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不要我的生活变成将就
19214500000005

第5章 请相信,你配得上一切美好(1)

在犹豫的刹那间,你不仅会错过月亮,还会错过星星,

该出手时就出手,趁着你还年轻,

如果真正地喜欢了,就赶紧去争取,

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在努力,稍微懒惰一点,你就会被甩开很远。

你一辈子做得最对的一件事,就是不负流年,不错过生命中的美好。

别在模仿中迷失了自我

绘画是父亲一生的热爱,但大半生寒微的家境,连很一般的学习机遇也无法给他提供。一直很业余的绘画水平,成为父亲一生的遗憾。她三岁时,父亲便开始培养她的绘画兴趣,并给她讲了许多著名画家的成功经历,希望她能够像他们一样在绘画方面有所成就,能实现自己未圆的画家梦。

起初,她在父亲的指点下,还画得有模有样的。时间一久,她绘画的兴趣便渐渐地淡了下来,可是一向乖巧听话的她,不忍让父亲失望,尽管心里不大情愿,还是放弃了自己的其他爱好,走进了各类绘画辅导班,一遍遍地在画板上,被动地涂抹着自己也越来越不清晰的梦想。

因绘画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她的其他功课落下许多,复读了一年后,她才勉强地考上了一所普通的艺术院校。

是大一的一次“校园模仿秀”大赛,改变了她后来的人生走向。

大赛的初赛,她轻松地过关;复赛前,她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临场发挥也很正常,但结果她竟然没能入围最后的决赛。

带着很大的失落,她独自来到校园里的人工湖畔,心情黯然地望着波光潋滟的湖面,不时地喃喃叹息:“我真笨啊,真的太笨了,我连模仿都做不好。”

“为什么非要模仿好别人,而不去尝试着做一个最好的自己呢?”那位学生们都十分敬仰的老教授不知何时站到了她的背后。

“做一个最好的自己?”她仰起头来。

“对啊,即使你模仿得再逼真,那你也只能是他人的一个影子,失去了自我。别忘了你要拥有自己的人生,知道你心中最想要的是什么,去做最好的那个自我,才是最最重要的。”老教授微笑着点拨她。

“做最好的那个自我。”她轻轻地重复了两遍,仿佛有一股清新的风陡然吹入幽闭的心扉。带着豁然醒悟的激动,她向老教授深鞠一躬,笑容满面地跑开了。

后来,她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将绘画只当作自己的一个业余爱好,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向了自己喜欢的写作。大学读书期间,她便成为有名的网络作家,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集。

在谈到她今天的成就时,她的父亲愧疚地说:“我差一点酿成了一个大错,我只想着让女儿模仿别人,成为优秀的‘他人’,却忘了告诉她成为一个最好的‘我’。”她却安慰父亲——那不过是人生难免的一个弯路,也许只有经历过一些挫折以后,经过冷静的思索之后,才会明白自己心中最想要的是什么,才懂得在成长的路上怎样不迷失了自我。

坚持与自己比赛

凯恩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小职员家中。此前,他的父母桑德斯夫妇已经为他生下了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桑德斯夫妇虽然都是当地冶金公司的普通职员,似乎自己的后半生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就了,但他们很骄傲——三个孩子都很聪明,学习成绩都很优秀,又各有特长,谁都相信他们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桑德斯曾不无自豪地向邻居们夸口:“我的孩子一个比一个棒,他们都会成为国家的栋梁。”

然而,桑德斯夫妇怎么也没想到——他们的小儿子凯恩居然一点儿也不像他的哥哥姐姐。一生下来,他就呆头呆脑的,手脚笨笨的,做什么都比同龄的孩子要慢半拍。上小学了,凯恩较低的智商进一步显现出来,他不仅比他的哥哥姐姐当年的表现要差许多,甚至连镇上那几个桑德斯不屑一顾的笨孩子都赶不上。

每每看到凯恩做什么事情总比别的孩子差那么一大截,桑德斯便会急切地批评他:“你的数学不如比特,你的绘画不如玛莎,你的体育不如约翰,你的语言不如弗朗斯……总之,跟别的孩子比,你差得太多了,你要向他们学习,要追赶他们。如果你赶不上他们,真不知道你将来的生活会是多么糟糕。”

凯恩也很苦恼自己不像哥哥姐姐那样聪颖,他也曾千方百计地努力过,也曾试过“笨鸟先飞”,但效果总是不大明显,无论他怎样试图把事情做得更好,有时甚至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仍然赶不上别的孩子,他们似乎做什么事情都很轻松,而且做得都那么好。这让他很苦恼也很无奈,少年的心中蒙了一层挥不去的阴影。

