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不要我的生活变成将就
19214500000012

第12章 那些受伤的地方,也会变成最强壮的地方(1)

跌倒的地方也有风景,没有谁能够真正地将你打败。

水到绝境成飞瀑,失败的隔壁往往住着成功。

有些挫折是生命必须要承受的磨砺,每一棵参天大树,都不畏惧风暴,

要知道让那些受伤的地方,变成自己最强壮的地方。

请握紧你的梦想

20世纪中叶的一个夏天,一位从法国南部偏远的乡村来到首都巴黎寻找机遇的青年漫步在香榭丽舍大街上,欣赏着流光溢彩的现代化都市的繁华,快速成功的渴望在心底强烈地燃烧起来。

他清楚自己身份卑微,除了年轻的梦想,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可言。而要靠自己一点点地打拼,似乎又太缓慢、太艰难了,他想借助外力走一些捷径。于是,便揣着自己的梦想,开始四处拜访自己崇拜的社会名流,但迎接他的却是一连串的失望,除了收到一大堆的鼓励以外,没有一位名流能够真真切切地助他一臂之力。

满怀失落的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在黄昏的大街上踯躅着,不知不觉间来到希尔顿大饭店门前。他呆呆地立在那里,用羡慕的目光打量着饭店前那一台台豪华的名车,和那些进进出出的衣着光鲜、时尚的成功人士,自己眼下的卑微与心中高远的梦想,一时间搅得他心海难平。

他那有些奇异的举止,引起了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的注意,老者慢慢地走到他跟前问道:“年轻人,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我有一个很大的梦想,希望有人帮我实现,但一直没有这个人。”他神色抑郁道。

“什么样的梦想,不妨说出来我听听。”老者面含微笑。

“不说那些遥远的梦想了,我现在的梦想,就是能走进这样金碧辉煌的大饭店,在那间最好的包房内,听着优美的钢琴曲,慢慢地品味最精美的大餐。”他不愿再谈自己远大的抱负,顺口说了一个近切的愿望。

“如果你愿意,你跟着我来,我现在就可以帮你实现这个梦想。”老者做了一个邀请的动作,带着他朝饭店里走去。

他真的被领进了只有在电视上才见过的世界最高档的餐厅,坐到了柔软的皮椅上,听到了最动听的音乐,并被告知菜单上所有的菜肴,他都可以任意地点,最后由老者来付费。原来,那位老者正是这家饭店最大的股东亨利先生。

“谢谢您,我懂得自己该怎么做了……”他突然放下手中制作精美的菜单,朝老者深鞠一躬,急匆匆地离开了饭店。

十年后的一天,亨利突然接到在零售业界不断制造奇迹的凯特的一个电话,说他要专程来拜谢亨利,感谢亨利曾帮助他走上了成功之路……

亨利困惑不解:自己并不曾与凯特打过交道啊,又何谈曾帮助过他呢?不会是凯特记错对象了吧?

当一位风流倜傥的中年人站到亨利面前时,亨利不禁惊讶地喊道:“原来是你啊!”

凯特激动地点头:“谢谢亨利先生,正是当年您把我领进饭店,让我真切地触摸到了梦想原来可以是那样的实实在在,让我在那一刻懂得了——别人固然能够帮助自己实现梦想,但那只是短暂一瞬,我应该把梦想握在自己的手里,像许多成功者那样,去一点一点地顽强打拼……”

亨利翘起了拇指:“说得好,无论是高远还是近切的梦想,都应该握在自己的手里,自己慢慢地去圆……”

开发你身上蕴藏的巨大潜能

1823年,在英国南部城市威尔士的一个小城镇上,一户穷困潦倒的农家,一个瘦小的女婴呱呱坠地。在愁眉不展的父母看来,她不合时宜的降临,让本已穷困的家中又多了一张吃饭的嘴。更让父母苦恼的是女孩2岁那年,左脸上突然生出一颗指甲大的黑痣,让她那张本来就不大好看的脸,变得更丑陋了。

来自亲人和周围人们更多的歧视的目光,让从小自卑感便很重的女孩变得更加抑郁了,她常常望着远方发呆。父母更加不喜欢她了,只让她念了四年书,便让她去一家农场做工。女孩默默听从了父母的安排,每天除了拼命地干活,一有空闲,她就躲到一个角落里,痴迷地读着能够找到的各种书,似乎只有沉浸书的海洋中,她才可以忘却生活中那无尽的烦恼。如果不是因为那突如其来的预言,她十有八九会像许多贫苦的农家孩子一样,默默无闻地走过凄苦的一生。

女孩命运的改变是在她13岁那年的春天。一位牛津大学的当时赫赫有名的哲学家,偶然地在那家农场的草垛旁,看到了正在全神贯注地读书的女孩,他不容置疑地对身旁的人说:“哎呀,这个小女孩双目有神,心智非凡,将来肯定是这个小镇上最有出息的人,她脸上的那颗黑痣,其实是一颗幸运星。”

