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家族档案
19222900000020

第20章

女儿回了家,照常帮着母亲做这做那,可与当初几次回家不同:话语少了,不再有爽爽朗朗的那些笑容,不再有快快乐乐的那些话题,也不再讲述学校发生的那些新鲜的事情,连与小外甥们的逗笑也显得那样勉强。闲下的时候,她就坐在房里闷闷地发愣,像有万般的心事。

母亲的心惴惴的,不明白贞儿是怎么了。

入夜,母亲忙完活,进到房中,只见贞儿坐在桌前,枕着双臂伏在桌上。她以为她睡着了,就唤她上床睡去,哪知抬起头来的她,竟是泪眼朦胧。

母亲着慌了,“贞儿,你这是……”她将女儿拥在胸前,用手为女儿抹去泪水。“快告诉我,遇上什么不顺心的事了?”

女儿用忧伤的声调说:“妈,我……我没什么,是小玉她……”

“小玉?哪个小玉?”

经女儿提醒,母亲才想起来,女儿说过,与她同房住的一个叫王桂芳,一个叫马小玉。瞧自己的记性!

“小玉她怎么啦?”

女儿泣诉马小玉的不幸遭遇。母亲一边听一边不住地叹气。

说完,女儿问母亲:“小玉该怎么办,难道她就得跟那个男人过一辈子么?”

母亲叹着气,说:“一个女人,能怎么样呢?怕是注定了的命,让小玉遭这罪呢。”母亲并不能解开女儿心中的疙瘩。

下一个周末,唐义贞没有回家,她让人给家里捎信说,她留在学校过星期天,陪陪马小玉和王桂芳。

是的,马小玉周末变得不想回家,回自己那可怜又可恨的父亲家,她感到索然无味。回债主家么,她从来就没有把它当作自己的“家”,以前去也是不得已。自从受到债主儿子的骚扰后,每每想起那情景,她就既恶心又恐惧,夜里还常常做恶梦。她怕去那个“家”了。

马小玉和王桂芳,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有家难归”的人。

因此,每到星期六,看到家在武汉的人欢天喜地地回家去与家人团聚,在她俩的眼神中,有羡慕,也有孤寂。唐义贞每逢回家时与她们说再见时就会从她们的脸上和眼睛里读出那一种神色。星期天对她们来说,是冷清的、无聊的、漫长的。她们甚至害怕星期天的到来。

这个周末,唐义贞不忍看到她们的冷清和孤寂,毅然决定放弃回家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留在学校与她俩一起过星期天。她没走,这个房间就不会出现空缺。多一个人,也就多一份热闹。况且,在她们三人之中,尽管唐义贞的年纪最小,但王桂芳和马小玉都把她看做是她们的主心骨。

对此,马小玉和王桂芳是多么感激呀!

又一个星期六,唐义贞把马小玉和王桂芳带回了自己的家中。

这个星期天她们确实过得很愉快,愉快中就暂时忘记了一切的烦恼。

唐义贞还发动同学们捐助马小玉,使马小玉不靠债主家的资费度过了后半个学期,寒假和春节马小玉也是在唐义贞家中过的。

马小玉长期不回家,其间债主催马小玉父亲来过学校几次,要小玉回去。马小玉在大伙的支持下,性格坚强起来,回答他父亲:死也不去债主家!

唐义贞想用各种方式来帮助马小玉,但她的力量是那样弱小,终究不能改变马小玉悲惨的命运。

春节后开学,一天,正上着课,马小玉被她们班的责任教师从课堂上叫了出去。直到下课,再不见她回到课堂来。

唐义贞和王桂芳心存疑惑,下课后急忙往宿舍赶。宿舍里却不见马小玉的身影,只有她的桌子上留下的一张字条,从笔迹看写得很匆促,上面写着:

父病重,我回去看看。

是谁来学校告诉马小玉她父亲生病的?后来从责任老师那里才知道,来学校传信的是一个曾在马小玉父亲铺子里当过一阵伙计的男人,马小玉说认识。他说马小玉的父亲突然病了,且病得不轻,故托了他来找马小玉。责任老师就让她跟他回去了。

唐义贞和王桂芳这才放下心来,并想,虽说这个当父亲的对女儿很狠心,但既然病了,不管怎么样,也得回去看看的,他毕竟是小玉的父亲呀!

一个星期过去了,马小玉没有回来,也没任何消息。

莫非是她的父亲一病不起,她得留在家里照料?

又一个星期快过去了,马小玉还是没有回来,也还是没个信息。

不对呀——唐义贞和王桂芳心里有些着急,并且又升起了疑团——人不回,为什么连信也不透一个?

她们与几个同学商量着星期天去马小玉家看看是怎么回事。就在这时候,传来一个晴天霹雳:

马小玉死了!

