在的也有点闷。于是决定自己建筑一栋别墅。白云山馆围墙外一片空旷的场地,是他早已购买的山地。他要自己设计一栋取暖设备较好的别墅,以便可以冬天也住在山上。

接下来黄郛自己设计了一栋像车厢一样长长的别墅,上面有四五个暖壁炉烟囱,承包给一工匠头头,让他们务必按照他设计的去造且要选用青色的花岗岩,与509号别墅基本配套。

然而事情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机,正当黄郛把全部心思投入建筑511号别墅时,蒋介石忽然命令他北上。尽管隐居期间蒋介石对他有过多次征召,曾任命他为驻德、英公使和江苏省政府主席等要职,但他都一次次婉言拒绝了。不过这一次非同以往,这一次是蒋介石的命令。黄郛也寂寞久了,想出去解解闷了。于是他立马奔赴北平,上任行政院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说得实在些,就是北上帮助蒋介石收拾长域抗战失败的残局。这一点黄郛作为蒋介石义兄,很够义气的。

1934年4月日本发表天羽声明,狂妄地以东亚人和中国保护者自居,反对中国与其他国家发展关系。对此,南京政府只在形式上表示抗议。所以蒋介石招来黄郛,其目的就是与汪精卫等做出对日外交的决策,并决定与日签订《塘沽协定》;随后又与日本达成华北与伪满洲国之间通车、通邮协议,并在山海关及长城各口设立关卡和税卡,开始经济往来。这实质上就等于变相承认了伪满洲国。1935年1月日本外相广田发表演说,标榜“协和外交”,同蒋介石相呼应。蒋介石进一步推行的媚日外交,招致了舆论界的反对和全国人民的愤怒。与此同时,黄郛也逃脱不了蒋介石帮凶的罪名,尝到了辱国的罪责和耻辱。于是就在这年械妆台511号别墅已按照他的设计方案落成。511号别墅坐北朝南,长长的一排房子东边略矮一点的那一间,就像一个火车头。四个壁炉烟囱,果然像哨兵那样站在屋顶上。也许人生本来就像一列火车,黄郛因为与蒋介石成了义兄弟,这列火车因而开得特别了些。

1935年夏天回到莫干山不久的黄郛,感到肝脏不舒服,有时隐隐作痛,但他没太在意,忙着给511号别墅挑选新家具。应该说他真的很想住进511号别墅去,并且准备冬天也住在那里。那里每个房间都有壁炉,不冷也可以看山上的雪景。这是个颇有诗意的想法,这个想法让他激动着,他不会作诗,就兴笔写了“莫干山”三个大字。后来就在距511号别墅不远的一个亭子里,有人把黄郛这“莫干山”三个字刻筑成了一块碑石。

那年头黄郛也许一方面在政治上速受了辱国的罪责和耻辱,另一方面也因身体欠佳而格外喜欢安静。然而同是国民党元老的张静江,由于出身商人又喜欢热闹,欲将莫干山建成一个繁荣热闹的避暑区。因此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张静江计划在莫干山建造4座电力上山机,由山脚到避暑区几分钟可到达。经过建设厅有关部门设计,并和德国西门子公司、美国慎昌洋行接洽,4座电机约需70万元。当时莫干山在盛夏期间,周末从上海、杭州等地前往的游客经常在万人以上,加上山上常住居民,估计4座电机平均每日收费2000—3000元,暑期3个月即可收回成本三分之一。如将票价改为4角,仅为轿价的十分之一,一年之间可将全部投资收回。张静江毕竟是主办过第一届西博会的生意人,他觉得这样划算的事情不能不做。于是立即昀置机器,开始施工。然而黄郛听说张静江要在莫干山置电机,就颇为不齿。他认为添置电机根本没有必要,于是对人说:“避暑原来是有钱人的事,大好避暑胜地弄得猫狗都来,现在上海的印度阿山,每礼拜也来凑热闹了,还有什么意思。静江还在造电机,势非变成一个大世界不可。我坚持反对!”

