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文字生涯
19224100000066

第66章 黄陵柏的基因

在我的印象中,沟壑纵横的黄土原上,桥山的柏树林好似一片绿云。它不是次生林带,应该是一片原始森林,一片见证成千上万年人类文明的活化石。那里是中华始祖的灵地,散发着苦香的柏树一直守候着它,并坚韧地生长着。有几棵吉树,在漫长的阳光与风雨里,长成了举世罕见的树王。柏树是常青的,是不凋谢的绿云。

传说不等于史实,但它寄予的是人们一种善良的理想。说是有个求仙者,想要献给功德无量的黄帝一个宝物,因一时未见黄帝的面,就把宝物埋在了桥山上,还栽了'棵小树作记。口后他又来到这里,见得满柏树,找不到藏宝的地方了,于是就拔了一棵小树去给黄帝诉苦。黄帝说,桥山本来没有树,你埋了宝,便有了树,树木是咱的根本。黄帝种下了这棵幼小的柏树,成了今天巨大无比的轩辕手植柏。

七搂八柞半,疙里疙瘩不上算。在我记事起,就听到过乡里老人这样形容黄帝陵的大柏树。按说老家离黄陵不过百十里地,但在那个时候的百十里地是个天文数字,只能神往它。后来有不少机会去看大柏树,内心受到了绿阴的遮蔽。我想,多少年过去,被视为文明遗存的庙宇建筑几番修缮,如今是宏伟多了,但惟有这古柏群苍茫依旧,郁郁葱葱。它是植物,是生命,是大自然的史书,是看罢一出出或长或短的历史社会活剧的观众,是神一样的大智慧者。

古柏一直陪伴的黄帝圣灵,是中华精神的寄托。生在上古的黄帝,把人类从野蛮蒙昧状态引领到了开创文明的时代。他的出生,是其母见大电绕北斗枢星,照郊野,感附宝,孕二十四月而降临。他的仙逝,有龙垂胡髯,黄帝上骑,龙乃上去。如此的神话,说他是神而非凡人。史籍说黄帝身五十二战,而天F大服。人未使而白化,未赏而自劝,其心愉而不伪,其事素而不饰,谓太清之始也。耕者不侵畔,渔者不争岸,抵市不预价,市不闭鄙,商旅之人相让以财,外户不闭,是谓大同。黄帝以道贯宇宙,以德治天下,开创了一个祥和的大同社会。在今天看来,黄帝所开创的道,是讲物质运动法则的,如老子所说,道生于天地之先,是万物之母。德就是好生,黄帝是一个大德的人。《黄帝内经》是医病的,他的德政也为人与人的关系建立了理想的和谐境界。

从夏启开始,传贤变成传子,公天下成了家天下私天下,至清溥仪而终结。百年沧桑与巨变,世纪全球一体化,腥风血雨,丽日明月,浮华喧嚣,轩辕古柏也是感受到了的。四十六亿年的地球史,六千年的人类文明,二百多年的现代强势文明,这时空意味着什么?科技日益发达,物质文明大放光彩的同时,生态灾难并发症也降临了。竞争带来原欲的膨胀,人的精神危机加剧。有人说,印度山谷中的一棵野生水稻,曾在四万七千种水稻之后,以原始的抗病基因,战胜了大面积优良水稻的黄矮病。那么,根治现代文明病根的良方,正是远古情结中的人类文明。中华始祖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在和谐于自然和人类的新文明进程中,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黄陵柏在微笑。在黄帝陵祭祀的新礼仪中,彩旗,鼓号,乐舞,模拟凤凰翔于庭,麒麟游于郊,这情景是美好的。

《陕西日报》2003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