“真的是那样的吗?”哲学家的预言像一块巨石,砸在了女孩的父母和众人心里,他们不约而同地打量起平时谁都不愿意多瞧几眼的女孩。

许多事情就从那时突然变得奇怪起来——丑丑的女孩虽然没有一下子美丽多少,但却可爱许多,众人纷纷搜寻了许多的旁证,来附和哲学家判断,以证明女孩的确与众不同。众口一致的赞赏,深深地鼓舞了女孩的父母,他们像拣到了金子一样兴奋起来,女孩脸上的那个讨厌的去不掉的黑痣,在父母的眼里也陡然成了一种智慧的象征。接下来,一连串的幸运降临到女孩的头上——本镇最好的学校主动免费邀请她入学,一位大农场主主动登门认她为干女儿,为她提供了最好的学习条件,并帮助她一家人走出了贫困的阴影。

“女儿是神童”的说法还在不断地向四外传播,女孩陷入了众人羡慕和激励的包围中,一天天地自信、开朗起来,笑容一如阳光般灿烂起来,她的学习成绩一年比一年优异,还成了校园里活跃分子,组织能力在同学中间出类拔萃。女孩脸上的那颗黑痣又扩大了一点儿,但这并没有妨碍许多英俊的男士频频向她示爱,她真的由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

后来,女孩取得了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成了著名的爱丁堡大学当时最年轻的女教授和一名很有影响的社会活动家,再后来,她还做了伦敦市的市长助理。

随着时光的流逝,几乎已没有人记得女孩卑微的出身和她凄惨的童年,人们把更多的敬慕和赞赏投给了一步步迈向更大成功的女孩。

女孩35岁那年突然病逝,许多人不禁扼腕痛惜,因为她即将被提名为皇家科学院院士。后来,一位医生道出了女孩死亡的原因——是女孩脸上的那颗黑痣发生了癌变,癌细胞侵入了脑组织里。但此时,已经没有人在意这一点了,人们到处传颂的是女孩脸上的那颗黑痣,乃是上帝赐予的象征智慧和才干的幸运星,人人都在羡慕女孩,都在渴望自己也拥有一颗那样神奇的黑痣。

灯下,阅读那位名叫圣安·玛丽娅的女子近乎传奇的人生故事,我不禁喟然——本来只是一颗不幸的黑痣,竟然仅仅因为不经意的一句预言,转瞬间便被附着了一股神奇的魔力,人间的不幸,也成了向上登攀的台阶,并由此让卑微的小女孩有了辉煌的一生走向。与其说是命运无常,不如说是奇迹无处不在,平凡如我辈的每个人,其实都拥有一脉储量极其丰富的矿藏,最关键的是,要不断地去挖掘,靠自己,有时也靠别人。

卑微的热爱也值得敬重

一位年轻人向著名的励志大师戴尔·卡耐基请教:身在职场,怎样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如何赢得人们的敬重?对此,卡耐基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而是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玻利是一位职业乞讨者,每天出门前,他都会精心地整理一下衣服,把旧皮鞋擦得干干净净,还要对着镜子仔细地梳理一下头发。然后,才拿着那把祖父流传下来的已有些破损的小提琴,很精神地出现在纽约市中心的人行道旁。

坐在一个简易的小凳上,他像一个颇具风度的街头艺术家,微眯着眼睛,很陶醉地拉着一首又一首的各国名曲。无论眼前是否有人经过,无论是否有人留意,玻利始终一丝不苟地拉着小提琴,仿佛已经完全沉浸到了那些飘动的音符中,忘却了自己是一个乞讨者,他对眼前那个接纳爱意和善念的小纸盒,根本都不在意。似乎他并不需要人们的捐助,只要能够尽情地演奏,便是最大的幸福了。

那天,天空中飘起了细细的雨丝,玻利移到了一个廊柱边,继续他的倾情演奏。卡耐基在他身旁经过时,不由自主地停下来,对他的技艺微微地颔首。

“先生,可以演奏一曲舒伯特的《小夜曲》么?”一曲终了,卡耐基问他。

“当然可以。”他随即调好音调,很投入地演奏起来。

很快,周围的人们的掌声接连不断地想起,他的兴致更高了,又演奏了更有难度的乐曲。

“很好!你有这么好的演奏水平,为何不去一个演奏团队呢?”卡耐基有一点儿困惑。

“我的这个职业不好吗?”玻利微笑着。

“我是说你完全可以到那里施展你的才华。”卡耐基解释道。

“我认为,在这里更好一些,谁都可以做我的听众,谁都可以免费听我的演奏。更重要的是,我可以因此知道我的演奏有多么重要。”玻利对自己的选择相当满意。

“我是说,你在这样的场合……”卡耐基欲直言不讳。

“哦,你是说我不应该做一个乞讨者?的确,我需要大家的帮助,但我不是在乞求,而是在交流。”玻利一脸的平静。

“交流?”卡耐基对他的新见有些惊讶。

“是的,我在与过路的人们分享美妙的音乐,我在表达我的热爱之情,也在感受大家的热爱之情,乐曲是我们最好的交流语言,这样的交流不是很棒吗?”玻利甚至有些得意了。

“的确是不错的想法,你绝非单单为了交流才做这个选择的吧?”卡耐基开始有些敬佩他了。

“当然,我这样选择的主要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热爱。”玻利扬了扬手中那宝贝似的小提琴。