凯恩在读小学期间,他几乎成了各科老师特别关照的“焦点”,老师们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他选定追赶的对象,焦急地期待他能有所进步。在那几年里,充斥他耳朵的经常这样的话——凯恩,你跟某某学习学习,看看人家计算得怎么那么快;凯恩,你跟某某比比,人家怎么能把文章写得那么流畅;凯恩,你再努力一下,你跟某某比比,人家成绩怎么提高得那么快;凯恩,你要是能追上某某,你就能够考上大学……诸如此类的激励的、批评的、焦虑的、关切的劝导和教诲,陪着他走过了一年又一年,尽管他很卖力地追赶,但他还是几乎在所有的方面都落在别的孩子后面,他仍是令老师们失望的“总也赶不上其他同学”的“最落伍”的那一个。接连不断追赶失败,让他幼小的心灵中弥漫了失败的感伤,他常常呆呆地坐在角落里自责。

凯恩升入中学后,桑德斯带他到纽约找权威医生做了诊断,才知道除了智商偏低外,他还患有动作障碍症。从此,桑德斯夫妇对他不再抱过高的期望,只要凯恩将来能够自食其力,他们就心满意足了。

凯恩在八年级的时候,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杰西卡老师。她出身高贵,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她有着渊博的学识,更有着一颗仁爱、智慧的心,在她的眼里,每个孩子都是一粒饱含希望的种子,都有生长的权利和自由。她从来没有像凯恩的父母和其他老师那样,叫凯恩像别的孩子那样如何如何,总是笑容可掬地鼓励他:“别着急,慢慢来,不用跟别人比,你只要按着自己的方向努力,相信你会一天比一天做得更好的。”

一天,凯恩在数学考试中又成为全班唯一的不及格者。放学后,凯恩难过地找到自己最敬佩的杰西卡老师,不好意思地低垂着头:“老师,我太笨啦,我总是比不过别的同学。”

“亲爱的孩子,谁说你笨啦?你这次考试就比过了一个同学,很有进步啊!”杰西卡抚摸着凯恩的头。

“我比过了一个同学?”凯恩不解地抬头望着杰西卡老师。

“是的,你这次考了58分,比上次多考了10分,你这不是超越了自己一次吗?”杰西卡微笑着注视着凯恩的眼睛,告诉他,“孩子,记住——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跟自己比赛,只要你不停地追赶和超越你自己,你就是在不断进步着,你就是可爱的,你就没有必要自卑地低头。”

“学会跟自己比赛”,凯恩在心中默默地咀嚼杰西卡的赠言,走出教学楼,金色的阳光立刻簇拥了他。刹那间,他的心中仿佛也涌入了一缕明媚的阳光——他茅塞顿开,知道自己这些年来不快乐的原因,就在于他总是在跟别人比赛,总是停留在失败的阴影里,却忘了学会跟自己竞赛,忘了学会一天比一天进步一点点,学会享受本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

桑德斯夫妇十分惊讶地注意到,昔日经常愁眉不展的凯恩,突然间像变成了另一个人,他每天都昂着头,挺着胸,嘴里吹着快乐的口哨,给人一副命运在握的自信。他学唱歌,虽然依旧常常跑调,可唱得很投入,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样;他练长跑,虽然速度还是那么慢腾腾的,但他天天坚持,比哥哥姐姐们还有毅力……

一天,凯恩在家里认真地做他的《手工制作》课作业——做一个简易的小板凳。忙活了一整天,弄了满地的刨花、碎木料,他做出了一个很粗糙的小板凳。他的哥哥比特见了,不禁嘲笑道:“凯恩,这世界恐怕再也找不到比这更糟糕的板凳了。”

“不,还有比这更糟糕的。”说着,凯恩从外面拿来另一个板凳,自豪地告诉哥哥:“这是我做的第一个,连它也不能算是最糟糕的,因为以前我还不会做呢。”

哥哥哑然,他心里承认凯恩说得有道理。父亲桑德斯走过来,第一次赞扬儿子:“孩子,好样的,你确实很棒!告诉我,谁教会这样看问题?”

“是杰西卡,一个世界上最好的老师。”凯恩快乐地向家人讲述了有关杰西卡的事情。

“那真是上帝派来的一个好老师啊!”桑德斯由衷地感叹道。

从此以后,全家再没有一个人说凯恩笨了,他们开始经常对凯恩说的,是这样一句充满激励与赞赏的话——“凯恩,你做得的确比以前更好啦!”

