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到莫干山看老别墅
19226000000021

第21章

蒋介石与宋美龄去观察完全是性情所致。但仍然有随行轚卫把消息先通报到了学校,校长郑性白接到紧急通知后,一时不知所措。他站在电话间门口想赶快去通知各班老师,但又怕时间来不及,正举棋不定时便看见蒋介石与夫人宋美龄缓步进入校门。

蒋介石身着长袍,脚穿布鞋,持一手杖,外表严肃沉默,宋美龄亦微服朴素。郑性白校长赶紧迎了上去,额头和鼻尖都因紧张冒出了汗,经过医诊室门口时,新闻记者闻讯匆匆杜来拍照。

然而由于莫干山小学一点准备也没有,那些学生中有光头赤足的,有不穿校服的,有衣裤打着补丁的,也有跳高跳远、身轻似燕善于踢毽子和跳绳的,蒋介石夫妇看到这一派自然彔象,点头微笑表示满意。

临别时,蒋介石称赞莫干山小学办得不错,还结合自己的经验对校长和教师们讲了个人奋斗的重要性与奋斗意志的坚定性问题。他说:”一且选定自己的道路,就不管别人瞧得起瞧不起,一定要毫无动摇,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定可以胜利。“这的确是蒋介石的经验之谈,也是他居住在白云山馆的日子里,对普通百姓道出的肺腑之言。

在白云山馆居住过的这些历史名人大多已不在人世,但黄郛在莫干山众多历史名人中是真正落叶归根的。他在基穴里安静地躺了30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墓遭毁,1984年基又重修。这就是蒋介石义兄黄郛在英干山的最终结局。

秋冬季节山上随处可见金黄色落叶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

孙中山亲书赠张静江对联张静江与第二夫人朱逸民和孩子们在一起莫干山410号别墅建于1934年,它的户主是大名鼎鼎的民国奇人张静江。说起来1934年正是他倒霉的时候,连个浙江省主席的职务也被迫辞掉了。这时候他吃素念佛,渐渐地远离了政治舞台。于是有闲又有钱的他,就在莫干山建造了一栋”静逸别墅“。

静逸别墅是一栋面积相当大的两层楼房,二楼有走廊直通副楼。青色的花岗岩石料做外墙,看上去厚实坚固,具有近代西欧田园式建筑风格,但又受到中国古典建筑不同程度的影响。

我们去的那天整栋别墅空空荡荡的没有一个人,别墅门口的花草杂乱无宁地掩映着石阶。它使我感到人去楼空后的苍凉,而苍凉对于晚年寓居美国,双目失明只能以收听广播和吃斋念佛苦度残生的张静江来说‘一定有更深刻的感受。

张静江1877年出生于浙江湖州南浔的一个巨富家庭。祖父张颂贤做丝绸生意发家,成为当时赫赫有名的大丝绸商。太平天国期间〔1852—1864)1浙江沿海动乱不定,盐官逃跑,张颂贤十分有魄力和策略地做起了盐商,不久就成为了浙江盐业巨头。

张静江血液里继承了祖父的创业精神,同时也拥有了自己独有的亲侠性格。他自小爱打抱不平,当时被大人们称为”小侠“。这个少年侠客在一次冲进火海救人时被严重烧伤,虽然大难不死,但落下终生残疾,髋骨摔折,股骨断裂,走路从此一跛一跛。但祖父张颂贤仍然很喜欢这个孙子,认为他的八字好,日后必成大器。事实也果然如此。

1895年,19岁的张静江忽然患上了眼疾,只好放弃学业,潜心书画。20岁他即与苏州姚蕙成婚。姚蕙是前淸翰林授山东学使姚菊岐之女,她热爱文学又有学问,颇得张静江的苒欢。

一年后张静江由岳父介绍,认识杭州宦绅孙宝琦。孙宝琦当时为清廷派赴法国公使,张静江便做了江苏候补知府的官。后来再经岳父推荐,他当了出使使馆随员,而当出使使馆随员是改变张静江一生命运的关键。

1902年张静江在父亲张定浦的鼓励下,为了发展海外贸易,以商务参赞身份,随钦差大臣孙宝琦于10月14日乘新铭轮由天津至上海,转搭法国邮轮安南号,航海一个多月到马赛,随即换乘火车到了巴黎。巴黎之于张静江,无论经商还是政治都是起始之源的地方。

那时候张静江以侨商身份留居巴黎,并与助手周菊人筹办通运公司。由于父亲张定浦的鼎力相助,出资30万元运销茶、丝、绸缎、地毡、漆竹、牙器以及名贵古董、字画、玉器、瓷器等,使通运公司生意兴旺,财源滚滚而来。不久张静江在巴黎成立通运总公司,并在英国伦敦和美国纽约设分公司。

