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无敌铁拳:“突击英雄连”纪实
19225300000025

第25章 飞越大峡谷(4)

副团长王兆龙说,七连对条令条例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一丝不苟;从起床熄灯、集合站队、走路说话、小值日讲评、军容风纪检查、喊口令番号、读报看新闻做起。就是星期天晚上看新闻,连值班员不吹哨,到了时间,战士们也挺胸抬头,两手放膝盖上正正规规地坐在电视机前。内务卫生,每天都进行检查,每周进行评比,用黑板报公布出来;人员外出,一看就知道是七连的兵,因为他们平时走路用的都是齐步,而且是2人成列,3人成行;所有正规场合都做到军容严整,天再热也不随便解开衣服扣子。今年6月,全团在大礼堂集合听报告,七班战士牟义作因集合前身体不舒服,刚坐下不一会儿就头晕目眩,肠胃翻滚,汗流浃背,但仍坚持上身保持立正姿势,两手平放在膝盖上,直到呕吐了一身,他也蚊丝不动。

副参谋长郭诚诚说,连队与连队在一起,七连的标准就要比别的连队高。平时训练当中,七连有意增加难度,自找苦“吃”。5公里越野训练,他们坚持跑7公里,还人人腿上绑4公斤的沙袋;星期五小拉练,其他连队战士背上背包就行,可七连的战士还要在背包里加几块砖,挎包里加几块鹅卵石;练习射击,他们坚持在枪刺上吊水壶,挂手榴弹、悬砖头。他们每人每天坚持做100俯臣撑、100个仰卧起坐、100个投弹挥臂、100个单杠引体向上、100个双杠杠端臂屈伸。为了练习投弹挥臂,连长郭建立带领战士在连队门口栽了一排木桩,每个木桩上拴根绳,供战士们随时进行练习。严格的训练,造就了七连过硬的军事素质。自85年以来,连队各项训练科目考核成绩均在良好以上,优秀占91%;参加团以上组织的军事比武和竞赛27次,25次获总分第一。88年以来,全团树立了120个训练标兵,七连就占了31个。90年10月,参加师组织的建制连比武,获团体总分第一。91年11月,接受总部考核验收,12个课目项项优秀,验收组的同志们称赞他们:“堪为全军一流的战斗连队。”

副团长马志国说,面对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大背景,全面提高连队战斗力,已成为七连党支部抓训练的根本立足点。他们确立了“锐意改革,固强补弱,严格正规,苦练精兵”的习武思路,通过抓军事高技术学习,改善官兵的知识结构;抓骨干培训,提高班长骨干任教本领;抓实际锻炼,通过轮换当“班长”,提高战士的指挥能力。从方方面面锻炼官兵,以适应未来战争需要。

七连的官兵都认为,在七连当兵,必须在各方面素质都优秀。战士党小辉个子小,身子轻,在“爬低桩铁丝网这个课目中,几次团里比赛都拿了名次,为此有些飘飘然起来。排长刘凤源立即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指出他还存在投弹和政治学习两个方面的弱项,小党有针对性地固强补弱,各个课目都达到了优秀。后来,在连队一年一度进行的各项综合素质的“打擂台”比武选班长中,一路过关,当上了班长。

我听说白江枫,入伍之前是台球高手,参加过全国“斯洛克”杯台球大赛。到部队后台球技艺无用武之地,曾一度产生失落,训练没有热情,工作学习没干劲,通过连队开展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小白感到人生成才道路千万条,迈好军旅第一步,在军营锻炼成长,是成才的基础,从此,小白刻苦训练,素质提高很快,新兵训练期结束时,小白光荣地被评为团“十佳新兵”。

炊事班战士吴胜先,是全团有名的种菜能手,为连队创利近万元,人人都竖大拇指称赞他,但去年因参加训练少,军事训练成绩没有全部达到优良,年底评选“优秀士兵”时没被评上。在七连当兵就是这样,不论干哪一行,必须项项过硬才行。去年老兵退伍时,一家公司到七连所在的团通过考核招聘素质过硬的保安人员,七连报名参加的7名战士,人人轻而易举通过考试,全部被录取。