“很好,因为热爱。”卡耐基恍然大悟。

“对,因为热爱,无论阳光是否明媚,无论生活是否如愿,我都会愉悦地面对,都会拉响琴弦,会让快乐的音符围着自己跳舞。”说着,玻利继续他的忘情演奏。

玻利并不避讳自己是一个乞讨者,可是他以自己独特的言行举止,展示给众人的却更像一个真正的奉献者。在他那里,人们更多的看到的是热爱、认真、执著等等优秀的品性。他让人们坚信: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从心中掏走那个美好的词汇——热爱。

必须吞下的那份苦

那个秋天,经过几番严格的考核,计算机专业毕业的阿基和另外三名高材生,如愿地走进了坐落在硅谷的一家著名科技公司总部。

然而,报到的第一天,他们便惊呆了——人事部经理一脸平淡地通知他们,去清扫整栋大楼所有的卫生间。

当弄清楚这一安排后,一名博士生觉得受了侮辱,当即愤然摔门而去。阿基和另外两个满腹才学的受聘者,尽管装了一肚子的困惑和不满,还是找到了那位即将退休的、负责整栋楼卫生的约翰老人,从老人那里领了工具,开始逐一地清扫大楼内的51个卫生间。

偏偏那个约翰老人又特别认真,三个平素习惯了脑力劳动的年轻人,尽管累得气喘吁吁,他仍毫不同情地一再批评他们干得不好,一再让他们返工,非得让他们绣花似的把一个个卫生间弄得干干净净。

一个月过去了,一位年轻人受不了辛苦和批评,拿着极低的薪水,嘟囔着离开了那栋聚集智慧与财富的大楼,去了一家电脑公司。

阿基和另一个叫迈克的小伙子又接着干了十多天,仍未见到公司任何人来过问他们,给他们安排新的工作。迈克带着失望,结束了自己的“廉价劳动力生涯”,跳槽进了另一家大公司,做了技术人员。

奇怪的是,人已走了3个,公司却不再增补,原来要3个人干的活儿,现在全压在阿基一个人身上了。尽管他累得几乎要虚脱了,可他仍咬着牙坚持着。约翰老人曾几次不解地问他:“小伙子,你想一辈子在这里打扫卫生间吗?”

阿基摇头:“当然不会的,但我相信这份工作是必要的。”

约翰老人看着阿基一脸的坚定,没再说什么,这是他多年来所遇到最有韧性、最能吃苦的一个小伙子。

清扫了整整100天的卫生间后,阿基接到公司的重大任命——去渥太华任公司在海外最大分公司的CEO。这时,阿基微微一笑,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而他的坚韧与果决,很快就在工作中显现出来,让任命他的总裁很满意自己的眼力。

数年后,当年与阿基同时应聘的那3位高材生,虽然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都衣食无忧,但其业绩均是平平,唯有阿基才华尽展,很快坐到了该公司副总裁的位置上。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次讲演中,阿基用了这样一个简单而让人深思的题目——吞下一份苦。

在每个人生命的旅途上,经常会遇到许多甜的诱惑和许多苦的阻拦。获取渊博的才识,拥有辉煌的业绩,找到幸福的生活等等,都需要吞下许许多多的苦。同样,抓住擦肩而过的一个机遇,也需要吞下一份苦。

吞下一份苦,不仅体现一种坚韧的品性,还折射一种人生智慧。吞下一份苦,就是暂时忘却那份诱惑目光的甜,就是把开阔的视野投向远方那大块的甜。所谓的“吃得苦中苦,方得甜中甜”,就是对此所做的最通俗的解释。

不肯吞下眼前的一份苦,失去的可能不止是前面的一块甜。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急功近利者,他们当初不愿意吃一点点的苦,结果却是频频地吃苦,甚至吃到了一生懊悔不已的大苦。但愿阿基的故事能给我们一个清醒的提示。

跌倒的地方也有风景

酷爱滑雪运动的吉尔·金蒙特在她18岁时,便已经在许多大赛中崭露头角,作为全美最有潜质的滑雪运动员,她的名气在快速地提升,《体育画报》的封面选用了她飒爽英姿的照片。这时,她刻苦地训练,全力以赴地备战,目标就是在1956年的奥运会上摘得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