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义精、唐一禾还支持地下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组织《五一三木刻研究会》,支持在校展出苏联版画,介绍和学习当时延安和苏联版画艺术。当时进步学生提出成立一个木刻研究会,公开开展对新兴艺术——木刻的学习,校长对这个研究会的申请立即予以批准,还拨给一定的经费。木刻研究会是在1942年5月13日成立的,以学校在五十三梯而命名为《五一三木刻研究会》。参加的同学达百余人,相当于全校学生数的一半。在校长的支持下,木刻活动在全校开展得很热烈,同学们团结在木刻研究会的周围,日以继夜的工作,推动了对这一新兴艺术的学习,还通过木刻的研究,使同学们了解当时延安木刻和苏联木刻的近况,在政治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及至这年秋,《五一三木刻研究会》向重庆“中苏文化协会”借来一批苏联版画原作,拟在武昌艺专展出,但又担心反动学生的攻讦和捣乱。研究会的人将情况向校长反映,校长建议请研究会的“艺术指导”唐一禾出面支持。唐一禾当众表示:“你们展出,我来为你们讲解版画的技法问题。”面对反动分子的恫吓,他以木刻研究会“艺术指导”的身份出面讲话,他说:“我是教画的,什么画我们都要研究,何况是一种新兴的艺术,人家造诣很深,技巧很高,我们为什么不学?”一些反动学生看到唐一禾出面支持,只好翻白眼,不再敢寻衅找麻烦,使得这批犯禁的苏联版画得以在学校展出,并且还拿到江津县城展出过,造成了较大影响。
除这个木刻研究会,唐义精和唐一禾还领导同学举办了其他几个艺术、文学研究会,出墙报,开讨论会,搞得有声有色。武昌艺专还经常组织同学去德感坝、江津城作抗日救亡宣传,演出的话剧更是轰动整个江津城。1940年的校庆,唐一禾带头化装游行到德感坝,正逢集,同学们往台上一站开展演讲,宣传抗日,反对投降,整个镇上的男女老幼像潮水似地涌上街头,台上高呼抗日口号,台下也同仇敌忾地举手高呼,场面非常热烈动人。从这些热火朝天、朝气蓬勃的校内校外活动中可以看出,武昌艺专从校长、老师,到绝大多数同学,谁也没有向反动势力、向困难低头,而是抱着不屈的信念和向上的精神,在奋斗,在前进!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在历史时空中承传着、续写着一个民族的缄言:“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在五十三梯,曾出现过这样一个画面:
1941年春天的一个下午,一群学生正在学校前面的山坡上写生,他们一会儿抬头观景,一会低头画画,一会儿,他们发现,山坡的自然景致中多了一个圆点,那个圆点是从坡下往上冒上来的,再仔细一看,哈,那不正是校长的秃头吗!慢慢地,校长的整个身子都升了起来——秃秃的脑袋,一身永远不变的青布中山装,手拄一根带叶的竹竿,正蹒跚地走上坡来。这正是同学心目中的武训再世的形象,此时正好入画——“把校长画下来!把校长画下来!”同学们说,然后一个个快捷地动起笔来,忙着为他作速写。忽然,校长站定在一处不动了,垂头倚杖而立。有的学生嚷道:“校长怕我们工夫不到家,停下来让我们画呢!”可是,再一看,不对紧——校长的身子在晃荡,在晃荡中慢慢地软了下去,瘫在了地上,他似乎想站起来,但却挣扎不起。同学们这才慌了,一齐飞跑过去。走前了看,只见校长脸色苍白,满头大汗,口中艰难地喘着粗气,嘴角淌着血。原来他从江津城办完公事回来,过了江,爬上堤岸便感不支,在路旁顺手扯了一根竹竿当拐杖,一路上吐血而行,走上坡便精疲力尽,再也支撑不住了。同学们吓得慌了神,正感为难之时,恰好一位每天坐滑竿上学的女同学路过此处,她见状马上下来,众人七手八脚地把校长放上滑竿,护送他回到家里……
校长太劳累了,为了学校,真正是心力交瘁呀!——师生们感叹道。
可是没多久,大家又常常看见他们的校长吃力地在山坡上爬上爬下……
1941年春天的这个下午所发生的,不正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画面么?不正是唐义精办学生涯的浓缩么?
