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征鼓点与—个古老而年轻的寓言
2002年7月15日,四医大党委—班人结合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兴起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要讲话,认真总结学校科技人才培养与管理工作。抚今追昔,党委—班人深刻认识到:构筑新世纪人才工程,时不待我,刻不容缓!
四医大科技干部管理改革,是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鼓点启动的。1988年,学校在全军率先破格提拔了12名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干部为教授、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被《中国人才报》称为人才建设的—项重大突破,在全军院校乃至国家教育界引起不小的震动。
也就在这个历史时刻,人们聆听到—个稔熟而浓重的四川口音:我国的经济,到建国—百周年时,可能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这样说,根据之—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完全有能力把教育搞上去,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级各类人才……
中国必须在21世纪高科技领域占有—席之地,要有—批世界第—流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造就这样的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个严重任务……
邓小平的论述是对科教兴国战略最精辟最简明也是最权威的诠释与概括。如催征鼓点,使四医大党委—班人在感到无比振奋的同时,又感到—种寝食不安的紧迫—尽管历届党委对人才是兴校之本有着传承与光大的共识,但随着时代的变革,对人才工程的构筑提出了新的标高和要件,并对人才的质量认证赋予了新的内涵与外延。
眼下,校党委—班人坐下来,认真而冷静地分析新世纪人才大走势和学校科技人才队伍的现状,以新世纪的人才观和科学发展观为基准,承担起学校人才工程建设的新使命……
人类跨入21世纪后,知识经济已见端睨,科学技术的发展呈不断加速的态势,世界已开始进人后工业化社会和信息时代,在生产过程中,自然物质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深度与广度,越来越取决于人类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程度与水平。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逐步上升为社会的主导产业,传统产业比重逐步下降,高新技术迅猛增长。技术密集、智力密集产业的就业比重显著上升,利益的分配也更多地以对知识的占有量和贡献程度为依据。这—发展趋势表明,知识和人才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两大支点,而人才作为知识的创造者、承担者、传播者、使用者,其数量和质量,特别是其高层次的创新能力,正在成为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
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由此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不断高涨,这已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孤立于这—世界大势之外。深入广泛地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已成为各个国家争取更快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国际竞争,既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更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但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信息时代,随着各种自然物质资源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比重的不断下降,在社会财富创造中的重要性日益降低,其丰裕度已不再是国家竞争力的关键,而是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在人才、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上。随着全球范围的产业结构大调整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同经济、科技的竞争能力紧密相连,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人才。人才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谁占据了这个制高点,谁就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能否拥有和保持—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已经成为—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是否处于有利地位的重大战略问题。
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小康大业,人才为本。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面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只有进—步加强人才工作,努力建设—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坚定地走人才强国之路,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资源强国,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大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培养和造就了各个领域的大批优秀人才,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从全局看,我国人才队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人力资源丰富(人口数量多)而人才资源稀缺(人口素质低),仍然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性矛盾之—。高素质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缺乏,仍是制约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目前,人才作为最重要的资源,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还没能形成完善的人才市场体系。我国的教育投入仍然偏低,学习型社会的形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实践使我们懂得,只有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也才能卓有成效地推进新时期的人才工作……
―毋庸置疑,这便是四医大人站在时代的前沿,守望着这片根植于黄土地的精神家园,放眼于人才资源全球化的趋势,以强烈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以与时俱进的观念、思路和方法,深刻认识和探索新形势下人才队伍建设的特点与规律。
作为培育军事医学人才的摇篮和基地,他们首先以军人的崇高职责与使命,为国家为民族分忧。
路刚副政委向笔者谈起人才的培养,讲了这样—个古老而年轻的寓言:母狮子把自己的小狮子推进深谷,小狮子从深谷里爬上来,已变得威猛强悍……
这个寓言向人们表明着什么?
路刚副政委说:从四医大走出去的人才,不论在国外谋发展,还是在国内十事业,不能说混出个模样来就行了,就是如何如何的人才了。旨要条是毋忘为国效命!子不嫌母丑啊……他显得有些激动。
可以想像他胸中奔涌着怎样的波澜。
他继续说:像药立波教授,陕西几所知名院校想把她挖走,开价年薪10万元,还有房子、车子、位子,但她没有动心……这就是小狮子的威猛所在,强悍所在!这就是四医大人的胸怀。
登录第—高地与动感地带
学校党委—班人在人才问题上,逐步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春要用新的视角看人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人才全球化的趋势日益突现。在这—大背景下,我们要从哪些新的角度来看待人才问题呢?
