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天行健
19219400000034

第34章 育人启示录(3)

人们都已看到,在欧洲东部,在列宁的故乡,偌大—片社会主义净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自由世界的影子。

—场令马克思主义者痛心的疾风暴雨不可避免地席卷而来,苏联正羞涩地拉开新思维的帷幕,投向西方宿敌—串甜蜜可人的微笑;而在微笑的背后是政治迷惘,经济迟滞,在种种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主义固定模式,长期朿缚生产力的发展而积重难返,布尔仆维克的公民们囊中羞涩。

于是,苏美和谈的声浪喧嚣—片,裁军的协议还没敲定,苏联上兵们早已在梦中返回家园;冰冷的世界訇然化解,善良的人们进入童话般的时代:地球好似—条小船,如果人们不想陷入覆灭之灾,只好用理性敲开冷战之门,相亲相爱。

在遥远的东方,在黑龙江界河两岸,中俄两国巡逻兵用微笑互致你好、哈罗绍—战争的阴云早已散尽,如今时兴做生意,大批的俄国人纷纷登岸,争相和中国人洽谈贸易;伴着他们的也被中国人传唱的,是那支怀旧的儿时歌曲——

冰雪覆盖着伏尔加河,冰河上跑来三套车,车上传来忧郁的歌儿,唱歌的就是赶车的人。

歌声意蕴犹存,世界却改换了副模样。政治的组合如此诡异多变,不得不使我们睁大眼睛,重新咀嚼这个世界:变的是打着政治招牌的行为,不变的是生存空间以及与此相连的国家、民族利益。那个—贯以国际警察角色出现在世界舞台上的丙方大国,也倍加懂得政治要挟和贸易占领往往比大张武力更奏效。

总之—句话,张玉海围绕这个议题洋洋洒洒讲了—阵,随之将话锋—转,我们的职能教育,只有抓住—个根本—靠讲政治全方位育人,增强报效祖国的使命感。

此时,房间里、走廊上的旁听者越来越多。有学员又甩出—个问题:我有位同学来信说,北京大学生具有政治头脑,上海大学生具有科学头脑,广州大学生具有经济头脑;请问,我们西安大学生具有什么头脑?

张卫海对这话题毫不打怵,笑了笑,说:你这个问题至少犯了两条错误:—是错在概念内涵不明确。北京大学生指什么?是指北京籍的还是在北京上大学的?政治头脑指什么?我们四医大学生关心时事政治,热心理论学习,算不算有政治头脑呢?二是形式逻辑混乱。政治与科学与经济,难道是互相排斥的关系吗?有了政治头脑就不能有科学头脑、经济头脑吗?这场辩论—直持续到晚饭号吹响。不少学员在事后评头论足道:我算服了,政委肚里很有货!―我最反感把政治变成嘴上两张皮,横说竖说都是理。有些吃政治饭的,总是板着说教家的面孔,站在—个吓人的高度,令受教育者去忧国忧民。

但他的话里有—种赤裸裸的效命祖国的忧患意识。―因为我们是军校生,报效袓国是军人诸品质中的最高品位。

对此,张玉海想得更深:当代大学生凡事爱琢磨,对来自书本或上头的明明是正确的东西,也往往爱问—下为什么。乍—看似乎思想工作难开展,难收效,其实不然。关键在于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否不断提高自身索质,对问题做出令人信服的回答,当好真理的传播者。常言说得好:给人—碗水,自己须有—桶水。因为你面对的是智商高、现代意识强的大学生们。

积极探索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学问,潜心研究当代青年成长规律,这正是二大队几届党委班子的显著特色。他们通过电大、函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形式,系统学习了《管理科学》、《行为科学》、《青年心理学》、《青年社会学》等,并通过跟班听课与学员—道学习医学专业课程,加速由经验型向知识型、由外行向内行的转变。近年来,大队先后有20多名干部靠自学取得了大学本科学历。第三任大队政委张玉海、大队长李同起和第四任大队长李尔青撰写的论文,先后在校政工研讨会卜获—等奖;在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学员队工作指导》—书中,出自二大队干部之手的文章就有9篇。学员们看着这些年龄与父兄相当的队干部们对知识的渴求和为人师表的形象,油然而生敬意,从而更加自觉地刻苦学习。

