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颐养补益门
19214000000007

第7章 东垣十书

【元 李杲】

安养心神调治脾胃论

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凡喜怒忿悲忧思恐惧,皆损元气。夫阴火之炽盛,由心生凝滞,七情不安故也。心者神之舍,心君不守,化而为火。夫火者,七神之贼也,故曰阴火大盛,经营之气,不能颐养于神,乃脉病也。神无所养,津液不行,不能生血脉也。人心之神,真气之别名也,得血则生,血生则脉旺。脉者神之舍,若心生凝滞,七神离形,而脉中惟有火矣。善治斯病者,惟在调和脾胃,使心无凝滞,或生欢欣,或逢喜事,或天气暄和,居温和处,或食滋味,或见可欲事,则慧然如无病矣,盖胃中元气得舒伸故也。

脾胃将理法

或方怒不可食。不可太饱太饥。饮食欲相接而温和,宜谷食多而肉食少,不宜食肉汁。忌寒湿物,令肌肉不生。阳气潜伏,四肢怠惰之证,疼痛沉重,时当湿雨,则泄利大便后,有白脓血痢,或肠澼下血病。此乃诸阳气不行阳道之故也。

劳则阳气衰,宜乘车马游玩,遇风寒则止。

行住坐卧,各得其宜,不可至疲倦。

日晴暧,可以温汤澡浴。勿以热汤,令汗大出。

勿困中饮食,虽饥渴当先卧,至不困乃饮食,食后少动作。

忌博奕劳心。遇夜汗出,宜避贼风。

夜半,收心静坐少时,此生发周身血气之大要也。

夜寝语言,大损元气。须默默少时,候周身阳气行,方可言语。

忌浴当风,汗当风。须以手摩汗孔合,方许见风,必无中风中寒之疾。

遇卒风暴寒,衣服不能御者,则宜挣努周身之气以当之。气弱不能御而受之者,病。

远行卒遇疫疠之气,饮酒者不病,腹中有食者病,空腹者死。

白粥,粳米、菉豆、小豆、盐豉皆渗利小便,且小便数不可更利,况大泻阳气,反行阴道?切禁湿面,如食之觉快,勿禁。

药中不可服泽泻、茯苓、猪苓、灯心、琥珀、通草、木通、滑石之类,皆泻阳道行阴道也。如渴小便不利,或闭塞不通,则服;得利勿再服。

忌大咸助火邪而泻肾水真阴,及大辛味、蒜韭、五辣、酢、大料物、官桂、干姜之类,皆伤元气。

如衣薄而气短则添衣,于无风处居处。如气尚短,则用沸汤一碗熏其口鼻,即不短也。

如衣厚而气短,则宜减衣,摩汗孔令合,于无风处居止。

如久居高屋,或天寒阴湿所遏,令气短者,亦如前法熏之。

如居周密小室,或大热而处寒凉气短者,则出就风日。凡气短,皆宜食滋味汤饮,令胃调和。

或大热能食而渴喜寒饮,当从权以饮之,然不可耽嗜。如冬喜热饮,亦依时暂饮。

夜不安寝,衾厚热壅故也,当急去之,仍拭汗孔。或薄而寒,即加之,睡自稳也。

饥而睡不安,则宜少食;食饱而睡不安,则宜少行坐。遇天气变更,风寒阴晦,宜预避之。大抵宜温暖,避风寒,省言语,少劳役为上。

若服升浮之药,先一日将理,次日腹空,方服。服毕,更将理十日,先三日尤甚,不然则反害也。

远欲论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何取之轻而弃之重耶?残躯六十有五,耳目半失于视听,百脉沸腾而烦心,身如众派漂流,瞑目则魂如浪去,神气衰于前日,饮食减于曩时,但应人事,病皆弥甚,以己之所有,岂止隋侯之珠哉!安于淡薄,少思寡欲,省语以养气,不妄作劳以养形,虚心以维神,寿夭得失,安之于数,得丧既轻,血气自然谐和,邪无所容,病安增剧?苟能持此,亦庶几于道,可谓得其真趣矣。

省言箴

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大矣哉!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必清必静,御之以道,可以为天人。有道者能之,予何人哉?切宜省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