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一定要问我,在西藏什么样的苦最使你难以忘怀?
我就回答:夏夜的月亮。贫瘠的土地上吃不饱氧气,星星也一样的苦。
如果你还要说,苦的时候你就看太阳。
那我就回答:西藏的太阳也一样的苦。暴风雪之后的太阳能有多少温暖!
你什么都不问了,那好,我就介绍你认识一个人。你冷的时候看这个人,苦时你也看这个人。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个人,就像父亲坟头上的青草,就像你无法征服的雪山让你留下终生的伤疤。
这个人在我脑海里盘绕了几十年,我一直不知道如何把他说破。此人叫慕生忠,一位开国将军。好些年前,总该有十二年了吧,他在一杯浓烈的酣酒后已经老去,只是把他最早在世界屋脊上点燃的篝火留在西藏上空。如今,记得他名字的人很少,但是知道他故事的人却很多。
此刻,在我回首他的时候,才感到我已经老了,但我还活在他的光阴里。我怀念他时的感情很复杂,不仅仅是难忘,应该说这是个痛楚的时刻。我真真切切地觉得我像将军一样在和死亡拥抱。
他走了一生,还没走出青藏的山。他几乎忘掉了回头是岸,死后也要儿女把骨灰撒在昆仑…上。骨灰落地在昆仑山,重重的一个坑,多么深的一个坑呀,就像父亲离去,在我心中突然空出来的那个位置。我无法抗拒,随他其后,提着他点燃的那堆篝火,寒夜里继续在雪山上奔走。在世界屋脊上,西藏离云那么近,我随手抓了一把云,都能嗅到他汗味的芳香。因为这云慕生忠曾经攥在手心里。
哦,我的三月的京城,又一次被驼铃摇响……
共和国诞生的第三年,那个北风紧吹、天空布满灰沉沉乌云的隆冬,慕生忠用一身单薄的军装裹紧显得有点精瘦的身体,迈着憧憬西藏明天的步伐,从青海湖边那个只有几户土著人家的小镇香日德,踏上了给拉萨运粮的漫长征途。我能想象得出,那个时刻他的心头肯定怀着壮志凌云。同时我也敢说他是做好了另一种思想准备,自己的生命也许会结束在这次长途西征中,他的脚印将在一片泥沼中闪烁着最后的光彩后而沉没。如果不是这样,他为什么在北京领受了任务返回兰州之前,特地进了一回大北照相馆,照了一张照片。这个举动看似临时动意实则是军人的职业意识。他加洗了一摞照片,颤颤地拿在手里,分送给几位要好的战友。亲人免送。
每个得到照片的人,听到的都是他同一句话:“我如果死在了那个地方,这就是永久的留念!”
不能说这是忧伤,更多的是悲壮。他是个军人,马上要去一个很陌生而又是险情四伏的地方开辟新的战场,前景未卜。他当然渴望叫醒黎明,可是当黑暗压来时他绝不会低头。战场变换了,他脚下的路会照样活跃。军人的高贵就在于身上凝聚着摧枯拉朽的锐气。
接到照片的人全都不说话,在心里默默地为他祈祷。
如果慕生忠死了,纯属正常;可是他活下来了,这是奇迹。不是那个陌生的世界对他格外仁慈,而是他坚决不与那个世界妥协,即使倒了下去也不妥协。
慕生忠执行的任务史无前例,是应该记载在共和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里程:给西藏运粮。刚刚成立的西藏运输部队,他担任总队政治委员。
拉萨断粮了,粮荒。
西藏向北京告急!
当时,和平解放西藏的部队三万人有余。不说别的,光每天吃粮就需要四万五千斤左右。西藏本土就是挤破地皮也长不出这么多粮食。还有中央驻拉萨党政机关的吃粮全靠从内地运来。中国不产汽车,西藏也不通汽车。空中更是禁区。名副其实的一座孤岛!只能靠骆驼、牦牛,还有骡马运输。主要是骆驼,渴不死的饿不死的“戈壁之舟”骆驼!
脚跟还没有完全在西藏站稳的军队和机关人员,勒紧裤腰带咽饭。每人每天只供四两粮。四两,壮汉子塞牙缝也许够了。
做梦都揣摸着赶走汉人的西藏上层一些反动分子,此刻得意的连鼻子都翘起来了。他们张扬起了不可抑制的气焰,你买我粮?
可以。一斤面一斤银子,一斤咸盐八个银元,八斤牛粪一个银元。
爱买不买,要活命你还得求着我买!牛粪是西藏的主要燃料。
中央驻西藏代表张经武在几次大会上,忧心忡忡地说:我们现在吃的一斤面是一斤银子的价,烧一壶开水就得花四个袁大头。
要命呀,我们是吃银咽金打发日子的!
