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军旅文学50年
19209000000094

第94章 附录(3)

陈登科(1919—1998),江苏涟水人。1950年毕业于中央文学研究所。1940年参加涟水县抗日游击队,历任《盐阜大众报》、新华通讯社合肥分社记者,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安徽省作协主席,《清明》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共八大代表,全国第三、五、六、七届人大代表。1938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中篇小说《活人塘》、《杜大嫂》等,长篇小说《风雷》、《赤龙与丹凤》、《破壁记》(合作)等,短篇小说集《百岁图》,散文集《坎坷集》、《俯仰集》,电影文学剧本《柳湖新颂》、《卧龙湖》(合作)、《风雪大别山》(合作)、《柳暗花明》、《徐悲鸿》(合作)等。

丁玲(1904—1986),原名蒋伟。女,湖南临澧人。1926年毕业于上海大学中文系。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任左联《北斗》主编,1936年到达陕北保安,历任中央警卫团政治部副主任,苏区中国文协主任,西北战地服务团团长,《解放日报》副刊主编,陕甘宁边区文协副主任。1949年后历任《文艺报》主编,中央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宣部文艺处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文艺报》、《中国》、《人民文学》主编。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全国人大代表。1927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苇护》、《母亲》、《莎菲女士的日记》、《梦珂》,报告文学《田保霖》,中短篇小说集《水》、《我在霞村的时候》、《在黑暗中》、《自杀日记》,剧本《重逢》、《窑工》,散文集《陕北风光》、《访美散记》,《丁玲文集》等。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曾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丁临一(1953—),安徽肥东人。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1972年应征入伍,历任空军86215部队战士、班长、排长、代理干事,《解放军文艺》编辑、《昆仑》副主编,副编审,现任武警总部电视艺术中心主任。1990年加人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长风破浪会有时》、《走向未来》,另外发表理论批评文章50余万字。理论批评集《踏波推澜》获1993年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成果奖,其作品还多次获《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八一电影》等报刊奖。

丁一三(1931—),原名薄殿辅,笔名丁力。河北宁河人。中共党员。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宣传队员、文工队员、空军政治部创作员、创作室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1951年发表处女作独幕话剧剧本《永远的战友》。著有电影文学剧本《英雄虎胆》(已拍摄发行)、话剧剧本《女飞行员》、歌舞剧剧本《长山火海》(合作,均已公演或发表)、论文《关于戏剧创作的信》等。话剧剧本《陈毅出山》获庆祝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

邓一光(1956—),原名邓渝光。蒙古族。重庆人。华中师大文学院文艺学硕士。曾赴乡村插队务农,后历任工人,新闻记者,文学编辑,武汉市文联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家在三峡》、《走出西草地》、《我是太阳》、《红雾》、《组织》,小说集《红色贝雷帽》、《孽犬阿格龙》、《遍地菽麦》,诗集《命运风》等。其作品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屈原文学奖、文艺明星奖等。

邓友梅(1931—),山东平原人。1945年参加革命,历任八路军鲁中军区通讯员,新四军、华东野战军文工团团员,北京市文联专业作家,中央文学研究所第二期学员,北京第三建筑公司支部书记,北京市文联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书记处书记、第五届副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全国第八、九届政协委员。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邓友梅自选集》(5卷)、《京城内外》、《烟壶》、《那五》、《追赶队伍的女兵》、《我们的军长》、《话说陶然亭》、《散文杂拌》等。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中篇小说奖。

杜鹏程(1921—1991),笔名司马君、普诚。陕西韩城人。大学毕业。1937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任延安抗大、鲁迅师范学校学员,参加过陕甘宁边区农村工作和整风、大生产运动,历任西北野战军新华社髓军记者、分社主编。1949年后历任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陕西作家协会副主席,专业作家。全国第二、三届政协委员,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三、四届理事。4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保卫延安》,中篇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历史的脚步声》,小说集《年轻的朋友》、《平凡的女人》、《杜鹏程小说选》、《杜鹏程散文选》、《杜鹏程散文特写选》,评论集《我与文学》等。

杜志民(1944—),河北清河人。1968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外语系。1970年应征入伍,历任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编导室干部,《解放军报》编辑,高级编辑。1968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哨所风雪夜》、《阵地上的小花》、《山地风》,散文集《和平之子》,小说集《心系》、《杜志民自选集》等。

方纪(1919—1998),原名冯骥,笔名公羊子。河北束鹿人。历任延安陕北公学教师、《大众文艺》编辑,延安解放日报社副刊编辑、热河省文联副主任,冀中文联委员,天津日报社编委、文艺部主任,天津市文化局局长、宣传部副部长,文联党组书记、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天津市第一至七届政协常委,中共天津市委第二届候补委员。著有中篇小说《老桑树底下的故事》、《不连续的故事》,评论集《学剑集》,散文集《长江行》,诗集《不尽长江滚滚来》,散文《挥手之间》等。

范咏戈(1948—):山东济南人。1984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语言文学系。1970年应征人伍,历任解放军十四军学员、干事,《解放军文艺》编辑,总政治部文化部干事,莫斯科大学语言文学系文艺理论研究生班学员,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文艺报》总编辑。1983年加人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评论集《在戎谈文》、《新时期的军事文学》等。《在戎谈文》获中国首届当代文学研究奖,《新时期的军事文学》获中国当代科研成果奖。

