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无敌铁拳:“突击英雄连”纪实
19225300000017

第17章 踏过硝烟(2)

“副班长!”同班的小林冲起来扶起了他。他右臂被子弹穿了两眼,殷红的鲜血直往外涌。班长上来了,命令小林、小李抬他下去,他猛然站起,吼道:“班长,这是什么时候?我还有左手哪!”班长这才记得,他平时就曾练过左手打枪,左手投弹的招儿哩!顾不上与他多讲,说声“跟上!”向前冲去,曾昭清一抡左臂,抓起手雷;弹踉踉跄跄地追了上去,身后留下一条血淋淋的“红蚯蚓”。

山顶到了,一颗子弹又击中了他的头部,他倒了下去,连哼一声都没来的及,只是左手还紧握着手榴弹,嘴里还咬着两根拉火环……他仅十八岁。

一个年轻的生命,经过血与火的洗礼,迸发出了眩目的光芒;军魂在血与火中升华,铸就;党旗,在血与火中增辉添彩。

士兵日记里说,平时,七连的共产党员是连队建设的骨干力量;战时,他们更是英勇杀敌的模范。

二月二十二日,我连进到空瓦地域,这里山高坡陡,树深林密,地势十分险要。复和溃逃之敌龟缩在这一带山中,妄图凭险固守,阻挡我军胜利前进。为歼灭这股敌人,扫除前进障碍,我连奉命清剿。

上午九时,尖兵班越过山垭口,进至四面环山的开阔地时,正面独立山的守敌用机枪、冲锋枪、七五炮、六O炮突然猛烈开火,封锁了我连前进的道路。面对敌人的突然袭击,我连干部机智灵活,沉着应战。连长果断地指挥全连迅速投入战斗。但狡猾的敌人利用荆棘树丛作掩护,躲在战壕、岩洞里,拚命向我射击,而我方只听到枪炮声,很难发现敌火力点的位置。

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接近敌人,才能发现敌火力点,拔掉火力点。时间刻不容缓,只见连长带领重机枪冲了过去,迅速占领了有利地形,以猛烈的火力压制敌人,尖兵一排勇猛地向敌冲去。子弹在他们身边擦过,炮弹在他们身边爆炸,前面的勇士倒下去了,后面的战友又冲了上来。一班冲在前面,朝山洞投了几枚手榴弹,炸得敌人血肉横飞,“嗷嗷”乱叫,火力点消灭了。我连从两翼向无名高地发起了冲锋。经过一场激战,歼敌三十一名,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

敌人说我们是“娃娃兵”,我们的战士年龄都不大。平时,七连的队列中有三张惹人喜爱的娃娃脸。一个是胖墩墩的钟均元,一个是瘦精精的叶义成,还有一个奶声奶气的符国成;三个人都是只有十八岁。

十八岁,这是个充满色彩梦幻的年龄,一个刚刚知道世界和拥有世界的年龄。此刻,熊熊的烈焰把他们卷进了长形高地的战争熔炉,使54道生命轮迹放出了金灿的旭光。

当钟均元背着火箭筒跃进敌人的第二道堑壕时,敌军的一个大地堡里四挺机枪交叉射击,将整个壕沟的道路堵得死死的。钟均元侧卧在壕底,压低姿势向前匍匐,10米、15米,好,这里是个好火力死角,他用左臂撑着身子跪了起来,迅速举起了火箭筒,刚要击发,远处突然有人叫了一声:“小钟、危险!不能射击!”

原来这战壕只有两米宽,跪姿射击,火箭筒喷火口顶住了壕壁,怎么办?作为一名火箭筒手当然熟悉火箭筒的脾气,在这种地形下射击,壕壁必然会把火焰全部反射过来,射手不牺牲也要烧伤的!可小钟眼下顾不得这么多了,敌人机枪的火焰早已把他的双目烤红了!他毅然抠响了扳机。一声巨响,敌堡被摧毁了,身后的战友们跃起冲了上去。小钟昏倒在壕底,火苗窜上了他的头肩和双臂。副班长冲过来掀着他的身子翻了几个滚,火被扑灭,他也在滚翻中醒了过来,一摸脑袋,抱着火箭筒又向前扑去……

符国成在向高地冲击的路上就被子弹击中了腰部,倒在了燃烧的土地上,下体浸在血泊中,完全可以掏出急救包包扎一下,而急救包就在随身携带的挎包里,可是双手需要端枪射击,腾不出空来啊!他的枪管一颗颗地向外飞着热弹,腰部也不断地向外流着热血。热弹为胜利飞着,热血为胜利淌着,淌着。战前他曾向班长保证,走不动了,爬也爬上高地,爬不动了,趴在地上也要继续射击。而他一直爬在一个地方射击而无法移动位置,敌人发现了他,投来了两颗手榴弹,他的双腿被炸断了,他的枪声在稍稍停顿了一会儿以后又喉叫了起来,他的眼睛伴着枪声时闭时睁,时睁时闭,最后随着哑息的枪声永远地闭了起来……

七班的同志们顺着堑壕搜索前进,堑壕被敌机封锁住了,敌人狂妄地边打机枪边叫喊,气焰十分嚣张。这段堑壕长400米,内联各种工事,他们认定,只要这机枪不停,中国兵就休想前进一步。

叶义成爬到了班长面前,说:“班长,把手榴弹都集中起来给我,我来开路!”