可是,后来发生的,却是人们万万没有想到的……
32
当我在电脑上“打开”这一页“稿纸”的时候,只需用鼠标轻轻地一点,但在我的感觉中要做如此的“打开”却是非常地“沉”。因为,我打开的将是武昌艺专的校史上最沉重的一页,也是唐家家史中最沉痛的一页。
那是1944年3月24日。
1944年3月24日——最早我是在外公的《关于唐义贞烈士的回忆》中读到这个日子发生的事情,后来我又在八爷的叙述中无数次听到这个日子——八爷每每叙述它都哽咽难言;再后来我在武昌艺专的学生们的回忆中,一次次体会到这个日子的沉重;在我初访武汉的日子里,我又在熊明谦姥姥那看起来十分平和宁静的脸容上,发现了这个日子给她心灵上留下的隐痛。
1944年3月24日,当这个日子的太阳升起,照在武昌艺专所在的德感坝五十三梯的山野上的时候,人们并没有感觉到这个日子有什么异常。
师生们吃过了早饭,正准备上课,在五十三梯上上下下,整个山野显着一天开始的繁忙。
有人看见了唐校长和唐一禾教授也出了门,他们兄弟俩是一同出来的,身上背着简单的行李。
“唐校长,唐先生,您们要出门哪?”有对面碰上的人,就会这样问。
“嗯,嗯,去趟重庆。”两人回答着。
“又是去开会吗?”
“是的,是的,开会,开会。”
“哪要走好呀!”
“好的,好的。你们需要捎什么东西吗?”
“不用,不用。再见!”
“再见!”
当他们经过画室的时候,唐一禾叫大哥停一下,他自己即拐进了画室里。他把学生刘国枢叫到跟前,对他说:“我跟校长今天要去重庆,我不在的时候,你要把画室好好照料。”接着他又把画室的事具体叮嘱一番。刘国枢认真地听着,点着头。等他交待完了,刘国枢说:“唐先生,您放心去吧,我会照您说的做的。”“那就好,那就好,回来见!”唐一禾告别后,转身走出画室。刘国枢送到门口,“唐先生好走,再见!”
兄弟俩走在了五十三梯石阶上,往下走,沿途不断地与遇上的师生打着招呼。
他们走完五十三级石阶,又继续顺着山坡往江边走去。山坡上的草木正泛着新翠,桃李也开得正盛,他们在花影中走得很快,像在一幅绚丽的画中游移,离学校越来越远了。
他们走到了德感坝江边的码头上,站住了。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包括武昌艺专教务主任沈莲池先生的公子也早一步到了这里。他们都是到重庆去的,要等从上游江津县城开出然后经过此地的小轮船。
等了好一阵,“民生公司”的小轮船“民惠轮”终于从上游“突突突突”地开了过来,并逐渐减速,慢慢地靠岸,停住了。
码头上的人一个个依次上船。船上人已经不少,德感坝的这群人再上去,就更挤了。
像往常一样,船又超载了。连船舷的过道上也挤满了人。
船上一阵躁动,你挤我撞的,有因互相碰撞而发生口角的,也有为了争抢空间而发生争吵的。更多的人因为乘船的艰难而发着怨愤,诅咒“民生公司”徒有虚名,只晓得赚钱(超载爆满,正好可多收钞票),不管民生,不多安排趟把船,让乘客坐得宽松些;也有的摇头叹息,议论说整个大后方的管理都一片混乱,轮船公司也是如此,昧着良心赚钱,把乘客的生命当儿戏,如此下去,不知什么时候会出什么事哩……
这是每次乘船都有的景观,唐义精和唐一禾已是习以为常了,他们没有参与人们的议论,只是在心中暗自叹息,“哀民生之多艰”!
他们是前往重庆参加全国美术年会以及教育部召开的全国师范教育会议的。在船上,他们还遇见了从上游江津下来的国立体专校长方万邦,他也是前往重庆参加全国师范教育会议的。也许他们还遇到了其他也去开会的人。他们都是老熟人,聚在一起,自然有着他们的共同话题。
船又开动了,离开岸边,斜着开往江中心,然后顺流而下,速度也越来越快。
德感坝被抛在了后面。唐义精下意识地往学校所在的五十三梯山坳望了望,他真还看见了坡上桃李花开、一片烂漫的景象,但那只是一忽儿,很快随着船的迅速下移,山坳被一片青山遮挡住了……
师生们没有特别地想他俩出门这件事。因为他俩为了学校,出门奔走是经常的事,所以大家没有特别的心情,对他们的离开也就没有什么特别的送行,甚至因为忙着要上课了,那碰上面的,也是礼节性地匆匆地打个招呼罢了。
师生们谁也没有想到,他们的校长和一禾教授,这次走了,就不再回来了。
他们平静地走了,说过“再见”,但却一去不返。
轮船出事的消息当天就传到了德感坝,传到了五十三梯。
最初的消息是,“民惠轮”在中途翻了船,翻船的地点就在“小南海”。
“小南海”——一个不祥的名字,让人听来心惊肉跳的名字,其水情险势前已描述。乘船的人都在心中忌讳去想这个名字,但每次乘船心中又会浮起这个名字,并烙在胸腔,让人的心悬着,隐隐地发怵。
陈克环回忆起当年一次乘船过小南海的经历,是又惊又恼:“有一年暑假,笔者随家父到重庆去玩,回江津途中,经过‘小南海’,由于超载过量,轮船不能上溯,但闻喘气声而不见其动,后来,船长请一部分旅客上岸步行一段,以渡过难关。父亲和我,一老一少,行路稍慢,赶不上人群,望着该轮船一边鸣笛一边离岸加速行驶离去,只好雇滑竿代步,半路上借宿一宵,次日将近午时方才到家。由此可见江行之艰难以及轮船公司办事服务态度之一斑。”
翻船的消息一传到武昌艺专,家属和师生们惊呆了——唐校长和一禾教授不正是坐这趟船的么?他们……
人们不敢再想下去,学校迅速派出人下山去打探消息。因为船虽翻了,还有生还的人,但愿……大家不敢也不愿往坏处想,心存一份侥幸——但愿他们有惊无险!