接下来张静江又在巴黎最繁华的意大利街,开设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开元茶店。开元茶店后来成了一个文化沙龙,聚集着巴黎知识界、中西文化学术界的优秀人士。蔡元培就是那个时候结识张静江并与张静江一起成立”世界社“的。世界社的书刊有《新世纪》周报、《新世界丛书》

和大型美术画报《世界》,这些刊物无疑开了中国人宣传无政府主义之先河。所以张静江因为有了开元茶店,便有了文化沙龙;有了文化沙龙,便结识了许多进步人士和智者。这也可以说是他投身革命的一个良好开端。因为这些刊物所载文章,大都介绍了世界各国的革命壮举,猛烈抨击清朝封建专制制度的弊端,号召进行社会革命,与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主张相呼应,因而使反清革命的声浪更加高涨。

这时候张诤江在巴黎的生意也越做越活络。他看到牛奶涨价,就办了一个价廉物美的豆浆公司,结果深受欢迎,赚钱也不少。于是他把经商的钱,拿出来支持辛亥革命。

1905年,28岁的张静江由于对清朝政府腐败无能的不满,很快成为一名激进的反清革命倡导者。但由于当时他有淸廷钦差大臣的参赞的身份,人们对他的革命行动颇有怀疑。这使张静江陷入了苦恼中,直到这年的某一次乘法国轮船赴外地遇上了孙中山,他才解除了苦恼并且有了希望和寄托。

这天张静江与孙中山交谈得非常融洽。张静江真诚地对孙中山说:”近数年在法国经商,获资数万,甚欲为君之助,君如有需,请随时电知,余当悉力以应。“孙中山非常欣赏张静江豪爽的性格,他认为张静江思想开放,具有反淸革命意识,就直言相告自己这次出国的目的,谈到革命成功后的宏伟建设计划。张静江听了很受感动和启发,表示愿意加入同盟会。从此张静江卷入了政治旋涡,开始了亦商亦政的生涯。

那天临别,张静江写了一封信给孙中山,吿诉他去美国活动时,可到纽约市第五街566号通运公司领取活动费3万元。后来孙中山到纽约,张静江果真兑现了这笔钱。

1907年,东京同盟会本部经费枯竭,筹款无着,孙中山窘迫中想起了张静江。于是给张诤江拍出一电,数天后3万法郎从巴黎汇到了东京,让孙中山与同仁们又惊又苒。第二年孙中山筹集广东及云南革命起义所需款项,张静江又两次如约汇出1万和5万法郎。

张静江如此仗义疏财,孙中山一直深铭于心,并对张静江冒着杀头的危险,将在巴黎等驻外分公司作为发展起来的同盟会的隐蔽据点而感激不已。孙中山起先称他为”奇人“,后来称他为”民国奇人“,再后来称他为”革命圣人“,并题”丹心侠骨“相赠。

1911年11月4日上海光复后,由于张静江等湖州大商人的活动,取得了虞洽卿、朱葆三等地方势力及江浙财团的支持,孙中山的得力助手陈其美出任沪军都督,为孙中山巩固了上海这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

然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不久被哀世凯所夺。张静江在上海追随孙中山反袁,号召”二次革命“。不幸的是”二次革命“失败后,哀世凯在上海大肆搜捕革命党人,张静江利用名门望族的种种社会关系,想方设法掩护革命党人,并出资帮助不少人顺利流亡日本。他自己也与湖州商人庞青城、周柏年等被迫流亡日本,随后转道巴黎,继续从事革命联络工作。

1915年孙中山在日本改组同盟会为中华革命党委任张静江为财务部长。由于张静江人在巴黎不能到任,日常事务就由财政部次长廖仲恺全权处理。

应该说那个时候的张静江,在政治上青云直上,在商业上生意兴隆,风华正茂的他也正是渴望实现自己”生当为人杰“抱负的时候。这时候他越发知道干革命没有钱不行。于是他1920年回到上海,创办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设恒泰经纪字号,改称恒泰交易一,并以交易所为阵地,为革命活动筹措经费。

张静江住在莫干山脖逸别墅的时候,虽然是避暑养病,但不可能不回忆往事。往事如潮水般涌来,此时已57岁的他有时会为自己的失落而老泪纵横。但一想到已经去世九年的患难挚友孙中山对他的信任与重用,便感到一些安慰。

