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山水
19212800000048

第48章

云杉坪之下的鸣音看玉龙雪山,十三大峰七十小峰历历在目。怀抱着面积达23平方公里的冰川,扇子陡正对着丽江古城,海拔5596米。玉龙雪山是由石灰岩构造的高山,纳西人称之为“乌鲁”,即“白色巨石”之意。唐贞元四年即公元788年,南诏王异牟寻正式册封南诏五岳,乌蒙山为东岳,高黎贡山为西岳,无量山为南岳,点苍山为中岳,玉龙雪山居北岳,纳西人称为“三多阁”的北岳庙始建于册封之时。《丽江府志》还记有一则野史传说:当年忽必烈亲率蒙古铁骑远征大理,他的前锋领兵官在丽江境内行军时,忽有一只其状如鹿却长着马尾且能说人话的怪兽,冷冷地说了一句话:“你们的主人最好早点回家。”消息报到忽必烈处,中军帐内,忽必烈大惊失色。耶律楚材告诉他,这是一种瑞兽,丽江独有,好生恶杀能说人语,它在暗示你早回草原继承大统,你将贵为天子了。是以,1253年忽必烈颁敕令,册封玉龙雪山神灵三多为“大圣雪石定国安邦景帝”。

玉龙雪山三多神是纳西族的保护神,三多属羊,农历二月初八出生,这一天已是纳西民族的节日。在蒙语称呼中,丽江被称作“三赕”,应是“三多”的译音。当中外人类学家追溯纳西族的源流时,约瑟夫洛克又一次显示了他对纳西族、东巴文化研究的功力。他认为纳西族源自古羌人,曾居住在西藏东部,于汉朝末年迁至丽江,而“三多”神则是与纳西族一起漂泊、迁徙的移居神。这一点在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中也有踪迹可寻,三赕也是一个著名的王,在争夺盐池的战争中,被骑着枣骝神马的格萨尔王杀死。

丽江的朋友从鸣音遥指:金沙江从玉龙雪山第十二峰与十三峰之间穿过,虎跳峡,你还记得我吗?

奇特的是临江处一个不大的山峰,峰上有雪,雪为绿色,人称绿雪峰。世上真有绿雪乎?原来这座小山峰上长有丰盛的青苔绿藻,虽然细小却能遮蔽白雪,观山者远望,是有绿雪峰之称。但,当我知道个中原由后,再望,那绿雪之中毕竟还有白雪闪耀。

我曾写过:水流动到哪里,风景就流动到哪里。在玉龙雪山,我的另一种感受是:雪落到哪里,风景就在哪里生根。玉龙雪山是大地之上集美木良材奇花异草之大成的植物王国,这些花木,为人类贡献了它们的美丽与芬芳,如果没有丽江的花木,这个世界不知道将要逊色多少!苏联植物地理学家、遗传学大师瓦维洛夫说过:“毫不夸张地说,有数以千计的观赏花木起源于中国,这些花木见于全世界各地的花园,尤其是美国。”如果说瓦维洛夫的名字对丽江而言还陌生的话,那么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的乔治,弗瑞斯特便是耳熟能详的了。他受雇于一个种苗公司,在1904年至1930年间先后7次来到玉龙雪山及附近地区,搜集杜鹃花等花丼的种苗及标本。弗瑞斯特为此在丽江城北20公里的一个少数民族村寨租房设点,共采集了31015号植物标本,分属6000多种不同门类的植物,发现了1200种植物新品种,其中仅杜鹃的新品种就有近百种。因为他的收集引种,使杜鹃花成为当今世界栽培最普遍也最为人类喜爱的花卉之一,而爱丁堡植物园也因为收集杜鹃种类之多而享誉全球。弗瑞斯特的引种,还使云南的豹子花成为新型的园林花卉。从此,玉龙雪山及周围地区的高山植物与花丼,成为世界植物探险界的注目之地。1931年12月,他平生的最后一次收集活动结束,行将凯旋回爱丁堡前,在一次打猎中突然死亡,时年58岁,安葬于腾冲。

因为弗瑞斯特,中国的杜鹃在欧洲园林中年年怒放,而引种者本人却长眠于这些杜鹃的起源之地,是因缘还是宿命?