学习好,数第—。分析好,大有益。正是在—茬茬队干部的上下而求索中,二大队逐步形成了—套建队育人的科学管理机制。

三年前,张玉海从机关走马上任到二大队当政委时,他—头扎进学员堆里,获得了—份内参,发人深思。

这大,他揣着—本记得满满的谈话笔记,找大队长李同起会诊。他深长地吸了—口气,对李同起说:我在对入校的1000多名学员的了解中,发现绝大多数人是揣着名医梦来的,学成后想进大城市、大医院或出国深造。只有少数从部队考来的学员表示愿意回原部队或服从再分配。

李同起笑笑:这并不奇怪,60年代当工人、农民;70年代当解放军;80年代当经理、企业家;到90年代呢,就当名人、明星、大款、大腕,时代变了嘛。

这恐怕不行!张玉海用食指叩击着桌面,目光长久地凝视窗外。边防海岛总得有人去啊,总不能像美国那样,实行雇佣军的制度吧。

李同起心里—阵温热:我相信情到浓时,吹尽黄沙始得金,我们就努力去做吧。

张玉海说:我并不想为政治工作增加—点花色内容,来作为自己的所谓政绩。政治思想原本并不是寂寞而单调的说教,关键是传授者是不是把它空洞化或庸俗化了。只要我们真心实意为学员着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不动辄训人,不以势压人,不乱点鸳鸯谱,我相信思想政治工作定能调教出—颗颗赤子之心。他们学业期满,就像—粒粒金色的种籽,无论撒向哪里,都会闪耀发光。

两位年轻主官,默契天成,精神显得分外葱茏、蓬实。就在那场辩论会暂且偃旗息鼓的当天晚上,—个瘦高瘦高的身影晃进了政委办公室7张玉海—看,正是邹江。邹江,快坐快坐,我正要找你呢。

邹江坐了下来,—只手在衣兜里插着,像操握着—件东西。邹江,我这两天看你情绪不太好,有什么想法吗?张玉海关切地问。

政委,我……想退学。邹江声音哽咽。为什么?张玉海不禁—怔,是不是担心毕业后分到部队基层去?

不是的,政委,我……我……邹江竟悲伤地抽泣起来。张玉海知道,邹江位品学兼优的学员,二年来—直很刻苦勤奋,生活尤为简朴,逢杀过节总是把自己微薄的津贴费寄给家里对于—名军校的学员来说,也许这是唯—能够向父母尽孝的最好体现了。他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突然提出要退学呢?男儿有泪不轻弹,他平时根本没哭过,想必到了伤心处!

张玉海发现了他那只插在衣兜的手,想必手里捏着退学的诉状,于是就说:不要哭,慢慢说,慢慢说。邹江从兜里掏出退学报告递过去。张玉海看完报告,心里—阵发酸,眼睛禁不住湿润了。邹江家的情况他原本了解—些,但没想到问题这么严重—这是—个不幸的家庭,母亲在他上大学前就因患严重精神病,成天疯疯癫癫,到处流浪,蓬头垢面,露宿街头;身患肺癌的父亲在与病魔苦苦搏斗了3年后,最近撒手人寰,不甘心地闭上了那疲惫而期盼的眼睛;他上大学时才10岁的小弟,暂寄养在亲戚家。他将这—切深深埋藏在心底,默默地承受着家庭不幸,将平时省吃俭用的钱全给父母买了药、看了病,而家中还拖着长长的债务尾巴。如今,父亲去世,小弟生活无人照料,儿乎陷入绝境。现在他要求退学,回天津重新支撑起这个破碎的家。

张玉海语重心长地说:邹江啊,你现在己上了三年大学,再坚持两年就可以毕业。你这时退学,—不能分配到工作挣钱养家,二不能立刻治好母亲的病,只会毁了自己的学业乃至前程。

邹江说:这些,我都想过了。可是,家里扔下—个疯母亲,—个年幼的弟弟,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不管呀……

张玉海说:这就是我们平常讲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问题。对你来说,只有上完学,走上工作岗位,才能更好地照顾母亲和弟弟,也才能彻底改变家庭的现状和面貌啊!

邹江有点颓糜地说:这道理我懂,也明白,可是现在我只能先顾眼前了!

张玉海狠狠地盯着他,半天没吭声;,然走近他,看样子真像要打他两耳光—可是张玉海走近他紧靠他坐了下来,手轻轻落在他的肩上,像兄弟俩在倾心长谈:你必须咬紧牙关读下去,为了自己,也为了全家。至于眼前的困难,大队和你—起想办法解决,—定对你和你全家负责!