奇迹在慢慢地诞生,凯恩的功课不再总是倒数第一,而是在缓缓地提高,虽然不像别的同学那样明显,但他在一点点地进步,却是毋庸置疑的。高中毕业时,他竟接到一张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几年的刻苦努力,他虽然没有哥哥姐姐们的学业那么优秀,但他在投资和金融方面,却显示出了较为敏感的眼力,更为重要的是他培养了自己坚韧的品格、顽强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25岁那年,他拥有了自己的房地产公司。此后,他将公司的业务扩展到六个州,建造了上千座高楼大厦,成为身价超亿元的著名的“房产大亨”。最近两年,他又雄心勃勃地进军保险业,并且大有收获。

如今,凯恩耀眼的光环,几乎完全遮住了他那几个很优秀的哥哥姐姐。

一天,桑德斯又在感慨:“真没有想到啊,当初谁都比不过的凯恩,如今竟获得这么大的成功。”

凯恩在一旁认真地纠正道:“不!父亲,我当初也能比过一个人,那就是我自己。”

没错,凯恩虽然天赋不佳,但他是一个能够不断地跟自己比赛,不断地追赶和超越自己的人。他的成功,固然与他自己长期不懈的努力密切相关,但还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他遇到了杰西卡老师,遇到了一个引导他走出成长误区的良师。是杰西卡那“学会跟自己比赛”的睿智的点拨,驱散了他心头因一味追赶他人而所带来的挫败感和无尽的烦恼,培养了他顽强进取的自信,让他一点点地走向了人生的成功……

别忘了寻找心灵的富足

他出身于贵族家庭,不仅从小衣食无忧,还接受了优质教育。大学毕业后,他便在父辈的帮助下,进入证券领域,获得令人羡慕的发展机遇。而他,也凭借着聪慧和努力,很快便为自己赢得了大笔财富,过上了上流社会舒适无比的富足生活。

然而,他很快就对那近乎奢华的生活,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迷茫。独处时,他会问自己: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灵魂的高处在哪里?

他找不到答案,将自己的困惑说与身边的朋友,朋友认为他身在幸福中还问那些虚无的问题,简直不可理喻。于是,面对喧嚷的现实和世人忙碌的人影,他内心里有了一份挥之不去的孤独。

35岁那年的一个秋日,他在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一角,碰见一位埋头拉小提琴的年轻人。那年轻人面色红润,穿着干净的廉价布衣,坐在一个石墩上,微闭着眼睛,指法娴熟地拉着一支古典乐曲,那副陶醉的样子,似乎早已忘了时光的流走,只有那些美丽的音符在身边飘荡。

他不禁驻足,跟着年轻人进入到一个屏蔽了尘世嘈杂的清幽世界。冥冥中,他仿佛听到了传说中的天籁之音,那般自然而真切。就在那一刻,他想到了搁置在童年里的画笔,还有那些不知散落在哪里的颜料。一声热切的轻唤,让他的内心陡然一片澄明。

很快,他便做出一个让全家人竭力反对的决定——离开证券公司,去巴黎学习绘画。威严的父母,温婉、贤淑的妻子,和一双优秀的儿女,软硬兼施,都未能改变他的固执。他甚至不惜与整个家庭决裂,只留下一张纸条,上面淡淡的五个字——“我不回来了”。然后,带着很少的一点钱,只身前往巴黎。

他租住在廉价的旅馆里,吃最粗鄙的食物,买最便宜的颜料,从最基本的绘画技巧学起。有时,他会一个人呆呆地坐在塞纳河边,目光盯着那缓缓的流水,思绪悠悠,一坐就是一整天;有时,他会躺在树林深处的那些石碑前,聆听金黄的树叶静静地飘落;有时,他会仰望满天的星光,不知不觉地泪流满面……

40岁时,身无分文的他,在朋友的帮助下,登上了一条开往南太平洋群岛的货船。他先后辗转于布列塔尼、巴拿马和马提尼克之间,提着一支简单的画笔,过着飘忽不定的日子。直到他登上风光迷人、远离现代文明的塔希提岛,他才欣然地停留在那个心喜的世外桃源中。

在塔希提岛上,他继续不停地追问: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这些寻常人们很少思考、却始终缠绕他的哲学问题,如此深邃难解,但洋溢在他画笔下的,却是众多恣意汪洋的原始生命,他匪夷所思的构图和颜料搭配,令人很难理解他的画作内涵。

尽管在美丽的塔希提岛上,他结交了多位土著女性,但是没有一个女子能够读懂他心中那巨大的孤寂与清醒。十二年后,他怆然地来到西瓦瓦岛,于1903年孤独地死在那里。

直到很多年后,他的那些画作的价值和意义,才被世人所认识。他就是法国印象派的杰出代表——高更。作家毛姆最著名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就是以他的人生经历为素材写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