1924年孙中山采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推荐张静江为主席团成员,并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25年3月初孙中山应段褀瑞之邀,到北京会谈南北统一,然而他忽然发病住进了协和医院。在病危之际,孙中山仍然思念这个”站可立天地,仰视如泰斗“的患难挚友,并且很希望在临终前见上张静江一面。张静江闻讯急赴北京,在协和医院国父病床前泪如雨下后,参与商谈后事以及签署遗嘱。

孙中山逝世后,张诤江出任中山陵园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以及负责中山陵园与中山纪念堂的设计与建造。现在我们去中山陵园时,仍然能看见不少重要的题词均为张静江手迹。

1934年蒋介石发表《敌乎.友乎.中日关系之检讨》一文,进一步推行媚日外交,让张静江颇感不满。这时候他坐在莫干山410号静逸别墅的阳台上,忽然由不满的情绪,产生了要向第二夫人朱逸民讲讲他与蒋介石的故亊的心情。夏天莫干山的傍晚是凉爽的,我猜想张静江讲述故亊的心情,一定如天气一样从傍晚到黑夜,从凉爽到寒冷。

张静江在莫干山410号静逸别墅居住的时间不算长,但在不长的时间里,他仍然积极做一些有益于莫干山的事。当黄郛发起并集资建造莫干山讲经堂时,他立即参与并捐款,在他之后紧接着张啸林、杜月笙等都先后捐了款。

英干山讲经堂后来改为”莲社“,接着又改为”黄庙“。它是上山避暑定期参禅、诵经之场所。有堂屋五楹,金黄色琉璃瓦屋顶,朱红屋桧,门窗雕八仙彩图,外墙饰半圆玻璃窗,结构宽敞,是一座宫殿式建筑。

”黄庙“落成的那一年,张静江专程从上海来到了莫干山。这时候他的腿早就不能一跛一跛地走路了。他总是坐在藤椅上被人抬着走,拜佛的心却是极虔诚的。第一次在”黄庙“参禅,他们专门从西藏请来了一个活佛。据说西1916年,经张静江提议,张静江、许萦智、蒋介石在上海焚香换帖,义结金兰。从此张静江更以里兄的身份对蒋介石备加关照,而蒋介石也对张静江颇为倚重。后来蒋介石当上了黄埙军校的校长后,张静江很快成了他右派的核心人物之一,成了他的灵魂。张铮江也由此担任了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代理国民政府主席等职。

藏的活佛很灵,使张挣江忽然大彻大悟。大彻大悟的张静江,最后还要为莫干山办一件亊:造电机。然而终因黄郛的反对没有成功。

1935年8月印光法师到上海,张静江专程登门拜访。这一访使他真正找到了空门之中的归宿。1937年日本进犯南京,张静江全家从上海乘轮船至香港。1938年8月他们离开香港赴欧洲,继而前往美国纽约定居。

在纽约张静江默默地度过了四五年时间。然而这个命中注定苦于奔波、喜欢劳碌的人,在他65岁(1942年12月)又干出了一件展惊世界的大亊,这大亊便是他在纽约的寓所里,召开了第一次”世界国际社团同盟“大会,该会旨在向各国政府呼吁和平。美国、法国以及南美各国国际社团代表出席了会议。张诤江被推选为大会主席,由李石曾代为主持会议。美国总统罗斯福夫人主持了闭蒂式。这是张静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享有在国际上从亊公众亊业的荣耀,也给他一生划上了一个最辉煌的旬号。

写到这里,我真的被张静江的人格力量与超常的魄力和才干感动了,他好像进入了我的心里,使我晚上都能在梦里遇见他。

他在68岁那一年因痼疾双目失明了。双目失明的他在听到日本投降、抗战胜利的消息时,感到一阵由衷的欣慰,毕竟他念着祖国的故乡,但不知道他有没有念着荚干山的这栋静逸别墅?

1948年5月,蒋介石就任总统,聘他为总统府资政。可这时候的张静江身体已一天不如一天,这个官位对他来说已没有什么意义了。

1950年9月3日,张静江病逝于纽约,终年74岁。国民党中央党部和蒋介石等都纷纷电唁,并给遗属汇寄治丧费。蒋介石也许有愧于对张静江晚年的冷漠,强忍着失去大陆后的苦痛,亲自为张静江主持追悼会。9月16日,台湾”国民政府“还对其明令褒扬。6年后,张特江80诞辰纪念会上,蒋介石又为其题词:”毁家纾难,以从亊革命,踔厉无前,以致力建设,侠骨亲情,高风亮节,一代典型,邦人永式。“这也是蒋介石对张静江的补偿与回报,但无论如何张静江死后确实极一时之哀荣,也算是一”不错的结局了。

秀野侍翁,念故山、十年乘隔。聊命驾、朱门旧隐,绿槐新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