张静江对黄郛的言论置若罔闻,我行我素,照样施工。

黄郛一看事已至此,已非言词能奏效,心里的肝火就旺了起来。他想无论如何拼上老命,也要把莫干山从张静江手里争回来。于是他联合当地一批土豪,并鼓动山下以抬轿为生的农民,由他亲自带领奔赴工地,捣毁机械,将施工人员全部驱逐。

莫干山管理所在山脚下原驻有十多个鳌察,他们见黄郛当众声言:“打出事来,由我担当。”便不敢过问。事后张静江大为震怒,却也无可奈何,不了了之。张静江的电机计划落空了,张静江与黄郛从此反目成仇互不搭理。

1935年冬黄郛突然肝部疼痛难忍,遂去上海治疗。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患了肝癌,而且到了晚期。这意外的打击使他彻底崩溃1936年初他终因敌不住疾病的折磨,病故于上海。后来家属把他的遗体从上海运回莫干山,葬在莫干山麓庾村。

四、国共谈判在莫干山200多栋别墅中,最早具有政治意义的就是黄郛的白云山馆。1937年3月23日,周恩来、潘汉年与蒋介石、张冲在这里进行了第二次国共谈判。这是继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两党领导人的初次正式会晤。

蒋介石先行来到黄郛的白云山馆(这时候黄郛已经去世他把白云山馆当作自己在莫干山的行宫。那天当他接到由宋美龄从上海转来中共中央提出的15项谈判意见时,他尚不知道自己会做出怎样的答复。不过趁周恩来与潘汉年还没有到来,他在偌大个白云山馆里来回踱步,思考一些具体问题。这时候的蒋介石身着军装,确实具有将军风度和气质。只不过他摘掉军帽露出光头的时候,怎么看都没有伟人之气。

周恩来、潘汉年是由张冲之弟陪同,从南京出发取道京杭国道上莫干山与蒋介石谈判的。张冲本人不与周恩来、潘汉年同行,完全是因为事情没有公开,避免外界猜测才这么做的。因为第二次国共谈判的牵线人是张冲,他在1936年数度往返于南京和陕北之间,执行的就是这一项特殊使命。所以周恩来、潘汉年到达莫干山的时候,张冲已在白云山馆门口迎接了。

白云山馆一楼朝南左边是一个会议室,室内陈列着一张长沙发、三只单人沙发、一张大写字台和书橱等家具摆设。据说这就是当年国共谈判的会议室,周恩来就是在这里向蒋介石提交了中共中央11条书面意见和6条口头声明。周恩来当时穿着黑色中山装,他的两道浓浓的眉毛极显智蕙。据说就是在这样严肃的国共谈判中,周恩来也能谈笑风生地见缝插针,风趣幽默一番,这使蒋介石心情十分舒畅。

于是周恩来一再强调他提出的6条具体要求,蒋介石也对中共提出的一些具体问题作了承诺,表现出较为灵活的态度,为此中共方面认为莫干山谈判“结果尚好”。国共谈判结束后的当天,他们在白云山馆共进晚餐,后又在白云山馆住了一夜。蒋介石依然住在与宋美龄度蜜月时的二楼套间里,周恩来与潘汉年则下榻在蒋介石对面的一间朝南居室,张冲则住在周恩来后面那间朝北的屋子里。国共谈判4个人,都住在白云山馆二楼,几步之遥,不知他们晚卜想了些什么?

第二天早上,张冲与周恩来、潘汉年一起坐船到达杭州〈这时张冲之弟已先在西湖蝶来饭店等候了他们到达杭州后在西湖蝶来饭店共进午餐,之后他们各自分道,周恩来与潘汉年去上海,张冲与其弟则返回南京。

周恩来以为经过莫干山白云山馆国共谈判后,接下去的谈判会更轻松些。但事实恰恰相反,蒋介石出尔反尔,态度明显发生了变化。他推翻了在莫干山谈判中已经许诺的不少条例,使后来的庐山谈判陷入值局。从这一方面看,蒋介石确实是个无赖之徒,白白枉费了张冲的一番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