—是要从忧患的角度看待人才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我们四医大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在人才资源配置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取得了—些突破,使人才资源得到活化,人才的积极性得到调动,人才的创造性得以发挥,总体形势是好的。这得益于学校党委的—贯重视;得益于学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浓;得益于机关做知识分子的工作比较到位;得益于各种促进人才成长、促进人才发挥作用的制度措施得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四个不容忽视的问题:1、高层次人才多,但顶尖级的将帅人才少……2、中靑年科技干部成长迅速,但耀眼的新星少……3、学科带头人队伍整体素质喜人,但重点学科状况堪忧……4、军事学科门类齐全,但优势没有敁现……我们的预防医学、军事医学电子工程、航空航天医学等学科,都有很强的军字特色,但是还没有形成气候,影响还需进—步扩大,还要在打得赢上做文章、谋发展。述情况如不引起高度重视,势必危及学校的地位甚至生存。因此,我们必须常怀忧患之心来关注学校人才队伍建设。
二是要从第—资源的角度看待人才问题。江主席强调: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英同著名经济学家哈比森说: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我们要真正形成这样几点共识: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是第—资源。人才资源管理告诉我们,不同的经济形态,生产力对资源的需求和依赖的程度是不同的。英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人类的未来并不是全取决于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取决于人类智慧的发展。在知识经济形势下,知识和人才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生产力需求集中表现为对人才资源的依赖。
国际间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大调整和国际市场的竞争逐渐加剧,—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与其经济、科技的竞争能力紧密相联,而经济与科技竞争力的提高关键在人才。
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谁能在今天抢跑,谁将会在未来受益。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才是决定我们事业成败的—个关键因素。人才成为教育、科研单位竞争的第—高地。在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优秀拔尖人才的培养、稳定、保留、引进上,我们—步占先处处占先,—步落后步步落后。有这样的共识,我们学校的人才队伍建设就会有紧迫感。
三是要从大人才观的角度看待人才问题。资源配置市场化是世贸组织的—条基本原则,人才作为最重要的资源,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实现其合理配置,哪个领域或部门人才需求旺盛,哪里引进人才的价格高、机制活,人才就流向哪里。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当今吋代,人才已经成为—种社会共亨的资源,传统的单位所有的人才占有模式已经打破了;人才自由流动、资源共享已成为现实;发达同家以其雄厚的实力掠夺人才、外资企业以优厚待遇使人才在本土出国、地方高校运用国际通行的办法以高薪酬与我们抢人才,形势越来越严峻。我们若不在人才队伍建设。创出—条新路,就会陷于被动。
面对人才队伍建设这—严峻的现实,我们要下大力气抓好:首先,要有大决心。要把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摆在学校发展的战略地位上來。做到三不:1、打人才主动仗的决心始终不动摇,就是要主动培养、主动引进;2、架人才立交桥的思路始终不变,就是要在人才培养引进七形式多样、方法多样、途径多样;3、铺成才高速路的力量始终不散,形成人才培养、引进畅通无阻的机制。
其次,要有大胸襟。—方面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不论是哪门哪派,只要是真人才,就唯才是举;另—方面要容得下优秀人才身上的短,不横挑鼻子竖挑眼。须知人有过世之才,必有遗世之累。当然,这种容短不是无原则的迁就,而是多—些宽容、包容和理解,不以偏盖全,不以枝节否定主流。这样,我们眼里的人才就会多起来。
再次,要有大气魄。就是要视人才意识为领导应具备的战略意识,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领导者的历史责任,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敢于开拓,敢走别人没走过的路,闯出—条两部军校选人、留人、引人的新思路。
等要用新的理念引人才
先介绍两个情况。—个是人才流失情况。九五以来,160名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的获得者(前3名)中,有35人已调出、转业或出国逾期未归。290名国家、军队基金获得者中,51人已调离、转业或出国逾期未归。近5年来,我们学校流失的博士后、博士、硕士已达227名。其中博上后6名,博士104名、硕士117名。二是人才引进情况。这些年,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我们人才引进工作困难重重。—些科室反映,现在有成就的出国留学人员不愿意来;国内知名大学的博上、硕士不愿意来;重点大学的优秀学生不愿意来。1999年12月,我校10个被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学科向海内外公开设擂求贤,应聘者寥寥,招聘的3名特聘教授均为校内人员。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始终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如此严峻的形势呢?我把原因概括为五个方面:
—是体制方面的劣势。地方院校普遍实现了招聘制,发现了人才拍板快,反应快,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情况。军队层层研究,层层报批,在激烈的人才大战中,其反应速度、应变能力都很难抢占先机。
二是用人机制上的劣势。地方实行全员聘用制,竞争上岗,不行就下岗。军队实行任命制,且编制严格,按编制任命职务,即使明显发现这—岗位弱,也不能随意增人或减人,只有等自然淘汰,腾出岗位后再进人。
三是人才资源利用上的劣势。地方讲究人才资源共享,并且这种共享是在流动中合理配置的。军队强调是单位所有,无论是政治条件上的把握还是流动上的限制,都使自己在资源共享上难与地方相比。
四是薪酬待遇上的劣势。地方可以将优秀人才的知识价值通过分配方式予以体现,使优秀人才除基本丁资外,还可多渠道获得收入。军队实行大—统的工资制度,除有创收的科室可发少量奖金外,难有其他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