中国的花朵啊,中华民族的瑰宝,曾经引得这大千世界多少人赞叹和折腰!在弗瑞斯特之前,另一个叫威尔森的英国人,自1899年至1918年间,5次来中国进行生物收集,涉足之地为湖北西部山区、四川康定、松潘和台湾玉山一带。经他引种的珙垌、玉百合、川滇木兰至今仍是世界著名观赏植物。1913年,威尔逊著《一个博物学家在华西》,1929年再版时更名为《中国园林之母》。他说:“在整个北半球的温带地区的任何地方,没有哪个园林不栽培数种起源于中国的植物……园林界深深得益于东亚,这种受益将随着时间的迁移而增长。许多原先称为印度和毛利斯的杜鹃,及其他许多美丽的鲜花,其实原产于中国。”亲爱的读者,为我们土地上那些野生的、鲜有人注目的、却仍然生生不息的、后来走向欧洲和世界的花草们自豪吧!神圣野种,美丽若斯!玉龙雪山从山顶白雪皑皑的扇子陡到山脚的河谷,垂直分布着从寒带到亚热带的不同植物,难以数计。其中仅种子植物就达2300种,蕨类植物220种,苔藓类175种,藻类196种;其中药材800种,兰花70种,杜鹃56种,报春60种,龙胆50种,百合花20多种。我去时,正是清明过后百花渐次盛开,已是美不胜收。山里人告诉我,倘是春之已暮的初夏时节,玉龙雪山就是缤纷花山了。其中最让人惊叹流连的是冠状灌木杜鹃,一大片的花朵,一大片的鲜艳,一大片的芳香,这鲜艳由白雪映衬,这芳香沁进了雪坡深处。在这雪山杜鹃家族中,绣叶杜鹃、红棕杜鹃、亮叶杜鹃、大白花杜鹃、腋花杜鹃、毛喉杜鹃为数众多而且著名。20世纪初叶,西方植物学界曾有在石灰岩或石灰质土壤中,无杜鹃生存之说。1914年,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韩马吉在玉龙雪山风化后的石灰质山地上,却看见了大片的让人惊呆的杜鹃,用了“云栖云止”以为形容,贴切而生动。也有后人挑剔说,韩马吉所言倘是指白杜鹃,则没有比“云栖云止”更传神的事,然而杜鹃盛开时娇艳的其余多种色彩,却是天上云彩中也难得找到的。

如果在玉龙雪山的杜鹃丛中,人们在观赏的同时,找到了另一种感觉那就好了:世界不仅是人的世界,而人的世界已经太过张扬、奢侈、刚硬。世界是万类万物的世界,仅以玉龙雪山的植物世界为例,那些默默地在山野白雪中开放的杜鹃,不舍偏远,自甘寂寞,与严寒为伍,美则美矣,香则香矣,却何尝以此自居自傲?有多少如杜鹃一样的草木花丼,是人类的良师益友啊!英国植物学家金敦,沃德野外工作的精细与醉心的投入,不能不令人叹服,尤其是他差不多以半生的时间跋涉在地势险要,时人视为秘境与畏途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的并流区域,以及更加人迹罕至的雅鲁藏布江下游大峡谷。从1911年到1950年的40年间,8次考察这些区域,详尽地记录了植被、昆虫、鸟兽的种属分布;观察地质地貌特征、气温与降水量;调查不同民族的地理分布、亲缘关系、迁徙路线、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等等。

当时,曾有多少人问:沃德这是在干什么?

今天,仍然会有不少人说:这个老外准是个疯子!1913年4月到1914年3月,沃德的生命几乎完全与三江并流区的那些植物们交融在一起了。在这11个月的完整的植物生长周期中,他从海拔1000米的谷底,爬上5000多米的山口,一边爬行一边观察不同类型的植被垂直分布带。沃德收集了众多的植物标本、种子和苗木,其中极为珍贵的褐毛紫苑、蒲甘杜鹃和新发现的鳞茎报春花均在英国引种成功。沃德并测出梅里雪山的林线高程为3658米,树线高程为4267米。他描述了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干流河谷的干旱,这一记载使90年后研究这三江地带干热河谷的学者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干热河谷之形成由来已久。沃德并有趣地发现:怒江、澜沧江分水岭上占优势的植物群落,在澜沧江与金沙江的分水岭上,正在被更加耐旱的群落取代。从而推断出在这三江河谷地带,大气水分由西向东逐渐稀少,这是金沙江干热河谷中寸草不生的主因。

沃德还是地理学家,他的观察点较之纯粹的植物学家,又宽阔了许多。他不仅把高海拔山地的岩屑堆极富想象地分成巨砾、沙砾和土石三大层类,而且还发现了与不同岩屑层相应的不同植被。他的杰出贡献是,他把横断山脉当作是一本厚厚的大书,并且翻开了它的层页,读出了不同岩屑层中不同的植被记录。然后沃德便极为自信而从容地叙述高山植物繁殖大量种子,以期延续种族的生态因素。他还详细地了解、观察虫草的生理结构,然后侃侃而谈虫草的生命史、生活史。

沃德还以美好的语言赞美了藏族、纳西族人对古树的尊崇,爱护花木的朴素的自然观念。

沃德估计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的年径流量比例大致为5:3:2,他是最早发现在丽江地区最小间距只有805公里的三江并流奇观的人。