就在他讲这话时,八廓街头的那些管家,肆无忌惮地大声吆喝着破嗓子:“一个银元买八斤牛粪!”他们的身后是堆积如山的干牛粪。
过于辉煌灿烂的人其下场是烧毁自己。他们以为会困死的人却要挣脱困境。
慕生忠带领运粮的驼队踏上了进藏之路。
准备献身于进藏运粮路上的慕生忠是活下来了,九死一生地活下来了。可是骆驼死了,运粮的骆驼死了不少。据说,当时全国大约有二十余万峰骆驼,他慕生忠的胃口大得吓人,一口气就从陕、甘、宁、青及内蒙征购了两万六千多峰。还有部分马、骡子、牦牛。那是从内地第一次如此大规模地给西藏运粮,征购人怀里揣的又是盖着中央政府大印的介绍信,谁还能不把骆驼贡献出来!
粮食倒是运到了拉萨,长途跋涉了百余天。粮食耗去近一半,骆驼死了三分之二。赶骆驼的人也有三十多人献身。这是代价!值不值?后来慕生忠一直回避这个问题,说到运粮时他从不提人员的伤亡,嘴唇咬得紧紧的,只字不吐。他只讲骆驼,那也是伤感万分地说呀:
“我就是从那次进藏喜欢上甚至可以说爱上了骆驼。它们是有功之臣,倒下去的也是有功之臣!我一想起那些在半路上死去的骆驼,心里就酸楚得要命。它们死得太不甘心了,它们是多么的想和我们一起走进西藏到达拉萨。可是它们没有等到胜利的那一天就离开了我们!”
说着他举起手背擦着眼泪。我终于明白了,他为什么不讲那些永远倒在进藏路上的同志。那样的回忆会把他的心肋戳得淌血,会让他很苦很苦的。那不是用歌声铺成的路,是用尸体铺的路呀!他说,不堪回首!
在痛楚的阴影里,他热爱光明;在光明的日子里,他珍惜痛楚。
我想,如果是我,我也会像慕生忠一样,只讲骆驼不提人。
那些骆驼,那些让慕生忠一生都觉得愧疚的死去的骆驼……
走出香日德不久就遇上了挠心事。从香日德到昆仑山下的格尔木,原先有一条驼道。那是早些年骆驼客留下来的。真佩服那些痴心不改的骆驼客,他们是最早走进昆仑山的人。也许那些开路人为这条路已经把命搭进去了,但是他们毕竟在没有路的地方留下了脚印。如果把这条驼道也可以叫路的话,那么这路太没规则了,隐隐约约,时断时续,如同蚯蚓爬过后又被风吹雪掩了几次。
你说它睡着了吧,又仿佛醒着。醒了吧,又似乎眯瞪着眼。运粮队沿着它前行,常常走着走着驼道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哪儿去了?
谁也弄不清楚。只见眼前出现的要么是沙砾、荆丛,要么是沟坎、山包。每在这时慕生忠就跑到最前面和驮工们一起找路,辨认方向。他说,驼道没有了,咱们就找骆驼粪,那些风干了的驼粪就是路标。跟着它走没错。当然,如果遇到了骆驼的死尸,那也是路标。后来有人就编起了这样的顺口溜:“进藏不用愁,骆驼骨头当路标。”“远看老鸹,近找骆驼。”
茫茫戈壁,空旷辽远。离开了这条救命的驼道,运粮队绝对会盲目地、悲伤地徒劳无功地走难以计数的冤枉路,以致迷失在戈壁滩。
慕生忠把裤腿挽得高高的,俨然是个普通劳动者,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提醒着出现于他视线内的每一个驮工:同志,记住,一定记住。骆驼蹄印是路,驼粪就是路,驼骨也是路。有了路我们就会走到格尔木,再一直走到拉萨。
他在世道沧桑的经历中,明白了一个道理:为什么有些人耗尽一生的光阴,还是走不出波涛汹涌的黑暗。就是因为他们倚着黑暗抛下了远征的帆。眼下,最早开进昆仑山的这些驼印、驼粪、驼骨,就是帆!
他们绕了一个大圈,很大很大的一个圈,谁都以为一直朝着前方走,扫兴的是他们又回到了原地。人都累了,也有些灰心了。慕生忠找了个有河水的地方让驼队停下来,他们要吃些干粮,歇口气,再赶路。骆驼们也累了,乏困地冲着天空打了几个响鼻,然后一个接一个地卧下来。它们也需要松松筋骨了。
年轻人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乐,苦中也要找乐。几个驮工撩着河水,互相用清亮亮的水花扑打着脸,痛痛快快地笑着,朗笑,全然不像困扰在进藏路上的迷途者。慕生忠也不甘寂寞,没事找事地加入了进去。他拾起一捧水照着回族青年马珍的脸上扔去,说:“马回回,你看你脸上的垢甲都快结疤疤了,还不趁着这水彻底洗洗!”马珍的脸原本就黑,这些天沙里筛风里吹,黑上又加黑。几个伙伴见慕生忠给他撩水,也就一起乐呵呵地用水花激他。马珍不躲开,任凭别人撩水为他洗脸爽心。巴不得呢!困难什么时候能没有?人还怕它吗?