13枚手榴弹收集了过来,叶义成将一颗颗都拧开别在腰间。他向班长点头告别,腰一弯,窜了出去。他象壁虎似的紧贴壁沿,灵巧地躲避着敌弹的杀伤,一米一米地向敌堡靠近,靠近,天赐良机:壕壁上有一个凹部!叶义成将身子擦着壕壁滑进凹部,调整好姿势投出了第一颗手榴弹,趁着爆炸的硝烟,他又投出第二颗,敌人机枪哑了,他连滚带爬扑进了地堡,将冲锋枪对准地堡口一阵吼叫,两个敌人毙命了。

他把帽檐向上掀了掀,摸摸腰部的手榴弹向第二个地堡跃进,又甩出了两颗手榴弹,地堡塌了,两个受伤的敌人窜出来就逃,叶义成急了,忙从腰里向外扔手榴弹,不想动作太猛,将腰带上的另一颗手榴弹的拉火环也拉着了,青烟在腰间咝咝直冒,好险!叶义成眼疾手快,左手将枪向地上一丢,一把抓住了那颗冒烟弹,两手同时一扬,两颗手榴弹出手,两个敌人上了西天!身后的战友们个个为小叶出了一身冷汗!

带着战友们的关注目光和颗颗又惊又喜的心,叶义成连续冲击400米,接连炸掉了三个地堡和火力点,被同志们誉为“开路英雄”!

士兵在日记中写道:

在七连穿插分割之下,敌人的地堡、盖沟的火力点已经失去了从正面射击的作用,只好慌忙掉过屁股,向我地壕内追击的战士射击。这时,七连的勇士们和敌人短兵相接,近战歼敌。

火箭筒射手钟均元,在跟随三排攻打左侧第二道堑壕时,敌人地堡的火力阻挡了他们前进的道路。小钟迅速地跳进堑壕,发射火箭弹。由于堡深人矮,影响射击动作,第一发火箭弹掠过地堡顶。小钟又机警地移动位置,来到敌地堡后侧的堑壕,用跪姿再次向敌人地堡射击。但堑壕只有两尺来宽,火箭筒尾部顶住了壕壁。小钟明明知道射击后,火箭筒喷出的火焰会从壕壁上反冲过来伤害自己,但他当时想的是“消灭敌人,刻不容缓!”他毅然决然扣动了扳机。随着一团火光,一声巨响,敌人的地堡被摧毁了,小钟也被火箭弹喷射的火焰烧伤了左耳,烫伤了左肩和双手,昏倒在堑壕里。他醒来后听到枪还在响,仗还在打,就又持着火箭筒,装上火箭弹继续向敌人射击。

六班在进攻中与连排失去了联系,伤亡了三人。在紧急关头,班长武祥春号召大家:“发扬孤胆作战的精神,只要有一个人,就要冲上去。”带领全班分成两路,向敌人奋勇冲击,首先打掉敌人一个火力点,毙敌三名,接着他们冲到敌人一个地堡跟前,用手榴弹将其炸毁,又毙敌四名。他们继续朝前冲击到一个盖沟前向敌喊话,但敌人仍负隅顽抗,他们立即用冲锋枪和手榴弹一阵猛打,又消灭了三名敌人。

炊事班的蔡民主动投入战斗,班长冯仕强冲至第二道堑壕时,敌人一枚手榴弹落在他的前面爆炸,弹片划破了他的腰部,他毫不顾及,继续带领全班向敌人冲去,全班用步枪和手榴弹共毙敌八名。

在七连分进合击,英勇杀敌之下,敌人节节败退,纷纷溃逃,据守着地堡、盖沟进行顽抗。七班战士叶义成见此情景,当即向班长建议:用手榴弹消灭敌地堡和盖沟里的敌人,既可避免敌人火力的杀伤,又可利用手榴弹炸起的烟雾迅速接敌。叶义成自告奋勇当开路先锋。他把全组的手榴弹都集中起来,拧开弹盖,别在腰带上,塞进裤兜里,隐蔽接近地堡。敌人第一个地堡的机枪打得特别猛烈,壕内沙石乱飞。叶义成扔出第一颗手榴弹,敌人的机枪成了哑吧。叶义成趁着爆炸烟雾,迅速冲向地堡,用冲锋枪狠狠打了一梭子,两个顽敌当即毙命。他继续向第二个地堡扔出一颗手榴弹,吓得两个敌人慌忙冲出地堡逃命。小叶厉声喊道:“老子再叫你吃一个!”随即从腰间掏出手榴弹扔了出去。由于动作太猛,带出了腰带上另一个手榴弹的弦。这颗手榴弹嗤嗤地冒着青烟,小叶不慌不忙,迅速取下即将爆炸的手榴弹扔向溃逃的敌人。就这样叶义成在壕内连续冲击四百多米,用手榴弹与敌人展开战斗,颗颗手榴弹准确落入敌地堡,炸得敌人鬼哭狼嚎。

争夺战在雾掩盖下激烈地进行着,敌长形高地的火力配置被七连彻底打烂了。九点许,连长李东江、指导员刘和平带领五名战士,首先冲向敌人的主阵地。李连长放开嗓门高呼:“同志们,我们胜利啦!”

天气渐渐大亮了。整个高地的战斗也越发进入了灼热状态。枪在吼叫、弹在爆炸,人在呐喊,血在流淌。火光和烈焰笼罩着整个高地。

副指导员孔代元率领救护组三名同志在高地东侧一块石壁后救护伤员,被对面山上的敌人发现了。一见是担架组,象是饿狼似的碰上了羊群,嚎叫着窜下山来,跨过公路,一窝蜂般地扑过来要抓活的了。好小子!请来吧,既然是活的,还是请你们小心点的好!副指导员心里一面盘算着对策,他叫炊事班的小萧把伤员移到石壁后的一个残壕里看好,然后组织这三个炊事员迅速占据有利地形,托起从伤员和敌尸手中拿来的冲锋枪,向敌军开起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