洛克这个名字对中国人来说,也许要更熟悉一些。1922年,他受美国地理学会之约,到我国云南丽江作植物物种收集考察。一到丽江,洛克便为玉龙雪山倾倒,所憾者不能从空中既全方位又近距离地一睹雪山真容。随后,此公突发奇想,包一架飞机看玉龙雪山,此举顿时轰动中国和世界,传为美谈,洛克也自此声名远播。这是1936年2月3日上午9时30分,中国航空公司的“昆明号”飞机从昆明飞往丽江,当时连公路也没有从未见过汽车的纳西族人欣喜若狂。与纳西族人同样兴奋不已的飞机上的洛克,他居高临下看见的玉龙雪山一定是格外安详的。在晴空的蔚蓝之下,扇子陡似乎要扇动这蔚蓝,使之羽化成蝶,那些环绕四周的小山峰们都在天真地昂首期待,圣洁之感充满洛克的心灵。然后,飞机以每小时193公里的速度飞向虎跳峡口,洛克的最惊人之举开始了,飞机要穿越虎跳“昆明号”在峡谷的阴影中忽升忽降,峡谷气流的复杂使峡谷的风变得难以捉摸,阳光下的机翼和悬崖绝壁似乎已经没有距离。至此,洛克的惊世骇俗已成为惊心动魄,让人窒息。终于“昆明号”穿出了“虎跳峡”,从雪山西侧南飞,于10点50分降落在雪山南麓名叫“瓦杜可”的荒原上。

洛克和“昆明号”的中国驾驶者走出机舱,为雪和花族拥。

更多的时候,洛克是在地上艰难行走。

1928年3月23日,洛克从木里至贡嘎岭地区,在历尽诸多曲折艰难之后目睹了“念青贡嘎日松贡布”即“终年积雪不化的三座护法神山圣地”一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并做了拍摄与野外考察。他从大理出发到丽江,由丽江经永宁进入拖七,跨过云南和四川的省界,经四川的利加嘴、屋脚,翻过海拔4309米的西林山口,过帕色隆贡沟尾,再翻过帕色隆贡与瓦厂之间的山梁,然后到达瓦厂木里当时的治所我们今日所说的稻城亚丁。

洛克曾经深情地写道:“在探访木里王国的途中,我曾看到这座山体的山峰,岿然耸立在远方林立的雪山之上,我的小路伸向那里。后来从木里王那里得知,那些山峰在贡嘎岭境内。”洛克还说过:“我的朋友木里王使我对这个地区的探险成为可能,那里有美不胜收的风光和笃信宗教的土匪。”16世纪中叶,宗喀巴的弟子松赞嘉措活佛越过贡嘎山来到木里传教,为木里第一世活佛。1666年,第二世活佛降央绒布在木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土司制度,降央绒布也成为木里的统治者第一代大喇嘛。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1951年解放。洛克所说的木里王,即为当时大喇嘛。

贡嘎一带,神圣、神秘的宗教气氛,隔开了尘世,也以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凡俗。

公元8世纪,本书前文写到过的尸林中的修行者莲花生大师曾亲临贡嘎山,为三座护法神山开光。我们还要记住这三座神山佛名“三怙主雪山”,在世界佛教24圣地中排名第11位,“属众生供奉朝觐积德之圣地”。莲花生以佛教中降妖伏魔大慈大悲著称的观音、文殊、金刚手为三座雪山命名加持,仙乃日为观世音菩萨,央迈勇为文殊菩萨,夏诺多吉为金刚手菩萨。不仅是木里、稻城、贡嘎岭地区,在整个青藏高原的藏传佛教徒心目中,这三座神山的地位都是不可替代的圣山中的圣山。他们深信,只有信奉、供养、朝拜这三怙主雪山,才能消孽除灾修得来世的平安与幸福。还有一种说法是,只有一年转三次三怙主雪山,才能消除屠杀八条人或马的罪恶。洛克造访贡嘎岭的年代,土匪横行,木里王告诉洛克,每年至少到贡嘎日松贡布转山一次,是每一个藏民的愿望,但因为土匪的抢劫已经二十年没有人去转山了。这里的土匪啸聚雪山杀人越货,得手之后又赶紧去转山赎罪,赎罪毕又心安理得地再去抢劫。如是往复,便有了洛克所言:“笃信宗教的土匪。”木里王管束不了土匪,在这极为贫穷的乱世边地,土匪的出现几乎是必然的。动辄横刀杀人的土匪对木里王还稍有敬畏,有时也给一点面子,因而在木里王亲自出面通融之后,匪帮同意让出一条路。洛克一行终于提心吊胆地跨过水洛河,翻过水洛贡嘎,进入贡嘎岭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