这个星期天,唐义贞、王桂芳等几位同学来到了江边,她们沿着江岸踽踽而行。早春的江风裹挟着雾气呼呼地刮着,冷嗖嗖地吹拂着她们悲戚、肃穆的脸庞。江水拍打着堤岸,发出沉闷的声响,如同她们心中的呜咽。

她们在一处堤岸上停了下来。

这里江岸陡峭,荒草丛生。站在岸上往下看,江水在湍急中打着叵测的漩涡。

有人不敢看,害怕地往后退。有人抽泣起来。这抽泣声很快漫延开来,遂又演变成众人的抱头痛哭。

这里正是马小玉投江的地方。

原来,所谓马小玉父亲病重,是一个圈套。

她回到家,家里的门是虚掩着的,她推门进屋,还来不及喊声“爸”,屋子的几个角落里便同时窜出几个人来,将她团团围住,按住她的手脚。她想喊,张开的嘴便被一团布塞住了。她想挣扎,却哪里动弹得了?

守候的那些人是债主雇来的。而马小玉的父亲却不知躲哪里去了,不曾露脸。

接着,他们用绳索把她捆绑起来,塞进停在门口的一辆人力车里,送到了债主家。

遭到一顿毒打后,头晕眼花的马小玉被推进了痨鬼男人的房间。债主老婆帮着痨鬼儿子扒光了她的衣服……

马小玉羞恨交加,几天几夜水米不沾,却还遭受着痨鬼的各种凌辱。她已是奄奄一息,却趁着一个深夜他们放松了对她的看管之际,强忍着浑身的酸痛和疲惫,支撑起身子,摸爬着逃出了债主的家门。又一路跌跌撞撞来到了江边,跳入了黑蒙蒙的江水之中……

一朵朵小白花纷纷扬扬地洒落江中,在水面上漂浮而下,很快却被浪涛卷进水中,或是在漩涡中倏然消失。

望着小白花在江水中消失,想象马小玉被寒冷的江水吞噬的情景,唐义贞的心在战栗。她似乎是第一次这样真切地面对死亡——一个花朵般的少女,不久前还娇鲜欲滴地生活在大家中间,可就在一瞬间,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永远地消失了。她的身体是那样娇小、孱弱,而波涛是这样浩大、凶悍,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将她裹挟而去了。

堤岸上的枯草,在江风的吹拂中瑟瑟地颤抖。在唐义贞的感觉中,这个早春比冬天更加寒冷——连她的心灵也布满了冰霜呀!

13

唐义贞大病了一场。

她从江边回到家里,就病倒了。

她回家本是想拿点东西然后返回学校的,哪知身体却不对劲了:浑身软绵绵的,头晕目眩,走起路来身子像是离地悬浮着,只得在床上躺下来。躺在床上也是时冷时热,冷起来的时候盖上三床棉被也感觉不到暖意,仍是彻骨透心地冷,冷得打颤。也不思饮食,东西一进口就反胃,只是终日地昏睡。

这可急坏了赵喜龄。女儿回来时满脸悲戚,哭着诉说起马小玉的死,她听后又惊又悲,想着那么一个人见人爱的人儿,不久还在自己家中欢欢喜喜过星期天,怎么说没就没了呢!她陪着女儿落了不少悲伤的泪水。没想到女儿自己转眼就病成了这个样子。她围着女儿团团转,又是熬姜汤,又是抓药方,还在灶头上上了香,向灶神作揖,祈祷灶神保佑女儿平安无事,但都难以见效。她终日守在女儿床前,不时地听见女儿在昏睡中喊:“小玉,别跳!别跳!……小玉,别跳呀……”这喊声让她听了心惊肉跳,心里更是惶恐不安。

唐义贞发了一身大汗,终于从昏睡中醒来,睁开眼看见床前的大哥,正带着焦灼的神情望着自己,便轻轻地叫了一声:“大哥。”

“贞妹,你醒了?”大哥俯下身来,将一只手放在她的额上试了试,舒口气说:“你的烧终于退下去了。”

“大哥,我睡了很久了么?”

“两天两夜了。不用急,好好休息,慢慢就会好的。”

她自己也感觉身子好受了许多,还能吃点东西。母亲悬着的一颗心这才放了下来。唐义贞觉得神情好转后,想爬起来去上学,但母亲和大哥不让,要她继续休息。

大哥仍在床前守着,与她说些轻松的话题,想让她的心情好起来。

可是,说着说着,唐义贞又把话题转到了马小玉的死。于是,唐义精知道,妹妹的心怕是在短时间里很难从这件事情的阴影中摆脱出来。

“大哥,债主一家人的心怎么那么残忍呢?他们怎么就不放过马小玉呢?”唐义贞问。

“唉,这世上总是有好人也有坏人的。”唐义精回答说。

“那,是好人多还是坏人多呢?”

“总归是好人多吧。”

“但为什么好人多却阻止不了坏人干坏事?为什么大家救不了马小玉呢?”