冯牧(1919—1995),笔名冯先植。北京人。大学毕业。1936年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38年到延安抗大、鲁艺文学系学习,毕业后留校在文艺理论研究室工作,后历任延安《解放日报》文艺编辑,陈谢纵队和四兵团新华社记者,十三军文化部长,云南军区文化部副部长,《新观察》主编,《文艺报》副主编、主编,文化部文艺研究院院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全国第六、七届政协委员。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文艺评论集《繁华与草叶》、《激流小集》、《耕耘文集》、《文学十年风雨路》,小说散文集《新战士时来亮》、《冯牧散文选萃》、《滇云揽胜记》等,出版了6卷本《冯牧文集》。

冯志(1923—1968),原名马禄祥。河北静海人。1938年春参加抗日人民自卫军(八路军第三纵队),曾任勤务员、警卫员、班长、排长、武工队小队长、文工队长、剧社社员,1947年到华北大学中文系学习,后历任《河北日报》记者,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文艺部副主任。1945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敌后武工队》、《保定外围神八路》。

冯德英(1935—),山东乳山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空军报务员,电台台长,排长,助理员,空军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1953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等。

傅铎(1917—2005),河北博野人。1940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学院戏剧系。历任火线剧社秘书、副社长、社长,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员,总政文工团副团长,总政话剧团团长,八一电影制片厂正军职政治委员。全国文鞋第四届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一至第五届理事。1940年发表处女作独幕话剧剧本《顽固派的真面目》。1949年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著有话剧剧本《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地下长城》、《海防前线》、《首战平型关》、歌剧剧本《王秀鸾》等(均已公演或发表、出版),电影文学剧本《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已拍摄发行),作品集《傅铎剧作选》(续集)等。《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获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会演剧本二等奖、演出一等奖。

G

高平(1932—),山东济南人。1949年肄业于山东省立济南师范学校。历任第一野战军战斗剧社、战斗文工团创作室研究生,西藏军区文工团创作组副组长,文艺创作员,甘肃省歌剧团编剧,甘肃省文联第二、三届委员,甘肃作家协会第二届常务理事、第三届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会员。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珠穆朗玛峰》、《拉萨的黎明》、《大雪纷飞》、《古堡》、《帅星初生》、《冬雪》、《山水情》、《心摇集》、《百吻集》、《了然斋诗词选》、《高平诗选》、《中国情结》,文艺论集《致诗友》、《文海浅涉》,散文集《从西藏到东欧》等。

公刘(1927—2003),原名刘仁勇、刘耿直。江西南昌人。1939年开始写诗。1946年半工半读于中正大学法学院。1948年赴香港参加革命工作。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军赴大西南,当过见习编辑和文艺助理员。发表反映西南边疆的诗歌《西盟的早晨》等。1955年调总政治部创作室任创作员。1958年被划为右派,遣送山西工地服劳役。1979年平反。主要诗作有《五月一日的夜晚》、《运杨柳的骆驼》、《上海夜歌(一)》、《沉思》、《星》、《十二月二十六日》、《读罗中立的油画(父亲)》,长诗《阿诗玛》、《尹灵芝》,诗集《神圣的岗位》、《黎明的城》、《在北方》、《白花.红花》、《离离原上草》、《仙人掌》、《母亲——长江》、《骆驼》、《大上海》、《夜梦钞》、《刻骨铭心》,短篇小说集《国境一条街》,散文集《酒的怀念》等。诗集《仙人掌》曾获全国第一届新诗诗集一等奖。

宫玺(1932—),笔名莞尔非玉。山东青岛人。1950年初中毕业参加军干校,历任航空预科总队学员,炮兵连文化教员、俱乐部主任,南京军区空军创作组创作员,文化部文化科副科长,上海文艺出版社二编室副主任,副编审。上海市文联第三届委员,上海作家协会第三、五届理事。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我爱连队我爱家乡》、《蓝蓝的天空》、《花漫长征路》、《空军诗页》、《银翼闪闪》、《无声的雨》、《抒情的草原》、《宫玺诗稿》、《冷色与暖色》等。

顾工(1928—),上海人。毕业于北京汇文高中。1945年参加新四军,历任军部文工团团员,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解放军报》编辑、记者,总后勤部政治部创作室专业作家。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红军的后代》、《疯人院》,中篇小说集《被遗弃的天使》,诗集《喜马拉雅山下》、《成熟的季节》、《军歌、礼炮和长城》、《战神和爱神》、《爱情交响诗》,散文集《风雪高原》、《大海的子孙》、《鲜花和乐器》、《寄远方》、《火光中的歌》、《光荣的脚印》,小说集《重逢》、《霸珑的末日》、《情如山水》,话剧剧本《捕匪记》,电影文学剧本《冰山雪莲》、《遥远的旅程》等30余种。

郭建英(1935—),女。江苏徐州人。1960年毕业于江苏徐州师范学院。1950年参军,历任二十四军文工团团员,解放军艺术学院教师,北京军区五七干校学员,河北省军区文化干事,北京军区文化部干事,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教员、研究室研究员。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吴起》、《荆轲》,散文集《长城望不断》、《关山集》,散文诗集《流星雨》等。曾获电视文艺星光杯奖等多种奖项。