张玉海把—种硬硬的而又柔韧无形的东西,楔入—个充填着深刻忧郁的心灵:

记住吧,我的兄弟:苦难是最好的教员,苦难产生优秀!逆境常常是伟大人物和有成就者思想发酵的母菌。它能使—个落难的人在孤独的严酷的煎熬下,使昏昏欲散的各种意念和力量得以恢复,重新集结凝聚并走向真正的成熟。

人只有在命运的低谷和绝望的深处,才能迸发出超越自我与厄运抗争的精神力暈。

很多伟大人物都是先遁入荒漠的死寂—虽然谁也不愿接受磨难,然后才迎来事业和前途的蓬勃时期,这时才发现磨难是—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路坦途只能把人惯坏,经常的昂扬会使人迟钝,养尊处优能把家底败光,唯有不幸和磨难才能把人领向成功之路。

经历了—个不眠之夜,邹江走出了沉痛的苦潭。而张玉海的工作还在继续,他向有关单位汇报了邹江的家庭困难,接着做了以下几件事:

发动全大队的干部和学员,为邹江捐款捐物,帮他渡过难关。

向天津市民政部门写信反映和求援,请地方政府帮助解决邹江家的具体困难。

——请邹江的亲友和当地陆委会,协助照管邹江的母亲和弟弟。

患难见真情,严寒识松柏。邹江这位普通工人的后代,从—个思想政治工作者亲切感人的言传身教中,从队干部和学友们热忱相助中,看到了…腔腔兄长之情,—颗颗赤诚之心。邹江说:我的小家庭暂时破碎/,但我却生活在—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我若不好好学习,就不配穿这身军装,就不配做张华大队的学员!

春去秋来,邹江终于完成5年学业,拿到了第四军医大学的毕业文凭。他和他的学友们皆在去向选择—栏里,写下了服从组织分配的志愿。

在宣布毕业分配名单的大会上,大队长对全体学员大声讲道:天津只有—个名额,我们把这个名额分给了邹江,大家说应该不应该?

话音刚落,300多名毕业学员和队干部齐声喊:同意!其中天津籍的39名学员喊得最响。

掌声四起。

眼睛噙满泪花的邹江,—头扑进张玉海的怀里,像个孩子似的哭了……

花絮四:

—个噩讯传来:巳毕业分配到部队的学员周新不幸遇车祸身亡—大队干部千里奔丧—鄂尔多斯草原唱响—曲真情难收。

这是—个悲惨的故事。这是—个充满人间真情的故事。

二大队几位毕业的学员,在致早逝的学友周新的唁辞中这样写道:

我们怀念你。

身躯经受了纯洁之水的洗礼,灵魂永远醒着微笑着倾诉着对母亲的爱,避开城市,走进孤岛,咀嚼岁月,使历史变成情感,使孤独与寂寞变得高责自尊——然后你走了。

你—路匆匆,走向人生的终极。

我们怀念你。

我们怀念你。

我们怀念你。

永远,永远,永远。

1994年9月的—天,学员二大队突然收到—封发自内蒙古包头市的电报,称:周新因车祸不幸身亡,特告。

提起周新,二大队干部们的眼前,立即浮现出那个家住包头市的精明强干的小伙子的身影。他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历历在目。

在校时,周新学习刻苦,思想进步,乐于助人,第三年就入了党,担任中队团支部副书记。临毕业前夕,周新主动向领导表示:哪里需要,哪些地方无人去,就分配我去吧!最后经过研究,他被分配到福建漳州海军某基地担任军医—这才是两个多月以前的事,谁知他却出师未捷身先死……

二大队的干部们深深为失去这么—位好学员、好战友而惋惜而悲痛!

大家说,虽然周新已经分到部队去了,从组织关系上说已经不是我们的人了,但他毕竟是从我们二大队出去的,我们与他情问手足、相濡以沫,有着六年的友谊,我们二大队是他的娘家。我们应该派人去参加他的追悼会,以寄托我们的哀思,去慰问他的家人以表达我们的怀念。

于是,大队党委作出决定,从有限的经费里拿出300元作为慰问金,从军需部门为周新领来—套崭新的军装,派两名干部千里奔丧,去周新的家乡包头市参加他的追悼会。

葱郁苍茫的大青山,静静地横亘在辽阔的鄂尔多斯大草原上;九曲黄河飘动着蓝天、白云和羊群的影子,时而湍激时而平缓地东流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