唐义贞似乎憋在心里的问题太多太久了,一旦打开了闸门,就关不住了。

唐义精望着妹妹那一双充满困惑却又渴求得到解答的眼睛,心中又涌起一种难受的滋味。是残酷的现实生活促使初长成的妹妹思考这类问题的。可是,15岁的妹妹提出的这些问题又是多么难以回答呀。只是在妹妹心目中,大哥会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

唐义精还是斟酌着回答妹妹的问题:

“有时候坏人的势力十分强大,好人还暂时对付不了他们,但终归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

“可是,在我们学校,像马小玉这样不能自主决定自己婚姻的人还很多,难道她们要么就听从命运的摆布,要么就像马小玉那样一死了之?可这两种结局同样都是那么悲惨。难道就没有别的路么?”

“别的路……”唐义精也沉吟起来,他还真不知该如何来回答妹妹提出的这个问题。因为类似这样的问题他思考过无数次:国人的不幸、生活的不合理、社会的丑恶何其多呀,该怎样来改变它呢?他抱定的是“教育救国”、“改造人心”等主张,但这对于妹妹提出的如何解救那些不幸婚姻命运的同学这样迫在眉睫的问题时,却显得无所对策。他只能宽慰妹妹说:“这样的境况总归是要改变的,但不能指望眼前就能改变好。关键是要改造国人的品性和灵魂,但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要靠大家一起努力。”

他看见妹妹点了点头,但他也从妹妹的眼神里看出,她并没有那种获取了完满答案的满足感。

在以后的日子里,唐义精感觉到,妹妹的性格变了,没有了往常清纯少女的那副模样,没有了那种心无挂碍的轻松的欢快,连笑容中也带了一份沉郁的东西,多了一种重力。

过了一段时间后,在不知不觉中,唐义精发现,妹妹的话语又慢慢多了起来,原先忧郁的眼神也逐渐变得明亮清澈了。唐义精担忧的心也就变得较为轻松了,并想知道妹妹的生活中起了什么变化。

妹妹一次与他谈起她正在读的一些文章。她神秘地问他:“大哥,您猜,我最喜欢读的是谁的文章。”

他猜不着。

她告诉说:“恽代英叔叔。他主张尊重女权和婚姻自由,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说完,她又突然记起了什么:“咦,大哥,恽代英叔叔怎么好久没到我们家来了?”

“他已经离开武汉,到外地教书去了。我也很想念他呢。”唐义精说,并反问她:“你们是怎么读起这些文章的呀?”

“我们换了一位国文课老师,他不似其他教师,只知道死板地教课本上的东西。他教我们许多新东西。还常常选用杂志上的白话文为教材,宣传新思想,教我们认识社会。他还就马小玉的死这件事,组织我们讨论,使大家认识,妇女的悲惨地位,不是因为命运,而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制度。他还介绍我们读《新青年》、《新潮》等杂志,读后还要大家谈体会,评时事。嗨,大家最喜欢上他的课了,讨论起来争相发言,连我们自己都不明白,怎么会有那么多话要说。他也总是鼓励大家说。他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老师!”

“你说的这位国文老师叫什么名字?”

“他姓董,叫董必武。”

“哦,董必武!”唐义精眼睛亮了起来。

“大哥,您认识他吗?”唐义贞也张大了眼睛,问。

“认识,认识。他确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像恽代英叔叔那样的人。他是在你们学校兼课的吧?他还在湖北一师兼过课。在我们办艺专的同时,他与张国恩、陈潭秋等人联合创办起了私立武汉中学,允许男女生同校同班。因都是私立办学,正式开学时,我们还互相祝贺过呢!贞妹,你还真是遇到了好老师!”

“是的,同学们接触了新思想,打开了眼界。董老师要那些受包办婚姻所害的女同学敢于反抗旧势力,学会在社会自立的本领,求得婚姻的自主。他的话让许多同学感到振奋,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听王桂英她怎么说——她毕业后就去教书,不回家了,让那‘娃娃亲’见鬼去吧!她还说要自由恋爱一回,自己选个如意郎君,过上新生活。她的话引得全班人都笑死了,嘻嘻!”

唐义精听了,也哈哈大笑不止:“这个王桂英,有个性,有个性。”

瞧着妹妹的心情开朗起来,唐义精也就没有了那份忧虑。他暗暗佩服董必武的教育新思想和新方法。他还打算要抽个时间去拜访拜访这位现在成了妹妹老师的友人。

14

这一年——1924年的夏天,唐义精做了一个重要决定:送五弟唐一禾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念书。

这年,唐一禾19岁。

19岁的唐一禾已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子。从相貌上看,他与大哥不太相似。大哥长得圆头圆脸,线条柔和;而他却显得梭角分明,尤其是那厚厚的嘴唇的轮廓,分外清晰有致。

当然兄弟俩也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有一个饱满的、坚定的额头。

关于我的这位五舅爷在这之前的情况,现在知之甚少。人们对他的了解,是这以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