师生们已无心上课,恐怖的气氛笼罩着五十三梯,大家的心都悬在嗓子眼上,紧张得透不过气来,大批的师生不愿坐等消息,纷纷下到山下去,急于想探个究竟。个个都在内心祈祷:苍天有眼,会保佑的——唐校长和唐教授是好人,苍天会保佑他们的,但愿……但愿呀……
但是,打探到的情况是,生还者中没有唐校长和一禾教授兄弟俩!也没有教务主任沈莲池的公子!
听之者的头脑无不“轰”地一响,随之便是内心断裂般的疼痛——天哪!这是多么难以接受的事实呀!
许多人即使获悉了这个消息,仍然在心里喃喃地说:不可能!不可能!不会的!不会的!
但是,更加确切的消息证明这是真的——消息来源于与唐氏兄弟同船的国立体专校长方万邦,他亲历了这一灾难,有幸死里逃生,且目睹了唐氏兄弟在江水中覆没的情境:
“民惠轮”载客逾量,楼上楼下的重量不平衡,上重下轻。船行至“小南海”,在湍流急水中转弯,难以控制,驾舵者心慌意乱,竟用快车急舵,以致于船身严重倾斜,乘客在惊慌中大乱,整个船身立即失去重心,覆扣而沉。船上数百人纷纷落水。
那一刻小南海的江面上的情形惨不忍睹:一大片水域都是落水者浮现的头和乱伸乱扑的手和胳膊;落水者有的迅速沉没;有的在急流中挣扎,时而被江水覆盖,时而露出水面;也有的两人或数人互相抓抱,纠缠成团,孰不知如此会更快沉没;有些会水者奋力游向岸边,得以逃生,而大批的人迅速被急流卷走,长长的一段江面成了“人流”。令人心悸的哭喊声、求救声响成一片,动天撼地……
唐一禾会水,落水后在混乱的江面上划着水,见身边有一个老太太在水面上挣扎,他想也没想,就一把将她抓住,并携带她向岸上游去。经过一番奋力搏斗,他终于挟着老太太一起靠了岸,他将老太太推上了岸去。
这时,他气喘吁吁,精疲力尽。就在他扶着岸喘了一阵气,想要爬上岸去的那一刻,他脑里一闪,想到了大哥——大哥呢?大哥是不会水的呀!他迅速往岸上扫视一番:没有大哥的身影!他又转身向江面上用眼睛搜寻……他终于看见了大哥:大哥的一颗秃头在水面上沉沉浮浮,双手在水中扑腾起浪花,身体在激流中向下漂去……
他大喊一声:“大哥——”顾不得多想,一个翻身,扑入水中,挥动胳膊奋力划水,向着大哥的方向游去。
江流湍急,水势汹涌,他感到力不从心,但他的眼睛紧盯着大哥,不顾一切地划着水。浪花溅湿了他的眼睛,他仍在朦胧中盯着大哥所在的水域,他多想迅速靠近大哥,帮无助中的大哥一把呀!但他们离得那样远,他自己经过一番搏游后,浑身是这样的乏力。他最后看见大哥的头在水面上冒了冒,沉了下去,急流漫了过去,再不见大哥冒出来……“大哥呀……”他在心中喊着,胳膊无力地、机械地划着,划着,但感觉每划动一下是那样沉重、那样无力……他终于划不动了,他心里仍在默念着“大哥”两个字,身子却在下沉,下沉,并随急流迅速向下漂移……不一会,他的头被水漫盖了,只有两只手还举在水面上,挥舞了几下,但很快也没入湍急汹涌的水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