其实比石头硬的还是石头。
夜的戈壁滩是口大锅底,冷却,空寂。月亮像一支破旧的奄奄一息的灯泡,蒙着一层灰尘发着死光。连地上的一片片陈年积雪也变得像灰烬。几十顶行军帐篷很不规则地撑在河湾,孤独得像失去家的弃儿。唯一堆堆篝火烈烈燃烧着,告诉人们戈壁滩是醒着的。火苗煮着沙粒,煮着随风飘浮在夜空的雪片。骆驼们静站一排,咀嚼着干草,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使人觉得它们是在吃着火苗长膘。寂静的夜,就这样被骆驼一点一点咬破。
不管戈壁有多冷,劳累至极的人们头一挨上作为枕头的大头皮鞋,就抽起了鼾声。每人的脚都伸得长长的,让疲劳还有寒冷尽多尽快地从指头流走。站岗的人是享受不到这种酣睡的。这是慕生忠既定不移的规定,军事化管理,轮流站岗,荷枪实弹。每人一班,每班一小时。站岗的名单上自然不会有慕生忠的名字,但他夜里总要醒来三两次。太操心,睡不着。有天晚上,他起夜巡查时发现有一顶帐篷被风揭得快倒塌了,同志们还在香香地睡着。他赶紧悄声叫醒几个班长,和他们一起轻手轻脚地整好了帐篷,那些睡得熟透了的驮工们还在睡着,他们根本不晓得深夜里在他们身边发生了什么温暖的故事。今夜不知道,明天也不知道。慕生忠回头望着整好的帐篷时,听见有人在睡梦里唱歌:“妹嫁远方/妹嫁远方/哥走异乡/哥走异乡……”河西走廊乡谣,马回回唱的。这小子,做梦想媳妇,净是好事!
下一岗本该马珍站了,换岗人欲摇醒他,被慕生忠制止了。他说,让过他吧,别打破他的好梦。我批准的,叫这小子好好睡下去!
夜色悄悄地从山脊一条白线似的曙色上滑下去,悄悄地,像脱裤子。天慢慢亮了。
一阵躁动后,长长的驼队又蜿蜒在广袤的戈壁滩上。驼铃带着慕生忠的队伍走向遥远的地方。昼夜不停的高原大风吹折了鸟儿苦难的翅膀,却吹不动不肯死去的运粮驼队。
骆驼蹄印、骆驼粪,还有骆驼的尸骨把运粮队领到了格尔木。
格尔木,那时候的格尔木是什么样儿呢?一条河,河里结着冰,冰上覆盖着沙土,根本不像河。没有一棵树,就连那些偶尔长在戈壁滩的荆丛仿佛随时都会消失在黄沙滚滚的暴风中。地面上只有不时蹿跳着的灰鼠什么的,正是这些放肆的小动物把格尔木的春天推翻了。不管怎么说,运粮队到格尔木了。应该说还算顺利,四百多公里路,折腾了一个星期多点时间。是吃了不少苦,但是当他们在格尔木河边安寨扎营后,那些苦也随之消失了。他们要在这儿休息两天。
运粮队是自带粮草上路的。那时候只能这样,沿途没有人,即使有人也不会为他们做后勤保障。这一个星期他们几乎吃掉了半个月的口粮。大家体力消耗太大,饭量急骤增加。后面的路程会更艰难,照这样的吃法,弄不好给西藏的粮食没有运到,运粮的人却因为断粮而困死在半路上。慕生忠来到格尔木的第一夜,苦愁挠心,如猫爪揪着,根本无法入睡。这一大摊子人的性命都无法推卸地系在他身上,怎么睡得着呀!格尔木的冬夜,冰雪覆盖了所有的路,空空荡荡的风声,远远近近刀子般闪亮的点点鬼火,是昆仑山千年不变的平静。慕生忠加大了篝火的燃量,也驱不散这个夜晚的寒冷。他忘不掉下午刚到格尔木时看到的一个情景:一只受惊的藏羚羊,从河湾一闪而过,丢下了满目苍凉的河床。这位驼队的领导人此刻始终在考虑今后的路程,考虑在这条路上殊死拼搏的他和他率领的运粮驼队该怎么活下去。
冷月高悬,寒星点点。慕生忠望着熟睡的帐篷,望着夜色中那些凝冻了一般的三高两低的驼峰,深感保护这支队伍顽强活下去的重任就压在自己肩上。他虽然不忍心,但还是推醒了熟睡的机要员,立即给北京发出电报,要求上级给他们供粮。电文中有这样的话:只有我们吃饱,才能圆满完成运粮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