有一次总政歌舞团到部队慰问演出,歌唱家们参观七连,在房顶上看到了连队的晒衣架,彭丽媛看着看着眼睛就流泪了,她看到凉晒的军装都是破的,军用胶鞋全是窟窿。她动情地说:“太行山走破了我们战士的双脚,我们战士的双脚也走破了太行山。”

装备处长宋昆说,七连原军械员王东海,入伍以后苦练军事技能,对连属武器装备的管理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多次代表团参加师、集团军的军械专业比武,其中取得两次第一,三次第二的好成绩,个人也荣立两次三等功,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96年,临近退伍时,安阳市几家装饰公司来连队,表示等王东海退伍后,高薪聘请他到公司任职,但他不为其心动,毅然服从组织的决定,超期服役。98年,退伍后的他回到老家--山东青岛市,凭着在部队锻炼的素质和才能,自己创办了红顶礼仪广告公司,目前,他的公司拥有员工近百人,年创利近百万元。用他自己的话说:“创业的基础在于素质,过硬的素质来源于部队的艰苦磨练和良好教育。”

后勤处长彭文朝说,七连战士陈家福,父亲经商,家财万贯,从小就随父亲出入各种交际、娱乐场所,来到部队后,花钱大手大脚,还从家里带来了大哥大和BP机,引起一部分战士羡慕和攀比。指导员郭泽利感到这件事很有代表性,经过认真准备,连队进行了艰苦奋斗教育,组织大家开展“活着为什么,当兵为什么?”的讨论,对全连官兵触动很大。小陈把大哥大、BP机寄回家里,改掉了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连队艰苦奋斗,爱军习武蔚然成风。

去年老兵退伍前,一个退伍兵回来看望连队,他叫张宁波,95年12月入伍,98年底退伍返乡。仅一年时间,他已经是广州某公司的人事部主任了。

张宇波在当兵时,是全团数一数二的训练尖子,自身素质在连队也非常过硬。由于自身素质全面,回到地方后,为人处事、社会交往以及工作起来便得心应手、如鱼得水,很快被广州世纪鹰饰有限公司看中,并重用他为人事部主任。他回到连队后感慨万分的说,要是没有连队当初对自己的培养,也不会有他的今天。

我想起一个星期天的晚上,月亮挂在大操场的上空,又圆又亮。我来到六班,班长是个陕西小伙子,黑黑的脸庞,嘴上长着绒绒毛,笑起来,有一对好看的小虎牙,身体结实得像个铁锤。他说他当兵时,班长要求可严了。寒冬腊月下大雪,熄灯号一响,班长让伸开被子,全脱光,只留一件裤叉子。等连队值班员的哨子一响,班长让下床了,顺着三千米的大操场跑三圈呀,三圈回来就是一万米啊,也不知身上是雪水还是汗水,班长还不让睡觉,再练一百个俯卧撑,这时候身上的汗干了,战士们再钻被窝。我听了身上都打颤,班长说现在不这样干了,训练也要讲科学,再说现在的兵大都是独生子,是国宝,比大熊猫还宝贵呀,当班长的那敢动啊,班长露出小虎牙,笑了!

副连长李顺涛一直跟在队伍后面,对我这种见缝插针的采访行动十分佩服。他说他又想起紧急出动。他说我连一直担任为军区首长演示紧急出动的课目。连长一声急促的口号,全连迅速集合完毕,在连长传达了上级的紧急出动命令后,全连紧张有序的展开准备,在指导员激昂的动员后,全连迅速登车,雄壮的歌声在车厢内响起。整个过程仅用29分钟。听着战士们震天的口号,望着战士们坚毅的表情,老将军们感动了,仿佛又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岁月,眼眶中闪动着浑浊的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